通向大文学观
通向大文学观内容简介
中华五千年和多民族的文化,是具有充分的魄力和元气涵养自己的文学之大家风范和大国气象的。在我们以大文学观体认文学与文化生命整体性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文学是一个格外聪明而调皮的孩子,往往童心未泯,很难预测它下一步要走到哪里,采用何种步态去走。但既然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它必然会在大文学观念下返回自己的本性、本位、本体,并开拓自己广阔自由的运思空间,使文学成为千古文明和真实生命的现代倾诉,从而以一批里程碑式的创作,实现新世纪的辉煌。从这种意义上说,大文学观不仅是一种知识构成或知识重组,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世纪性的文化胸襟。目录认识“大文学观”(代序)第一辑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学术访谈录“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第二辑 文学史与学术史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钱钟书与中国现代学术词学神采与文明关怀岁月的故事以激情的理性再创学术辉煌在中外对话中与经典碰头中国文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第三辑 文学的精神维度诗魂与民族魂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漫谈李杜:深人情境以解读生命从不带地图的旅行到分享中国的命运孙犁的文化哲学建立中国的原创诗学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倡导“名篇学”发现原创建造“中国心灵”新世纪文化工程的总纲目第四辑 文学的时间维度新文学开创史的自我证明“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五四”文学革命者群体的文化气质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立足点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学术综合国力不能忽视文化竞争力小康社会与大国文化气象参与现代中国思想创新过程文学理论创造应立足文明发展过程责任感存在于思想收获之中第五辑 文学的空间维度江河源文明的代表——《格萨尔》世界大文化背景下的《格萨尔》文学皖南与诗学生命客家文化精神与林李诗画双璧沈从文的“凤凰情结”及其小说的文化特质第六辑 文学史与文献学史料的新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文献还原与学理原创的互动五十年代对四十年代的修改现代文学史中的文字与图画虚拟文学博物馆导言第七辑 考量文学史研究模式展示当代中国文学地图新的一页阐释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达成文学史的复线叙事诗性感悟与理性精神的融合文体谱系和现代知识者言说方式成语是文化承传的极佳载体第八辑 附录:学术鸿爪浮生回想录文学要向全人类的思潮与智慧开放后记
通向大文学观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