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典型的蝴蝶效应或混沌事件?

早安初夏
有一定年纪的时政和体育迷相必都知道老美在克林顿当政时期,爆发过一个轰动全美的刑案,其影响力完全不亚于前不久老美总统选举关键时刻,大统领支持“特粉”们上街,甚至一度占领国会山,有可能导致老美武装分裂。
回到克林顿时代那件案子。说的是黒人棒球手,体育名星,腰缠万贯,风华正茂的辛普森嫌疑杀死其前妻白人女子的命案。所有物证都指向辛普森,但他没有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他用高薪聘请名律师为其脱罪。天下无难事,只怕有“薪”人。在老美法院最后宣判时,笔者曾记得当时的电视画面,全美城乡万人空巷,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观看现场实播,他担心审判后的老美面临怎样的场景?
辛普森终于逃过灭顶之灾,但他的财也破得差不多了。萧洒体面,身为人上人的这位黑人奇葩从此一撅不振,走上衰败之路。
一件普通的情杀令趾高气扬的克林顿如临大敌,这就是宇宙神秘的蝴蝶效应,中华文化早有记载即:“牵一发动全身”。
宇宙本是生命共同体。万物有灵。灵就是意识。也就是说万物来到世间都有其“使命”。爱因斯坦临终前说:“一切都是按排好的。”宇宙大智若愚,大爱无声。爱因斯坦是宇宙的代言人。

天称蝎子
要说蝴蝶效应,一个梦,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了一代王朝,改变了一个国家。这个梦算是典型的蝴蝶效应了吧!
话说19世纪中期,还是少女的慈禧太后,也只是个弱质纤纤的,满心怀揣着风花雪月情长的怀春少女。
为何说是弱质纤纤,不只是形容慈禧袅娜细巧的曼妙身姿!是她体质羸弱。那时因着这虚弱的身体,她一度伤春悲秋的郁郁着,哪里有后来的胸中丘壑。野心。
一日,午时天气闷热,慈禧因热小憩。
梦见自己,来到一个书本子里才有的瑶池仙境,身体不在因病沉重,此时身轻若无,无比畅意。慈禧正沉浸在奇花异草,美轮美奂之中,远远的飞来几位戴冠仙子。来到慈禧面前,都齐齐礼拜。
吓得慈禧不知所措,直说,折煞我了。别辱没了仙子们!
一仙子,急忙说,没得过谦,姐姐武皇一样的人物,能先得遇见,也望以后照拂!
慈禧直觉飘飘然,如同仙酿醉了一般。使劲一睁眼,在看哪有仙子,自己正在自家榻上。
梦中奇景历历在目,如同真的一般。
慈禧心中暗暗疑惑。也就不再理会!
可是自从那日,身体逐渐康健起来,性格也日渐开朗。再看平日所思所想,竟换了心肠。精力充沛,才思敏捷,连儿女情长都其次了。不想参与的选秀,如今竟好像知道她蠢蠢欲动的心似的。非常渴望。想起了那梦,先信了几分。从此抛下情郎,直奔着梦想进宫。
由贵人,到贵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实际操控清朝近50年!
慈禧功过世人尽知。先不说慈禧没进宫,会怎样。只是这长着翅膀的梦,改写了王朝,是我任为的典型的蝴蝶????效应。

cicxin
南宋名将孟珙在蔡州城下曾经救了元将张柔一命,结果四十年后,就是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带人在崖山灭了南宋,这应该就是蝴蝶效应吧。
1233年,曾经连灭辽、北宋两大王朝的金国也走到了穷途末路,被蒙古军队团团围困在蔡州。由于此时的金国就只剩下蔡州一城之地,已经不具备做为蒙、宋之间缓冲的实力,所以南宋决定趁此机会联蒙灭金,一方面彰显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战略缓冲区,尽可能地拖延将要到来的蒙宋战争。
于是南宋就派遣名将孟珙率兵两万,并携带粮食三十万石与蒙古军汇合,双方合围蔡州。就在蔡州之战期间,蒙将张柔率军攻城,结果遭遇了大批金军的围攻,就连张柔本人也身中数箭。在这个危机时刻,正是南宋名将孟珙带人奋力拼杀才将张柔救回。
然而孟珙怎么也想不到,四十年后正是这个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在崖山之战中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消灭,更是逼得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跳海殉国。崖山海战中,南宋军民见事已不可挽回,也纷纷跳海殉国,海上浮尸十万,可谓惨烈无比。
张弘范还在战后在崖山之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然而这事又不能怪孟珙,毕竟谁也不能预知四十年之后的事情,但又不得不感慨,如果当年孟珙没有救张柔一命,那是不是南宋最后的命运就会有所改变呢?

薛碧梅
人类历史上异常狗血的蝴蝶效应事件,国王遛狗不牵绳,最后竟导致25万人死亡。
1917年,在英法等国家的支持下,亚历山大一世就任希腊国王。作为政治交换,1918年春,亚历山大一世率领25万军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同年十月,早已是强弩之末的奥斯曼帝国投降。而“背刺”了奥斯曼帝国的希腊人自然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20年8月,随着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希腊获得了几乎全部的色雷斯地区,爱琴海诸岛以及士麦那的部分地区,领土面积空前膨胀。这时候的希腊人非常自信,感觉先祖的荣光照耀着自己,一个个宛如战神附体,对希腊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幻想。当然,如果没有后来的一场意外,说不定希腊还真能成为一个欧洲大国。
1920年10月2日,亚历山大一世带着自己的爱犬在公园里散步。这货仗着自己是国王,身份尊贵,遛狗一向也不牵绳,毕竟就算他的狗咬了人,谁又敢找国王的不痛快呢?但是这一天的情况不一样,他的狗在公园里看见了一只猴子,就上前逗弄,猴子可不管你是谁的狗,当时就和亚历山大一世的爱犬打了起来。
要说这公园里的猴子战斗力也着实强悍,居然能按着亚历山大一世的爱犬乱打,亚历山大一世心疼自己的狗,连忙上前帮自己的狗打猴子。可猴子是群居动物,一看有人拉偏架,自然是不可能干看着的。于是就在亚历山大一世和爱犬痛殴那只痛殴了自己爱犬的猴子的时候,另一只猴子突施冷箭,一口咬在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大腿上。
虽然(看了半天热闹)的仆人们“及时”赶到,也叫来医生为亚历山大一世处理了伤口,但亚历山大一世回去之后就病倒了,而且被确诊为破伤风,很快就暴毙了。而随着亚历山大一世的死,希腊的内政和外交陷入了一片混乱,最终以25万人死亡的代价输掉了希土战争,因此今天的土耳其人非常喜欢猴子,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是这只咬伤了亚历山大一世的猴子救了土耳其人。
更深层次的故事。
1. 希土战争是怎么回事?
在希腊背刺了奥斯曼帝国之后,色佛尔条约签订。但英法的合约一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只要榨不干就往死里榨”,结果一个色佛尔条约几乎要把土耳其人的国土抢干净了。土耳其人回过味儿来以后自然不干,于是游击队四起,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抗希救亡运动”。
2.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这么“关键”?
要说亚历山大一世,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角色,他在希腊既不掌握实权,又不被希腊王室承认,是一个被架空的皇帝。
一战时期,希腊的国王是康斯坦丁一世,这货的老婆是索菲亚公主,而索菲亚公主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亲妹妹。所以康斯坦丁一世,康斯坦丁一世的长子乔治,以及他的三子保罗都是彻头彻尾的亲德派。而亚历山大虽然因为家族渊源也亲德,但并没有那么狂热。
英法俄为了减少对手,增加盟友,便通过买通,策反,诬陷等手段控制了希腊议会,煽动了希腊国内的民族情绪,扶持亲协约国的政客领袖韦尼泽洛斯成为首相,然后赶走了康斯坦丁一家子。本来韦尼泽洛斯按照英法俄的意思想扶保罗当国王,毕竟年纪小好控制。没想到保罗正处在“中二期”,不识时务,竟然公开拒绝了韦尼泽洛斯的“善意”,于是韦尼泽洛斯只好退而求其次,让比较“温和”(软弱)的亚历山大上位,也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一世。
这个时候的希腊,政治风向在韦尼泽洛斯的引导下完全倒向协约国,而1918年前后又正是协约国如日中天的时候,毕竟一战的结果已定。所以跟着协约国的希腊自然享受了大量的好处,就比如成为色佛尔条约的受益国。而英法也看亚历山大一世这个“废物”和韦尼泽洛斯这个“二鬼子”比较顺眼,所以希腊过得非常滋润。
可这一切随着亚历山大一世的暴毙划上了句号。亚历山大死了,总要有人继承王位吧?那么问题来了,是让那个“德棍”康斯坦丁来?还是让那个“德棍”乔治来?还是让那个“德棍”保罗来?首相韦尼泽洛斯突然就陷入了一种异常尴尬的境地。
一边他要指挥正在打着的希土战争,另一边还要琢磨到底该让谁回来当国王。虽然这个时候一战早就结束快2年了,可英法也并不愿意让一个“德棍”重新成为希腊的首脑。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再加上韦尼泽洛斯的自由党在大选中惨败,最终康斯坦丁一世成功复辟。
这一系列的风向转变让原本只有一个声音的希腊内部一夜之间陷入了分裂与混乱,而原本支援着希腊的英法一看希腊又是德棍的天下了,便取消了对希腊的援助。各种因素之下,希腊原本马上就要把土耳其人灭国的25万军队突然就成了谁都不管的孤儿,要作战命令没作战命令,要后勤补给没后勤补给,最终被土耳其人打出了狗脑子。
追本溯源,要不是“废物”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狗被“不讲武德”的年轻猴子偷袭,今天我们在欧洲地图上可能就见不到土耳其了。要不是这两只猴子,希腊人也不至于一次报销20多万军队,从此一蹶不振。今天也有一种说法,关于希腊人为什么这么懒?就是说当年勤奋的少数希腊人都死在了土耳其,剩下的全是一帮懒汉,于是就有了大家今天眼中把政府搞破产的希腊人。

liailing_
l 阿道夫·希特勒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之门外,迫使他在一战时参军。在军队的这段经历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l 弗朗兹·费迪南在6月28日访问萨拉热窝。当天正好是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节日Vivdovan。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包括19岁的加夫里洛·普林塞普相信,代表着国外帝国主义的费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是不可接受的侮辱行为。
l 大英帝国的马克·塞克斯和法兰西帝国的弗朗索瓦·乔治-皮科在地图上划下了一条直线,将多个极端分化的种族、政治和宗教派别都划到了同一个国家,并且还要求他们和睦相处。
当时两人就这么一划,很可能就造成了今天在该地区出现的大部分混乱局面。
l 1347年,一艘船从卡法驶向西西里岛,感染后的老鼠、跳蚤和船员将黑死病带回了整个欧洲,造成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这场瘟疫。这为封建主义的结束铺平了道路,并最终促成了工业主义的兴起,因为人口减少使得社会秩序变成更加平等。人死了,土地就多出来了。许多原本贫穷的农民在一段时间之后都变成了庄园主。这场瘟疫同时也改变了欧洲对疾病的看法,为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铺平了道路。
l 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后改信基督教,令基督教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并在无意中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l 尤利乌斯·凯撒创造了罗马帝国。罗马征服了小亚细亚的好几个地区,统一了最南边的领土和北非,使得这一区域发展起来,被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征服。时间快近个一两千年,奥斯曼帝国崛起。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导火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将美国和苏联推上了超级大国的宝座,导致中东地区时至今日依然动荡不安。

kevin
蝴蝶效应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期在读者的一个右下角看到的小故事,我想可能有很多朋友都看过这个故事。
那么我就重新说说这个故事吧:
说是在一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一只脾气暴躁的骆驼,这只骆驼正在向前赶路,突然觉得脚下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传来一阵刺痛,他低头一看是一小块玻璃,当时呢因为玻璃小,伤口也不大,只是流了一点血。但是这骆驼他就很生气,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气的直跺脚,但是呢他还是要向前赶路,所以也没有办法。他就一边走一边跺脚这下可好了,伤口越来越大,沿着他的脚印留下了很多鲜血。这些血迹和味道吸引来了食肉动物,一种沙漠里独有的有毒的蚂蚁。这些蚂蚁就顺着有血的脚印追赶着他。他一直在流血也一直在发脾气跺脚最后血流干了。蚂蚁们一拥而上包围了他,最后只留下荒漠中的一个骆驼的骨架,一小块伤口竟然会导致丢掉性命,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
这个故事很短却很有教育意义,引人深思,所有的一切发生看起来只是小事但是却影响或者推进了后续的发展,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路口的选择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走入万丈深渊。所以面对每一个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看看往后的生活。自己的各种选择到底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我是怀特小姐,很感谢你看完了我的回答,祝你余生幸福安康!

因为两个农民工的一顿饭,汪歌手娶到了章女星。
如果他俩不在北京打工,就不会相遇。
如果他俩不都爱唱歌,就不会组乐队。
如果他俩没有在一起喝酒,就不会借酒唱了汪歌手的歌。
如果唱歌视频没有上传到视频网站,他俩就不会火,这首歌也不会在当时大火,汪歌手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最终帮助歌手娶到了影星。

カ飛ピ
卢沟桥上的一次夜访,拉开了两国间的百年的恩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公元1127年1月,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宋朝的两个皇帝都被俘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奇耻大辱的“靖康之变”。同年5月,宋宋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人们在讨论“靖康之变”的原因的时候很难想象得到,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前的1111年,一个敲开了宋朝出使辽国使者驿馆的大门的那一刻,这亡国的种子就已经种下了。
那是在1111年,这一年,童贯被晋升为检校太尉,他向宋宋宋徽宗提出要去辽国走一趟,看看有什么机会可寻。正赶上宋朝例行公事地派遣端明殿学郑允中为贺正使,前往辽国贺新春,宋宋徽宗便再次破例,以童贯充当副使,出使辽国。当时就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以宦官为国使,难道我大宋就无人オ了吗?”
宋徽宗当然要为童贯说话,振振有词地说,契丹皇帝听说童贯打败西羌,很想亲眼见一见童贯,所以朕就派他出使辽国,并且他也可以乘此机会探视辽国的虚实,“策之善者也”。宋徽宗再次以一种反传统的做法,让童贯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也再次为自己的“轻佻”行为写下了实例。
是年九月二十ー日(辛已),童贯抱着一种炫耀和享乐兼有的心态出使辽国,携带了极多的珍奇宝物,甚至像浙江漆具、火阁(一种取暖御寒设备)书柜和床椅等起居用品,也一路随行搬运,到辽国后大加夸示。童贯的这种做派很对天祚帝的胃口,穷奢极欲的天祚帝早就垂涎于宋朝的玉帛奇玩。童贯出手阔绰,将随带物品悉数相送。天祚帝倒也礼尚往来,童贯回宋朝时“所得珍玩亦甚厚”。但是,尽管辽天祚帝笑纳了童贯之献宝,尽管童贯在辽国一味争奇斗异,称功自夸,辽国从天祚帝到众大臣还是非常蔑视他,当众指着童贯嘲笑道:“南朝人才如此!”
这种肆无忌惮地奚落不但是对童贯本人的人身攻击,也是对宋朝君臣从人格到国格上的侮辱,童贯感到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发作不得。堂堂大宋不是没有人,而是当朝君臣对于外交大事竟然如此轻率用事,也难怪契丹人的嘲笑了,这真是自取其辱!就这样,几天之后,童贯带着辽国君臣的嘲笑(当然也带着天祚帝的馈赠)返程了。在离开辽国燕京息宿于卢沟桥畔的驿馆时,童贯意外地见到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位不速之客完全是以一种偷偷摸摸的方式,这名不速之客在深夜潜入了童贯下構的驿馆,遇见了童贯侍者,声称自己“有灭燕之策”,因而得以见到童贯。他向童贯自称叫马植,燕京霍阴人,此行冒险来见童贯的目的是因为“得罪于其国”,所以特意来此等候童贯,“说以取燕之策”。马植还透露了有关辽国对宋的一些边防事务,这让童贯忽然想起此行还有一个奉旨探视辽国虚实的使命。于是童贯对于谙熟辽国军政要情的马植的投宋意愿,深表欢迎,但是,童贯没有贸然将他马上带回宋朝,而是“约其来归”。
这一次会面之后,童贯和马植再无来往。直到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反辽之后,双方再一次联系起来。马家世为燕京汉人大族,祖辈在辽国为官者多达数十人,有官至执政、节度使者,马植自己也官封光禄卿,负责皇室的日常膳食事务,也算是一个比较接近皇帝左右的中高级官职。从才能的角度来看,马植不但对诗书颇多涉猎,而且“有口オ,能文辞,长于智数”,属于能说会道、很有谋术心计之类的人。
宋朝边境的将领收到一封信,信中说辽天祚帝失德,女真坐大叛乱,辽国岌岌可危了,希望宋朝能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个写信的人叫李良嗣,其实就是马植。守将不敢怠慢,马上将书信转给宋徽宗。
宋宋徽宗看了之后也没耽搁,又马上令蔡京和童贯共议本朝是否可以接李良嗣此人。蔡京和童贯又很快取得一致意见,于四月十日(庚辰)一起向宋徽宗禀奏,建议宋徽宗收留李良嗣,其理由很简单,一是招徕投顺者是自古以来国家的一种“盛德”,二是辽国用兵屡败,已失军心民心。蔡京和童当庭接纳李良嗣归宋,就是招降纳叛,这是当年宋辽双方在签署“澶渊之盟”“乞敕和诜,密谕会期”。时明文规定所不允许的,双方均要恪守这一誓言。
可这时候的宗以及蔡京、童贯之流似乎已被眼前的某种利好所吸引,早忘了这段掌故。没过多久,和诜便接到了朝廷相关接纳李良嗣的密令,于是派人偷过边界和李良嗣秘密接洽,商议归宋的确切日子。最后双方约定,李良嗣于四月日夜晚偷渡雄州辖区的白沟(今属河北)界河,进入宋境。一切都很顺利,到了四月一日(庚子)夜半时分,李良嗣携亲属成功地避开了辽国边军的巡查,越过界河,踏上了宋朝的土地。
显然是还想观望ー下,辽国对一名光禄卿突然失踪的反应,李良嗣等人进入宋境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宋朝官方的正式接纳。一直过了八天,也就是到了四月九日(成申)这天,李良嗣方才得以进入雄州官署,以一种“庭参”之礼拜谒边将和诜。和诜使人将跪拜于地的李良嗣扶持上大,然后双方互赠礼物,宋朝这才算是正式接受了李良嗣的归顺。
也就是在这天,和诜将接纳李良嗣的详情上奏宋徽宗。朝廷很快就传来旨令,让李良嗣马上进京赴阙。四月十八日(丁已),李良嗣在汴京皇宫延庆殿中,终于见到了居然降尊“临轩慰劳”的宋徽宗皇帝。宋徽宗对冒死而来的李良嗣表示了慰问,给予了优厚的礼遇。直到现在,李良嗣还没有提“取燕之策”一个字,也没有说“联金攻辽”一句话。
所以,当年初会童贯之际,两人必定已初步达成过某种较重要的约定。所以,当宋徽宗在觐见礼毕坐定之后,便直截了当问李良嗣“所来之因”。换句话说,李良嗣的那封蜡丸密信虽然早已说明“南归圣域”之缘由,却不过是做做样子的表面文章,书信的主人应该隐藏着更具内涵的物事,所以,宋徽宗有点急于想听“下回”分解了,大有韩信拜将而刘邦相问“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之情形。李良嗣果然有备而来,当即上奏,大概内容就是说辽天祚帝昏庸失德,希望宋朝能够起兵收复幽云十六州、
李良嗣的这番话说得宋徽宗那颗极具艺术构想力的心蠢蠢欲动,当即对李良嗣“嘉纳之”,而且头脑一热,对李良嗣赐以国姓赵氏,授朝请大夫秘阁待诏之职,不久又迁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撰终。于是,辽国人马植(假名李良嗣)的历史从此翻开到赵良嗣这新的一页,宋朝的历史也随之翻新。
但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在这新的一页上根本没有他们所期待的满是功名利禄的崭新世界,恰恰相反,满纸言之凿凿的却是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深,并且连累这个不幸的国家和无辜的人民一起遭受了一场旷古罕见的灭顶之灾。别看李良嗣就说了这几句话,但还真的很有内涵。除了重复上一封密信中说到的天祚帝失德失政的内容之外,李良嗣第一次向大宋君臣透露了一个叫阿骨打的女真领袖,也第一次建议宋朝背弃宋辽两国的百年之好,乘契丹丧师失地之机,出兵攻取大宋的“往昔之疆”,并且还描摹、虚拟了那里的汉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况。
重要的是李良嗣还特别提醒,就是要尽快出招,一定要赶在女真人到来之前先下手搞掂幽云十六州,否则,今后面对女真人就会陷于被动的境地一一在李良嗣眼里,女真人是大宋谋取幽云十六州的竞争者,而非合作伙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真相,即后人所谓的宋朝“联金灭辽”之策,其发明权并非属于李良嗣。
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李良嗣的这番话搅动了一潭沉寂百年之久的“死水”,搅乱了一局相持百年之久的和棋,大宋的这一代君臣受到了这番话的刺激、撩拨,勃然雄起恢复幽云故地的壮志,而立志超越前朝以建立不世之伟业。只是始料不及的是,李良这番话引起的最终结果,宋、辽、金三国的版图被彻底翻新,宣和君臣以无数的荒谬和失策将北宋王朝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成了“靖康之耻”这一中国历史上年见的大灾难和大变局。

馨空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就是起初非常不起眼的小事情,最终却导致非常大的一个结果。就像台风形成一样,之前并不是很疯狂,最终却能达到十几级的大风,毁灭力量非常强悍。
我说这段是国外的,当然也是非常久远的历史事件了。
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失了一匹战马,丢了一个国王;丢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这是一首英国民谣,记载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那就将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就少了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意外的不幸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调头逃窜,溃不成军。伯爵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 实际上,马背了锅,关键是那个马夫。但是历史上没有太多的假如。所谓万事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天理循环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个特别好玩的假设,叫假设丘处机没有经过牛家村,那么就没有郭靖与杨康的故事,没有大漠苍狼很多事情就会因此而改变,自然就没有后面的大战襄阳城了。这样的历史事件很多。
以上案例是我在讲课过程中经常用的一个案例,课程的名字叫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想当年也非常火的,书的作者叫汪中裘,很多企业全员人手一册,说的就是这个。

苏苏苏苏苏 绿
唐朝时有个印度僧人在长安城偶遇玄奘法师并告诉他大成佛法在天竺,因此玄奘法师因苦于没有统一的佛学理论而毅然踏入取经旅程,历经磨难十四年最终取得真经后来佛教在中国兴盛传承和发展唐僧劳苦功高。 而佛教在印度和中亚地区没落

peggy0907
春秋时期的两个小孩争夺桑叶,竟然挑起了两国大战:卑梁之衅,血流吴楚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交恶,边界城邑处的两国百姓自然也是敌对万分。
某一天,两国的小孩去采桑叶,因为一棵树的归属起了争执,引起两家人的谩骂争打。
谁料普通老百姓家的纠纷,竟然传到了吴国边境城邑最高长官那里,这位大夫一番骚操作,最终引来吴楚两国兵戎相见。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卑梁之衅”,因为两个小孩的口角之争,使得吴楚两国边境血流漂杵,楚国元气大伤。
个人纠纷“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
春秋时期,吴国、楚国都处于长江流域,两国边界有许多重合的地方,自然有些地带归属模糊。
吴国边城卑梁与楚国边城钟离就是如此,两城遥遥相对,称得上是“一墙之隔”。
这两地气候宜人,长满了桑树,养蚕业十分发达,两城百姓大多是养蚕为生。
桑树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不会因为两国交恶就泾渭分明,沿着边界线面对面长。
可能有一颗桑树,好巧不巧长到了两国边界模糊处,也可能有一国的桑树长到了另一国的边界里。
公元前518年的一天,也就是楚平王十一年、吴王僚九年的一天,两城百姓中就有人因一棵桑树的归属起了争执。
那时候的女子主业包括采桑叶喂蚕,这两位“采桑女”还称不上女子,还是个小孩儿。
小孩儿气性大,看到自家的桑树被别人尤其是敌国人采了,没压住火儿,径直上前理论。
采桑叶的也是“头铁”,桑树天生地养,我采桑叶关你什么事儿?
吵架就怕两人认真,两个小孩理论理论着就开始了动手,一动手自然有输有赢。
赢的人鼻孔朝天,输的人哭哭啼啼回家找爸妈去了。
史料记载,吴国卑梁的小孩儿打赢了楚国钟离的小孩儿。
家庭矛盾“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
本是小孩儿间的纠纷,家长实在不应该出头理论,但坏就坏在这是敌国的小孩儿。
楚国家长一听,呦呵,我家的小孩去采桑叶,没采到不说,还被打了一顿?
区区吴国的小孩竟然动手打人,反了他了?!
楚国这家人召集族中好手,抄起家伙,也没和边城长官报备,气势汹汹地来到吴国卑梁“理论”。
吴国的人没有准备,仓促之下只好应战,一家人被楚国人杀个干净。
边境冲突“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
这可坏了事了,敌国楚国的人竟堂堂正正地来到卑梁,杀了这么多人,还能安然离去?
奇耻大辱!
卑梁大夫勃然大怒,也没脸和上级通报,拉起边城军队就开往了楚国钟离城,势要杀了那家人。
楚国边城钟离大夫一脸懵逼,好端端地怎么发兵攻打我楚国呢?
话说“知耻而后勇”,吴国卑梁大夫率领边城军队一路直捣黄龙,杀了个措手不及的楚国钟离丢盔卸甲。
卑梁大夫如愿杀了那家人后,想着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钟离城大开杀戒。
钟离大夫吓得连夜逃亡楚国都城,向楚平王打报告去了。
两国大战“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
楚平王听到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两国没有交战,竟然如此屠戮我国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
楚平王直接派遣国家军队,干净利索地灭了吴国卑梁城。
“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
直到这时,两国边城的纠纷才传到了吴王僚那里。
吴王僚应该先是懵逼,再是大怒:好端端地你屠我城干啥?既然你不打招呼就攻打我国城邑,别怪我翻脸。
于是,吴王僚派遣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攻打楚国,一口气儿灭了楚国的钟离城和居巢。
直到这时,楚平王才认识到和吴国的差距,吓得“楚乃恐而城郢”,赶紧的加固城墙。
史记·楚世家:“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
因为“卑梁之衅”,吴国丢了一座卑梁城,楚国丢了钟离城和居巢城,还死了这么多将士百姓,起因就是两个小女孩因为采桑叶发生口角。
按说,无论是两国国王还是边城大夫,甚至是普通百姓,不应该因为这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以至于动手杀人啊。
这场战争看似过于草率,貌似都为意气之争,实际上并不是偶然,吴楚两国实在是积怨太久、太深了。
吴楚两国交界,并且吴国发展势头超过楚国,作为老牌国家的楚国自然觉得侧榻旁有猛虎安坐。
而且楚国与晋国争霸时,晋国扶持着吴国在楚国背后捅刀子,吴国的国王还死在了攻打楚国前线。
新仇加旧恨,两国关系自然降到了冰点,连带着两国百姓也敌视对方。
“蝴蝶效应”再神奇,若没有其他条件,蝴蝶一扇翅膀也不能引起狂风。
两个女孩争夺桑叶本是一件小事,但放在吴楚两国的关系里,却是一条引火索,上至国王,下至大夫,都想着借此来对付对手。
你一拳,我一脚,一次小小的孩子争闹,变成了流血无数的两国战争。

L.hana
这个蝴蝶效应说来很长,但是却很有意思。原因就是明朝的灭亡和一个小人物有关,名字叫做毛羽健。
毛羽健原本是御史,自然担任这个职务很容易得罪人,而毛羽健就是因为得罪了魏忠贤之后被迫辞职,回到了老家。但是时间没有多久魏忠贤就去世了,而随之而来的新皇帝便是崇祯,崇祯皇帝下令彻查魏忠贤时期迫害的官员,自然毛羽健在列,很快也就恢复了原职,也就是督查院御史。
只不过这一次毛羽健在去京城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妻子带在身边,而没了老婆在身边盯着,自然也就动了心思。毛羽健就这样在京城纳妾了,这件事还就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当然纳妾算不得什么,但是毛羽健是个怕老婆的人,所以才会故意回京不带妻子。谁知道某一天毛羽健的妻子像是神兵天降一样出现在了毛羽健的面前,而这自然是少不得一顿争吵。
这时候毛羽健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的妻子突然就能来到京城,不应该是远在湖北吗?原来这个毛夫人很聪明,一路上依靠着丈夫留下的堪合(驿站使用证明),沿着驿站的路线硬生生的赶到了京城。于是乎毛羽健就对驿站制度是恨之入骨,随后便是想了一个法子。
原来明末的驿站发展并不好,第一是因为缺少了经费,地方上也没有多余的钱财来修缮驿站。但是在富裕的地方驿站却是富丽堂皇,这又造成了驿站的公款浪费。更重要的是驿站需要有人值班,但是贫穷的地方请不起值班人员,只能是抓壮丁,于是也就浪费了劳动力。所以毛羽健直接是陈述利害,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崇祯皇帝,随后一名叫做刘懋的官员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就告诉了崇祯皇帝,只要是驿站进行改革,那么就能剩下六十万两白银。或许谈别的崇祯不感兴趣,但是钱可以用来作为军饷,因此崇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刘懋的具体改革是什么呢?那就是大面积裁撤,直接是撤出了百分之六十的驿站。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面积的失业,驿站工作本身就是艰苦工作,所以大部分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甚至有人也提出了“驿道之设,贫民不得自食者赖之,裁之太过,将铤而走险”;但是刘懋沉浸在为崇祯做贡献当中,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于是乎大面积下岗出现,而这些人当中恰好就有李自成。

amberxizuo
如果没有慈禧老佛爷,那…………………………………………………………?

卡特卡
三国后期,曹爽觉得司马懿不行了,出城干啥去了,然后就被装病的司马懿夺了曹氏江山,导致了后面司马家的东西晋朝没有得国不易的觉悟,乱搞国家政策,导致了后期的五胡乱华,差点让汉人灭绝。
试想一下,曹爽如果谨慎谨慎再谨慎一点,中国的历史是不是要重新书写了。

Be smile ^
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