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士

——(先秦荀况荀子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 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 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愬,莫 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夫是 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 之。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 者之事毕矣。诗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之谓也。川渊者,鱼龙之居也, 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鱼龙去之,山林险,则鸟 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 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 道法之摠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 则存,失之则亡,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此之谓也。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 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 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 若蝉之归明火也。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 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故一年与之始,三年与之终。用 其终为始,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 即,女惟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程以立数,礼以定伦;德以叙位,能以授 官。凡节奏欲陵,而生民欲宽;节奏陵而文,生民宽而安;上文下安,功名之极也, 不可以加矣。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 争重,而能长久者。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 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 谓也。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 勿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荀子》
荀子《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荀子》热门篇章

【荀况】简介

思想家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曾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是说,不应该由自然主宰人,而应该由人来主宰自然,同时也应顺应自然规律;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来蒙恬、李斯、韩非等皆为荀子弟子。


文学家兼教育家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0

更多荀况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