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内容简介
罗素尽管是个众所周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在本书中所倡导的观点却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神学的冲突和斗争,每次斗争的结局,总是科学战胜神学;宗教虽然始终不渝地为神学辩护,但它在科学进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却,为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饰和补缀。罗素的文采是负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写得深刻而生动,机智又雄辩。因此,本书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宣传无神论的材料。
热门摘录
宗教教义和科学理论不同,它自称含有永恒的和绝对可靠的真理,儿科学却总是暂时的,它预期人们一定迟早会发现必须对它的目前的理论作出修正,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方法是一种在逻辑上不可能得到圆满的、最终的论证的方法。
神学的危害并不是引起残酷的冲动,而是给这些冲动以自称是高尚的道德准则的许可,并且赋予那些从更愚昧更野蛮的时代传下来的习俗以貌似神圣的特性。
心理学和生理学都试图否认自由意志。对内分泌的研究成果、对大脑的不同部分的功能的进一步了解、巴普洛夫(Pavlov)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以及对被压制的记忆和愿望的影响所作的心理分析,都对发现制约精神现象的因果规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当然,它们没有一个能够否认自由意志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它们使那种可能性性变得非常小,如果没有起因的意志真的发生过的话,那么它们发生的几律也是非常非常小的。
知识不再是宇宙精神的反映,它只是处理事物的实用工具
科学的精神气质是谨慎、试探和琐碎的,它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全部真理,或者说,连自己最佳的知识也不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它懂得任何一种学说迟早都要修正,而这种必要的修正需要研究和讨论的自由。
每一种历史上著名的大宗教都具有三个方面:(1)教会,(2)教义,和(3)个人道德法规。
教义是宗教与科学冲突的理智上的原因,但对立之所以尖锐剧烈则一直是由于教义同教会和同道德法规的联系。
然而,逻辑统一性既有长处又有弱点。长处是它保证任何人如果接受某一阶段中的这一论据就必须接受以后所有阶段中的这一论据;弱点是任何人如果抵制后来某个阶段中的这一论据也必须抵制至少一千某个时期中的这一论据。
神学与科学的冲突,也就是权威与观察的冲突。
然而,宗教生活中有一个方面与科学发现无关,这方面也许是最令人神往的,不管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想法如何,它都可以保存下来。宗教不仅一直同教义和教会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同那些感觉到它的重要性的人们的私人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最杰出的圣徒和神秘主义者的头脑中,并存着对某些教条的信仰和对探究人生目的的某种方法,两者结合在一起。 只要宗教存在于某种感觉的方式中,而并不存在于一套信条中,那么科学就不能干预其事。
宗教不仅一直同教义和教会在一起,而且还同那些感觉到它的重要性的人们的私人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最杰出的圣徒和神秘主义者的头脑中,并存着对某些教条的信仰和对深究人生目的的某种方法,两者结合在一起。
逃脱了世俗的审判的犯人不可能逃脱神罚,神罚已经对那些不肯悔悟的凶杀犯判以比绞刑远为可怕的刑罚。然而,这个论据依赖于《圣经》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只有接受《圣经》的全部经文才能维持完整无损。既然《圣经》似乎说地球是不动的,那么我们就得不管伽利略的种种论据而坚持这种说法,因为否则我们就是在怂恿杀人犯和其他所有的各种罪犯。尽管现在几乎没有人会接受这个论据了,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个论据是荒唐可笑的,也不应当用道义上谴责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据此行动的人们。 中世纪有教养的人们的观点具有一种现在已经失传的逻辑统一性。
采取不同的思想必然会使我们满怀恐惧,不知道我们会发现什么,这将妨碍我们试图认识这个世界;但是,真正的智慧之成为可能,其程度只能视我们认识世界的深浅而定。
人类,作为在一潭死水中冒出来的一个奇怪的偶然事件,是可以理解的:其美德和恶习的混合物作为由于一种偶然的原因而造成的东西,正是可想而知,只能如此。但是,只有持那种极端自负的态度,才会在人类的身上看到一种理性,这种理性竟会被全能的上帝认为足以构成造物主的动机。哥白尼革命,直到它把人们教得比那些认为人类就是宇宙目的的充分证据的人更谦虚时,才算完成。
认为个性是神秘的、不能改变的那种信条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它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公认,主要是由于它迎合了我们人类的自尊心。
无论是每种物种内部还是各种物种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竞争,而在竞争中,对于失败的惩罚则是死亡。
宗教与科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