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颜值逆天的文物?

提到的作品

[作品]汉宫秋

《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元朝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汉元帝时期,因叛臣毛延寿从中挑唆,强盛的匈奴胁迫汉元帝送爱妃昭君娘娘出塞和番的故事。昭君慷慨赴行,最后投江殉情。故事感...

马致远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历史架空]延禧攻略

根据连续剧《延禧攻略》改编。魏璎珞劈开了姐姐的棺材。每个人都告诉她,姐姐是自杀的。但尸体上的伤痕告诉她——“妹妹,我是被人杀死的。”为了找到真凶,为了替姐姐复仇,魏璎珞下定决心:“我要进宫。”

笑脸猫

最新跟帖
景宝

景宝

本来想低调一点的,结果发现你们太没见识了,给大家开个眼。

明代画工,保真。

专家鉴定:其上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开片呈细纹状,有宝光,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Kidongson-SAI

Kidongson-SAI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中国历史上八件颜值最高的文物,简称“颜八件”。以下是具体,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件,金蝉玉叶

这件文物产自明代,出土时间是1954年,被发掘地址是: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馆。

这件文物被出土时就曾惊呆了考古人员,这晶莹剔透玉叶,这亮闪金灿的金蝉,真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经鉴定,这只金蝉的含金量达到了95%,而承托金蝉的玉叶则是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精工雕琢而成。这件文物不仅鉴赏价值极高,还被称为15世纪下半叶明代中期的杰作。

第二件,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此文物产自隋代,出土时间是1957年,被发掘地址是: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文物不仅颜值极高,还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这件文物被出土时虽已在地下被埋藏了1500多年,但项链周身依旧璀璨夺目,其项链中间被24颗珍珠包裹的鸡血石色泽光亮,是极其罕见的。鸡血石下面的心形吊坠则是宝蓝色青金石,它将鸡血石衬托得更加雍容华贵。这样的艺术精品,是目前举世无双的瑰宝。

非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件文物的主人并非美人或者后妃,而是一位年9岁的小女孩。没错,这件文物是在一个隋代小孩墓里被发现的。

墓地主人叫李静训,字小孩,所以人称李小孩。她是北周、隋代李将军家的千金,同时也是北周宣帝与皇后杨丽华的外孙女,自幼深得杨丽华宠爱。

可不知何故,这个一直被外祖母杨丽华捧在手心里的女孩竟在9岁那年夭折了。她去世后,杨丽华悲痛欲绝,为了宽心她下令厚葬外孙女。她下令厚葬的结果是:仅珍贵陪葬品就达230件。这些陪葬品还多是稀世珍品,大概,也只有这样的极致奢华葬法才能稍宽杨丽华的心了吧。

第三件,隋镶金口玉杯

这隋镶金口玉杯与第二件一样,同是出自李小孩之墓。

这个玉杯通体光素无纹,造型简练却不失奢华,其杯口则是用纯金打造而成。这种抛光细润、制作精细的“金配玉”颇有宋代词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既视感。

第四件,曾侯乙青铜尊盘

曾侯乙尊盘产自战国早期,出土时间是1978年,被发掘地址是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馆藏地址是湖北省博物馆。

这是一件只一眼便可被它的细节征服的文物,文物的每一寸都经过了精细的雕琢,其精细程度直让两千四百多年后的我们惊叹不已。这样的文物,自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无疑了,没有之一。

第五件: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产自战国,出土时间是1990年,被发掘地点是: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馆藏地点是杭州博物馆。

很难想象,这样一件现代感十足的物件竟是出自几千年前,肉眼看去,这个水晶杯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杯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样的制作工艺,让今时的研究专家也难以置信。他们推断战国水晶杯可能使用了和玉器一样的制作方法,用了管钻的方法;也可能使用金刚砂磨。

但具体这个水晶杯采用的是怎样的制作工艺,尚无明确定论。

第六件: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

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产自清代中期,出土时间不祥,其他均不祥。

渔船采用整块和阗玉雕成,玉色乳白,有黄色沁斑。该渔船采用阴刻、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还原了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清代渔家乐生活画面。

第七件,痕都斯坦玉

痕都斯坦玉产自乾隆年间,实际上这个称呼一直被认为是乾隆自创。这种玉因为颜值极高而深受乾隆青睐。

因为颜值极高,就连大学士纪晓岚也曾在《阅微草堂笔记》赞道:“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第八件,金錾双龙戏珠镯

金錾双龙戏珠镯采用纯金和珍珠打造,其奢华程度和工艺精细程度让人惊叹。从龙的设计便可知:它定是古代妃子的首饰无疑了。

在这“颜八件”之外,还有一个文物因为长相酷似明星王祖蓝而受到关注。它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帝王王建陵墓被发掘的陶武士俑。

陶武士俑产自后蜀,被发掘地址是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馆藏是地点是:永陵。

Winona

Winona

一、1300年前唐朝的一天,一个女人经过长时间的折腾,终于生下了孩子。可是她却再也没能醒来,丈夫痛哭流涕,为她戴上凤冠。

他没有想到的是,时光倏忽而过千年,这件美不胜收的凤冠重见天日,惊艳了世人!而寄托在冰冷随葬品上的爱情,为这座古墓平添了温暖的光环。

2001年,西安一所大学的工地上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主人头颅的遗骸上,戴着一顶凤冠。年代久远,凤冠已经散落,可是原本镶嵌在凤冠上的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玛瑙等等装饰材料依然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么,这个凤冠的主人是谁呢?墓中的一块墓志铭静静地给我们讲述了一对痴情男女的爱情故事。

妻子李倕,是唐朝宗女。后来嫁给了直弘文馆学士候莫陈,可惜红颜薄命,25岁就去世了。

墓志铭上有一句话“有子在于襁褓“,因此李倕的死因被推断为难产去世。而另一句”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一字一句泣血滴泪,款款深情,让人对李倕老公的哀痛感同身受!

这件凤冠刚刚出土的时候,损毁得非常严重。那些精美的宝石饰物虽然可以千年不朽,可是连接珠宝的固定件和细绳都已经朽坏了。

凤冠上的宝石

为了复原这个凤冠,陕西的考古专家请来了德国专家,一起进行凤冠的修复。

凤冠上总共有380颗宝石,最小的金珠子只有0.1毫米,如此复杂的做工让修复专家们苦不堪言,中德专家将近8年的时间才修复完整。

最后的成果让人惊叹不已!中国古代最豪华的一件凤冠雍容华贵地重现世间!

复原后的凤冠

二、四川遂宁县农妇文碧珍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在自家菜地里找了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挖坑埋葬丈夫。却没想到挖出了一个大洞,洞中堆满瓶瓶罐罐,1000多件国宝见了天日。

这批瓶瓶罐罐中,有一件青釉荷叶形盖罐,美轮美奂,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现在是四川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釉荷叶形盖罐就是南宋瓷器的巅峰,出自中国历史上的名窑--龙泉窑。它高31.3厘米、宽23.8厘米、最大的腹围接近1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因为它太大了,初期拉坯都非常困难,如果陶泥受力不均,就会直接塌陷下来。在宋朝能够烧制出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它的罐身曲线完美,圆润细腻,特别精致的是罐子上的盖子,盖沿处自然弯曲。釉色色如青梅,光泽莹润,苍翠欲滴,宛如风中微微颤抖的荷叶,堪称完美。

龙泉窑的历史从三国两晋到清代,具有自己独特的制瓷工艺,现在已经失传。所以用现代的技术,根本无法仿制出来能够与原件相媲美的瓷器。

那么,这些瓷器的主人到底是谁?考古专家在瓷器出土地点周围没有发现坟墓。这批瓷器是窖藏品,而非陪葬品。

南宋末年,四川遂宁曾经发生过宋军与蒙古军的大战。在飘摇无定的状态中,这批瓷器的主人想必无法带着瓷器躲避战乱,所以将瓷器埋在了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战争结束后,再将这些瓷器取出。

不知道主人遭受了什么意外,这批瓷器就被遗忘在土地下,沉睡了800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南宋瓷器的巅峰技术终于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熠熠生辉地展现在后人面前。

三、1963年,陕西兴平县村民赵振秀正在土崖上取土,挖出一个大瓮。他刚想一锄头砸碎,突然发现瓮里趴着一只铜犀牛。

这尊铜犀牛被命名为“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这尊铜犀尊是一种西汉时期的礼器,在祭祀的时候用于盛装美酒。犀牛的背部有一个形似马鞍、可以启闭的活盖,犀牛的腹部是空的,可以存酒,在犀牛嘴的一侧是管状的流水口,可以往外倒酒。

这种精巧的构思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而它的制造工艺更是精美无比。

错金银,就是在铜上面镶嵌上金丝银丝。若有若无的金银丝就像是犀牛身上的毛,隐隐闪烁着光华,看上去非常考究。

这件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长58.1厘米,高34. 1厘米,重13.5公斤,是一头雄健强壮的犀牛,充满了活力和动感,每一块肌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具有弹性,让人叹为观止。

四、一个9岁的女孩,在西安的地下孤零零地躺了1000年。她有着精心设计的棺椁,数不清的陪葬品,其中一件璀璨夺目的项链堪称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这条项链具有异域风情,镶嵌着硕大的鲜红鸡血石,与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纯金的链子上配以洁白的珍珠,色彩绚丽,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这么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够拥有如此贵重的饰品?这可以从她的身世说起。

在女孩的墓志铭上,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女孩叫做李静训,字小孩。她的祖父李崇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外祖母是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隋文帝杨坚之女。李小孩集富二代、官二代、权二代于一身,其出身显赫毋庸置疑。

李小孩从小跟着外祖母杨丽华一起长大,备受宠爱。可惜9岁时死去,杨丽华悲痛欲绝,对她进行了厚葬。

她的石棺被雕刻成了宫殿的模样,上面门窗、侍女、花草、树木齐全,大概她的亲人希望她死后依然可以永享荣华富贵。

棺中放满了贵重的金银财宝,各种金首饰、玉器、丝绸制品,甚至还有来自波斯的银币和香水。琳琅满目,宛如微缩的人间繁华。

五、苏州五峰山下有一片乱葬岗。一部队打算在此修建训练场,没想到开挖过程中,发现了明代进士张安晚和他的一妻三妾,他最宠爱的小妾头上戴着一件首饰,精细无双,震惊众人!

专家轻轻拂去发饰上累积了500多年的尘埃。一只金灿灿的蝉赫然出现在眼前,每一根纹路都清晰可见,仿佛眨眼间就会展翅欲飞。

金蝉玉叶长5.3厘米,是95%的纯金。金蝉趴在一片上好的和田羊脂玉做成的叶子上,整体造型和谐灵动。温润的玉配上耀眼的金,美轮美奂,惊艳夺目。

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从古人的很多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蝉常常作为装饰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因为,蝉在古代有不凡的寓意。

蝉的生命历程象征着重生、脱胎换骨、对信念的执着和奋不顾身。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古人认为蝉出淤泥而不染,成年后以露水为生,象征着纯洁、清高。

六、甘肃定西,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山洪。雨停后,村民们惊愕地发现了一处墓地。墓地中陶瓷、金银、玉饰、丝织品应有尽有。更为让人讶异的是,墓地中竟然有不少比金子还贵重的玻璃制品。其中的一件”莲花形玻璃托盏 “,流光溢彩,美艳不可方物。

这套托盏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为蓝色半透明玻璃质地,盏身为七瓣莲花形,托身为八瓣莲花形。造型和谐生动,宛如一朵徐徐盛开的睡莲。

那么,这座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谁?他怎么会拥有在当时比黄金还贵重得多的玻璃精品呢?

墓地遗留的信息中,专家们很快确定了这片墓地属于元朝声名显赫的汪氏家族。家族中的14代200余人被埋葬于此。

汪氏家族为官者180多人,其中有著名的“三王十国公”。而其家族历经唐、宋、金、元、明、清诸朝而不衰。

这套玻璃制品映射了一个家族的传奇历史。那些戎马倥偬的岁月,并未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是穿越了700多年的时光,再一次惊艳了世人!

hiro829

hiro829

曜变天目茶碗

南宋

此“曜变斑”茶碗是宋代斗茶用器,被东京静嘉堂文库单独陈列,陈放在旋转的底座上,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幽蓝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颜色变幻莫测。

蓝玻璃小碗

北魏

大同出土的北魏玻璃器皿,内含一些气泡,可能是中国吹制玻璃的早期作品。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

清朝

这件从外观看是一个球体,但是其中有二十四层的球,而且每一层都可以活动。上面雕刻了细密的人物、花草、水果、动物等,仅是用一具象牙所雕刻出来的。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

孔雀绿釉罐

元代

这件带有“内府”字样的孔雀绿釉大罐,是元代的典型器,现在藏于大英博物馆。

秘色瓷

五代十国

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宋代以后关于秘色瓷的文献稀少,秘色瓷的造型特点、烧造工艺,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14件青瓷,地宫中的石碑上明确记载为秘色瓷,这种神秘瓷器的真面目才终于被大众所知。

天鸡尊

清朝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

莲鹤方壶

春秋时期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

玉禁步

明朝

玉禁步由多种玉和宝石,是封建社会妇女身份的象征。一般是皇后佩戴的。 此玉禁步是由梁庄王妃佩戴的,规格仅次于皇妃。现藏于湖北省博。

曾侯乙青铜尊盘

春秋战国

这套青铜尊盘一直从先君传到曾侯乙的手中,成为曾国的传国之宝。,尊上铸有28条龙,盘上铸有56条龙,共84条。在尊上还饰有32条蟠螭,盘上饰有48条蟠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翠玉白菜

清代

翠玉白菜,收藏于台北故宫。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菜叶上还雕有螽斯虫(俗称“纺织娘”)和蝗虫,寓意“多子多孙”。

摇钱树

东汉

这株摇钱树顶端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树冠分为6层,每层两片叶子,并饰有传说中的神兽、枝下则悬挂串串铜钱,现收藏于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太阳神鸟

商代晚期

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含金量高达94.2%。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

粉彩荷花吸杯

清朝

此器物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在安徽太湖附近进行的“秋操”而做的具有纪念性质的杯子。195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现藏河南博物院。

绿釉陶楼

东汉

为反映贵族歌娱生活的明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还有其他的——

牙雕榴开百戏

和田玉苦瓜

juventeda

juventeda

这个问题感觉我可以答一波,我基本每天都要看上几百、几千件文物……的图片,哈哈。


东坡肉石,台北故宫三大镇院之宝之一

高5.73公分,宽6.6公分,原型是一块天然的玉石,肉色令人垂涎欲滴,很逼真,吃货应该会很喜欢。



金蝉玉叶,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

这件出土文物的构思很巧妙,蝉,又名知了,所以整件玉器有“金枝玉叶”的意思。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由于不确定古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所以,这件文物也被称为无法复制的尊盘。


皇后之玺

高2厘米,边长2.8厘米,西汉,陕西历史博物馆

传为吕后之印。我特别喜欢这枚玉印,它是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几乎没有瑕疵。无论是从玉质、印文,还是它的历史价值,都当之无愧为“天下第一印”。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许多文物,都具有超高颜值,挑几件我特别喜欢的。


盘丝座银芙蕖,法门寺地宫出土

其实这件莲花的造型挺简单的,但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美感,“出淤泥而不染”,莲的造型就该这般的简洁、干脆,惊艳了。它的寓意也很美好。



鎏金银龟盒,法门寺地宫出土

这是什么神仙设计啊,龟壳的鎏金纹太精美了!古代关于龟的设计很多,这件无疑是最精美的一件。



鎏金珍珠装捧真身菩萨,法门寺地宫出土

这件菩萨通体鎏金,全身装饰着珍珠璎珞,十分的富丽堂皇。



良渚博物院象牙饰

手机拍的,没拍好。这件象牙饰通体都是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近距离看很震撼。



大报恩寺琉璃拱门

门都这么富丽堂皇,当年的大报恩寺得多美啊。


红山文化玉人

当年的红山文化先民是不是看过银河护卫队啊。


提梁卣,海昏侯墓出土的西周青铜器

这件只是先秦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我觉得先秦时的很多青铜器都很美。


雀首衔环,西汉,最近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战国,铜镜铜镜上镶嵌了绿松石,很精美,铜镜中的颜值担当了。


暂时就这些吧,后面想到了,再来补。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我

门汀

门汀

说起古代文物,我们自然会把它们与庄严、高冷……等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放佛它们本身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事实上,古人有时候也是颜值控,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品,绝对是精绝艳艳,让人一见倾心,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那么,我们就一起看看文物究竟能美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令你怦然心动的那一款?

1、窑变红釉石榴尊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窑变红釉石榴尊,它通体呈红蓝色,色泽艳丽,长颈,溜肩,鼓腹,形状就像一颗成熟的石榴,美不胜收!

2、铜镀金嵌宝石累丝长方盆玉石石榴盆景,清

这是清代的铜镀金嵌宝石累丝长方盆玉石石榴盆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棵结满了石榴树的盆景,树干是铜镀金,花瓣由玛瑙磨成,每片造型各不相同,石榴是由玛瑙加宝石雕刻镶嵌而成。

盆景中还有各色宝石材料制作的山石、零星的雏菊、和南天竺点缀其间,雏菊粉色的花瓣与绿松石做的花蕊搭配可谓恰到好处美轮美奂!

3、黄炳塑素胎金丝猫

这只猫出自清代后期石湾陶塑名家黄炳之手,现收藏于广东博物馆。

猫抓老鼠时,到底什么样的猫才能抓到老鼠?怎么看这只猫抓老鼠厉不厉害呢?那么抓老鼠最厉害的猫非黄炳的这只了!

那油光水滑的毛色,愤怒的眼神,蹬出的前肢,凝神贯注的表情,似乎在准备与老鼠做一殊死搏斗,这明明就是猫界战神啊!

刚开始看见它的时候,我差点以为那是活体制作的标本,觉着太残忍了,结果不是,这只猫绝对是猫界的颜值担当,惊艳到我了……

4、弦纹玻璃杯

这盏蓝料烧制出的弦纹玻璃杯出自西汉,现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玻璃对我们来说,或许是司空见惯的制品,但在清朝以前,玻璃是奢侈品,它比宝石、黄金、白银更为珍贵,只有那些王宫贵族才有资格享用。

历经两千多年的弦纹玻璃杯,至今依然晶莹剔透,藏星光于杯中,璀璨闪亮又冰清玉洁,它是大汉盛世文化和辉煌天下的历史见证。


5、金链琥珀挂件

现收藏在南京市博物馆。

这条金链琥珀挂件出自明代,吊坠呈水滴状,系在一条金链子上了。整个吊坠采用了半透明红色琥珀内部的自然纹理,然后在坠体表面刻线勾勒出了桃与枝叶的图案。

这串巧夺天工的美人挂件,与盈盈眼波流转间,似在向人们述说一件红颜倾国的往事!

6、碧玺海蓝宝朝珠

这串碧玺海蓝宝朝珠出自清代,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朝珠,是清代礼服上佩戴的珠串。除皇帝之外,凡是后妃和文武官员到达一定的品级皆可佩戴朝珠。前几年的热播剧《延禧攻略》中也没少出现朝珠的身影。


这串糖果色的朝珠透着满满的粉嫩少女心,也不知道是哪位举手投足皆风情的美人戴过!

7、豇豆红小盘

这对雍正时期的豇豆红小盘,收藏在清华大学博物馆。

当初看见它的第一眼,就被那梦幻般的粉里透白的色儿所吸引,并且一直对它印像深刻!

8、玻璃莲花托盏

出自元代,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

9、孝靖皇后凤冠

这顶精美绝伦的凤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可能很多人都见过它,但孝靖皇后的一生却极为凄苦。

1958年7月,北京定陵打开了神秘的地宫大门,在后殿宝床上的梓宫旁边,出土了一顶三龙二凤凤冠。

这顶凤冠的主人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皇贵妃——王恭妃。

孝靖皇后本名王瑶音,原为慈宁宫宫女,万历九年,年方19的万历皇帝去慈宁宫向生母李太后请安,偶遇王氏,一时兴起,他就临幸了这个宫女,当时她只有16岁。

王氏就此怀上了孩子,但作为皇帝的朱翊钧虽宠幸了人家,却又想赖账,因为他嫌王宫女出身太低,配不上自己。

太后大怒,命令太监拿来起居注查证,皇帝这才不得不承认。后来,王氏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她被册封为恭妃。

按说母凭子贵,王氏可以一步登天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万历皇上爱的是郑贵妃而并不爱她,他还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因此朱常洛就被父亲各种嫌弃。

好在有太后和群臣的支持,朱常洛最终才被立为太子,但王氏并没有因此而好过,因为她始终在遭受丈夫的冷落和宠妃的迫害。

她生前一直住在东六宫最北边的景阳宫,过着孤寂、清冷的生活,和儿子朱常洛也不能见面,以至于哭瞎了双眼。在她去世后,万历皇帝也没有按礼制安葬她,就连一件像样的随葬品也没有。

后来万历皇帝去世,朱常洛继位,但朱常洛短命,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也去世了。

于是皇位就由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接替,也就是那个喜欢做家具的天启皇帝。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他祖母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所以他就给自己的祖母上了一个谥号,叫“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又将祖母的棺椁从原墓中迁出,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一并葬入定陵。并重新配备了丰厚的随葬品,其中就包括这顶凤冠,并且追封祖母为孝靖皇后。

所以凤冠霞帔不一定都是老公给的,也有可能是儿孙给的!

樱桃炒饭

樱桃炒饭

你好笔者我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颠强时代,历史文物是我国的文化魁宝,更是我们对外文化的一种展现,文物代表着我国的艺术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然而在我国的文化长廊中确实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不仅外形美观还有很多研究的价值。

明代的金蝉玉叶

金蝉玉叶现存在于南京博物馆中,它出土于江苏省吴县市五峰山,这是一只神形毕俏,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之上,蝉的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玉叶是用新疆的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分为八辦。

清代的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这是一件乾隆时期的文物,它现存在南京博物馆,乾隆的审美比较扑朔迷离,他喜欢大而花哨华丽的器物,追求花饰上的极致与张扬,有时候乾隆的审美也很清新,比如这件充满少女心的文物,可以说它的颜值是相当高了,整件看起来粉色透底,完全充满了少女感,似乎让人找到了初恋的感觉。

东晋时期的玻璃罐

这个玻璃罐现存于南京博物馆,整体看起来和现在使用的碗大小差不多,都是圆形口罐身经晶莹透亮,大小裂纹明显,罐中的条纹分裂明显粗细也很均匀,看起来有点像冰裂玉,在灯光的照耀下完全呈现绿色,可以清晰的看见里面的纹路,在观赏性极高,即使一件不错的摆件又是一件难得文物。

翡翠白菜慈禧的最爱

作为我国的珍贵文物翡翠白菜早已经流失海外,现在存在的只不过是以前的模本,可以说翡翠白菜是具颜值观赏和研究很高的文物,慈禧太后生前特别的喜爱,喜爱的程度早就超出了一切,在死后也把翡翠白菜当做陪葬品和她一起长眠在地宫中,这件文物就这样一直沉寂在地下多年,直到后来江洋大盗孙殿英炸开了慈禧的陵墓,盗出了翡翠白菜才让这件历史文物重见光明,只不过在后来的转卖中让这件文物流失在海外,可以说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损失。

我是颠强时代,各位读者还知道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共同交流,如果喜欢能否留个关注。

蓝木(无锡)

蓝木(无锡)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我国三大博物院之一,与北京博物院遥相辉映。建筑风格上讲,前者飘逸精致;后者厚重大气。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人气三宝”: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内地游客追捧,一直是参观的首选项。

1、清代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本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物,藏于瑾妃寝宫,永和宫内。匠人独具匠心,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把一块来自缅甸的灰色玉料中绿色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寓意新娘家世清白。上面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蝈蝈。蝈蝈,古人称螽斯。《诗经》有云:“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因螽斯繁殖力强,意寓子孙多多,枝繁叶茂。整体大小还与真实白菜相仿,真是惟妙惟肖。

2、清代肉形石


这块肉形石高5.73公分,宽6.6公分,厚5.3公分。乍看之下,颇像一块刚出锅的东坡肉,令人垂涎欲滴,让人想起扑鼻的香气;近看肉皮毛孔逼真,瘦肥肉层次清晰,让人想起富有嚼劲的质感。其属意年年有肉食。该肉形石无论从色彩还是纹理,都足以以假乱真。不知道真相者会以为是匠心独具的匠人,创意构思十足,雕刻技法精湛的作品。哪曾想这块石头未进行任何雕刻,是大自然浑然天成的。虽说天造万物有时候会遭遇不测,但有时候又有惊喜。

3、西周晚期毛公鼎


上述两件文物以貌取胜,而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作为周宣王时期的器物,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周宣王继位之初,委以叔父毛公重任,要求其忠心辅佐治理国家政务。

为此,毛公铸造铜鼎记录此事。毛公鼎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公分,重34.7公斤。鼎内的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是现有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此外在书法上看,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字迹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Sugar&Fish

Sugar&Fish

当代的很多工艺品都非常好看,但是有很多是由机器制成的,而且里面添加有现代的一些化学用剂。但是,在我们古代的时候,所有工艺品都是那些艺术家们用纯手工来打造的。下面小编就带呆家来看一看我们国家以前有哪些非常令人惊艳的文物。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这件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件文物,整个都是粉色的。你远远望过去,这件文物就好像是初恋的感觉。不仅仅是颜色好看,而且它的整个造型的雕刻都非常的精美。这是现在的机器不能够完成的。

玻璃杯

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玻璃杯吗?现在满大街都是。那我现在就告诉你,你错极了。小编给你介绍的玻璃杯是我们几千年前的玻璃杯。第一件是西汉时期的玻璃杯,它的整体是通透的蓝色,就好像把整个天空或者海洋装进了杯子里一样。不知道几千年前是谁在用它饮酒。第二个推荐的是玛瑙梅花杯。这件文物是明朝时期的。整个杯子是梅花的形状,把手上也有一朵小的梅花,颜色是透亮的,有一种琉璃的感觉。

胭脂水釉茶圆

这件文物现在收藏在北京博物馆里,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是心动的感觉。这件文物的颜色不是一般的粉色,而是有一种胭脂粉的感觉。

海蓝宝碧玺缀饰

这件挂饰好像是现在的彩色玻璃一般,但是彩色玻璃却没有它的通透和纯洁。它就好像从遥远的世界凝结的一块冰,它虽然简单,但是从它身上你似乎能看到几百年的历史。

玻璃罐

这件玻璃罐来自东晋时期,它的样式是很简单的。但是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才能够体现出技艺的精巧。虽然它是破碎了,重新粘在一起,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破碎的残缺,才导致了一种残缺的美感。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是一件来自明朝的梅瓶,整件瓶子的蓝色是近乎于深蓝的天空色。上面的白色龙纹肉像是几多不羁的云彩,而且整个龙的脑袋也有一点萌萌的感觉。

北魏蓝玻璃小碗

这件小碗是北魏时期的,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玻璃。这件纯手工的玻璃小碗,不论是从颜色还是形状上都是一流的。

北魏玻璃壶

这件玻璃壶虽然破碎了,但是却是破的有艺术感。那个缺口就好像是整个蓝色想要冲破壶体,向往外面的世界。如果在壶的外面打上光的话,就会更加的奇幻美丽。

黑缎嵌点翠凤细牡丹钿子

这件文物的蓝色不同于其他的蓝,就好像来自宇宙深处的凝望。在电视剧里经常见到这种形式的饰品,但是我们见到的电视剧里的这种东西也是远不及这件物品的万分之一。翠羽是用的动物的羽毛一点点粘上去的,工艺十分精美。但是小编现在不提倡用动物的身体来满足我们自己的私欲。

上面就是我们国家珍宝级的文物,我们不仅仅要多它的制作工艺感叹,更要向以前的古人们学习。





GRACEKELLY花园

GRACEKELLY花园

看到了这个问题,刚好符合我这个颜值控的审美,于是我就来啦!!!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件文物。别的不说,就这样的花色,就让人可谓少女心满满了。

尽管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乾隆的审美比实在不忍直视,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

但是我想说这件文物真的除外,这件充满少女心的文物,它的颜值可以说是相当高了,樱花粉的色调,让我有一种又想恋爱了的感觉。

现在这个文物收藏于南京博物馆。


粉彩荷花吸杯

这个杯子叫“粉彩荷花吸杯”,也叫“光绪粉彩太湖秋操杯”。

在古代,人们把这种自带吸管的杯子叫“吸杯”。

而粉彩则是釉色彩瓷的一种,这种工艺在清朝乾隆时期时基本已经完成成熟。

这种工艺下的色彩柔和淡雅,层次变化丰富,非常富有立体感。

这个杯子以花蕊作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柄,制作极为精细。


杂剧瓷枕


这是杂居瓷枕中以《汉宫秋》中昭君出塞为艺术场景而创作的作品。这个文物大概出产于元朝时期,据推测大概在1271-1300年。

长41.6厘米,高15.2厘米,宽17.6厘米。

那时候,我一直很好奇,这样的瓷枕用的舒服吗?

再给大家另一个看看另一个同类型但不同风格的图:


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上图是“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制作时间大约是明朝时期。

这件观音像的高度约为28厘米,身体通透是简约的白色,给了这尊观音像更为神圣的味道。

这尊“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不同于以往的一些观音像,而是以简约为主,但这反而让其从众多的观音像中脱颖而出,似乎有了灵性一般。


金盖金托玉碗

这件物品的名字叫做“金盖金托玉碗”,是一种明代的玉器。

杯盖的表面既有红宝石在当中点缀,又有浅刻和深刻的连云纹继续拧点缀。

在其外观上还有关于对龙的雕刻,处处体现皇家的雍容华贵。

这个“金盖金托玉碗”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陪葬品。

1957年在定陵发掘时被发现,现在该物品陈列在明定陵的博物馆中。

灵禅子

灵禅子

我们老祖宗可不是土老帽,他们的审美一直在线好不好?

话不多说,首先我们来看一根红水萝卜,看它白中透粉、粉中变红的颜色,已经发芽的小根须,还有没有洗干净的泥土颜色,这不就是一根新鲜的萝卜吗?

还有它的那几缕薄薄的叶子,碧绿的叶片,粉红的叶茎,正巧有一只蝈蝈落在上面,纹理毕现,似乎清脆悦耳的蝈蝈叫声传了过来。

朋友们,这可不是活物啊,这是清朝匠人用象牙雕成的,红色、绿色、黄色都是后天人为着色。这种象牙上色的技艺已经失传,如今即使勉强上色,几年后也会褪色。

与象牙萝卜一起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馆的,还有这根象牙白菜。一根洁白翠绿的白菜上同样趴了一只蝈蝈,脚下还有一只小瓢虫,生动极了。

它们的长度都是27厘米,用一整根象牙雕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设计、雕工到配色,实在是让人惊艳。

这一件蓝釉描金月影梅纹杯是元代的文物,出土于保定永华南路小学的一处元代窖藏中。据考证是元惠宗时期的重臣月鲁不花的物品。

杯身是润泽柔和的蓝釉,一枝金彩描绘的梅花独立,好似盛开在深蓝的夜色中,皎白的月光洒落,让人遐想万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元代钧窑天蓝釉紫斑盂,与那件蓝釉描金月影梅纹杯相映成趣。天青色的釉遍布,片片紫色渗透其中,如傍晚夕阳下的雾气,荡漾在雨后的天青色里。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陶塑金丝猫,乍一看是现代塑料工艺品,其实这是清朝石湾窑的陶塑作品。

小猫咪的金黄毛色是泥胎烧制的自然色彩,丝毫毕现、起伏波动的毛发是绝技“胎骨出毛”,是匠人一根一根雕琢出来的。

这只小猫咪紧绷身体,拱起后背,肌肉有力,眼睛炯炯有神,目不转睛,看样子是有老鼠出没吧。

下面这个像是月饼的文物,其实是明代的剔红梅花纹漆盒,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与这个“月饼”相似的漆盒,是清朝康熙时期的黑漆螺钿松梅纹竹节形墨盒,黑色的背景色里,有蓝紫色的花束,还有金黄的蝴蝶萦绕,搁到现在也不过时呀。

栋子发现,单说文物的颜值,清代的那些文物还是比较能打的,毕竟这个朝代离我们最近,又接触了西方的艺术。

如这串碧玺海蓝宝朝珠,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全部用碧玺做成,天蓝、深蓝、粉红、玫红,全都是清新的颜色呀。

收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这枚水晶球,晶莹剔透,完美无瑕,被下面雕成波浪样的底座一衬托,像越出水面的泡泡。

这枚海蓝宝碧玺坠饰也是晶莹剔透,尤其是海蓝色的挂坠,像一汪水、一块冰,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

雍正时期的这一对豇豆红小盘,简约大方,完全与乾隆时期花团锦簇的“暴发户”风格迥异。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粉彩荷花吸杯,粉色的是荷花,绿色的是荷杆,巧妙地将杯体与吸管隐藏,实在是精致可爱。

这件白釉墨彩山水杯风格又不同了,白莹莹的杯子上,淡妆浓抹,远山烟云,足以让喜欢品茶之人爱不释手。

栋子提到的这些文物还够不上冰山一角,我们博物馆里收藏着无数颜值逆天的文物,大气的,清新的,精致的,奢侈的,应有尽有。

当然了,栋子引用的这些照片大多是文博爱好者拍摄,来源见水印,支持原创。

whzctt

whzctt

自上古三朝到元明清,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明,流传了大量稀世珍宝。

有很多的珍宝文物,不仅价值巨大,而且颜值逆天,数不胜数。

明朝时期:九龙九凤冠

现存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之中,明神宗孝端王皇后的凤冠,出土于定陵之中。

凤冠高27厘米,重2320克,点缀镶嵌着超过三千五百颗珍珠与150多块各色宝石。

整个凤冠由极品丝帛制成,前后共有九条金龙与九只凤凰,金凤的凤首向下,嘴部衔有泪滴状珍珠,佩戴凤冠走动的时候,珍珠滴会随步摇晃。

除此之外,凤冠还使用了传统的点翠工艺,历经数百年的岁月依旧光泽如新相当艳丽,配上金丝显得极其富丽堂皇。



宋朝:曜变天目茶盏

目前全球仅存三件半,国内所藏就是唯一那半盏,已经残缺,剩下都珍藏在日本。

曜变天目碗,就是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当时人斗茶所用,日本人形容这个碗中,能够看到仿佛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景象,称作“碗中宇宙”。

将曜变天目茶盏放在黑暗之中,其耀斑就会闪烁出略显妖异的光芒,颜色变幻莫测,能够让观看者产生有关宇宙星辰的联想。



唐朝: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代的金器,出土于西安河角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两件,可能是唐朝时期皇家所用的饮酒之器具。

鸳鸯莲瓣纹金碗的每一个莲花瓣单元之中,都雕刻有装饰图案,上层是动物的花纹,比如鸳鸯、鹦鹉、狐狸与野鸭等等,下层是忍冬花的图案。

莲花瓣的空白处,装饰有飞禽与云纹,碗的内壁有书刻,也就是碗的重量。



唐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唐朝时期的五弦琵琶非常盛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爆款”乐器。

不过唐代以后,五弦琵琶在中土逐渐消失,而当年传入日本的大量唐朝文化则保全比较完好,其中就包括五弦琵琶。

目前日本奈良东大寺珍藏着一把当年由唐朝赠送,被日本僧侣带回的礼物五弦琵琶,也就是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琴身除了面板是桐木,其他都使用上好紫檀木,镶嵌着大量名贵螺钿,雕刻极其精美,有大量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形象。



元代:玻璃莲花托盏

珍藏于甘肃,出土于定西漳县的汪世显家族墓地,其主人就是元代陇西望族汪氏一族。

玻璃莲花托盏出土于汪惟贤之墓,而汪惟贤是汪世显的孙子,是元代大司徒。

整个托盏呈现普蓝色半透明的玻璃材质,盏身呈现七瓣莲花状,盏托的外沿是八瓣莲花形,宛如夜幕之下盛开的蓝色睡莲。



明朝:玛瑙梅花杯

玛瑙色彩丰富,素有“千种玛瑙万般玉”的说法,武汉博物馆珍藏有一件明朝时期制作的玛瑙梅花杯,形似碗盏,体积要小不少,用作盛水喝茶。

这盏玛瑙梅花杯,使用整块的玛瑙石雕琢而成,色泽黄白交融,过渡圆润,质地非常莹润。

梅花杯口精雕细琢出六瓣梅花的形状,外壁以比较深的阴刻线条表现出花瓣,杯耳点缀雕刻梅花两朵,别具匠心。



清朝时期: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目前珍藏于南京博物院,无论颜值还是制作工艺都堪称逆天的国宝级文物。

通体都呈现出温润柔嫩的粉红色色调,色泽艳丽而且纯净无暇,芙蓉石又称作粉晶,质地极脆易碎,雕刻极其不容易。



商朝:青铜神树

商朝时代的古蜀国文明的象征,现珍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球已发现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正棵神树下端呈山形底座,有挺拔直立的树干,有树枝、果实与鸟,所有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中部有短枝,并有镂空花纹的小花苞,花苞上有小鸟造型。

青铜神树运用了当时全球最先进青铜铸造工艺,是上古时代青铜铸造的集大成者,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被认为具有通灵、通神的特殊功能。



东晋:玻璃罐

珍藏于南京博物院,出土于东晋名臣高崧的父母高悝夫妇的墓葬之中。

玻璃罐高7.1厘米,口径9.1厘米,整体呈现白色泛青的色泽,透明度相当好,玻璃之中含有不少的小气泡。

玻璃罐的腹部与底部有四周磨光的圆形花纹,此物并非中国所产,而是来自异域。

按照历史记载,高悝与西域的胡僧来往密切,这件玻璃器来自于西域之地也不足为奇。



唐朝:兽首玛瑙杯

唐代玉器,是迄今为止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之中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呈现角状兽首形,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一处藉藉无名的无主宝藏之中,至今身世不明。

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依料取题,因为材料特制不同来雕刻,这件玛瑙杯本身就是用极其罕见的淡红色玛瑙雕琢,色泽圆润变化自然,堪称孤品。



明朝:金蝉玉叶

南京博物院的馆藏宝物,出土于1954年发现的明朝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之墓,本是贵族女眷佩戴在发间的装饰品。

金蝉玉叶做工极其精美,小小的金蝉雕刻得栩栩如生,金蝉之下的叶片,是用和田羊脂白玉精心打磨而成,无论叶脉还是厚薄、形状,几乎都与真树叶一般无二。

古代蝉形之物大多用作陪葬,古人相信人离世之后,可以像蝉那样“重生”。



清朝: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乾隆时代的宫廷金器,共有四个,其中三个是纯金材质,一个是铜鎏金材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是嘉庆元年造的纯金材质,剩下三个一个在台北,两个在伦敦。

故宫博物馆所藏的金瓯永固杯,外杯壁镶嵌了大量宝石构成了花纹,花蕊是珍珠与红蓝宝石,两侧有变形龙耳,镶嵌有珍珠。

金瓯永固杯是清朝宫廷之中,并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清朝每年新年,皇帝举行开笔仪式的时候,专用此杯,新年凌晨子时,都要在养心殿明窗前,将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在杯中注入屠苏酒。



北朝:鸭形玻璃注

出土于北燕冯素弗墓之中,现藏辽宁博物馆之中。

这件玻璃器质地纯正,完整如新,无论造型还是装饰艺术风格都属于罗马玻璃系统,吹管成型与热帖玻璃条等技术都是古罗马常用玻璃工艺。

此物属于钠钙玻璃器,并非当时中国可产,乃是地中海一带的罗马帝国,经过丝绸之路经过漠北草原进入北燕。


樱桃妹滴妈咪

樱桃妹滴妈咪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