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史

作者:陈衡哲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66

顾文姬评分

5

11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西洋史内容简介

本书所注重的,一为说明各种史迹的背景,一为史迹的因果及征此的相互影响,以求培养读者分析现代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能力。  本书据著者1927年修订本校订重印,原书分上下册,今合为一册。由于复制的困难,略去了原书中既不尽清晰也不尽准确的插图和地图。时间过去了七十余年,这部出自这样一位独特人物有着独特风格的书,无疑仍然是值得我们重温的——尽管同样无疑的是它已不可能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的需要。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社会的组织,也是在后石期才发生的。那时的人类,渐渐知道秩序的可贵,于是就宁愿牺牲一部分的自由,让一个强有力者来保护他们。这是酋长的起源,也可以说是一切制度的起镅。但秩序和制度,是最能束缚人的自由意志的,初石期和中石期人,都是极端放任自由的人:所以他们一方面是野蛮人,一方面却又是很好的美术家。到了后石期,文化的大体虽较前两期为进步:但人类表示意思的能力却反不及从前了,他们的美术也远不及从前的自由和活泼了。

希腊文化的性质,是与它的地理最有关系的。因为它有一个宜分不宜合的地理,所以产生了无数小城邦,因有无数互相竞争的自由小城邦,所以一方面产生了一群爱自由的小民主国,而不幸终于得到了政治上的破产,一方面却产生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优美文化。同时,因为天时的和暖,和山川的秀丽,希腊的人生观,也就趋向“现在”和“此地”,希腊的美术,也就充满了生命之乐的美感。希腊人的中庸态度,也是他们的优秀而小巧的环境的产物;面他们生活情形的简单,也是天然之美引诱的当然结果——碧蓝的天空,油绿的草茵,不比雕梁画栋更美丽吗?

巴比伦最初的土著人是由北方山谷中跑来的苏末人(苏美尔Sumerians)。后来塞米族(闪米特Smitic)人来了,于是土著和游牧合成一种新民族,产生了一种新文化。但此时的塞米族人,又已有游牧变为土著,和苏末人同去抵敌那外来的新游牧人了。第二次进寇的塞米族人所历的路程,也和他们的哥哥一样。等到这段历史收场的时候,那东方的蛮子又在开始走那一条圆圈路了。

综观波斯对于文化的贡献,乃在政治方面。比如,行省的建设、独裁政体的实行和那比较放任的政策,都是上古时的一点破天荒,对于后来的欧洲历史是颇有影响的。此外靠了大连斯(大流士 Darius)的贤明政绩,上古的各种文明不但赖以保存,并且能得到一种新调和、新变化,这也是波斯的一点功劳。

我们试回看上古的三大文明,就知道他们都是地中海东部的产物——埃及在地中海的东南,两河流域在他的正东,爱琴海在他的东北。但自此以后,文化的中心点又渐渐地向地中海的西北岸移去了。那移路进行中的第一站,就是欧洲的第一古文明国希腊。

因为一个国家个性的要素,乃是一个共同的过去,和共同的将来。具体而言,即是一个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信仰。由此可知,一个国家的要素,并不是固定的,他是随时可以扩张,随时可以上升的。他日全世界的人类,如能造成一个共同的历史,如能发生一个共同的信仰,那么全球便不啻成为一个国家,他的个性将更加伟大,更加美丽了。而近世因列国个性发达过分,而产生的混乱局面,也可以像封建制度一样,被一个更为伟大的势力去扫除了。这岂不是值得我们梦想的一个希望吗?

这一千年的希腊历史,我们应该把他当作西方历史的大转枢看待,同时,他又靠了西方成为世界史的大转枢。这个历史有三件特殊的事情,是最当注意的:第一,是他所收束的,第二,是他所成功的,第三,是他所开倡的。他所收束的,是太古时代的传说和威权的专制。他所成功的,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完备的文学和美术上的创造,而且他所占的时期又是异常的短促。他所开倡的,是近代科学的建设和我们所生活的文化制度。这是人类权力超越天然的一个确定的步级。

但当两文明接触,新文明未曾产生之时,常免不了冲突。在中古初期,文化的分子既多而杂,它们的冲突,也就达到了最高度,面洲也就真真的天昏地黑了四五百年。所以从前的历史家,都把这一期的欧洲历史,叫做“黑暗时代”( Dark Ages)。但警如春天将来之时,虽然朝风夕雨,天阴地湿,而灿烂的春光,却是非此不能酿成的。

即此县花一现的光明,也自有它的效果,因为查理曼死后的黑暗,终不能像他生前黑暗的厚重。况且教会的粗基已经立定,人民E有向学的机会,新文化的种子,自然也能在土下着起根来了。

俾斯麦既深忌这个法兰西的强邻,又因日耳曼初行统一,民心未能一致,所以也正想找点机会来与法国作战,希望不但藉此可以把法国的威势打倒,并且还可以使被统一的联邦一心对外,为自身的团结加一层势力。

从资本家与劳动界的关系看来,则工业革命的结果,乃是使他们显然划分为两个阶级。因为巨大的资本既是机器工业的一个重要元素,此时工厂的主人,便不能如从前工场主人的容易做到,而工人也就不能如从前工人的易有成为主人的希望了。资本劳动的阶级,既随着这个工厂制度而产生,而工厂所得的盈余,又不幸归到了厂主的腰包之内,于是资本与劳动之争,便成为工业革命后的一个大问题了。

西洋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陈衡哲

陈衡哲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衡哲”之“衡”疑与南岳故土有关。生于江苏武进(一曰常州),祖父钟英(字槐庭),伯父范(字叔畴),父亲韬(字季略),均为颇有造诣之学者、诗人。母亲庄曜孚(字苣史),则为杰出画家。有姐妹六,兄弟二,衡哲行二。二十一岁入上海爱国女校学习,二十四岁成为清华学堂第一位留美女生,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专修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二十八岁获文学学士学位,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三十岁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二十七岁发表白话小说《一日》于《留美学生季报》第一期,早鲁迅《狂人日记》一年,被视为“新文学短篇小说开山之作”,被胡适赞为新文学“最早的同志”。八十六岁留下遗言“我不稀罕那个”,溘然长逝……有评论说:“陈衡哲作为我国第一位女教授,女学者,她那崇高的德性和渊博的学识,被师生们誉为‘五四’以来的‘一流正统的女性’。”

陈衡哲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