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内容简介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热门摘录
黑格尔原意有着当时具体针对性,是站在第三维高度上发言,凝结着他综合启蒙运动分裂、法国革命失败的良苦用心:“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总结的是经验论、洛克、伏尔泰“凡合理的都是在在的总结的是先验论、笛卡儿、卢校。龙其是后一句,黑格尔已天才地预见到:先验论先与历史对抗,继而转化为经验的形式、经验的结果,最终也能够进历史。
卢梭的另一个导师是笛卡尔,卢梭寻找到的心的方法论的底线就划在笛卡尔而不是洛克这一边。正是笛卡尔教会他如何追溯“尚未建立社会以前的情况”,那就是:反观内心,当下呈现,呈现出哪些“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自然法的一切规则正是从这类原理中产生出来的”
卢梭救世心切。他只想做一个“犯规”动作:把便拉到此岸,把天国拉到人间
卢梭已经意识到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的区别了。 政治学是政治哲学的形而下层面,它处理的是政治操作行为,描述的是政治规则的技术性、功能性安排。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形而上层面。它处理的是政治行为的终极理想,讨论的是政治规范的价值内容。
历史终将证明:政治哲学对政治学在学理上的大规模入侵,在政治实践中,必然“换算”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大规模入侵;起于反异化理论的道德理想本身发生异化,从神人同敬的理想本身发生异化,从神人同敬的理想实验国,异化为神人同泣的道德嗜血国!
最好的政府是最小的政府,最好的革命是最小的革命。
“法国革命中的卢梭应该死,因为法国革命后的卢梭需要生!”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