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金子还有这么多书籍都去了哪里?

最新跟帖
sugarvina

sugarvina

黄金一般很难消失或者毁灭,古代的黄金,都是被抢来抢去,溶解再铸,只是变了个样子。有的可能在美国的地下金库里面,有的可能在中年妇女的耳朵下,还有的在土豪的脖子上。

毁于战火

毁于乾隆编四库全书

毁于文革破四旧

被埋入坟墓

被抢出国外

被个人收藏,秘不示人

还没被发现

米色书虫

米色书虫

感谢邀请。

首先说一下大的方面,中国古代的金子和书籍的数量那么多,这个概念是相对的概念,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替频繁,封建社会经济一度高度发达,领先世界,这也给我们一个概念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物极度丰富,当然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地方可能很多。

但是看先人口对比,秦朝时期全国只有3000万左右,也就是现在北京或者上海的人放去全国,到了汉武帝时期也就6000万人左右,三国时期又锐减到2300万左右,一直到了唐朝贞观之治的时期也就到了8000-9000万人,再到元朝和宋朝都是战乱不断,一直到明朝最多的时候也不到6000万,一直到了顺治时期才破了亿,到民国时期号称四万万,也就是4亿人。

而看现在的中国实际人口可能有15-16亿人之多,作为物质财富代表的金子,当今社会的量已经是远远大于古代。

再说书籍,古代的书籍也就仅有王公贵族和富裕家庭会有,不管是种类和数量,也都远远不能和现在社会的体量相提并论。

所以请理解一下那么多的黄金和书籍都去了哪里呢?除了一些被消耗 的,极大程度的被膨胀的人口稀释了。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huaiwife

huaiwife

相对于金子,书籍更难保存,不管是纸质书籍还是竹简的,再漫漫历史长河中都容易变质损坏,而金子在物理性质上来说是砸不坏烂不了的,那么历史上的金子和书籍是消失的呢?



首先说书籍,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籍大多用竹简、锦布、龟壳、石刻等记载,除了石刻和龟壳等稍微能保存一下,其他的都容易腐坏掉,只能通过后人不断地编写流传,再加上各种改朝换代和动乱年代时,君王政权都会把很多影响自己统治的书籍给毁掉,所以现在保存的一些史书资料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那么金子作为一种货币单位,它的流通性更广,那么它们到底去哪了呢?

第一,陪葬所用

从古到今,大至君王将相,小至平民百姓,都会有陪葬品,而金子作为流通公信力最高的东西,一直以来都是陪葬的主流物品,直到现在,大多数都还被深深埋在地下。



第二,社会流通中遗失

正所谓财不外露,以前的人在流通获得金子之后不可能都带身上,或者放家里或者某些秘密地方,但当他突然死掉后,他留下的这些金子可能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在哪了!



第三,战争中被掠夺

以前不管经历多少战争,不管改了多少朝代,金子永远是在中国,但是自清朝时期外国入侵之后,对中国国内各种的掠夺,加上战争失败的赔款,这是非常大的损失,要不是圆明园石头拿不动,估计他们连石头都抗回家!

第四,对外贸易中用掉

以前的对外贸易中,用金子跟别人换一些香料、珍珠、珊瑚、珠宝等,不过那时中国比较缺这些重金属,一般都是拿瓷器、茶叶等换金子回来的多。

happyhan55

happyhan55

金子磊成黄金屋,去书里了,书成古董藏博物馆了。

appleandry

appleandr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