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西藏很多的寺庙中,都能看到松赞干布、文成、尺尊三人塑像并列而坐。问题来了,到底文成公主地位高,还是尺尊公主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藏王统记

吐蕃在祖国历史上建立王朝达二百余年之久,从公元7世纪初到9世纪中,几乎和唐朝的统治相终始。在这二百余年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文献典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财富。但在公元9世纪时,出现...

索南坚赞

[作品]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撰。其监修者则曾公亮,故书首《进表》以公亮为首。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旧例修书,止署官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於我为前辈,且於此书用力久,何可没也?’遂...

欧阳修/宋祁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哟_兔爷

哟_兔爷

这个回到历史面上去研究,吐番与大唐敌对,吐番与尼泊尔臣属关系,那么文成公主地位好得道那去,说白了不是陪嫁丰富的话(在当时很轰动)可能早就牺牲了,给了她那么长时间足够把中原较好的科技的东西造服于西蔵,明星效易,所以回到现在吐番作为中华不可分割一部份,民族和解意义值得一赞,文成公主就成汉藏交流第一,宣传量大增

倦卷卷卷~

倦卷卷卷~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尺尊公主历史上并不存在。

hanhanlili

hanhanlili

尺尊公主并不存在,是近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目的是贬低文成公主的地位。

凯文橙

凯文橙

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因为都嫁给了松赞干布,所以这两位公主也喜欢被后人拿来对比。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现象,毕竟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这也是避免不了的。那么两人的地位如何呢?不用想,肯定是文成公主的地位要高一些。

因为文成公主代表的是唐朝,而唐朝当时的实力是比吐蕃强大很多,出于这个原因,吐蕃也不敢对文成公主不敬。而尼泊尔只是吐蕃的一个小附属国,那么尺尊公主的身份自然就低了一个档次,和文成公主也就没法比较了。

值得一提的是,吐蕃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意思,它的文化里面含有中国和古印度两个国家的内容,比如中国的阴阳学术说,以及印度的佛教。由于吐蕃对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尤其向往,想要交好,于是吐蕃就有了和亲这个念头。

松赞干布也是作为吐蕃的代表,分别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需要注意的是,那个时候印度比较混乱,国家是由很多部落一起组成的,而尼泊尔就是其中一个部落。

话说回来,为什么文成公主比尺尊公主地位高呢?

一、文成公主的背景比尺尊公主大

先说两位公主的背景,首先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朝李世民堂兄的女儿,虽然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是其身份也是十分尊贵。而那个时候的唐朝其实力极其的强大,这是吐蕃根本不能比的。所以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的时候,吐蕃自然也就不敢得罪,毕竟有着唐朝这块大山在。

而吐蕃也是有求于唐朝,毕竟唐朝可以给吐蕃带来大量的技术和各种珍稀的资源,这对吐蕃来说,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样一来,文成公主作为唐朝联姻的代表,在吐蕃地位自然就十分的高了。

尺尊公主的话其地位就差很多了,尼泊尔只不过是吐蕃的一个附属国,说白了尼泊尔就是吐蕃的臣子国。这样一对比,尺尊公主的地位就低很多,对松赞干布来说,这也只不过是娶了一个臣子的女儿而已,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既然吐蕃可以作为尼泊尔的宗主国,这也就说明吐蕃要比尼泊尔强大很多,所以你尼泊尔可以给吐蕃带来的有用资源并不是很多,在这一点上也是远远不如唐朝的,这样的话尺尊公主在吐蕃的地位,自然也就没有文成公主高了。

二、文成公主迎娶难度比尺尊公主困难

还有一个就是两位公主的迎娶难度不一样,尺尊公主作为吐蕃的附属国,松赞干布想要迎娶尺尊公主,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这就好比皇帝选妃一样,有哪一个人愿意拒绝这样的好处呢?

松赞干布想要迎娶尺尊公主,就如同皇帝纳妃一样简单。有句话说的好,约容易得到的东西价值也就越低。所以对松赞干布来说,尺尊公主就如同妃子一样,没有什么好怕的,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尺尊公主的地位在吐蕃并不是很高。

文成公主就不一样了,当年吐蕃为了向唐朝求亲,甚至带着大量彩礼,最后还是被唐朝拒绝了。恼羞成怒的吐蕃为此还向唐朝开战,最后也是不敌唐朝,最后唐朝之所以同意并不是害怕吐蕃,而是为了避免吐蕃骚扰边境人民,这才答应这门和亲的。

对吐蕃来说,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甚至达到了两国开战的地步,所以对吐蕃来说,这门亲事也是来之不易。松赞干布自然就十分珍惜并且尊者文成公主,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和亲了,更是象征着两国友好的外交。对松赞干布来说文成公主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至少要比尺尊公主高。

总的来说,唐朝公主的历史地位要比尺尊公主高很多,历史上关于两位公主的记载,也是文成公主的多一些。而尺尊公主在历史上的记载就要少很多,只是出现在吐蕃的一些小文著里面,至于有没有这个公主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很大很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从两人的背景和迎娶难度来说,我认为还是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要高一些。

Princess

Princess

青藏高原一直流传着文成公主是绿度母转世,尺尊公主是白度母转世的传说。近年来有关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谁在吐蕃地位高的讨论甚嚣尘上,至今未有公论。

有人按照两位公主入藏先后顺序,以及松赞干布为她们建的大小昭寺规模,推断尺尊公主为尊。我觉得此说有些偏颇,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一点点剖析这个问题吧。

一,两位公主入藏先后顺序不是划分尊卑的标准。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任赞普朗日松赞的独子,自幼雄心万丈。他十二岁继位后,就运筹帷幄很快统一了吐蕃各部,但他野心并在此,而是欲将整个西域据为己有。

为此松赞干布同时派出使者赴尼婆罗(今尼泊尔),与大唐请求和亲,以增强吐蕃在西域实力。

使者赴尼婆罗任务完成比较顺利,尼婆罗国王很快答应将尺尊公主嫁于松赞干布。

而赴大唐使者却吃了闭门羹,唐太宗拒绝了吐蕃和亲之请。松赞干布恼怒之下,以为是吐谷浑在中挑拨离间,遂派兵大败吐谷浑,然后乘胜在松州挑衅唐军。

可惜松赞干布太过轻敌,唐主力部队还未到达时,就被其前头部队牛进达将军击溃。

松赞干布无奈只得再派使者赴大唐求和请亲,这次唐太宗为显示大国风范,答应派宗室女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由此形成了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先入藏的局面,可我们不能用汉族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划分两位公主的尊崇地位。

首先,吐蕃并未有嫡妻、平妻制度。

其次,尼婆罗是吐蕃属国,尼婆罗对吐蕃和亲是求之不得之事。而大唐不但是与吐蕃比肩的宗主国,而且当时大唐派文成公主和亲,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是一种从上对下的恩宠。

我们皆知娘家家世背景就是女人在婆家的底气,以当日大唐之盛,松赞干布怎能不重视文成公主呢?

我们就看文成公主进藏之时,松赞干布离开逻些(拉萨),亲赴柏海(今青海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对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礼。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重视。

这些情形在吐蕃大事纪年以及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均有记载。

而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情形,只在吐蕃一些野史小说中出现。甚至现代有些学者质疑尺尊公主是否真实存在过?

因而我觉得尺尊公主先到并不一定为尊,只看吐蕃与松赞干布对迎娶文成公主的重视程度,还是文成公主胜出一筹。

二,大小昭寺名称不是判断尊卑依据。

曾有人说松赞干布为安放尺尊陪嫁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修建的大昭寺规模大。

而松赞干布为安放文成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修建的小昭寺规模小。因而由名称中的“大”与“小”可区分出两位公主尊卑。

我对此不敢苟同,因为大小昭寺当日被称为“羊土神变寺”和“惹谟伽寺”,在吐蕃语中根本没有大小尊卑之分。

而大小昭寺直到明永乐年间才得名。当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创立了祈愿大法会,羊土神变寺成为了法会的举办地点,才自此有了汉语名称大昭寺。那时文成公主已去世近千年了。

至于有人说现代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小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是后来唐朝和亲的金城公主为文成公主鸣不平,将它们调换一下。

其实这只是西藏的民间传说,现代许多学者对此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两尊佛像各安其位,根本没有调换一说,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本来就是供奉在大昭寺。

对于这些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又如何确定尺尊公主为尊呢?反正现在大昭寺供奉的是文成公主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我觉得依事实为据还是文成公主占尊。

三,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入藏后的表现。

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身边除了尺尊公主,还有四位有名分的女人。

虽然尺尊公主妒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场面远胜自己,以先嫁为由妄自尊大,想给文成公主来个下马威,可是文成公主凭睿智博得松赞干布青睐。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虽记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九年婚姻,只有三年共处时间。

可是我们细想,松赞干布不是沉迷女色之辈,他为大业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及后宫女人。

更何况松赞干布身边女人不是邻国公主,就是吐蕃贵族之女,皆有政治联姻因素。他不可能太明显的厚此薄彼,因而他能给文成公主三年时间,就已经是最大恩宠了。

我们再来看,文成公主入藏后,极力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松赞干布就是鼎力支持者。他不但支持文成公主改变了藏民用土粉涂脸的赭面习俗,还带头穿起了汉族的丝绸服装。

同时松赞干布对大唐也一直甚为尊崇,就在唐太宗征渤海国大捷时,他再派使者送高七尺的金鹅到长安以示祝贺。

我们从松赞干布一系列表现来看,他与文成公主应该感情和谐,而且在其支持下,文成公主也在藏民中赢得极高声誉。

至于尺尊公主入藏后的生活,吐蕃史书鲜有记载,甚至尼婆罗史书也未提及,也许不被重视才会逐渐湮没茫茫人海吧。

我们再看文成公主逝后,不但在藏民心中如天神般存在,更被称为赞蒙文成公主。

“赞蒙”一词在吐蕃语中就是王妃的意思。松赞干布的女人们,被称为赞蒙并被后世祭祀的只有文成公主一人而已。尺尊公主又何曾有如此待遇?

还有更直接证据,西藏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如此明证,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谁的地位高,无需赘言了吧?

我是岁月静好一世晴天,我手写我心,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文化。

风飞沙

风飞沙

神秘的吐蕃帝国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当代,已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国古代史上,青藏高原曾长期保持着神秘、不为人知的状态——对于隋唐之前的中原王朝来说,青藏高原是一种十分陌生的存在。

直到唐代初年,吐蕃和唐朝,才有了频繁而全面的接触。

唐朝初年,吐蕃大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久闻中原繁华、大唐强盛的松赞干布派遣使臣向唐太宗请婚——请求唐太宗能将宗室之女嫁给松赞干布。

起初太宗皇帝对松赞干布的请求嗤之以鼻,果断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这让松赞干布恼恨不已,决心给大唐点颜色看看。于是吐蕃开始骚扰唐蕃边境,和唐军发生冲突。起初唐朝和吐蕃双方各有胜负,但很快,双方意识到了各自的不足——吐蕃地广人稀、民少国穷,能做到的,仅仅是骚扰唐朝边境,无力灭亡唐朝,而大唐也忌惮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无力对吐蕃进行毁灭性打击。

于是双方展开和谈,唐太宗也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此,还有名画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臣向唐太宗请婚的场景。

吐蕃的文化

不论从宗教角度还是从医学角度,我们都能看到吐蕃文化和医学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西藏的文化和医学,是在本土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元素和印度元素。比如:藏传佛教中,除了吸纳了来自印度的佛教教义,还吸纳了中原的阴阳五行学说;而藏医角度上,藏医的医学理论,也在吸纳了古印度医学的“四大因素”(古印度哲学认为,地水火风组成世间万物,称之为四大,而四大也是影响人健康的因素之一)的同时,还吸收了中医的五行理论。

因此,对松赞干布来说,鼎盛的大唐是他所要请婚的对象,而古印度也是自己所要请婚的对象。

不过,古印度的历史上,常年处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早在松赞干布有资本和大唐讨价还价之前,松赞干布就已经娶了古代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尺尊公主为妻。

按照先来后到的看法,似乎文成公主是给松赞干布做了妾?

文成公主的地位

事实上,认为文成公主做了松赞干布的王妃(妾)的人,实际上是陷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套用中原的伦理来套在吐蕃朝廷身上。

在古代吐蕃,并没有严格的妻妾等级制度,此外,在西藏,自古以来都有大量祭祀文成公主的庙宇,而关于尺尊公主的,即便是历史记录,也是在很晚的一些西藏神话典籍里面有过记录,因此,尺尊公主有很大的嫌疑,是虚构、杜撰出来的人物,从这点来说,尺尊公主不能和文成公主相提并论;

此外,泥婆罗是吐蕃的附属国,尺尊公主的父亲泥婆罗国王,属于吐蕃赞普的臣子,而文成公主背后的大唐,即便不是吐蕃的宗主国,也是和吐蕃对等的帝国,唐朝的公主,当然要比泥婆罗的公主地位高;

而且,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曾派人出使唐朝向唐中宗请婚,称大唐皇帝为“舅舅”(后世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在给宋朝皇帝国书的时候,也依照唐朝、吐蕃的关系,冒认自己为吐蕃的亲戚,将大宋皇帝称之为“汉家阿舅大皇帝”)从这点来说,不难看出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影响力,而这,也是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的佐证之一。

chenli_better

chenli_better

文成公主的贡献在于改善并带动了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物质给予;而尺尊公主入藏后则是带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是精神上的给予,不同的文化共同推进西藏的进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了。但是根据现有记载的历史资料来看,文成公主的地位应该更高些。

文成公主与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虽然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也天壤之别,但她们都肩负共同的使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嫁给同一个男人——松赞干布,这也是古代典型的政治联姻。

首先说下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干女儿(宗室女),641年通过政治联姻嫁入西藏,据说松赞干布为了文成公主,命和亲而来的汉人修建了小昭寺,并采用汉地建筑模式建造,避免同文成公主思念家乡。而且文成公主在入藏后还带去了不少汉医药典籍和农作物,以及农耕、桑织等技术,这些对当时吐蕃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明显的促进带动作用 ,影响深远。

而历史上关于尺尊公主的史料却比较少,传说这位尺尊公主,原名叫布里库蒂,是尼泊尔国王 阿姆苏跋摩的女儿,在639年也是通过政治联姻的方法嫁到西藏,为了她,松赞干布曾经大兴土木修建了大昭寺。尺尊公主在嫁过去后带去了释迦牟尼的身像等珍贵佛教文物,随后大乘佛教开始在吐蕃地区广泛传播。

sheryl_L

sheryl_L

在吐蕃,文成公主的地位远高于尼泊尔尺尊公主(尼婆罗尺尊公主)的地位。

文成公主是吐蕃松赞干布的女人里地位最高的,其地位高于松赞干布的其他女人。文成公主是吐蕃松赞干布的王后、正妻。

一方面,双方都是与吐蕃政治联姻,文成公主背后的唐朝远强于尼婆罗尺尊公主背后的尼婆罗。这决定了在当时的吐蕃,文成公主的地位高于尼婆罗尺尊公主。

路上的蚂蚁

路上的蚂蚁

一直以来,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都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典范,也是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见证。

但近几年来,网上开始流传一些故意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说是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地位还非常低下。

对于这些抹黑文成公主的言论,他们几乎都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已经有一位正妻,叫做尺尊公主,是尼泊尔的公主。在现在西藏的很多寺庙中,大家都还能看到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三人塑像并列而坐。

同时,在这些抹黑文成公主和亲的言论中,他们说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地位要远低于尺尊公主,总而言之,文成公主只是小妾,尺尊公主才是王后。

并且,他们还说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的喜爱,要远远胜于文成公主,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据说现如今西藏的布达拉宫,就是为尺尊公主所修建;

二是在尺尊公主入藏时,松赞干部为她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但等到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建了小昭寺,这大昭寺光听名字就比小昭寺厉害,所以很多人才觉得文成公主的地位,远不如尺尊公主。



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地位远高于文成公主的吐蕃国王后,在西藏的史料中,却没有她的任何记载,甚至在尼泊尔和我们汉人的史料中,也没有这位公主的记录。

事实上,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事情,是来源于部分吐蕃奇幻荒谬小说中的章节,可信度非常低。

相反,在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也就是说,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和她举行了盛大婚礼,并当场加冕她为王后。换句话说,文成公主才是吐蕃国公开册封的王后。

其次,根据史书上记载,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为缓解她的思乡之情,特意按照唐朝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宫殿,并且为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还特意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她缝制的唐装,甚至还努力学说汉语。

在松赞干布众多妻妾中,文成公主是唯一享受这样一份待遇的。更关键是的,在松赞干布去死后,吐蕃国的大臣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实际掌握朝政大权,松赞干布的后人完全沦为傀儡,但对于文成公主,这位禄东赞仍然给予了最高的尊重。



等到文成公主去死后,吐蕃国还以最高礼节为她送葬,并且此后还多次为她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要知道,在吐蕃国的历史记载上,只有文成公主这一个女人享受到这份待遇,由此可见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尺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真的要高于文成公主,在吐蕃国的史料中,绝不可能没有她的只言片语。更何况,就是仅从家族背景来看,就是把尺尊公主打扁捏圆,也无法与文成公主相提并论。

因为,文成公主背后是一个让吐蕃国都望而生畏的大唐帝国,而尺尊公主背后却是一个要看吐蕃国脸色行事的尼婆罗,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甚至而言,尺尊公主就是和松赞干布另外的三个出自吐蕃大族子女的妻子相比,都没有嚣张的资本。

至于所谓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布达拉宫的事情,明显就是扯淡,这种说法就好像古代皇帝修建皇宫只是为女人而已,根本经不起推敲。事实上,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就和明朝朱棣修建北京紫禁城一样,都是因为迁都而修建的大工程。



至于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是后来的叫法,他们最初的名字,叫做“羊土神变寺”和“惹谟伽寺”。

在松赞干布时期,小昭寺是吐蕃国规模最大、最豪华、最富盛名的寺庙,里面所放置的是文成公主入藏时所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身像。

后来,在松赞干布死后,因为吐蕃与唐朝持续多年的战争,造成小昭寺被废弃许久。等到大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小昭寺才又重开。

但鉴于小昭寺已破损严重,吐蕃国王便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佛像移到大昭寺供奉,同时把尺尊公主所携的佛像供奉于小昭寺,从此二佛像遂易寺而居。再后来,大昭寺才由此不断扩建,成为吐蕃最富盛名的寺庙。

等到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时,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举行传昭大法会,大昭寺成为法会的举办地点,于是这个寺庙就被改名为大昭寺。与此同时,它们将另一座与其风格相似的寺庙,改为小昭寺。

从这层意义上说,大昭寺也好,小昭寺也好,它们的兴盛衰败,其实都是因为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并没有多大关系。由此也再次证明,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完全不是一个同等级别的对手。

邵_小_秋

邵_小_秋

文成公主的地位高于尺尊公主。网上很多人抹黑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低下,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但实际上,文成公主在西藏地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比较两者的历史地位无非从两方面看。

第一,在西藏的礼遇。

文成公主被吐蕃称为甲木萨,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翻译过来就是汉人中的神仙女子,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的尊崇。

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长途跋涉来到拉萨,自然受到松赞干布的极高礼遇。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也就是说,文成公主刚刚入藏就被封为王后,所以说,她不仅不是小妾,而且还是后宫的“一把手”。


另外,文成公主在西藏期间也始终保持极大恩宠,比如: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还专门为公主修筑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


后来在公元680年,文成公主患天花去世,吐蕃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是一段爱情佳话,也具有很积极的历史影响,在她的推动下,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而松赞干布娶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敦煌吐蕃文献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并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的内容,也就是说尺尊公主入藏极有可能是虚构出来的,即便不是虚构,我们也可以推论,如果尺尊公主地位显赫,史料不可能没有记载,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不可能与贵为王后的文成公主相比。


第二,“娘家”的实力。

贞观时期的唐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在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结为姻亲之好,此后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所以史书上说文成公主属于“下嫁”。


吐蕃仰仗唐帝国天威自然不敢怠慢文成公主,在迎娶文成公主后,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

唐太宗伐辽返回,松赞干布更是派人送金鹅并用十分仰慕的语气写信:“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高宗李治继位后,派遣使者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

所以在这一时期,松赞干布对他的“岳父”和“大舅子”可谓高山仰止,凭借唐朝和李世民父子的威望,文成公主在西藏绝对是挺直了腰杆。


而尺尊公主的娘家尼泊尔远远不能和唐朝相比,松赞干布之所以要迎娶尺尊公主为妃,是为了加强与泥婆罗的友好关系,从而起到巩固吐蕃和印度半岛的宗教联系的作用,当时的吐蕃自视为青藏高原的霸主,雪域高原周边国家被看作是其附属国。

如果把东亚文明圈看作同心圆,唐朝无疑是最核心的位置,吐蕃居于次圈层,那尼泊尔就是更外围了,所以吐蕃对唐朝是仰视,对尼泊尔就是俯视,综上比较,文成公主的地位肯定高于尺尊公主。

Quququeen

Quququeen

初中历史就讲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大批嫁妆及更先进的技术,促进了藏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带来长久的和平。文成公主也获得吐蕃百姓的尊重和爱戴,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在吐蕃地位很高。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更是十分重视,专门为她修筑了布达拉宫,吐蕃书籍贤者喜宴中还有这样的字样“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但是,近年来突然有一种说法,说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地位低下,在吐蕃真正尊贵的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个老婆,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仿佛真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可这根本是空穴来风。真实度较高的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同期唐朝及尼泊尔的史料中,都记载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这件事,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记录,也没有尺尊公主在吐蕃的事迹。

还有一位国外藏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写了本书名叫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尼泊尔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事实上,这位尺尊公主最初只存在于神话宗教书籍中,这些书有点类似奇幻小说。当然啦,某些人因为某些原因,强行认定这是史料,以此为据,编造了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在吐蕃地位凌驾于文成公主之上的故事。

但是,哪怕尺尊公主真实存在,也的确嫁入吐蕃,她的地位也不可能高过文成公主。原因很简单,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吐蕃、尼泊尔都向唐朝称臣纳贡。

大家想一想,大国公主下嫁小国之君,小国之君怎么敢让她受委屈?另一个小国公主,又怎么敢在她面前耀武扬威?

何况,尺尊公主说是尼泊尔公主,其实出身于尼泊尔境内一个古国尼婆罗,是吐蕃的藩属,国力连吐蕃都不如,更别说李世民治下的唐朝。

换言之,但凡政治联姻,夫妻感情如何还是其次,女方在男方家里过得好不好,主要看娘家的实力。

娘家实力强盛,姑娘就可在男方家横着走,实力不行,就只能做小伏低。而以唐朝的实力,文成公主完全可以在吐蕃过得顺心如意。吐蕃或尼婆罗,没人敢惹怒她。

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当时唐朝、吐蕃、尼婆罗的关系。啥事呢?一人灭一国,单枪匹马平天竺。

唐朝有位名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员,于贞观二十一年奉旨出使天竺,他是正使,一行约有30人。完成任务后,四天竺国王大多派使者带上礼物,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但忽然发生了一起意外,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身死,国中大乱,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机篡位,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并把各国朝贡唐朝的财物抢了。王玄策拼死抵抗,逃出天竺。

遇上这种事儿,正常的反应是不是应该立刻回到唐朝,将此事禀报给皇帝,再由皇帝决定怎么办?但王玄策不是这样处理的。他跑到吐蕃,发文书向吐蕃和尼婆罗征兵。

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是“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

意思是,王玄策征得吐蕃1200精兵、尼婆罗7000余骑兵。带着这些人就把中天竺阿罗那顺给平了,整个天竺为之震惊,吓得隔壁的东天竺国赶紧送来牛马三万,以及弓、刀、宝缨络等物,表示臣服。

最终王玄策带着俘获的阿罗那顺及妻儿老小,及俘虏的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到长安献俘。因为唐朝没出兵,一切全是王玄策运作的,便有了“一人灭一国”这种说法。

这样的功劳,在现代看来是很大的,但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天竺根本不是强大的对手,打败了也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因而王玄策只被封为朝散大夫,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名气。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并非高官的王玄策敢去吐蕃征兵,还真的征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那时的唐朝官员及吐蕃统治者,都认可唐朝能够征调吐蕃之兵。

一个国家,可以征另一个国家的兵,两国主从关系可想而知。

李世民征高丽回朝时,松赞干布特意遣使奉上金鹅并奉表称敬,表中很是赞美了一番李世民,最后说“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至于尼婆罗,还在这条生态链的下一级,不是唐朝的臣,而是吐蕃的。为什么王玄策征兵时尼婆罗出的兵比吐蕃还多?当然是因为吐蕃的要求。

文成公主虽然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只是宗室之女。但在吐蕃,她的身份就是唐朝公主,代表着唐朝的脸面。

综上所述,很难想像尺尊公主的地位会比文成公主高,肯定是文成公主更高呀。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elyn1804

elyn1804

是因为赤尊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生活习惯更接近,所以更受松赞干布的喜欢

煮不熟的蛋

煮不熟的蛋

【文成公主地位在松赞干布的列位王妃当中,显然是最高的,尺尊公主只是虚构的人物。】


01 从三人寺庙中的塑像来看,“右为尊”的说法不靠谱,尺尊公主地位并没有比文成公主高。


西藏很多的寺庙中,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三人塑像并列而坐。尺尊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右边,文成公主在左边,因此有人认为“右为尊”,尺尊公主地位高于文成公主。但这种观点完全不靠谱,只是臆想:

一是在中国的文化中,“左尊”还是“右尊”是分场合的,而且不同年代有不同年代的规定。


比如春秋时候,喜庆活动左为贵,丧事则右为贵;战国至秦汉时候,则是右为尊,比如《史记》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隋唐以后(元朝除外)又恢复“周礼”以左为尊。


二是在佛教中倡导的是众生平等,根本不存在尊卑的说法。


西藏寺庙中的三人早已变成佛教的人物象征,分别是观音的3个不同化身。


松赞干布是佛教的藏王,观音的化身,典型的特征是头上有一个高高的裹巾式帽子,帽顶有一个小小的阿弥陀佛头像。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则是多罗观音(度母)两滴眼泪的化像,分别是绿母度和白母度。


文成公主在藏地的尊称是“甲木萨”,意思是汉地来的女神仙;尺尊公主的尊称是“拜木萨尺尊”,意思是来自泥婆罗的女神仙。可见二人从神话角度来说,是没有尊卑上下之分的。


02 从历史史实来看,文成公主被封为王后,而尺尊公主只出现在奇幻小说和后世密教的佛教典籍中。

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两次求亲才娶得的公主。


第一次在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史带着金银珠宝到唐求亲,被唐太宗拒绝。


第二次是公元638年,松赞干布企图以武力求娶唐朝公主,在松州之战中,被唐军先锋牛进达以少胜多,大败。他认怂,立即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遣使谢罪,并在公元640年再次遣史求亲,献黄金器千斤,文成公主才在公元641年下嫁给了他。

松赞干布为了迎接文成公主,还长途跋涉跑到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亲自迎亲。新旧唐书中都曾记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要为她建宫殿的事情。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旧唐书;
“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新唐书


另外,松赞干布还因为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赭面的习俗(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下令禁止赭面,甚至他还亲自穿丝绸衣服、学习汉语等。


而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文成公主是正牌的王后。


吐蕃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大昭寺前甥舅会盟碑碑文中有:“当其创立大唐之二十三年,王统方一传,圣神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与唐主太宗文武圣皇帝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至赞普牙帐。”


这其中贤者喜宴明确记载了文成公主被“封做王后”。


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源于敦煌藏经洞,是吐蕃占领敦煌(公元786年)后在当地留存的大量藏文文献合集,在公元1000年左右被封存,直到公元1900年被王道士发现。这些文献是研究吐蕃时期西藏历史最权威的资料。书中所记载的“赞蒙文成公主”中的“赞蒙”是吐蕃王朝赞普王妃的尊称,并且文成公主去世后还享受了“祭祀”礼,这在松赞干布的王妃中是独一无二的,说明文成公主的地位至少是不低于王后的。


大昭寺前的碑文中虽然只写了“迎至赞普牙帐”,没有过多的记叙,但也是碑文中浓重的一笔,并且里面只讲述了文成公主一位王妃的迎娶事宜,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文成公主的地位尊贵和重要性。


另外,在吐蕃的原始史料大事纪年里,记载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生活以及后世祭祀他们的事情,却没有记载其他任何一位松赞干布女人,可见文成公主的地位之高。


由以上史料记载可见,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女人中地位是最尊崇的。



反观尺尊公主,不仅唐史、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史料中没有关于她的记载,连尼泊尔塔库里王朝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记载,连他们的王室成员列表中都没有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女儿,只是宗室女,但她出嫁吐蕃时,是先封了公主再出嫁的,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不会像尺尊公主一样,连本国历史都没有记载。


而有尺尊公主记载的最早的文献,是一本叫做松赞干布遗训(藏文名嘎钦嘎桂玛)的书,传说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书,成书时间大概在公元12世纪,里面的记载以传说居多。


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生活的年代相距好几百年,却号称是由松赞干布(617~650)亲自撰写,高僧高僧阿底峡尊者(982~1054)整理。并且这本遗训的口吻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如讲松赞干布出生时有2个头,其中一颗是阿弥陀佛的佛头时,称呼是“王子”。后来,以这本书为蓝本,又有了许多诸如《西藏王统记》等以奇幻荒谬剧情为主的书或书抄。


所以关于尺尊公主的记载,都是几百年后藏地佛教密教兴起后虚构的人物,她的出场是带有佛教玄幻色彩的,她是否真实存在都被许多学者质疑。


03 即使尺尊公主真实存在,地位也远不及文成公主

一,文成公主背后依靠的是大唐,吐蕃只是一个战败的藩国,文成公主是下嫁,后来高总李治还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而尺尊公主是来自尼泊尔,一个吐蕃的附属小国,并且在不久后就灭亡了。两相对比,文成公主实力更胜。

二,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富丽壮阔,有多达1000间宫室,且布达拉宫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壁画,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禄东赞、文成公主进藏遇到的艰难险阻、文成公主抵达拉萨时热烈欢迎等场面。可以看出,说布达拉宫是为尺尊公主修建一点也不合情理。

三,大小昭寺只是汉族的叫法,这两个寺庙最初是叫“逻婆朱囊寺”(幻显寺)和“嘎西朱寺”(四喜幻化寺),没有大小之分。而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根据考证是文成公主一开始就放在大昭寺的,并不存在换佛像一说。所以,以大小昭寺来证明尺尊公主地位高于文成公主的说法也是靠不住的。

综上所述:


文成公主是真实地被封为吐蕃王后的,在吐蕃地位尊贵,而尺尊公主则是后世密教虚构出来的人物,毕竟她的身份来源于佛教发源地,对藏地佛教来说具有宗教意义。

暮紫筱蝶125

暮紫筱蝶125

很多藏传佛教的寺庙里面供奉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并列的雕像,她们两个分坐松赞干布的两旁,应该是并列的关系,非要分出高低层次没有必要。

出现在寺庙里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应该都是神化的人物,既然是并列关系就没所谓高低,若果把佛教传说人物分高低明显不是佛系群众了,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入神化人物,毫无意义可言,再者说,好多神化人物有些是虚构的,不要当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像)

真实历史中的的尺尊公主存在吗?

根据海外藏学家和国内学者研究,在尼泊尔文献、中国敦煌出土的文献、吐蕃(西藏)文献、唐朝时期记载的吐蕃文献中根本没有记载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不管海外藏学家以及中国的学者普遍认为尺尊公主这个人是虚构的,假如和文成公主齐名史书文献中一定有记载,哪怕是只言片语,不过没有一点记载。最起码当时尺尊公主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小。(尺尊公主雕像,她在藏传佛教地位比文成公主要高)

反而在吐蕃灭亡的100多年后,北宋时期藏传佛教典籍中才出现了尺尊公主这个人物(传说人物),关于她的故事也非常离奇,此时距松赞干布去世已经300多年了。尼泊尔是吐蕃的藩属国,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样荣耀的事情尼泊尔史书里面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了。(西藏布达拉宫照)

佛教系统典籍,尤其是个别佛教密宗派别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它们自成一体,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被神化是宗教内部的事,作为佛系人,我觉得最好不要评论宗教神话的人物。

相传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是观世音菩萨流下两滴眼泪的化身,来为西藏人民解除灾难的。

baobaodand

baobaodand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