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洛阳纸贵”,有什么典故吗?

为什么说“洛阳纸贵”,有什么典故吗?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妞爱旅行zy

妞爱旅行zy

弹指江湖三十年,淋漓旧墨尚依然!欢迎来到翰林院!典出晋书·文苑列传·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说的是左思用一年的时间写成齐都赋以后,又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于是大家争相传抄,引得洛阳的纸价也涨了。三都即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建业,左思为写作三都赋,搜集了大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文资料,历经十年才完成了三都赋,但是左思此前名声并不是很大,所以写成以后并没有受到太大关注,于是左思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认真读完文章后大为赞赏,又受到了另一位名士皇甫谧的推荐,人们这才发现三都赋是天下奇文,人们都想一览佳作,但是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只得争相传抄,一时间连洛阳的纸价都涨了 起来。后“洛阳纸贵”用来形容作品风行一时。弹指江湖三十年,淋漓旧墨尚依然!欢迎关注翰林院!
enly

enly

供小于求造成的局部现象。首先古时候本身纸就不便宜。而洛阳纸贵这个典故的背景本身就是名人模仿需要好得纸,所以单从纸本身质量来说就会贵不少。再加上需求,所以出了这个典故。当然古人表现意境。多多少少会加一定的夸张手法。
Marcia

Marcia

说的是三都赋这个作品很流行,被世人争相传阅,传阅看什么?不得靠纸张么,一个人看了,另一个人也想看,你又一本,我也得有一本。这样你一本,我一本,他一本,一本一本加一本,这不纸就不够了,所谓物以稀为贵,东西少了价格也就上去了。这其中也包含这现在的经济学呀!
simo

simo

问题:为什么说“洛阳纸贵”,有什么典故吗?前言洛阳纸贵这个典故来自于西晋的左思,传说他10年才写成三都赋。可惜写完三都赋后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后来左思拜访了几位文坛大佬,在他们的推荐之后这篇文章成了爆款,一时被竞相传抄,引发了洛阳纸贵。不过,随园老人说,左思的三都赋在清朝“一二日可成”,当然也不可能引起洛阳纸贵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十年写成的三都赋的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中记载:左思(约250~305)自幼说话结巴、天赋并不高,而且容貌不扬,曾经让父亲左雍非常失望。后来左思发奋读书,用1年时间写出齐都赋 ,后来搬家到京城洛阳,“遂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不过左思的三都赋写成以后,并没有马上引起文坛的注意。左思自认为不输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于是开始求名人为之打call。这有点像今天的新电影上线,众多名人大咖微博微信头条一推荐,自来水马上跟上,豆瓣直奔9分去了。在当年文坛领袖张载、皇甫谧、张华等人推崇下, 三都赋很快成了爆款: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列传当时西晋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是指陆机、陆云兄弟。 陆机本来也想写三都赋,后来听说左思想写三都赋时哈哈大笑,对弟弟陆云说,这里有个大老粗,等他写完了三都赋应该可以用来盖酒缸吧。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南方人形容北方人没有学问),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但是陆机读完左思的作品以后,“绝叹伏” 认为自己没有可以修改增删之处,放弃了写三都赋的想法。 二、《随园诗话》中 袁枚为什么说三都赋一二日可成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中说,左思生在清朝,一定不会再写这类的文赋。即使写,也不过翻翻资料,一两天就ok了。至于拿三都赋来抄写的人,也不会有了,当然也不会出现什么洛阳纸贵的现象。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可抄诵之者,亦无有也。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为什么袁枚这样说呢,随园诗话·卷一中写出了原因: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故成之亦须十年、五年。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袁枚说,古代没有地方志和类书这些工具书。当时的人写三都赋、两京赋 必须大量搜检群书、采集风土资料,一般的人并不具备这种条件。之所以西晋人竞相抄写引发洛阳纸贵,是因为读书人把三都赋当作重要的工具书使用, 恰似今天的汉英词典、成语大辞典、新华字典等 ,当然要人人必备。结束语第一个写出这类文章的人,因为缺少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所以要花十年、五年的时间才能写成。 而在清朝类书多不胜数的情况下,袁枚说写这样的文章“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可成。“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袁枚说“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这句话今天也很适用。现在谁还写这类赋呢,大家都去写可以换钱的剧本和网络小说了。至于袁枚说三都赋这类堆砌辞藻的文章1、2日可成,也是对古代读书人而言。今人不说写这种骈文,就是写一首简单的文言文都很难做到了。@老街味道
sdkensonsu

sdkensonsu

现在改成西安纸贵了
u_银子_u

u_银子_u

文章好,看的人多,转抄的人多,用纸量大。物缺价高。
雪小懒

雪小懒

典源于晋书.左思传: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门厅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三无七)洛阳纸贵[典源] <晋书。左思传》: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门庭藩(fon,篱笆)溷(hon,厕所)皆著笔纸,遇得一句, 即便疏之。”又请安定皇甫谧为其赋序。“自是之后,盛重于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日:“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庾阐作扬都赋成,“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后亦作“纸贵"用典。[释义] ●左思<三都赋》写出后,因豪贵之家争着传抄,使洛阳城的纸都涨了价。后遂用“洛阳纸贵、洛地纸贵、都中纸贵、长安纸贵、纸贵洛城、纸贵、纸价增、增纸价、纸价高”等称誉作品深受众爱,风行一时:以“三都赋”比喻文藻超人的作品。[洛阳纸贵]宋之问范阳王挽词二首>之一:“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洛地纸贵]梁元帝《与 刘孝绰书:“洛地纸贵,京师名动,饭此一时,何其也。”[都中纸贵]元稹和王侍 郎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长安纸贵] 辛弃疾《水龙吟。 用瓤泉韵>词:“长安纸贵,传一字,千金争含。”[纸贵洛城]卢照邻<双槛树赋> “金悬秦市,扬子见而无言。
爱冲动的井爷

爱冲动的井爷

洛阳才子他乡老,汉魏文章半洛阳!
Feeling

Feeling

洛阳纸贵是一个成语,形容作品绝妙,令人爱不释手广为流传的意思。这个典故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晋代大文学家左思小时候非常聪明顽皮,就是不爱读书,父亲非常头疼,一次宴会上,客人都夸左思聪明伶俐,父亲却连连摇头叹息,“这孩子不爱学习,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左思于是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尤其是用了十年时间创作的三都赋生动地展现了三国时魏蜀吴的风土人情习俗,超出了汉代大文学家、史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技术,人们只能手抄,这样导致洛阳城纸张一时紧缺,不断涨价,所以就有了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无法体会到这样的一书难求了。
猴子326

猴子326

这是用来赞誉某种书籍广为流传的。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及至后来,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
唯美互动/刘

唯美互动/刘

洛阳纸贵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在晋代洛阳用来书写的纸,一时间求多于供,造成纸的短缺,因而纸的价格上涨。而后来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著作好,销售快,风行一时。这个成语的背后,是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用十年努力换来的。他是谁?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现在由有书君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洛阳纸贵这个典故。晋代有一个人名叫左思,山东临淄人,他少年的时候学习不太认真,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而他的父亲左雍对他也是相当地不满意。有一次,左雍在家里会朋友,在和朋友聊着聊着天,就说到了他的儿子左思。他说:“我的儿子每天就是知道玩,学习是一点都不认真。他跟我小时候是没法比呀,估计成不了龙,只能成虫啊。”就在这个时候,左思正好从这路过,听到了他父亲说的话。当时他的心里是十分地难受,原来他的父亲是这样看他的。所以从那个时候,他就暗暗地下了决心要刻苦读书,不能让父亲瞧不起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左思的长期用功苦读,终于在学识上有所成就了。他写的文章以辞藻壮丽见称,在当地是获得了人们很高的评价。后来因为他的妹妹左芬被选入宫,所以左思的全家也都迁去了京城洛阳,而左思也在朝中任了“著作郎”。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计划写三都赋,这三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在创作期间,他为了使文章能做到详实可信,走访游历了三国旧都,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回来后,他整天苦心构思,随时随地的想着这篇文章。他把纸笔放在走廊里,庭院里,每想到一个佳句就马上记录下来。就这样他努力地写了十年,才把这篇巨著完成。可是刚刚完成的巨著,并没有马上被大家所熟知,所以左思决定带着它找人去请教。一天左思带着它去向当时著名的学者黄甫谧请教,皇普谧看了左思的三都赋真是拍案叫绝。他觉得左思写的太好了,左思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他想要把三都赋介绍给其他的学者们去读。也正是由于皇普谧的举荐,左思的著作很快地在洛阳出了名。而当时在洛阳有一位作家叫陆机,本来他也想写三都赋的,可谁知被左思抢了先锋。他觉得左思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他竟然也能写出三都赋。他认为左思写的三都赋是只配做废纸去盖盖酒瓮罢了。这天陆机去拜访一位朋友,他在朋友家看到朋友正在读左思的三都赋。陆机很好奇左思到底是怎么写的,竟然让朋友看得这么出神,所以他也借此机会看了这三都赋。看完后,他也是对左思大为地赞赏。他认为这三都赋真是写绝了,有这一篇就足够了,他是再写也超不过了。所以陆机也大大地为左思推广了他的三都赋。真是一时间,左思的这篇杰作在洛阳各阶层人士中广为流传。由于当时还没有印刷术,所以大家都纷纷抢先买纸抄录阅读。由于抄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洛阳的纸价顿时就上升了。所以呢,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叫做洛阳纸贵。原来洛阳纸贵是在说左思的三都赋写的太妙了,引得大家纷纷买纸抄录。左思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他费尽心思,经过千万次的冥思苦想才写出的杰作。而左思从一个差等生如何变为一个优等生,并且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下了这有名的三都赋的?这个过程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一个人一开始的境况是怎样的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有没有一个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只要目标定准了,接下来就需要一个为了目标而努力的持久的心。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会获得的,它需要我们付出十分甚至是百分的努力。如果左思没有目标,并且平平淡淡地过着他的生活,那这闻名于世的三都赋就不会问世了。所以为了心中的目标,大家都努力地前行吧,只有辛苦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邓小兔

邓小兔

蔡伦是太监作仿总管造纸不入世贸组织销售。只供皇帝擦鼻涕用,为赚外快而征求咸人诗赋抵税,由之创新供需矛盾,皇帝将涕之纸抚平入洛阳夜市,价格黑高之故典!一一一"洛阳纸贵"只实与文化兴衰无汉半钱关系。
greyowl16

greyowl16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大张静

大张静

是因为西晋时期,大家都争相抄写三都赋,导致洛阳的纸一时间非常稀缺,所以就贵了!
bj-minnie

bj-minnie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