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唾面自干”出自什么典故?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GoGo
当有人朝你的脸上吐唾沫时,你会怎么做?是反击还是默默擦掉?大部分人都不会容忍,然而在1400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个人不但选择了容忍,还不去擦掉脸上的唾沫,非要等到唾沫自行蒸发,这个人就是武则天的宰相娄师德。娄师德为什么要这样做娄师德的弟弟要到地方去当刺史,临走时,娄师德找他谈话说:“我呢是宰相,你又刺史,咱兄弟俩可以说是比许多人厉害了,这样很容易遭别人的嫉妒,所以你千万不能给我惹祸。弟弟连忙向娄师德保证绝对不给哥哥闯祸,但娄师德还是不放心,便考验他说:“如果有人向你的脸上吐唾沫,你会怎么做?”他弟弟说:“要是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干总行了吧?”娄师德听罢说道:“错!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说明他恨你,你要是再去擦,那对方不更生气了吗!”弟弟说:“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啊?」娄师德说:“人家啐你,你就忍着,这唾沫等一会就干了,你去擦它干什么!”这就是“唾面自干”的来历。娄师德真的这么软弱吗娄师德是武则天的大臣,武则天一向有识人容人的雅量,要是娄师德是个平庸的人,武则天肯定不会重用他。武则天信奉佛教,她曾颁布禁屠令,禁止屠宰禽畜。当时娄师德去陕西出差,当地官员请他吃饭。宴席上厨师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问道:"现在实行禁屠令,怎么会有羊肉?"厨师回答道道:"这只羊是被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道:"哦哦,既然被咬死了,那就没办法了。"于是吃了羊肉。过了一会儿又端上一盘鱼,娄师德又问。当时厨师估计是累了,他心不在焉地说道:"这只鱼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一听,急坏了,他说道:"笨蛋,狼怎么能咬死鱼呢,这明明是被水獭咬死的。"由此看来,娄师德不仅处世圆滑,性格也很可爱,并且他还是狄仁杰的伯乐。但是狄仁杰一开始并不知道,还总觉得娄师德懦弱,常挤对他,娄师德也从来都不说什么。后来武则天有一天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这个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他当个边将倒是挺合格的,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有知人之明吗?”狄仁杰说:“我跟他共事这么长时间,没看出来。”武则天就说了:“那你知道你是被娄师德推荐的吗?”说完拿出娄师德当年推荐他的奏章给他看。狄仁杰知道后非常羞愧,逢人就说:“我比娄公差远了。”结语:娄师德不仅能够忍受屈辱,还非常会处理事情,他能够连连升职并寿终正寝,其实是有道理的。当时武则天刚即位,新旧交替之际是最混乱的时候,而娄师德却凭借自己的忍让来保全自己,同时也间接地保全了朝廷

yiqumeiyang
成语“唾面自干”,意思是说: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要擦掉而让它自干掉。指一个人受了侮辱,内心极度容忍,不作任何反抗。1、这个成语出自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2、出现在文学作品里:(1)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2)《且介亭杂文二集》:唐敖道: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3)宋代陆游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少诗:秋毫不能忍,平地寻干戈;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4)鲁迅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由这情形,推而广之以至于文坛,真令人有不如逆来顺受,唾面自干之感。3、成语故事(1)娄师德其弟守代州刺史,辞之官,教之耐事。师德:“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其弟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忧:“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2)翻译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由于武则天十分赏识娄师德的才能,招来朝中很多人的嫉妒。当他的弟弟外放做官的时,他对弟弟说:“我得到陛下的赏识,现在有很多人开始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因此,你在外做官时,一定要小心忍让。”这时他弟弟说:“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就自己把它擦掉就行了。”娄师德笑着说:“你这样做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如果你要让别人消除怒气,你就应该让唾沫留在脸上自己干掉。”图片来自网络

暴雨_梨花
生活中,人们劝导人的时候常常喜欢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忍字头上一把刀,不忍这把“刀”就有可能掉下来伤到自己。“唾面自干”就是将一个“忍”字运用到了极致的成语,这个典故出自武则天时期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也有后人戏称他为“忍学”鼻祖。娄师德其人娄师德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699年,郑州原武人(今河南原阳人)。娄师德自幼聪慧,二十岁时便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娄师德虽是文臣出身,但他也曾随军远征吐蕃,取得过“八战八捷”的战绩。因为战功卓著,之后他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在人才辈出的唐朝时期,娄师德曾先后两次担任宰相职位,可见皇帝对他的赏识和器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及其罕见的,后来他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应该属于寿终正寝。唾面自干的典故公元692年,娄师德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同时武则天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者,还重用了来俊臣、周兴等大批酷吏,一时间告密风行,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做官绝对已成为了一项高危职业,比如宰相李昭德,就被斩杀于闹市并暴尸;狄仁杰、魏元忠等大臣在狱中也是九死一生,险些丢了性命。在这种风声鹤唳的紧张氛围下,娄师德的弟弟奉召任代州刺史,娄师德生怕弟弟因一言不慎而招来身死族灭之祸,所以在弟弟临行前,他忧心忡忡地对弟弟说:“咱哥俩一个做宰相,一个任州牧,这样的荣宠难免会遭人嫉妒,以后你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说:“我以后做人一定低调,即便有人朝我吐一脸唾沫,我也绝不还口,我只把唾沫擦去就是,绝不会让大哥为我担忧。”娄师德却摇摇头说道:“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人家唾你,是恼怒于你!而你擦掉唾沫,就表示自己心怀不满,这样做就只会更加激怒他人!”经哥哥这么一说,弟弟有点蒙圈不知道该咋办。娄师德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意思就是,别人唾你,不去管它,让唾沫自己风干,笑一笑接受就好。”这段出自《资治通鉴》的记载,便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及典故。话说,娄师德正是靠着“唾面自干”的忍学精神,使酷吏们从他的身上找不到任何“把柄”,从而他也得以自保躲过了迫害,也使他有机会向朝廷举荐了更多优秀的人才,比如狄仁杰就是其中之一。结语:娄师德能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除了自身的博学多才之外,也与他博大的胸怀和极强的忍耐力密不可分。从娄师德一生的官场沉浮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家人,在做人方面始终都将低调进行到底。记得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也与娄师德的“唾面自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今两位大家其实都在告诉世人:能容善忍的宽厚性格才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品质。

宇小琳
“唾面自干”一般都是认为来自于唐朝大臣娄师德的故事,辞书上也这样讲。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有一个考证,认为这个成语最早的来源不是娄师德,在这里说说,算是多一个解释。娄师德的故事很多答题的人都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我们直接说钱钟书的考证。钱钟书说: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在尚书-牧誓“大战于甘”这句话下引了一条注解----“骂汝毋叹,唾汝无干”;罗壁罗氏识疑卷二有:“小说若太公劝忍之言:'吞钩之鱼,悔不忍饥;罹网之乌,悔不忍飞;人生误计,悔不忍也。故唾面将襟拭,嗔来把笑迎,则知辱之当忍矣‘。正师德所取也。”什么叫“正师德所取也”呢?意思就是说娄师德和他弟弟说的话,不是他的原创,而是用典。另外,很多人觉得人家侮辱你,唾你面,不反抗就算了,而且自己擦都不行,得等着它自己干,也太没有“火气”了。其实这里有个原因大家可能忽略了,不是人怂,实在是当时的环境使然,武则天时候,当官也好,为民也罢,其实风险挺高的,原因就在于“酷吏横行”,如果读读史书中的酷吏列传之类的记载,就知道有多残酷。而且,武则天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环境就是“告密”成风,而且被提倡。没有人乐意受辱,就算忍也有个限度,但是如果发怒的代价太大,“唾面自干”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选择。

木豆
南街村夫,问答简述。成语“唾面自干”出自唐朝名相娄师德,想必大家都清楚。唾面自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味地退让,也不是一个“忍”字所能概括的。这其实是娄师德多年官场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认知和自身涵养修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唾面自干”,就会明白这不仅仅是娄师德对弟弟的说教,更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做出的反应,真正体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境界。既然是问答,那就先简单解释一下典故由来:娄师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前,娄师德说,我已经身居宰相高位,你也将担任刺史,家族显赫,难免找人妒忌。你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保全家族呢?其弟说道,今后哪怕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不生气,擦掉就是了,绝不让兄长担心。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有的。别人吐你一脸口水,是心有不满,你擦掉了,反而进一步刺激别人的怒火。最好的办法就是笑着接受,任由脸上的唾沫自然风干。这就是唾面自干的由来。在风云变幻的武则天时代,很多宰相都难逃武则天的毒手,包括裴炎、李昭德等都被斩首,李唐宗室也几乎屠戮一空。娄师德能够以七十岁高龄善终,的确很不容易,而这与娄师德的一贯低调作风密切相关。娄师德曾经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但狄仁杰不知道,狄仁杰拜相之后经常排挤他。有一次武则天问,你觉得娄师德贤明吗?知人善任吗?狄仁杰说,我和他共过事,似乎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知人之处。武则天说,娄师德推荐你,看来的确是有知人之明啊。这令狄仁杰惭愧不已,不住地赞叹娄师德的品质。娄师德长得比较肥胖,走路慢,一同上朝的李昭德得等他好几次,娄师德才能赶上来。李昭德有点生气得说道,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则笑着说,我娄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呢?娄师德推荐人才,又被排挤,被同事嘲讽,都丝毫没有一句怨言,不解释也不张扬,这不就是唾面自干的一种体现吗?除了对朝中官员如此,对待下属特是如此。有一年,娄师德到陕西出差,工作人员准备了一盘羊肉。当时,武则天下令禁止宰杀牲畜,于是,娄师德说,皇帝颁布过禁屠令,羊肉从何而来!工作人员立刻解释说,这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点点头,这只豺狼还挺懂事。过了一会儿,又上来一条鱼。工作人员说,这也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骂着说,蠢材,这一定是水獭咬死的。有一次,娄师德在灵州驿馆用餐后将要离开,其手下官员说,我们连一杯水都没有喝上,驿馆都没有人管。娄师德把驿馆的负责人训诫了一顿,要用板子打这个人来惩戒他的工作失职。这人立刻跪倒求饶。娄师德说,我一个朝廷命官打你这个小小的驿馆头目,传出去对我影响也不好。告诉你的上级,恐怕你性命不保。算了,饶恕你了。这人吓的仓皇而去。娄师德转身对手下的官员说,我也提你出气了。娄师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里,哪怕身居高位,也不会以权势来对待下层工作人员,而且还为下层工作人员的失误找借口。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就是娄师德这样的表现。因此,娄师德说出唾面自干之类的话,绝非是装出来的,而是在认知上早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才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吧。---------------------------------------想得多一些,看得透一些,重新思考我们熟悉的文史。我是南街村夫。不猎奇,不跟风,觉得不错,就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