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名臣陈廷敬、索额图、纳兰明珠,哪一个职位更高?

大妞儿小肉儿
两个满人都是顾命辅政大臣,陈延敬只是汉臣!

EvaTsui
大清名臣陈廷敬,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哪一个的职位更高呢?我是觉得索额图最大,然后是纳兰明珠,最末应该是陈廷敬吧。
不知道我的结论是否对,下面我们来分别说说着几个人。
索额图索额图在康熙的时候说有名的权臣了,影视作品里他的名字经常出现,是康熙刚上位时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个儿子,世袭一等公爵。所以丛起步来看,索额图其实就已经很厉害了。
因为有荫封,索额图刚开始的时候做了侍卫,康熙七年的时候,任吏部右侍郎。紧接着第二年辞去了这个职位,改为一等侍卫。在康熙斗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功不可没。
因为立了大功,再加上索额图又是康熙皇上最宠爱的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很快他就升任为国史院大学士。康熙九年的时候,索额图的官职又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后来,索额图又先后兼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位。可以说,索额图在官位上的发展是节节走高的了。
纳兰明珠纳兰明珠其实家世背景也是很不错的,他的爷爷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也是皇太极的生母。所以因着这么一层关系,纳兰家和爱新觉罗家也算是存在一些亲戚关系了。后来纳兰明珠又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所以这层的亲戚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纳兰明珠在康熙的时候又做了什么官呢?他是先做了紫禁城的蓝翎侍卫,然后升任内务府郎中,后委任内务府总管。
康熙七年的时候,纳兰明珠成了刑部尚书,后又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一年的时候,他又当上了兵部尚书。因在削三藩上有功得到康熙皇上对倚重,康熙十四年他被调任吏部尚书,成为六部之首,后来还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师。可以说,纳兰明珠也算是官位显赫的了。
陈廷敬陈廷敬是在顺治十五年的时候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了翰林院了。所以从入官这一点来看,陈廷敬和其他两个人的背景似乎就差了很多了。
不过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因为有机缘,在康熙当上皇上之后,他因为负责向皇上解答一些皇上在经史上的事情,又记录康熙的言行什么的,所以算是近水楼台吧,容易被康熙皇上所关注。而后来,他因为在翰林院的一些优秀的表现,因此就开始得到康熙皇上的重视了。
陈廷敬在康熙皇上手中作为一个文臣,先后担任武会试副考官,会试副考官的工作,做过都察院左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位,最高的时候做上了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不得不说,陈廷敬能升上那么高的位置,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了。
从以上对三人的分析来看,他们都做过大学士: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是武英殿大学士,陈廷敬是文渊阁大学士。
看起来这三个人都是大学士,所以官职应该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果非要对比个高下的话,其实还是可以区分的。
康熙在位的时候,整个内阁大学士分为三殿三阁大学士。按照实际权力高低,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也就是说保和殿权力最大,而东阁最小。
所以,如果非要在官位上比个高低的话,那么索额图应该是最大的,纳兰明珠次之,最后则是陈廷敬。不知道这个答案是否如你所想呢?
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这么多,如果你觉得还可以的话,还请给关注点个赞,支持我一下吧。给

外面的世界
索额图哈,皇上的岳父,康熙太子外公哈

撒欢的燕子
陈廷敬算是康熙的老师之一,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巅峰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索额图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在智擒鳌拜时立下大功,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巅峰时兼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
看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更晕了?这些官名看着一个比一个厉害,可都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首先了解一下清朝的官制了。
清朝入关之后,全面继承了明朝的各项制度,官制当然也不例外。而在明朝设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就废除了丞相,但国家大事一股脑的都让他一个人去办也忙不过来,所以朱元璋先是设立了"春夏秋冬“四辅官,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朱元璋又仿照宋朝制度,设立了“殿阁大学士”,助他处理国事,但官位不过是正五品而已。
他的儿子朱棣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也是正五品官位,掌握的其实是议政权,行政权还是在实际执行的六部手中。这样分权的结果,当然是让皇权得到了加强,而无被架空之忧。
所以“内阁六部制”其实是明朝官制的核心,这当然也被清朝全面继承了下来。
清朝建立之初,也仿照明朝设立了“四殿二阁”,以保和殿为尊,之后依次为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共六人,官位都是正一品,被尊称为“中堂”。虽然排名有先后,但实际上职权并无区别。
只是清朝的殿阁大学士远不如明朝时风光,康熙朝以前,国家的权力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朝之后则是雍正设立的军机处。那么在康熙朝呢?政令多出自南书房。所谓南书房,也就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来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要秘书机构。
所以清朝的殿阁大学士虽然官居正一品,但实际上并无多大实权,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褒奖或者追封的手段而已。在这个方面,索额图的保和殿大学士排名最靠前,纳兰明珠的武英殿大学士次之,陈廷敬的文渊阁大学士最末。
接下来再看实权。陈廷敬做的官是吏部尚书,官职级别为从一品。他所兼任的文渊阁大学士,只不过是康熙褒奖他,将他的级别提高了一级而已,对他的实际权力并没有增加或者减少。
六部虽然都是平等的,但吏部职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勋阶等事务,影响官员前途,对官员政治生命似有执掌大权,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历来被认为是“六部之首”,所以吏部尚书也就成了“百官之首”。
纳兰明珠任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这些都是六部之一,级别上和陈廷敬一样,但地位略低一点点。
此外,两人也都担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一个主要负责弹劾百官的机构,即所谓的“言官”,权力也是非常大。但是这个机构有点特殊的地方在于,满、汉官员的级别不同。左都御史设满、汉两人,满官为一品,汉官为二品。虽然康熙朝时已经都改为了正二品,但地位仍旧有高低之分。
所以,在左都御史方面比较,陈廷敬略输纳兰明珠。
除此之外,纳兰明珠担任的内务府总管,主要是管理皇家大小事务,这个位置只能由满人担任,是正二品。由于是替皇家办事,所以即便是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见了内务府总管也是要客客气气的,甚至巴结贿赂,以求得到皇帝的近况等消息。
至于太子太傅,则是一个纯粹的虚职,意思为太子的老师,位列从一品,并不表示担任了这个职位,就是太子一方的人了。事实上,纳兰明珠并不支持太子胤礽,因为胤礽的支持者是他的对手索额图。
总而言之,陈廷敬与纳兰明珠的官位几乎完全相同,非要比较的话,纳兰明珠略胜一筹。
为什么一直拿陈廷敬和纳兰明珠比较呢,因为索额图明显要高出两个人不少。
索额图担任的议政大臣在康熙朝已无实权,但他后来所任的领侍卫内大臣,却是正一品,也是全国武职中品级最高的,穿戴一品麒麟补服。清朝侍卫中的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贴身警卫,就是由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由于是皇帝安全的直接保卫者,所以一般都是由皇帝最亲信的人担任,由此可见,索额图深受康熙信任。
此外,索额图还是保和殿大学士,除了“三公”之外,几乎是文官所能做到的最高职位了。同时在文武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正一品的高位,要比陈廷敬和纳兰明珠要高得多。
另外,从爵位上来看,索额图是一等公爵(并非继承其父索尼的爵位),而纳兰明珠和陈廷敬都没有被赐爵。爵位是可以承袭的,对子孙后代的作用极大。在这方面,索额图也是完胜。
综上所述,单纯从职位上来看,三人的顺序应该是:索额图、纳兰明珠、陈廷敬。虽然可以这样排名,但是实际上三个人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究竟是谁的位置更高、权力更大,其实还是要看康熙更加倾向于谁。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三个人的地位高低也有不同。只是,陈廷敬相比较其他两人而言,品德高尚,为官清廉,又不像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一样热衷于权力争斗,所以很多人以为陈廷敬很弱,其实康熙对陈廷敬十分信任,只要他肯开口,康熙极少有不允的时候。后人评价陈廷敬为,“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所以,三人之中,倒是以陈廷敬名声最好。

wanchen
陈廷敬,索额图以及纳兰明珠,是康熙朝前中期朝堂上权势地位非常显赫的三位重臣,也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
先来说说陈廷敬。
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年)成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就此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之一,并且是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和器重。陈廷敬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式位居“宰辅”之列。而除了担任朝中要职,陈廷敬一生最值得称赞的功绩就是作为总修官,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
再来说说索额图。
索额图,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辅大臣索尼的第三子,也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早在康熙皇帝刚继位的时候,索额图已经担任大学士、吏部侍郎等职务,之后为了除掉鳌拜,辞掉了所有差事,专心担任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并帮助其训练布库少年,进而成为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
之后,索额图先后担任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并且在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抗击沙俄侵略等重大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只不过后来因为长期与明珠党争,并且受到了太子胤礽的影响和牵连,进而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之后竟被活活饿死,不仅其功劳为康熙皇帝全盘否定,甚至还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可谓是身败名裂,结局凄惨。
最后在来说说明珠。
纳兰明珠,因迎娶了阿济格的女儿,被划入到了多尔衮的势力之中,也是因为如此顺治朝时期以及康熙朝初年的明珠是倍受打压,知道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明珠才得以重新被发现并且重用。
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并且同索额图一样,也在平三藩,收台湾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之后明珠及其党羽遭到了弹劾,进而被康熙皇帝罢职,不久之后虽然被康熙皇帝重新启用,但是其权势和地位远不及从前,甚至他的儿子纳兰揆叙在朝堂上的话语权都要强过于他。而明珠的另外一个儿子便是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的纳兰性德。
首先,从三人的大学士的名号来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并且在后来通过设置内阁的方式来行使宰相的实际职能,此时朝堂上开始出现阁殿大学士。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在乾隆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格局,并且按照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的顺序,进行地位的排序。
陈廷敬是文渊阁大学士;索额图是保和殿大学士;明珠是武英殿大学士。
所以按照大学士的名号顺序来说,索额图居首,明珠次之,陈廷敬再次。
其次,按照其家族背景来看。
从这一点来说,索额图也是当之无愧的优胜者。
前文中也说到了,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中的首辅大臣,其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开始建功立业,并且他不仅将整个赫舍里氏家族带向了辉煌,更是还给索额图留下了一个一等公的世袭爵位。也正是因为索尼的原因,孝庄太后才安排康熙迎娶了赫舍里氏皇后,使得通过联姻,实现皇家御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联合,而康熙与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的胤礽,日后又被康熙封为了太子,赫舍里氏的父亲噶布喇也就是索额图的大哥,也为赫舍里氏家族拿到了第二个一等公的爵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索额图的出身显然是其他两人所望尘莫及的,也正是因为其出身高贵,且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索额图更是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样只有皇帝心腹以及上三旗权贵才能担任的职务,这一点也是陈廷敬和明珠素不能比拟的。
而明珠,虽说出身不及索额图,但是他毕竟也算是皇亲国戚。
明珠,本姓叶赫那拉氏,是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金台石的孙子,而金台石的妹妹正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同时也是皇太极生母的孟古哲哲,所以明珠本就与康熙有着亲戚关系。再加上明珠迎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按照这层辈分关系,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而明珠的堂侄女也嫁给了康熙帝,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珠与康熙皇帝可以说有着多重的亲缘关系,再加上明珠出身于上满洲正黄旗,其背景虽不如索额图那般雄厚,但是比较于汉族大臣陈廷敬,其背景和身份上确实要高出许多。
对于陈廷敬来说,汉族士大夫的出身北京,确实是他与明珠和索额图进行比较时候的一个硬伤所在。
所以,无论是职务、爵位以及家族背景来说,索额图都在位居首位,明珠位居三人中的第二位,而陈廷敬,只能排在最后。
只不过,陈廷敬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实力从科举开始,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顶峰,堪称清朝官员的榜样式的人物,明珠的上位尽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其聪明才智在最关键的时候却总能给予最好的支持,特别是明珠的决策主张数次与康熙皇帝的想法完全一致,进而英德尔康熙的信任,其职位也不断升迁。相比之下,索额图的仕途之路最为轻松,毕竟,他的家族特别是他的父亲索尼为他铺好了,所以他的起点本就比其他两人高出了不少。
陈廷敬自入朝开始,工作勤勉,为官清廉,堪称“一代名相”,而他也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同时也是对其极为尊崇。陈廷敬去世后,康熙皇帝非常的伤心,不仅亲作挽诗悼之,并且赐予了他“文贞”的谥号,同时给予了“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这样一个极高的评价。
明珠的结局也相对较好,晚年虽权势不在,但康熙皇帝对其依旧非常重视,在明珠去世后,仍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所以明珠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而索额图前文中也说,不仅被康熙皇帝活活饿死,还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尽管他的权势地位最为显赫,但结局却是最为凄凉的。

美七
简单地说,如果单从官位来论陈廷敬、索额图、明珠都曾做过殿阁大学士,都是天下文官之首,高居一品。细论起来,索额图的保和殿大学士地位高于明珠的武英殿大学士高于陈廷敬的文渊阁大学士。另外,索额图还是一等公爵、领侍卫内大臣,权势地位显然超陈廷敬和明珠一等。但伴君如伴虎,从结局来看位高权重的索额图下场最惨,与其斗了半辈子的明珠下场也不好,只有陈廷敬安安稳稳的平安着陆,拿了个“文贞”的谥号,留下一座偌大的皇城相府。
下面土鳖君就给大家盘一盘索额图、明珠、陈廷敬这康熙朝三巨头。
索额图,满族正黄旗,赫舍里氏。索额图出身于显赫的簪缨世家,其父是康熙亲政之前的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他的侄女则是康熙第一任皇后,废太子胤礽的母亲孝诚仁皇后。
索额图是索尼家的老三,庶出,靠老父亲的关系进宫做了三等侍卫(正五品)。在宫里混了几年之后,索额图被放了外任,慢慢的爬到了吏部满族右侍郎的高位。
出于对自己媳妇娘家人的信任,康熙在铲除鳌拜犯罪团伙之前,让索额图辞去了侍郎,并在暗地里给这个“无业游民”里授予了一等侍卫的头衔,时常以下棋的名义招他入宫谋策,二人制定了突袭的计策,由索额图负责挑选和训练负责出手的少年侍卫。康熙八年(1669)五月,索额图指挥麾下的少年果断出手,趁机拿下了鳌拜,并迅速清算了他的党羽,帮助康熙牢牢地坐稳了龙椅。
事后,索额图也因功升为国史馆大学士,不久后转任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位列三师。
身负大功,位极人臣,又是皇后的娘家人,索额图在当权期间难免有些飞扬跋扈。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有些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决定敲打一下这个日益骄纵的中堂爷,以对弟弟管教不严的名义革去了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仅给他保留了“八旗牛录”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的八旗小军官职衔。但三年之后,皇太子胤礽出阁讲书,为了维护太子的势力,索额图再次被启用,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此后,索额图的命运就随着太子的废立浮浮沉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索额图作为钦差大臣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首次在法律上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索额图两次出征葛尔丹,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但随着康熙对胤礽的行事逐渐不满,他决定通过处理索额图来敲打一下“太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额图被以“图谋不轨”锁拿入宗人府圈禁。同年九月,康熙帝下旨赐死索额图,摧毁其党羽,索额图的两个儿子皆被处死。
贰丨从“才能素著”到“晚节有损”的纳兰明珠明珠,满族正黄旗,叶赫那拉氏,女真叶赫部的宗室子弟。在女真内部大乱斗之前,叶赫部和爱新觉罗部还是关系比较好的亲戚,明珠的姑姑孟古哲哲就是皇太极的生母。从辈分上论,纳兰明珠算是康熙的姑父。
与索额图一样,纳兰明珠也是走了入宫当侍卫的路子,随后转入内务府。康熙三年(1664年),升任内务府总管,成为清内廷事务大总管。康熙七年(1668年),纳兰明珠因处理黄淮水患有功而迁任刑部尚书,成为“大司寇”,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任兵部尚书。
明珠担任大司马之时,正逢康熙帝准备对“三藩”动手,明珠摸准了皇帝的心思,连番上书主张“撤藩”,由此成为康熙的心腹之臣,也因此得罪了主张“议和”的索额图,从此之后,二人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明争暗斗。
康熙十四年(1674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两年后,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位列三师,宣麻拜相。
此时的明珠已经完全有能力与索额图掰一掰手腕了,他们各自纠集一群党羽相互仇轧。不得不说,纳兰明珠情商的确比索额图高出不少,他极善于拉拢人心,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新晋才俊依附于他的官员在档次上明显高于索额图的“太子党”。如徐乾学、高士奇、余国柱、王鸿绪等天子近臣皆是“明党”核心成员。
相比索额图而言,明珠的办事能力显然也更胜一筹,在平定三藩、一统宝岛还是抵御沙俄三件大事上,明珠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明珠也是过于贪婪,凭借手中的权势大肆卖官鬻爵,家里的珠宝堆积如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号称“天下第一廉吏”的直隶总督于成龙(小)在密奏中说,“天下的官都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但康熙并没有过多理会。此年,“铁面御史”郭琇再次上书,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此时,康熙才意识到“明党”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明珠随即被革去大学士头衔,交于领侍卫内大臣酌情留用。与索额图不同,明珠虽然贪婪但其所作所为并没有触及皇权的核心,康熙最终还是对其网开一面。
不久之后,康熙把明珠召回身边,授从一品内大臣,负责统领侍卫事宜。在亲征噶尔丹时,明珠随驾护卫,同时负责督办军饷,回朝之后,叙功恢复原级。
但此后二十年中,明珠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再无当年权倾天下的威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十五日,在宅中去世,皇三子胤祉代表康熙前去祭奠。
纳兰明珠有三子,长子就是号称“清朝第一情种”的大词人纳兰性德,此子才华横溢,但命途多舛,年仅31岁就英年早逝,一部“纳兰词”流芳百世,夺了多少少女的眼泪。
次子纳兰揆叙,官运兴隆,历任礼部、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后期成为“八爷党”核心成员。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揆叙病逝,谥号文端。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清算“八爷党”,夺去了揆叙的谥号,并在其墓碑上刻上了“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老三纳兰揆方,娶了宗室的郡主,夫妻双双早逝。
叁丨从“文人楷模”到“几近完人”的陈廷敬陈廷敬,原名陈敬,出身于山西省晋城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其先辈屡屡有人科举中地,号称“进士九出,翰林六鸣”。
在良好家风、学风的熏陶之下,陈廷敬也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科举中脱颖而出,并被选入庶吉士行列,负责教皇子们读书,因为与同为庶吉士的顺天府翰林陈敬区别,顺治御笔给他改为陈廷敬。
在诸多学生中,陈廷敬与皇三子玄烨关系最笃,康熙登基之后,依然将其带在身边,充当贴身秘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陈廷敬任侍读学士,掌管行文、拟旨、文翰之事,同时充任皇帝的参谋。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升任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入南书房,正式成为康熙的重要决策助手。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陈廷敬离开国家中枢参议部门,到部委任职。在此期间,其职务经过二十多的变动,先后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作经历几乎延伸到当时所有重要部门。其经历岗位之多,职位之重,在康熙朝的汉臣中算是拔得头筹。
在其担任行政官员期间,陈廷敬先后参与了吏治改革、货币改革等重大事件,他清正廉洁、尽职尽责深得康熙赞许。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恪守“君子不党”的处世之道,在党争不断的康熙朝独善其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陈廷敬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朝为相,成为南书房的一哥。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陈廷敬担任《康熙字典》总阅官,但此时的陈廷敬已是年迈多病。十一月,陈廷敬病退休养,次年又被康熙紧急召回身边。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十九日陈廷敬去世,谥号文贞,康熙帝赐御笔挽联。
陈廷敬为官五十一载,可谓是两袖清风,政绩卓著,纵然傲气如康熙皇帝对他评价也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在陈廷敬的老家晋城市阳城县,耸立着一座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这座由峨的巨宅由16座院落,640间房间组成,是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和陈廷敬分别在明末和清初主持营建,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于此,号称“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ヤ南极小熊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陈廷敬、索额图、明珠是康熙朝中期三大重臣,三人做到的主要职位如下:
陈廷敬,汉族,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索额图,满族,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索尼之子,康熙第一任皇后叔父,先后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公爵位;
明珠,满族,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曾任吏部、刑部、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议政内大臣等职。
很多人看得一头乱麻,接下来就对清朝官职做个简单分析。
先说爵位,清朝异姓功臣爵位分为公、侯、伯三等,地位都在一品之上,很明显索额图的一等公胜出,陈廷敬和明珠两人没有爵位。清朝对爵位授予非常严格,非军功不得授予,除非是继承,索额图的父亲索尼因为孙女做了皇后被授予一等公,但是索额图不是嫡子,没有资格继承爵位,索尼的一等公被法保继承了,因此索额图的一等公是自己挣来的,这很了不起,足以证明他在捉拿鳌拜、平定准格尔、签订尼布楚条约中立下的大功,不过后来犯错被降为一等伯。
再说大学士头衔,清朝初年承袭明朝制度,设立内阁,任命大学士进入内阁,可是随着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内阁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大学士失去了原来的票拟之权,成为虚职,更多是一种荣誉职称,但即使只是荣誉职称,不同名号的大学士还是有先后顺序的。清朝大学士头衔以尊卑顺序分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到了乾隆朝去掉中和殿大学士,增加体仁阁大学士,列在文渊阁之前。
从大学士头衔来看,索额图胜出,他是保和殿大学士,明珠其次为武英殿大学士,陈廷敬最末为文渊阁大学士,不过就算最末的东阁大学士,地位也非常高,因为清朝只任4位大学士,满汉各2人,陈廷敬是汉人大臣前二的存在。
第三看荣衔,所谓荣衔就是那些看在高高在上实则只是荣誉象征的职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公、三孤、三师、三少,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少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些职位不是一般人能得到到,必须是朝廷重臣,还要在皇帝心中拥有足够的分量或者对帝国做出卓越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明珠胜出,他是太子太师,高于索额图的太子太傅,而陈廷敬没能享受到此等荣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看实权!清朝中央设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但是与前朝不同的是,每部设满汉尚书各一人,以满人尚书为尊,六部按照权势大小排名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外还有和六部并行的大理寺、理藩院等,行宪机构为都察院,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都是从一品高官,在这一点上明珠表现突出一点,因为他担任过多部尚书,根基比较深,但是因为他们三人都是大学士,都是康熙重臣,可参与决策国家大事,所以虽然索额图没有担任具体尚书,却仍能施展自己的影响力。
不过索额图有一个官职需要引起格外重视——领侍卫内大臣!清朝中央正一品的官职中,除了三师和大学士之外,只有两个,分别是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听名字就知道,和皇宫内事务密切相关。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皇宫侍卫处所有侍卫,是皇帝侍从中的最高武官,直接关系到皇帝的身家性命,可谓是重中之重,非心腹不得担任,足见索额图曾经的地位有多高!
综合以上比较,索额图、明珠、陈廷敬三人之中,索额图到达的位置最高,明珠次之,陈廷敬最末,不过索额图虽然权势滔天,比之后来的和大人还是远远不如的!

Chris Chen
自然是索额图。

落寞1988
陈廷敬代表汉人读书仕子;索额图和明珠是皇亲国戚,属于勋贵集团。
所以即便大家都是大学士,但是按照三殿三阁的地位高低,很显然索额图的保和殿大学士更有含金量;而其次便是明珠的武英殿大学士;最次的是陈廷敬的文渊阁大学士。
陈廷敬曾经做过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这里面”经筵讲官”就是康熙的老师,这个职位很重要,影响了他之后的仕途。因为汉人仕子通常只有通过读书然后科举考进士,进翰林院,然后再考试等待分配,但一般授庶吉士的,就有资格给皇帝起草诏书、讲解经籍等资格了。通常也被看作是以后入阁辅臣的重要一站!
而陈廷敬就是从庶吉士这个职位上,获得康熙认可,成为”经筵讲官”,变成康熙的近臣的。所以可以从陈廷敬的履历来看,他的职务并非按照正常熬资历那套而变迁。从而也可以看出康熙“因事就职”的用人艺术。
更何况他是太子的外戚,并且在擒鳌拜,助康熙亲政上,整个赫舍里家族功劳显赫。更是在平三藩中,索额图作为康熙的总后方,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功劳卓著!
索额图早期更是议政大臣、后来更是领侍卫内大臣,他不需要做那些什么各部掌印堂官,去所谓的锻炼自己。他曾经是康熙前期的重要依靠。康熙待他那是真的亲人。但是随着权力格局的变化,最终与康熙反目成仇!
但是明珠从属内务府,起初只是康熙的仪仗侍卫,但是仕途一路狂奔,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这主要是明珠的确是人精中的人精,堆康熙的心思可谓捉摸透了。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上,成为了康熙力排众议的重要支持者。所以事情成了以后,他当初的坚持不可谓功劳不大。
但是从明珠的履历来看,他比索额图实在是差得有点远,也是从各部正职掌印堂官一步步走过的。也是因为在官场上,吃得比索额图深。所以他比索额图更难对付,他的朋党更是链条化深植朝堂。
所以因为出身不同,仕途履历也就完全不同,索额图、明珠和陈廷敬三者不可同日而语!备注:清代大学士”三殿三阁”,由高阶到低阶顺序排序: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四殿二阁”,由高阶到低阶顺序排序: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能做到殿级的几乎都是满人!这就是有清“权归满洲”的权力格局体系。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美国人的爸爸
虽说三人都是大学士身份,但大学士也分资历和殿阁地位高低的。内阁有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陈廷敬入阁当大学士较晚,相较于索额图、明珠,不管是资历,还是倚信,陈廷敬还是稍逊一筹。
三人官职资历对比陈廷敬是康熙时期最为受重用的汉臣之一。康熙即位后,34岁时出任过短暂的起居注日讲官,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官级最巅峰时期的是文渊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当时的索额图、明珠两位重臣,都是属于典型的干臣能臣。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曾名噪一时,官级最巅峰时期是武英殿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议政大臣等要职,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
赫舍里·索额图是康熙朝之初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子,曾权倾朝野,是康熙朝起到关键有用的重臣和权臣,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还有一等公爵位。
首先是官职品级。陈廷敬前后经历了十余年的时间,品级不动但地位得到提升,不过,一直只是在从一品转圈。
纳兰明珠官居内阁十三年,从一名普通侍卫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做到武英殿大学士,成为权倾朝野,独揽朝纲的朝廷重臣。
赫舍里·索额图官职33年,陪伴康熙的日子非常久,从少年帮康熙擒拿鳌拜到征伐噶尔丹,康熙能够完成如此显赫的功绩,自然离不开极其有功的领头之人索额图了。
其次官职地位。六部中最重要两部门是户部和吏部,清朝实行满汉双轨制,满尚书地位的要高于汉尚书,且是掌印官。汉吏部尚书是陈廷敬,满吏部尚书是明珠,陈廷敬是户部尚书时,米思翰、勒德洪也是满户部尚书,陈廷敬的地位都在他们之下。
陈廷敬入内阁放大学士时,还有一个礼部尚书职务,当时吏部满汉尚书俩人水火不容,没事总爱掐架,没文化的满尚书总是败于下风,以至被认为是“木雕泥塑”。
所以,康熙设立这么多大学士,是把宰相的权力平分到这些大学士身上,在每个部派一个专管,坐在满汉尚书中间拉架、劝架,强化皇权集中,杜绝宰相专权的现象。
清朝殿阁,如果以地位而言,保和殿大学士地位最为尊贵,也就是说保和殿大学士相当于内阁的首辅,那么官至保和殿大学士的索额图要比明珠、陈廷敬的地位更高一点。
但从康熙开始设立南书房,内阁就被架空了。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成为了中央权力中枢,而军机大臣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但此时大学士制度依然保存。
乾隆时期政权制度才逐渐完善,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只有兼并两个身份,才算是真正的宰相。和珅在当时就兼有两份身份,所以在乾隆朝他的权利和地位要比同为大学士的纪晓岚和刘墉要高得多。
再看康熙朝,虽然没有设立军机大臣,但是有议政大臣。索额图、明珠和陈廷敬三人,虽都是大学士,但陈廷敬并没有出任过议政大臣,而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大学士之外还兼任着议政大臣,几乎参与了康熙前中期的所有军国大政。
所以索额图和明珠的职务地位要比陈廷敬更高一些,要是按大学士顺序来说,明珠比索额图稍逊那么一点,毕竟索额图的保和殿大学士是内阁首辅,是大学士当中地位最为尊崇的。
再次官职权力。陈廷敬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官场打拼,既要熬年头,又要拼实力,历经辛苦,一直都在从一品官级辗转。虽陈廷敬在翰林院也算是领袖人物,但翰林院主要工作是各馆修书、修史的,很少涉及权力核心,所以并没有多大权力。
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是负责保护皇帝个人安全的。但皇帝居于个人安危考虑,皇帝不可能托付于一人的,因为皇宫有更多得禁侍卫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这时的领侍卫内大臣只有调度之责,但实际上没有皇帝的发话,他人是无法调动的,所以领侍卫内大臣原本职责其实就已经是有名无实了。
而明珠在官场出任都是有实际权力的官职,内务府总管负责掌管皇帝私人财务;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督查全国各级官吏;吏部尚书主管相当人事部长,负责人事调动。
这些职务权力都非常大,因此在的职务权利方面,明珠居首,索额图其次,陈廷敬为最后。要不说,在康熙前期,明珠和索额图党争,索额图完全占到上风,要不是康熙替他撑腰,否则很难与明珠相抗。
最后身份和爵位。索额图是康熙朝“四大顾命大臣”之首索尼的第三子,康熙发妻皇后赫舍里是他的侄女,拥有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并有一等公爵位在身,因此索额图的身份地位要比没有爵位明珠高贵些。
明珠出身于上满洲正黄旗,虽说明珠出身不及索额图,但是毕竟也跟皇亲国戚沾边,明珠的祖父金台吉是皇太极的亲舅舅,他的堂侄女是康熙的惠妃那拉氏,加上明珠迎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要是以辈分而论,明珠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论身份地位和爵位,明珠虽不如索额图那般雄厚,但是比较于汉族大臣陈廷敬而言,明珠的背景和身份上确实要高他很多。所以陈廷敬一个汉人的身份和俩位“皇亲国戚”索额图和明珠来作比较,确实是一个硬伤。
三人被倚信的程度电视剧给陈廷敬弄了个“陈相”的称谓,更是名不副实!虽然陈廷敬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但在康熙首崇满洲,以满制汉,宣扬“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时代,汉人大学士和尚书并无多大的实权。所以相较于索额图、明珠,陈廷敬在康熙心里的位置,还是稍逊一筹。
陈廷敬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在二十岁中进士,原名叫陈敬,顺治年间,深得顺治赏识,顺治亲自为他改名廷敬,希望为了朝廷效力。陈廷敬非常有才华,但心高气傲,少不了得罪人,虽说少年得志,但是并不顺遂。
直到康熙十七年,陈廷敬才有了一个转折点,陈廷敬入职南书房,这南书房是皇帝的核心机构,这时候陈廷敬才有机会与康熙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成了康熙皇帝的近臣。
康熙二十三年,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兼户部尚书,即是管理钱财,又是监督百官,这时候虽说权力算相当大了,但并没有入阁成为大学士。此后一直在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等任上来回转圈。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倚重陈廷敬,正式入内阁成为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但当时已有文渊阁大学士席哈纳,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席哈纳和马齐皆为满人,汉臣陈廷敬依然排名在后。
而此时,索额图已经被定罪囚禁,明珠也早已倒台,虽然还沉浮官场,但已经彻底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时候的陈廷敬才正式得到康熙的倚信。所以说,在康熙前中期的职务权力和地位,陈廷敬与索额图、明珠不可同日而语。
相较于汉臣,康熙还是更加信任和重用满洲贵族,加之索额图和明珠都皇亲国戚,陈廷敬的起步与他们相比,相差甚远。索额图又是太子胤礽的叔公,太子自幼和这个舅公交好,康熙也对太子胤礽期望很高。
在康熙初期索额图与明珠不和,互相党争,索额图几乎都是占下风,要不是康熙在其中打圆滑支持,否则索额图早被明珠害死了。明珠情商极高,善于揣摩人心思,不像索额图则为人乖张,对于不服从自己和胤礽的人进行打压。而明珠则是口蜜腹剑,外表善于笼络人心,对于不服从他的人,暗里使坏,所以在朝廷上下更深得人心,还很能讨康熙的喜爱。
所以在康熙前中期,明珠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深得康熙信任和重用,尤其是在裁撤三藩时,明珠坚决站在康熙这边,拥护康熙,对于康熙裁撤三藩时,索额图本就以为操之过急,然而却被康熙斥责。但明珠坚决支持康熙,说明了明珠会揣摩康熙心思,此后,明珠由此赢得康熙信任和喜爱。
但明珠得势没多久就倒台了,主要是索额图和明珠党争,把太子胤礽牵扯进去,而且明珠利用手中权力打压胤礽和索尔图的部属,同时利用手中职权大肆贪腐敛财,引起了康熙极不满,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决意彻底剪除了明珠党羽,所以明珠被罢官。
此后不久,因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明珠得以官复原职,但是此时的明珠权势与之前不可比拟。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逝,在二十年里,明珠未能得到康熙重用,只在康熙朝官场上潦草地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明珠倒台后,索额图成为了康熙朝权势最大的重臣,但经历了明珠的案例,康熙对索额图的态度没有那么明朗,没有完全信任和倚重,一直是即支持又扼制,毕竟康熙不想再次出现第二个明珠,而且索额图和胤礽关系很亲近,康熙担心索额图权势过盛,导致将来外戚专权,所以索额图在权力最鼎盛时期也不如明珠那时的权力大。
但此时,索额图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危险性,依旧帮助太子胤礽繁殖太子势力,最终导致太子胤礽政权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暗结党羽,危及皇权,康熙以教唆胤礽结党私营以及议论国政为由把索额图圈禁,康熙彻底铲除了索额图党羽,康熙这么做,既为了敲山震虎警醒胤礽,也为了拔掉一个潜在的威胁。
索额图圈禁后被活活饿死,之前索额图智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抗击沙俄侵略等功劳,被康熙全盘否认了,甚至还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可见,康熙对索额图有多憎恨和多厌恶了。
索额图死后,陈廷敬才正式成主角,获得康熙进一步提拔和重用,但经历索额图、明珠擅权事件后,康熙开始均衡这些重臣的权力,以满汉双轨制,重用汉臣陈廷敬和李光地同时,还提拔满洲贵族佟国维和马齐,二人权力虽大,但不及于当初索额图和明珠。所以即便陈廷敬当文渊阁大学士,相对于满洲贵戚,陈廷敬还是排名在后。
所以陈廷敬作为汉臣在康熙朝算是最倚重的大臣,不过相比于满洲贵戚的索额图和明珠,陈廷敬在康熙心里的位置,还稍逊一筹。
结语由此可见,职位居首的是索额图,其次是纳兰明珠,陈廷敬最后。三人在康熙朝前中期都是大学士,位极人臣,深得康熙倚信。不过官场宦海历来是风起云涌之地,波诡云谲,浮沉难料。索额图虽尊荣备至,地位显赫,最后身陷囹圄,明珠极尽恩宠,极为聪明,最后却被罢相削权,唯独汉臣陈廷敬驰骋官场50年,终老相位。
—End—

Angni
排位:索、纳、陈。

tangzx_tang
陈廷敬、索额图、纳兰明珠都是康熙年间的朝中重臣,曾都深受康熙的重视,最后都做到了内阁大学士这样的宰辅之职。
陈廷敬
陈廷敬是有清以来,得到的殊荣最为丰厚的汉臣之一,地位仅次于张廷玉,康熙评其“宽大老成,几近完人”,死后赐予“文贞”谥号(在清朝给予文臣的谥号中排名第二,仅次文正)。
顺治十五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顺治十八年,康熙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负责向康熙敷陈经史,回答经史的解答,同时兼记皇帝言行,后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开始逐渐受到康熙的重视。
而后在康熙十二年至康熙二十四年,陈廷敬先后担任武会试副考官、会试副考官。康熙二十三年,陈廷敬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在左都御史的任上,他先后弹劾多位朝中重臣,如康熙二十四年上疏抚臣亏饷负国据实纠参疏弹劾云南巡抚王继文贪赃枉法,致王继文被罢官免职,同时陈廷敬还提出了多项治腐措施,如康熙二十四年上疏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他提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就是现如今贪污腐败之所以如此严重,是因为现在的官场充斥着奢侈之风,如果想遏制腐败,就需制止住这股奢侈之风,大力宣扬节俭之风。
康熙二十七年,因受湖广巡抚张汧贪污案的牵连,陈廷敬辞官谢罪。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再次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之后累迁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自此步入文臣巅峰。
索额图
索额图,清朝有名的权臣,康熙初期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子,康熙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世袭一等公爵。
索额图初靠荫封做了侍卫,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次年,辞去吏部右侍郎职,改任一等侍卫。同年5月,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在索额图的建议下,康熙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终得以亲政。
如此有着拥立之功的索额图,再加上又是康熙最宠爱的孝城仁皇后的叔父,8月他就升任为国史院大学士(等同于保和殿大学士)。康熙九年,康熙在恢复内阁制后,索额图的官职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之后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索额图先后兼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清朝皇亲国戚,他的祖父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纳兰家与爱新觉罗家族存在着一丝的亲戚关系。后来纳兰明珠又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所以论辈分纳兰明珠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借着外戚的身份做了紫禁城的蓝翎侍卫,不久升任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因政绩突出,被委任为内务府总管,总揽宫廷一切事务。康熙七年,纳兰明珠因治理淮扬水患有功,于次年升任刑部尚书。康熙九年,以刑部尚书,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康熙十一年,改任兵部尚书。在兵部尚书任上,纳兰明珠因在百官皆沉默之时支持康熙削藩,自此明珠成为康熙最为倚重的大臣。康熙十四年,调任吏部尚书,成为六部之首。康熙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又加封太子太师,此时纳兰明珠可谓是权倾朝野。
综上所述,可知陈廷敬、索额图、纳兰明珠三人担任过的最高官职如下:
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索额图,保和殿大学士,兼领侍卫内大臣;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首先清朝康熙时期的内阁大学士分为四殿二阁大学士,即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而按照实际权力和地位,从高到底低的顺序分别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也就是以保和殿最尊,东阁最次。
所以论官职而言,索额图最大,纳兰明珠居中,陈廷敬最小。
至于他们兼任的官职,说实话没有谁大谁小,无论是领侍卫内大臣,还是吏部尚书,它们都是朝廷最重要的官职,领侍卫内大臣掌管着皇宫的安全,职责至关重要,而吏部掌管着天下文官的升迁、任免、授爵等职权,身为天官,六部之首,更是至关重要的官职。
不过即使是不论官职,陈廷敬的地位也是最低的,他的汉臣身份就注定他要低于索额图、纳兰明珠二人。同时索额图的地位也要显然高于纳兰明珠,索额图的父亲可是康熙的辅政大臣索尼,更是康熙最宠爱的孝诚仁皇后的叔父,也是当时大清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这等身份自然让索额图的身份要高于纳兰明珠。
当然,如果要论结局的话,肯定是陈廷敬无疑,他不但得以善终,且还获得仅次于文正的“文贞”的谥号。而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他们的结局都不好,索额图因参与太子谋逆一事,最终被圈禁宗人府,被活活饿死。纳兰明珠则因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从而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后被弃用,虽得善终,但却得不到身后名。

十三娘
明珠家世不如索额图?
叶赫那拉氏中前期远超赫舍里氏地位,前者纳喇氏支系众多,且集世职,世管佐领,爵位,官职多项综合比较,纳喇氏明珠家族几乎碾压赫舍里氏索额图家族。
论个人官职,爵位等,索额图超明珠。索额图做到了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管佐领。这个整个清朝数的清,几乎是除了傅恒福康安外的第三人吧。

sissi
陈廷敬、索额图、明珠他们三个都是康熙时期的相国,但要说他们的职位或者地位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满清时期满人是一等公民,那么汉人肯定在地位上就不及满人,那么在满清朝廷也是一样的,别看上朝时站在最后面的满人,虽然人家可能职位比你一些汉人大臣低,但人家说出自己的背景那绝对是汉人所不能及的。
就拿陈廷敬和索额图和明珠比,也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可能”陈廷敬的职位和他俩一样,但这仅仅也是清廷对汉人在做事能力上的认可,还有就是平衡舆论而已,对满清来说如何统治人数比满人有绝对优势的汉人,而且在文化程度亦比他们先进的族群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么就要在各方面进行榜样示范,以求达到某种平衡。
但在身份地位上来
看,索额图和明珠远在陈廷敬之上,两人都是皇亲国戚,都是贵族,尤其索额图,家族里一等公就好几个。所以陈廷敬在职位上也许和索额图,明珠一样,但在政治背景和政治地位上绝对不及索额图和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