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去世,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提到的作品

[作品]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集之一种,分上、中、下三册。以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姻缘为核心,考察明清之际社会与思想文化之变迁,揭示历史存亡关头的士人心灵和生命形态。作者通过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藉以揭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

陈寅恪

最新跟帖
less3366

less3366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活着即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祈祷]

海红旗

海红旗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这是《伤寒论》序言里的一段文字,张仲景2000年前就已经说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得病之后,委付凡医,任由其治疗,蠢若游魂!现在的人还在否定中医,蠢上加蠢!要想自己身体健康,要懂得一些养生知识,最好懂中医,不舒服的时候及早治疗!不至于去医院被医生坑蒙骗!仅一个感冒自己治疗10块钱就够了,医院1000块钱都不一定给你治好!就是这么大的差距!

为啥要学中医而不是西医?因为中医讲究养生,西医基本上没有养生知识;另外,很多病西医治不了!还有,西医治好的病容易复发,他们说的治愈,并不是中医所说的治愈,中医的治愈是让你恢复到患病之前的状态!西医的治愈是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测指标正常!不等于你身体恢复到了患病之前的状态!西医的很多治疗措施还让你抵抗力下降!

雪的世界11

雪的世界11

没有了健身和生命,事业就无从谈起!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不仅仅是口号和格言,更应赋之于行动!常常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的教育也要贯穿这样的主题。

chcharles

chcharles

这叫舍本逐末,身体是革命本钱,缺乏基本健康保健习惯,一味讲求燃烧自己,无私奉献精神,精神可嘉不可取。

Jimmy2046

Jimmy2046

从常识来看,生命只有一次,当然重要性压倒一切,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那么多英年早逝的人呢?

第一、这类人家庭出身都比较差,迫切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只能靠拼命学习和工作来完成,而且这类人的性格都比较要强,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可以为了成功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只不过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厄运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第二、来自长辈或者周围环境的压力,这类人很多学习不错,无形中自我暗示自己应该比别人更成功,为了保持这种所谓成功的状态,有时必须耗费十二分的努力,陪客户饮酒,长时间出差,饮食不规律,熬夜完成工作等习惯,这是在拿命在换取物质上的成功,或许在得了绝症后才反思做个普通人多好,可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富贵荣华的机会呢?相信没几个人可以做到。

第三、国家正处在大发展时期,社会阶层并未固化,很多人拥有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靠一代人就能提升社会阶层,我们很多人活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儿女打下一个基础,不希望他们以后的人生走得像我们一样艰难,在欧美国家,社会阶层固化,改变命运平均需要10代人,再加上奉行个人主义,很多人的选择都是活在当下,这是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个人努力追求成功没有错,这也是社会提倡的价值观,但希望中年人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一旦自己的身体状况出了大问题,对父母、爱人、孩子造成的打击将极大;另一半也要尽量宽容一点,我们每个人无力改变大环境,但最起码能够让爱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宽容,不要留下遗憾。

囧妮

囧妮

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回答复这样的问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诱惑性,因为任何简单的回答肯定都是偏面的。

如果必须一句话回答,生命肯定更重要!

一、人生事业各不同,生命对任何人只有一个!

生命是人生事业的基础,失去生命,人生事业不论是辉煌还是平凡,就都谈不上。因些,才有了“生命是最宝贵”的说法。

人生,事业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现,42岁的女教授,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生的成功,事业的辉煌。但一个不识字的农村主妇,她养儿育女,相夫教子,下田耕地,回家喂鸡,勤劳一世,人生虽然平凡,也不失伟大。

生命的重要只有一个标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对谁都一样。事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功和辉煌,重要与否,不可能一个标准,都是相同的尺度。

二、事业与生命,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养尊处优的人肯定就长寿,事业辉煌的一定会英年早逝!

确实有一些人,为了事业,废寝忘食,殚精竭虑,透支了身体健康。即便如此,透支了可以修养,并不是致命的根本原因。而有些人,并没有超负荷工作,也没有压力山大,也同样不幸中年离世。

事业与生命,并不对立。因事业轻视珍惜生命,对生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生命长短的决定因素。

三、放弃事业,保护不了生命。关心科技精英人才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虽然生命重要,并不是放弃事业,或者少干事业,轻慢事业就可以保护生命。提醒科技人才重视身体健康,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不要把科研人员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或不幸英年早逝完全归结在事业上身心投入太多,太过专注。积劳成疾,并不是科技人员的普遍现象与必然规律。把事业与生命对立起来,没有实际意义。

为了避免和尽可能减少科技英才英年早逝的不幸发生,关心科技英才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保健工作,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才是有真正有意义的工作。

四、重视全民的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才是医疗卫生的战略大计!

有些疾病,就是华佗再世,也是难以挽救回生命的。但不少疾病,预防的好,会少得或不得;发现的早,会好治,能治愈;早治疗,比晚治疗挽回生命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这对全民任何人都适用,医疗卫生的着力点放在什么地方,应该是国家的战略考量。

大表姐

大表姐

穴位按摩养生原创

一个人没有了生命,任尔再工作能力强,又有何用?生命面前,一切皆是浮云!工作再忙,不忘保健!只有生命之树常青,才能工作不止!象复旦42岁女教授,若抽空学点穴位按摩养生保健知识,又怎么会生命停止在42岁?事业也好,健康也好,从此不再!!!阿弥陀佛!

X_Mo

X_Mo

惊闻42岁的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佳因病去世,一时间,感慨颇多。

曾几何时,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吃饭穿衣睡觉读书玩耍,以为生命长久,未来可期、可随着岁月推移,年岁渐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得知天下事。

认识、不认识的人,英年早世的噩耗就源源不断传入我们的耳中,这时才惊觉,原来生命并不长久,或许在行路途中,或许在意想不到的一个时间段,人生就会划上句号。

生命何其珍贵!人生又何其短暂!

自我们生下后,就奔着一个目标而去,也许是成功,也许是金钱,也许是人生的意义,但这一切,在生命面前到底哪个重要?

复旦历史系女教授司佳,海归博士,拥有令人向往的职业,前途一片光明,这一切绝对是靠她的聪慧,以及多年来的自律和勤奋得到的。在普通人眼中,她是妥妥的成功人士,是人生的赢家,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对象。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在死亡面前嗄然而止。

留下年迈的亲人,从此在悲凉与思念中走完余生;留下残缺不全的家,让爱她的人从此悲伤痛苦,让不认识的我们,喟然叹息。

珍爱身体,保持健康,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是为了所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着的人,为了我们这一生热爱的、未尽的事业。

最后,只希望这样的噩耗少一点,再少一点。

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家庭的温馨中,让这个世界少一份离别,多一份欢笑。

xiaoshuiniu

xiaoshuiniu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

不识途的老马

不识途的老马

回答这个问题,我可以斗胆说一句;人生事业和生命都重要!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司佳于2020年10月12日去世,享年42岁。

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斯人已逝,愿她一路走好。

人生事业和生命哪个重要?这个问题是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人生观问题、世界观问题、价值观问题等。

从人的生存来说,生命当然是最重要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是无比宝贵的。中华名族历来把生命当做是至高无上的,从古到今 ,从佛家到政党,从风水到科学,生命都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比如佛家提倡不杀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比如风水提倡天地人要和谐统一,不能对立。对立就容易犯忌讳,相克等;科学更是重视生命,比如对生命的起源,归去、以及利用,使得生命发生最大化效用等,(比如死后的尸体解剖,移植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神论者,对生命历来重视,远的不说,近的就从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开始,我们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观点,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从生命的意义来说,人生事业是高于生命的,活着,固然很好,但是在不能继续活着的情况下,在事业上的努力就非常珍贵,也值得付出。这也是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活着才有价值。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对生命的最好解释。

复旦大学女教授司佳,是一名党员,教授,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我们非常痛心!

她的离去,是人世间少了一个生命体,但是对于事业的追求和不懈努力、对于事业和生命哪个重要的回答,又交出了一份共产党员的

合格答卷。

愿司佳同志一路走好!

鞠帅

鞠帅

北大的一位校长曾经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响亮口号。这是对北大校友的要求,也是鼓励学者高知分子要爱惜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谈什么做事业和做贡献呢。

应该说生命与事业同样重要,生命就是事业。复旦女教授年仅42岁因病去世是个教训,表示惋惜、哀悼。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非常遗憾。没有了生命,才高八斗,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们都很羡慕考入了北大,羡慕进入北大的学生有个聪明的头脑,的确其中不乏天才,不需要用很多功夫就能考入名校。但是大多学生还是刻苦努力的结果,他们付出的是一般学生的两倍甚至更多,牺牲了更多玩耍、消遣、休息的时间。每年北大新生入校都要比别的大学提早一个月,当别的大学新生刚刚入学报到,北大的新生们已经在进行军训了,而他们的军训时间是一年。他们的学习刻苦程度不是一般大学能够比较的。也是间接了解到的。不负众望,就要继续努力,否则就会被超越,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放松。这种紧张的状态是他们的习惯和上进动力。也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紧张过度,压力过大,缺少锻炼,而在身体健康上欠账。

上天有时候是公平的,给了你名誉、地位、学问,却不能同时给你健康,可见得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是多么的重要。风光的背后是艰苦跋涉。国家、社会培养人才不容易,个人成绩得来也是不容易,在努力的同时要珍惜和爱护健康。保护自己不也是要学习的一项基本本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即使是为一个家庭着想也是要着想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太脆弱。

oofanoo

oofanoo

肯定是生命更重要,因为事业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只有生命得到足够保障,才能接下来发展事业。

所以,生命是根基,事业是枝桠。

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因病去世,这件事值得所有人深思。

尊重生命规律,是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我们都知道,虽然每个人的生命存在差异,但是芸芸众生却又是多么相似,大家都是同样的身体、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社会环境。

生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先做到尊重这些规律,这也是尊重和爱惜自己的身体。

比如如果过度损耗生命,那就是不尊重生命规律,总有一天,生命会把这个恶果还到人的身上,比如疾病就是最明显的恶果之一。

大家都清楚身体不能透支,仍然有些人为了工作或玩乐透支自己的身体,一次两次没什么事,一年两年没什么事,就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可以无限透支的,于是透支成了习惯,甚至成了自己在工作中努力奋斗的标志,并以此自豪。

但是,生命又是公平的,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尝到透支的后果,这个后果,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得起的。

事业很重要,但是不应该拿身体去交换。拥有事业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前提。

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得越好,自身具备的资源也越丰富,见到的东西也越多,认知也越广泛,得到的回报也越雄厚。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也不枉费来世上走一遭。

但是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再重要的事业都不值得拿身体去交换。

事业越大,需要处理的事情越多,此时可能人就会变得更加忙碌。如果自己的身体发出了信号,那就需要想别的办法去解决。

比如把事情分担给其他人,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放手某些小事,把可有可无的事情直接拒绝等。

这样能让自己的精力得到缓解,身体得到放松,生命得到休憩。

不管在任何东西面前,生命都是最重要的,这点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精彩,但是一定要在生命安全与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

只有生命在,才有发展事业的可能。

llx20051339

llx20051339

生命诚可贵!

42岁学富五车的海归教授,人生事业达到顶峰,一张检查单让事业马上停摆!

历史学,需要大量的积累史料,世界史还需要语言关,板凳坐得十年冷,那世界史就得多坐几年。四十多岁正好是刚开始开花结果的年纪,实在是天妒英才。学术研究耗费精力太厉害了,大学里白发飘飘的先生太多了。

32岁患癌的女博士于娟,此生未完成,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人的女儿,她的离世,给亲人、朋友留下太多的遗憾与不舍。

——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当我们失去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曹展鹏Boris

曹展鹏Boris

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因为就是这么短短几十年而已,有些人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可是有些人却想过得不一样。人的一辈子这么短暂,更多时候需要好好享受一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掉,浪费在所谓的学习和知识上面,要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尽的,可是生命不是,人的一生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自己。

一,生命更重要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容易,父母幸幸苦苦的把我们养大成人,是希望我们以后能够过上好日子,可是不管怎么样,好日子的定义都不是让自己不懈努力,学无止境,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这个是好事情,何况你还是一个学校的教授呢?教授可不是一般的人,既然会被叫做教授,那说明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不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可是尽管知识再重要,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可以奋斗,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体因素。

二,四十多岁的人了更应该注重养生

本来已经是四十多岁差不多五十岁的人了,活了四五十年,难免身体会有一些问题,平常的一些小毛病这些,到了这个年纪就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问题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把时间全部花费在研究、学习等方面,更多的是要考虑自己。只有自己有力气,身体好了才能继续奋斗,眼里当然要都是国家大事,可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是遇到什么大事情,都应该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四五十岁是个容易生病的年纪,这时候一些小伤小痛都应该注意一下。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在为复旦女教授英年早逝而唏嘘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必须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哪怕如何得平淡无奇,也应该争取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才是对逝者的最为恰当的缅怀和纪念。要知道,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到来都来之不易,珍惜好每一天,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哪怕平淡一点也无所谓,只要人健健康康的就好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英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满心满眼都是国家大事,这个当然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了,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琎Linda

琎Linda

我反对把人生奋斗和生命健康对立讨论。世界上有很多智力平庸,成就平平,又性格懒惰的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他们为了安慰自己,于是就宣称,人生奋斗是极端行为,势必伤害身体健康,为了个人进步,事业发展,追求人生的意义,“拼命努力“最终是死路一条,也会因此英年早逝,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这种思维方式还进一步演化:

赚钱多有什么意义?有钱不代表幸福!

努力有什么用,身体垮了什么都没有!

找漂亮老婆不实用,家庭一定会不幸!

孩子太辛苦没意思,童年天真菜幸福!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自我防御的酸葡萄心理,典型的阿Q思维,似乎两者比较之后选择无欲无求显得境界很高,其实这是是骨子里的怯懦、懒惰和怂。

复旦大学历史系42岁女教授英年早逝,看客甚至连死因都没搞清楚,就已经下了定论:完美人生一定是努力辛苦点,努力辛苦就是拿命透支,透支生命就会早死,所以你活得一点都不划算——机关算尽,拼死拼活,你看还不如我吃吃喝喝,浑浑噩噩,长命百岁!

如果长命百岁就是人生目标,大概人活得还不如乌龟有价值。在我看来,奋斗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很多成功的学者刻苦努力,比如我所敬佩的复旦大学的思想史学者葛兆光先生,他读书勤奋,笔耕不辍,据说看书看到视力严重受损;陈寅恪即便目不视物,还是用写了巨著《柳如是别传》。

实际上,英年早逝未必就是拼命拼死的,司佳教授虽然课业辛苦,教学任务繁重,可不至于因此殚心竭虑春蚕到死,它的去世或许和身体素质有关,但不能因此归咎为努力而死。

倒是那些活得毫无价值的人整天熬夜麻将,喝酒吸烟,颓废无度,且心情极端郁闷,如果要统计死因,绝对是懒死的人比劳累而死的人多。

越单纯,越幸福

越单纯,越幸福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