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为什么被称为武学末世?

dayanququ
盛世在唐朝呀,四大奇书,石之轩,宋缺,那些是牛逼的。相比之下,金庸的武侠就平实的多了

漫步山野
是不是意味着北宋之前都是修仙的

DoubleCCCCC
天龙八部是武学末世,这是相对于前世来说的,对于后世来说,天龙时代是巅峰。武学从古至今一直在衰弱,远古时代都是大神,鸿钧老祖、盘古、女娲、三清等等,到了汉代项羽是第一高手,三国吕布无敌,隋唐李元霸称霸,北宋金台第一,扫地僧原型就是金台。到了南宋,五绝很牛逼了。明朝东方不败傲视群雄。清朝一落再落,陈家洛这些算是高手了,到了清末,黄飞鸿、王五、霍元甲展露舞台。民国,陈真、叶问,当代,李小龙。

ひまわり
相比于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武学水平不低,自然也算不上什么末世。但这是我们读者的视角,就小说中的人而言,他们不可能有这个视角。他们口中所言的末世,自然只能和前代相比,他们可不会知道,还有比末世更末世的呢。
《天龙八部》的时代被称为武学末世,这是《天龙八部》小说中的人物说的。天龙寺本因说到六脉神剑的时候,就说:
「依这六脉神剑的本意,该是一人同使六脉剑气,但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这是个武学末世,所以才无人能聚集到如此深厚的内力而练不成六脉神剑。
本因的这个说法是对的。
既然有人能创出「六脉神剑」这门武功,那么自然意味着六脉神剑曾经是有人练成过的,而练成六脉神剑需要极强的内力。
前代留下的绝技,当代都练不成了,这就很能说明武学衰微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两门武功,一个是「斗转星移」,一个是「易筋经」。
「斗转星移」为五代末年慕容龙城所创,「当世无敌,名扬天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确实神妙。但我们看到,慕容复的「斗转星移」似乎并没有很厉害,打谁都打不过的样子。书中说因为慕容复「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所以威力有限。
但是慕容博似乎也没有把「斗转星移」修炼到很高的境界,都没怎么用。少林寺慕容复要自杀,慕容博显露慕容家绝学,却是参合指,而不是更高境界的斗转星移。
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斗转星移只能卡在那个境界,修不到更高水平了。
《倚天屠龙记》中「乾坤大挪移」,修练一层都要十几二十年之功,那么「斗转星移」显然不是几年就能练成的功夫,那一定也是需要极深内力为基础才能修练到更高层的。
慕容氏的绝学「斗转星移」到慕容复这,也练不到更高水平。
还有一个是「易筋经」。
「易筋经」作为少林绝学,却已经是数百年来没有人能修练成了。当然,这其中的难处在不能有修炼武功之念才能练成,但人们既然知道这是武功秘籍,如何才能不存修练武功之念呢?正如一门秘籍说:「你不能想一个粉红色的大象」才能练成。你没看这个秘籍,确实没有「粉红色大象」这个想法,可以一旦看了这个秘籍,如何还能没有「粉红色大象」的想法?这是少林诸僧修练「易筋经」的难处,也是游坦之看似轻松就练成了易筋经的原因。
虽然少林「易筋经」的这个难处有点特别,指向的是佛法境界,但这也意味着,少林数百年没有出一个境界高深的高僧了。
「六脉神剑」「斗转星移」「易筋经」都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武学秘籍,而如今这个时代却已经无人练成,这当然就是武学末世,是武学衰微了。
而我们看到的《天龙八部》涌现出的一众高手,虚竹、段誉之类,那都是偶然的出现,是意外的因素。在那样一个时代,正常修练是无法达到虚竹、段誉的水平的,他们是直接开了挂,所以虚竹和段誉不能证明《天龙八部》武学没有衰微,恰恰相反,他们正说明,那是武学衰微之时代。
因为通过正常修练已经无法练成前代绝技了,只有通过开挂才可以。这当然说明这个时代武学衰微了。

久久
天龙八部可以说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武学层次在其书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与其他书对比天龙绝非武学末世,而是武学盛世。因为天龙中几乎随便一门武功放到其他书中都可以说是顶尖的绝学。那为什么还说天龙为武学末世呢?
天龙的武学末世是与天龙之前的武学盛世相比的。在鸠摩智独闯天龙寺夺六脉神剑剑谱时,天龙寺虽有神功在手,却无一人练成,对付鸠摩智尚需六人联手,让当年创出六脉神剑的前辈高人情何以堪。
再者,天龙中枯荣大师年纪应该与无崖子相当。也就是说枯荣大师年少时,世间尚有逍遥派的老祖师,逍遥三老的师傅,该是何样的英雄。枯荣大师的师傅想必也是十分的了得,慕容世家的先人估计也要比慕容复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当年的武学高人仿佛一夜间全部消失了,江湖上竟然只有北乔峰南慕容名号响亮,和当年的群星璀璨,英雄辈出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英雄侠士、文化大贤从不是一个一个出来的,而是一来就是一波,而且一浪胜过一浪,灿烂一时,然后归于沉寂。而后就是几百年的萧索沉默,其中再也出不来一位当年那般的英雄了。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代。天龙之前的一个时代,百花齐放,各家为一争长短,都极尽才智,创造武学,以求脱颖而出。所以推出了一个武学盛世,数不清的武学奇才。而到天龙时期,武功全是前人所创,即使这样,也不能学成,更谈不上创造了,所以说其是武学末世。

天蝎蝴蝶
天龙八部被认为是武学末世只是因为大理国天龙寺本因长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过的一段话:
这段话本来没有任何毛病,它只是为后面段誉能够适逢其会的学会这种神功做一个欲扬先抑的铺垫,这就是金庸先生写到此处用的一个小技巧。
客观情况也确实如此,“六脉神剑”这种神功在大理国开国皇帝,也是这项武学的创始人段思平能够熟练操作以外,这些年来确实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掌握,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人能拥有那么强大的内功来同时驾驭这六股剑气。
而读者读到此处心中会如小鹿乱撞一样怦怦直跳,因为恰好此时我们的主人公段誉掌握了一样吸收内力的技术——北冥神功,还因为吸收内力太充沛无处发泄急的团团乱转呢!而现在那个鸠摩智咄咄逼人,形势十分危急,这样的话,就有了让我们关心热爱的主人公段誉掌握这门神功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从而对这一时刻的到来充满欺盼。
后面的情节果然按照这种预设发展,段誉掌握了“多半吊子”的六脉神剑,从而让他与鸠摩智以及王语嫣又不断纠缠在一起,不断往前推进。
而后来觉得这种说法不对劲儿是因为我们硬把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串联在了一起,把它们视作一个体系去解读产生的疑惑。
因为在这种情形比对下,“天龙江湖”中的武学不但不能说是“末世”,而是要比除《越女剑》外的所有江湖都要丰富,都要厉害。比如说想“逍遥派”的武功简直就是玄幻,比如乔帮主的“擒龙”技术就是最强,比如扫地僧的武功好像已经是无敌的存在,这样的武学时代称作“盛世”都不为过。
其实,如果我们把“天龙”按照一部独立作品去研读的话,就不会产生疑惑和纠结。
金庸先生创作时肯定也始料未及,后来其所有作品会让读者自发的做为一个体系去研读,从而在试图找寻其中本不存在的客观规律时产生了新的趣味,而武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懒人趴趴游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一百一十二期:“射雕三部曲篇”之天龙时代武学末世一说之谜
我们先来看看本因大师所说的那句话。
本因道:“依这六脉神剑的本意,该是一人同使六脉剑气,但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咱们只好六人分使六脉剑气。”天龙八部•第十章这句话出现在鸠摩智到大理天龙寺意欲夺取“六脉神剑”剑谱前,天龙寺众高僧为了合炼“六脉神剑”力克鸠摩智时,本因大师对“六脉神剑”这套绝世武学的一个论述。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练全和运御“六脉神剑”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身拥强劲和浑厚的内力。
段誉之前,在大理国的历代王室高手中,除了创出这门绝学的开国皇帝段思平,没人能够练全“六脉神剑”,到本因他们这一代,甚至是之上的枯荣大师那一代,同样如此。这等于是说,大理王室高手中,没人能够修炼到像段思平那样的内功境界,也可以说,大理王室武学中缺少精妙的内功修炼法门。这点是个事实,从“天龙时代”与“射雕时代”,大理绝学“一阳指”的威力就可以看出,大理王室高手的内功修为是越来越低的,内功修为的关键就在内功修炼法门。
本因大师作为一代高僧,天龙寺方丈,他的这句话显然不可能是将他们练不全“六脉神剑”的原因,归咎于他们没有精深的内功心法。他的这句话其实是在感叹他们的武学修为跟祖先段思平相比,根本就是难以望项,是愧对先祖,大理武学,在他们的手中就等于是“末世”。为了维护祖先声誉,因此他们也才决定合包括枯荣大师在内的六人之力,各分练一脉剑气,合成“六脉神剑”。
不过本因的这句话,却被很多人解读为“天龙时代”便是武学末世的一个铁证,甚至将这句话改为枯荣大师所讲,以枯荣大师的身份作为权威,来印证这个论断,事实上便是过渡解读了。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段誉无意中练全了“六脉神剑”,成为大理王室中第二位练成此绝学的顶级高手。因为他修炼了逍遥派的精深内功心法《北冥神功》,能将他人艰辛修炼的内力吸为己用,内力逐步浑厚,在最终吸了鸠摩智的一身深厚内力之后,彻底将“六脉神剑”贯通,运御自如。
这反过来也就是说,当世之中是还有精深的内功修炼法门的,也大有能修聚到强劲浑厚内力的人存在,除了段誉能,后来的虚竹也一样,只不过是当时的天龙寺中没有这样的高手而已。倘若“六脉神剑”不是大理的传世秘籍,放到当世武林中,能修成的应当也不止段誉,“天龙时代”,其实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以此再来看武学末世之说,便成了无稽之谈了,“天龙时代”称之为武学的盛世亦不为过。
这个原因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天龙时代”之后,武学一道确实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许多上乘武学失去传承而湮灭,然后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沉寂。到“射雕时代”,武学一道的复兴,实际上是在“天龙”断了传承之后的新生,是重新经过探索之后的再创,“天龙时代”和“射雕时代”是属于新旧的两个武学时代。因此,把“天龙时代”看作是武学的末世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论断武学的末世,就意味着末世之后的武学成就,是一定比不上末世之前的,假如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对过去的超越,那这个论断便就是不成立的。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天龙时代”之后的“射雕时代”,在武学成就中就真的是比不上天龙时代吗?羽菱君认为并非如此。
“射雕时代”的武学一道,由于旷世绝学《九阴真经》的影响,实现了全面的复兴,到第二次华山论剑,武学的水平比之第一次,已是提升了不少境界。到了后来的“神雕时代”,又更加巩固。“倚天时代”由于九阳真经的再次问世,武学一道更加精进,武林再次实现了百花齐放的辉煌,并最终实现了汉人百年的抗元复国大业。
元代中土沦于异族,百姓呻吟于蒙古的铁蹄之下,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抵抗官吏残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学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而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书之不尽。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于昆仑,而中土豪侠,非少林、武当即属峨嵋。但这是指其卓荦大者,其余较小的门派山寨,又何下千百。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第四回《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两大武林瑰宝无疑就是造就这个武学复兴背后最大的根源。尤其是在《九阴真经》武学境界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升华的九阳真经,更是将武学之道达到了“阴阳互济”的最高境界,而且九阳真经的内功心法和武学原理较之“天龙时代”的任何一门武学,成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练就九阳真经功成的“九阳神功”,内力能够阴阳互济,自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原武学千百年来,渴望将一门精妙的内功心法和短时间修炼便拥有深厚内力合二为一的难题,在九阳真经得到了攻克。包括天龙时代和《九阴真经》在内的任何一门内功修炼法门都不能与之相比,修炼九阳真经成就自生不息的内力,更不是另走蹊径将别人辛苦练来的内力吸为己用,成就短时间内拥有深厚内力的《北冥神功》可比的。
这是中原武学的一次飞跃,只可惜也是最后的一次飞跃。从这方面讲,“倚天时代”的武学比之“天龙时代”,是有所超越的。因此,“天龙时代”便是武学的末世这一论断也是不成立的。
以这样的标准来对比,“倚天”之后,武学一道的境界再也没达到“倚天时代”的高度,一再衰落,没再复兴,“倚天时代”更是名符其实的武学末世。而百花齐放,高手辈出的“天龙时代”,绝对称得上是武学的一代盛世。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前期回顾:
第一百一十一期中原武学的复兴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zenyou
以六脉神剑为参照,段家上代高手应该都有足够的功力习练六脉神剑,但也未能称霸武林。到了天龙时代,在段誉横空出世前,整个天下几乎无人能够修练完整的六脉。所以到了段誉练成六脉后,几可无敌于天下。由此推断,天龙武学末世应该是事实。

梦幻腰子
如果《天龙八部》的时代都是武学末世的话,那金庸武侠就真的没有高手了,因为除了孤悬于春秋时期的《越女剑》之外,金庸武侠以《天龙八部》所处的北宋为最早,且总体武功水平最高;虽然金庸自己说张无忌是其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人物,但要考虑到他是金庸小说中唯一一个主体武功囊括了西方武学的主角(乾坤大挪移),实现了武学上的东西合壁。除此之外,哪本小说的整体实力能与《天龙八部》的豪华阵容相比?
除了《越女剑》中一个人扫平一支军队的阿青……如果金庸小说前后的标尺统一,那就意味着从春秋时期到北宋时期,中国的武侠出现了可怕的衰退。这是有迹可循的,因为阿青一个人可以消灭一支两千人组成的军队,而越女法剑传到《射雕英雄传》的韩小莹手中,却连铜尸铁尸都打不过了。从这一点来看,金庸小说中无论是谁都能感叹一句“如今是武学末世”,因为纵然是张无忌、扫地僧,恐怕也距离阿青太远了。
说到底,可能是因为越古老的年代,科学越不发达,“神功”越容易练吧。比如说当“万有引力”还没有发现的时候,武林就有“水上飘”、“梯云纵”等武功;解剖学发展起来之后,经络理论受到打压,于是内功也成了无本之源。等到清朝时,西方文明入侵,近代科学渐渐兴起,留给武林的空间越来越少,武学自然就消亡了。(嗯,这一段只是开开玩笑,别当真)

猜我是不是温囧囧
关于天龙八部时期是武学末世的说法,是来源于枯荣大师的话:“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已无人能修聚到如此强劲浑厚的内力。”意思就是说,在天龙八部以前,存在一个武学盛世。
但是,史论纵横认为,虽然天龙八部是以前的末世,但是以后的射雕、神雕、倚天相比天龙时代更是武学末世,也就是武侠从有点仙侠的感觉,到射雕时期的纯武侠,真是一代比一代差啊!所以天龙八部时代的武学末世不止是枯荣所说的末世,而是天龙八部本身就是武学的末世。
看史论纵横给你开脑洞。
要说天龙八部后期,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扫地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会被虚竹和段誉所超越,因为虚竹和段誉都有北冥神功,这个北冥神功有多厉害,就天龙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拥有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加上小无相功,最后一下被虚竹吸个干净。鸠摩智会小无相功,少林七十二绝技再加上少林心法,也是让段誉一下子给吸干了。
三老四绝如此厉害,都是被虚竹和段誉秒废,可见北冥神功究竟有多厉害。
在天龙结束后,到射雕前,除了降龙十八掌这样精简版的武功和一阳指这样在天龙里面的二流神功得以传承,中原武林从此落寞,这又是为何。
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江湖上发生了血雨腥风的事情,西夏驸马虚竹和大理小王爷段誉在萧峰死后,虚竹或者段誉,或者他们的传人对中原武林进行了一次惨不忍睹的洗牌,所有武林高手,包括少林在内,都遭受了灭顶的打击,武功全被吸走了。
所以,当时天下第一大门派,少林沉寂百年,直到一天时代凭借九阳神功才得以重振巅峰;丐帮因为萧峰的原因,得以保存,并且剩下精简版的降龙十八掌,所以,丐帮成为射雕时代的第一大帮。大理因为段誉的原因得以保存,这就是南帝北丐的由来。
东邪西毒则是因为地处偏远,得以传承当时的段誉和虚竹看不上的类似一阳指那样的二流功夫,所以成为射雕时代的五绝。神秘出世的就《九阴真经》成为射雕时期的武学担当。
虚竹和段誉或者他们的后人,在完成血洗武林后,出走到南海的一个小岛上专研武功,凭借天山六阳掌 + 小无相功 + 北冥神功 +逍遥派武功+逍遥派心法+天山折梅手+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创造出《太玄经》,据说这太玄经已经到了起死回生的功效,我认为这和虚竹继承童姥的返老还童的因素。
就是开开一脑洞,哈哈,别太认真。

lecuier
看金庸武侠小说,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除了《越女剑》一部中短篇是春秋时期,其他小说皆在北宋之后,也就是说从范蠡越女到乔峰大概一千六七百年间的时间段,金庸小说都没有涉猎。下面可以简单看一看金庸小说的时间,首先说一说明确指出时间的:
《天龙八部》最早,是北宋年间,下面《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南宋,再往下《倚天屠龙记》是元末明初,《碧血剑》是明末。
《鹿鼎记》《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鸳鸯刀》《书剑恩仇录》这六部书里都有提到关键时间节点,是在清朝。
余下三部都没有很明确的指出朝代,不过根据相关描写,《笑傲江湖》应该是在明朝中后期,因为清虚道长是武当派传人,肯定比倚天晚,然后那些环境奇怪描写,不会比碧血剑早。《侠客行》里面有提到张三丰,清明都可以,明朝概率大一些。《白马啸西风》有个高昌国灭国千余年的说法,那应该也是清代。
抛开《越女剑》,不管怎么个排法,可以确定一点就是《天龙八部》已经是金庸作品里年代最早的一部了,而且这部作品历来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整体武学水平最高的一部。可是偏偏年代最早武功最高的这部,书里的人物枯荣大师居然说是武学末世,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了。不过仔细看一下天龙里面的武功,再结合金庸先生一贯与历史结合的写作手法,天龙八部的枯荣大师说处在武学末世道也不无道理。
首先从天龙里面提到的一些厉害人物和武功,可以看出来《天龙八部》综合武功水平冠绝金庸作品,但是跟以前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枯荣大师是大理段氏后人,他们的护门神功是一阳指,最高品级是一品,可是已经无一人可以练到,至于更厉害的六脉神剑,更是无人可以修炼。而他们先祖段思平却可以修炼,足以看出差距。另外慕容博武功已经很厉害,但是跟他的先祖慕容龙成相比,也是差距不小。至于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创寺以来,除了达摩祖师身兼七十二绝技,其他人最厉害也就练成二十三门,一般能练成五六门就足以是绝顶高手。还有逍遥派,里面逍遥子没有露面,但是三个徒弟分别修炼不同的绝世武功,逍遥子的实力也是深不可测。这样一个武林时代,跟以前相比,确实可以说是一个武林末世。天龙八部里唯一有前世高手风采的就是一个扫地僧,他可以说是武林末世里硕果仅存的超凡高手,虚竹段誉虽然内力深厚,但是碍于性格天资,以后能否可以达到或超越扫地僧境界还很难说,不过也可以勉强算是接近武林盛世的高手了。
其实从达摩祖师到段思平慕容龙成逍遥子他们,中间还隔了几百年,这么漫长的岁月里,应该也有不少武林盛世吧,不过金庸先生都没有进行描写。但是透过最早时期的越女,一人可以破敌两千的实力,可以想见春秋时期那些跳出凡人范畴的武学大师到底有多么厉害。
另一个方面来说,金庸先生作品很多都是有历史背景的,如果按照他作品的一贯思路来说,历史上武侠文化最兴盛的都是在汉武帝大肆杀游侠之前,特别像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刺客故事,聂政、专诸、荆轲……这些刺客侠士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如果以他们存在的背景创作武侠,那武功是不是应该更厉害呢,比如越女那样以一敌千。所以从真实历史角度来说,武侠越来越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样看来,说天龙时代是武林末世也未尝不可,因为比起前面来,天龙时代确实衰退了,天龙只能是后世人眼里的武林盛世。

醉雨烟尘
只要战乱时期就是武功盛世,唐安史之乱后,一直动乱不已,但是宋统一百年后,曾经的武学老人大多凋敝。元朝前后又是武学盛世。

Seven
五代十国时死了太多高手,汉人差点灭族,很多武学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