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这部小说究竟好在哪?

薄荷叶子
个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看的东西也不一样

闲云布衣
世界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
看完白夜行有一位网友的点评:
年岁渐长,喝不下这么苦涩的酒,只想要颗糖。不想说了,今天的天空是灰色的。

藿香正气
我是零零碎碎看的,家里从网上买了这本书,空的时候就看看,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结局,后来知道结局后,很唏嘘不已,恋童癖是导火索,但是,我更看到了像坏小孩里的那种少年老成,阴暗抑郁的心理。
因为复杂的环境,早就这样不一样的心理,也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saleea
刚看过韩版孙艺珍的 觉得拍的没有想象中好,故事不那么自然

乐意vera
如果不曾见过光明,就能忍受黑暗
这本书的很多细节很多情节,其实早已模糊了,我只记得,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脑中的画面感和联想是一种清冷又疏离的,代入感很强

紫色风筝
我大约三年前看过,没怎么看懂,也没记住多少。
现在只是知道看过这部小说,是日本的。
以后有机会,争取再看一遍,是很有名的一部小说。
觉得很难懂,不过再难懂的小说,我都会坚持看完,关键是那个过程,也会很开心。

hadaybreak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东野圭吾的小说都挺不错的。我觉得《白夜行》这部小说将男女主各自的生活方式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男深陷沼泽,只愿女主活在‘阳光’下。女主因童年阴影而带有一定的虚荣心,努力挤进上流社会,两人爱恨纠葛,在男主从她标志成功的那刻跳下,代表过去不再,你可以重新开始了;女主转身没有回头,即承其情而落幕。
这部小说构思细腻严谨,黑暗与光明之间交替,在白天行走如同黑夜一般,并且将社会‘黑暗’描写尽致。

海是倒过来的天。
多看点欢乐轻松的小说,让人心情好,缓解生活压力。

寻找海盗宝藏
与其去吸收别人咀嚼过的内容,不如自己翻开原著看一遍。
好与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写人性写到如此克制的地步,因为这世界千奇百怪人各有志,却脱不开命运无情的枷锁。
因为那些执着的坚持和守护,因为对自我的保护和逃避,因为书里的那些活生生的角色让我感受到真实。仿佛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这一切都悄然而有秩序的发生着。
可惜我是局外人。
怅然若失的疼痛,看到结局会越来越深刻。
是一种遗憾,是看过还会觉得意犹未尽的绕梁曲。
也许,你看过你也会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人性最复杂,人性也最单纯。
为爱而做的一切事,为恨而行的一切事,都是于那当事人生理反应一般的直截了当。
因为不是戏中人,所以隔岸观火看得轻松。
那样的人生,沉重,让人痛惜。

flyandflyindanc
这部接近500万字的悬疑小说,读得很吃力,也很有成就感。原因有两个:
一、作者东野圭吾的叙事方式很特殊。每一章甚至每一节开始都会出现新的人物,而且看似与前面的人物没有什么关系,始终弄不清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作者又在恰当的时候,让新的人物与原先的人物产生一点联系,续上一点线索,给读者一种阅读上的错觉与新奇感。这也构成了支持读者将这部情节冗长的小说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文中不断有人意外死去,疑点重重,扑朔迷离,但作者始终没有直接去写怎么杀人,所有的线索都靠读者通过文字本身去分析。于是,读者把自己变成了警察,很有刺激与挑战性。这种叙事方式虽然特殊,却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二、小说的时间跨度长达19年,时代背景贯穿其中。警察从单位的精英干到退休,主人公从小学生成长为中年人。从整个国家层面的金融危机、计算机兴起,到普通百姓的饮食起居,餐桌变化,文中都有交代,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可以说,作者是把这系列案件放在近乎完整的社会层面去展开,想向读者讲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校里不良少年学业荒废,行为乖张;社会上部分成年人目标虚无,精神萎靡,通过不正当途寻求感官刺激。大染缸般的日本社会现实,给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东野圭吾的悬疑推理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告诉读者真相,可是他又有意无意地在文中给出一点暗示,隐隐感觉“有问题”,可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警察笹垣在小说中两次提到的枪虾与虾虎鱼的互利共生关系,怎么回事呢?
自然界中,枪虾通常是盲的,一个枪虾会挖一个洞,然后一对虾虎鱼会游来同住。作为挖洞的回报,枪虾会受到虾虎鱼的保护,甚至得到食物。通常虾虎鱼坐在洞穴的入口处,枪虾忙着清理通道,当枪虾出来倾倒沙石时,它总把一根触须搭在虾虎鱼的身上,其他鱼来袭时,虾虎鱼一动身,枪虾就逃回洞中。
情节发展到后半段,读者已经隐隐感觉到笹垣是用这样一个比喻,形容雪穗和亮司的关系。雪穗是枪虾,而亮司则是她的虾虎鱼。
但究竟警察为什么会这样说,只有他自己清楚,故事中的其他人和读者都不知道。
再比如小说题目“白夜行”是什么含义呢?文中倒是有些暗示。
有一次,雪穗在车上和下属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然而,这是一个诗意的表达,除了当事人自己,别人还是不明就理的。
这段话就像雪穗本人,周围人眼中的绝世美女,知书达理,气质高贵,但很多人却总是能感觉她眼神中的诡异,以及与人若即若离的态度,包括那种来自第六感的阴暗。
亮司呢,更像是一个幽灵,行事做派匪夷所思。
如果说作品令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里面一些比较“污”的片段。无论是空虚少妇的商业出轨过程,还是男主人公与女友、女主人公与丈夫的床第之事,从一般道德的层面上来讲,确实“有伤风化”。
然而,客观地分析,这些描写其实是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或者陈忠实的《白鹿原》一样,大可不必过度解读。作者显然不是在故意诲淫诲盗,因为任何作品都是一个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的过程,就像鲁迅在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小引中谈到《红楼梦》时的名言: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倒是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或者李玫瑾教授的犯罪心理学)出发,给两位主人公的行为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那就是:
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也只有到了末尾,读者才真正明白雪穗和亮司犯罪行为背后的逻辑,并且清晰地了解这个长达19年的故事梗概:
由于母亲与自己家当铺雇的人在家里偷情,桐原亮司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西本雪穗的母亲及“母亲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随后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泽雪穗身上了。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幼年不幸的经历,让雪穗的心灵从此失去了阳光;而亮司基于各种复杂的情愫,一直暗中帮助雪穗报复迫害她的人,同时也帮她一步步铲除一切妨碍她成功的障碍。最终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跳下阳台,并用剪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总体来说,东野圭吾的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日本社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惨淡与阴暗生活。整个小说处处充满诡异,一个个人物象走马灯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又在莫名其妙中消失。所幸刑警笹垣润三没有放弃,即使在退休后、案件已过了追诉期后也一直没有放弃调查,最后花了十九年时间才让案件真相大白……
可是,了解真相之后却难言审判。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几个人是完全无辜的:
被杀的当铺老板桐原洋介是个一个心理病态的人,有极强的“恋童癖”,又非常吝啬。
寺崎忠夫与桐原洋介有着同样的问题。
西本文代家庭贫穷,日子过得很苦,靠出卖女儿肉体,维持生计。
亮司的母亲弥生子,原为陪酒小姐,经常喝得烂醉,从来不管他的死活,并且与店员松浦勇有染。
雪穗表面优雅美丽,高贵脱俗,但人性却是扭曲的,她利用桐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报复她的仇人、反对她的人、与她有竞争的人。
……
被杀者却是迫害者,杀人者却是受害者,用什么来审判?情,理,还是法?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
“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亮司对雪穗无悔付出,最后死于非命;雪穗冷酷绝情,利用桐原排除异已。这两个人外表光鲜,却有着同样悲惨的童年;他们双手沾满鲜血和罪恶,却是一对互相依靠和慰藉的苦难的灵魂。男女主角最大的心愿,就是手牵着手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悠闲地散步,然而,这种在普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们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这了生存,他们只能借助彼此的光亮,在黑夜中艰难前行,并且,最终付出了无法偿还的代价。
读完这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压抑的。谁也不想在白夜里行走,谁也想活在明媚的阳光下,但人与人之间出身有别,经历不同,遭际各异,由此造成的人性的复杂程度恐怕连上帝也只能挠头叹息。
最后的问题是:
一个在童年经历过创伤、灵魂遭到扭曲的人有没有获得救赎的机会呢?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能靠读者自己去寻找。

Breathless
初读《白夜行》是在一年半前的一个晚上,熬夜读完。当时是以一个阅读爱好者的身份,读的是故事,是热闹,是感官的刺激与享受。
掩卷而思想到弗洛伊德的遗言,以及那个天才疯子的故事——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么。
再读《白夜行》想读出一些门道,以一个写作爱好者的身份。虽然记忆中还残存着凶手和结局的样子,但是中间的转折、推进、高潮等情节却像被忽略的星辰点点。
不过我想这样也好,惊喜会翻倍。
读到预想的情节推进时,还会错觉是自己的预感精准,不愿承认是潜藏在意识下的记忆复苏了。
这本书被万千“东饭”封为无冕之王,也因为它,东野圭吾晋级为天王级的小说家。
可能我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精进,想要知道《白夜行》到底好在哪儿——
1 高潮迭起
这本书共计538页,当然算长篇。最近看过的无论是《白鹿原》,还是《人性的枷锁》,之所以会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余韵和厚重沧桑的感觉,我认为与之长篇的体裁不无关系。
因为是长篇,作者可以慢慢叙述,慢慢铺垫,慢慢营造背景和勾画人物。因为是长篇,读者可以慢慢了解,慢慢沉浸,慢慢进入气氛和达成认同。
就像相亲,无论男女,都不急着进攻,也不急着设防,不需要立马确定关系或明确归属。我们慢条斯理,给彼此互相了解的机会。
2 由谁叙述
摔跤吧爸爸作为2017年最好看的电影之一,叙述者选的却很清奇,既不是女儿,也不是爸爸,而是陪练陪赛的堂兄。
《肖申克的救赎》同样作为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叙述者也不是主角安迪,而是狱中好友瑞德。
一个好的故事,以谁的口吻来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质量。
而东野圭吾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每一章他都选择一个恰巧卷进来的陌生人的角度开始叙述,不断给读者新鲜感,使其神经紧绷。
比如第二章,他从秋吉雄一(代表背叛的中学生);第三章从园村友彦(后来成为桐原亮司的帮凶);第四章从中道正晴(唐泽雪穗的家教老师);第五章从川岛江利子(唐泽雪穗名义上的好友)等等这些配角的角度展开叙述。
3 穿针引线
小说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处处是暗线和伏笔。不得不感叹,东野圭吾对于剧情的铺陈能力和架构的逻辑展现,没有天分的小说家真的望尘莫及。
比如雪穗小时做的绣着R&K的送给桐原亮司的手工袋子,以及她成年后开的起名为R&K的精品服装连锁店。比如亮司用剪刀灵巧的剪出的男孩女孩相互依偎的送给友彦及其女友的剪纸,以及大阪服装店开业那天圣诞老人送出的同样的剪纸。等等等等。
书中的很多地方,作者都会给出模糊其词的线索。这些线索引向一个残忍之至的可能性,你不想相信,却又给不出更美好的可能。
4 时事性、科普性
有人说,这本书在日本能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点是其中很多对历史事件的反映:学生运动,计算器,股票,马里奥,阪神队,老虎队,高尔夫球热,以及泡沫经济。这些时事背景让人非常有代入感。
另外有人评价,这本书给不知道日本微机史的人狠狠补了一课。MZ80,6001,8001时代的磁带软件,磁带软件盗版猖獗,8801开始装备软驱,然后到8801后期日本泡沫严重膨胀。16位机取代8位机,电脑开始进入寻常中产阶级家庭。
虽然我不很懂这些黑科技和日本历史,但无法不对东野的知识储备俯首称臣。
这本书是人性之恶在东野君笔下开出的花。翻得不经意会错过童话,读得太认真又会流干眼泪。

没有焦点的瞳孔
天才少年的堕落,美丽的少女的堕落,是从童年阴影开始的,童年阴影让他们彼此再也不相信人间善良 ,少年在童年时没有及时阻止当时的错误,少女则认为完全是他的犹豫导致一生污点,少年在救赎中越走越远,越走越黑,他的那个破旧的楼房里永远走不出去了,她也是。

雨中飞鹭
因为那对男女的感情很少有人能做到。你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他(她)可以成为太阳么

明明猪公主
一本好的书是可以让人回味思考的,写作手法还在其次。
《白夜行》作为一本推理小说,埋伏笔、设悬念都非常优秀且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读完以后你会记住主角并思考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经历。
1、写作手法:很多人读到一半就能猜到结局,《白夜行》不是凭借着匪夷所思的脑洞和高超的杀人手法来吸引人的,但作为一本推理小说,它的推理是成熟的。举个例子:唐泽雪穗说没有带钥匙,但是她身上的铃铛响了。这个伏笔直到后面她对家庭教师正晴说,她习惯于在钥匙上挂一个铃铛防止找不到才呼应。这里说明她对母亲的死是知情且放任的。这个伏笔就非常巧妙且自然。如果你试着写一个小说就会发现,把伏笔埋得自然,能让读者自己去发现,需要非常高的水平。而文中这样的伏笔还有很多。
2、人物塑造:唐泽雪穗的塑造非常立体,一个作品能让人记住人物,尤其在推理类小说往往习惯于让人物成为工具人的大背景下,非常难得。唐泽雪穗是个怎么样的人?她外表美丽、高雅,内里却是腐烂的,这种反差首先就非常吸引人。另外,雪穗身上既有好的一面,如积极向上,坚韧不拔,事业心强;但也有不好的一面,恶毒,善妒,不择手段,没有道德感。作者能把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发挥到极致,并且充分糅合到一起,还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让雪穗的性格合情合理,这本身就超过很多小说了。
3、社会思考:好的小说必然带有时代背景,不是空中楼阁。《白夜行》里除了主角,对社会上种种乱象描绘的也入木三分。雪穗是污泥里开出的花,亮司是她赖以生存的污泥。这是不是隐喻了日本社会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无数肮脏和血泪呢?还有恋童癖的非法交易,警察中鱼龙混杂,市民的种种小心思,认真看的话会有很多思考。
4、人物感情:感情是文学中永恒不变的话题,一本小说是否能流传下去,就看它对人性的洞悉有多深刻。因为我们的时代不停前进,大背景不断改变,但感情永远是共通的。亮司一次又一次为雪穗做各种违法的事,他总是在黑暗中守护着雪穗。爱而不能得,相爱不相守。如果爱她,是要她过得更好,还是两个人一起堕落?是支持她从污泥里往上爬,还是坚持原则,在污泥里挣扎?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是《白夜行》把这种矛盾的感情写得非常刻骨,足以让人产生共情了。
最后,引用《白夜行》名句结尾: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吧?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眼里眉间
记得我是在一个app上把它听完的。纸质版还未看。看的莫名的压抑。他在白天里生活,可是他的生活却如同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