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栽在女人手上的枭雄?

alexfgp
太多了,纣王,周幽王,吴王夫差,董卓等!

wina123
太多了!

感谢木头^_^
要说栽到女人手上的枭雄,我觉得清朝的顺治帝算的上一个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要说顺治帝
,我们就想到其手腕是真的厉害,他继位时仅仅只有6岁,可想而知他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当时有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等人在一旁虎视眈眈。虽然顺治帝的帝位是“多尔衮”推上去的,但也是无奈之举。可是,后来的顺治帝却可以将大权收回,独断乾坤,可见其手段和城府。
“顺治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更是注重农业的发展,甚至是几次下旨减少农业的税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刚因为战争的老百姓快速的稳定了下来 也为后面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最是无情帝王家”。也偏偏就是应该“无情的帝王”喜欢上了一个女子,那个女子就是历史的“董鄂妃”
董鄂氏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实为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第一位皇贵妃,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这董鄂妃是有闭月羞花之貌,顺治帝对他可以说是喜欢到痴迷都不过分,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在顺治十七年的时候,董鄂妃因为受到了儿子早夭的打击,最终郁郁而亡。董鄂妃的死对顺治来说可谓致命的打击,他从此便萎靡不振,并且有了轻生的念头,据史书记载,顺治帝在董鄂妃死的第二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因伤心过度,患病离世。也有野史记载说:顺治帝最后看破红尘,坠入空门,出家了。不管是那种记载,都可惜了一代帝王被情所困。

douba
第一,曹操与邹氏,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张济原来是董卓的部将,董卓被吕布杀了之后,张济就与李傕、郭汜一起攻入了长安城,后来又护送汉献帝东归,被封为骠骑将军。
公元196年的时候,张济因为缺粮,就攻打荆州的刘表,但在打荆州南阳郡的穰城的时候,不幸中了流矢而死,他的部队就归了他的侄子张绣,张绣与刘表和解,驻扎在宛城。
公元197年的时候,曹操南征荆州,张绣直接投降了,但是曹操看上了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婶婶,张绣内心十分不满,于是偷袭了曹操大营,最终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战死,曹操也差点丢了性命。
第二,韩信与吕后,我们都知道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兵仙,垓下之战打败项羽之后,被刘邦封为楚王,成为八个汉初异姓王之一(其中燕王前后有两任)。
有人告发了韩信要造反,刘邦本来要兴兵讨伐韩信,但在陈平的提醒下,刘邦意识到汉军不如楚军,而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韩信,最终采用了陈平的云梦泽之计,将韩信抓获,但没有杀死,而将之贬为淮阴侯。
韩信与陈豨打算里应外合,但是被家臣的弟弟给告发了,吕后就与萧何设计将韩信骗至长乐宫,将其杀害于钟室,韩信也很后悔当时没有听了蒯通的话,而最后命丧吕后这个小女子之手。
第三,彭越与吕后,其实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主要是两股力量,一个是韩信,还有一个就是彭越,最后三股力量在垓下合围项羽,最终打败了项羽,而彭越也被封为梁王。
陈豨造反后,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平定,让彭越率军前来,但是彭越推说自己有病,只让自己的部将率军前往,刘邦自然很生气,就派人责备彭越,彭越的部将就劝彭越造反,但是彭越不同意。
彭越的太仆跑到刘邦那边,说彭越要造反,刘邦就偷袭了彭城,抓获了彭越,但最终也没有杀掉彭越,而将他贬为庶民,发配到蜀地的青衣县。
彭越在路上遇到了从长安来的吕后,想让吕后跟刘邦求情,吕后答应了,但是在吕后刘邦面前,说彭越是个枭雄,如果不杀的话,会有后患的,最后彭越被做成肉酱了,让众诸侯王分食。

skipskip2
这个“栽在女人身上”的概念有点模糊了,即可以理解为枭雄被某女子干掉,也可以说他沉迷女色而导致灭亡。当然关于后者,其实有很大成分是传统观念之下对女子的贬低。正所谓“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吴王夫差的失败,是由于他自己亲小人、远贤臣,当然跟越国长期积蓄实力,两国力量此消彼长也有直接关系,而千百年来,很多人会觉得这都是因为他沉迷于西施。实际上,导致一个人失败或者一个王朝灭亡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是让女人背锅最简单,仿佛男人本身都是好的,都怪那些“狐狸精”,这在一些夫子看来颇具“教育意义”。
除了西施这事儿外,还有其他一些跟女子有关的例子,我们不妨共同看看,分析是不是女人的问题。
石崇跟王恺斗富的故事,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石崇是魏晋时人,他爹是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石苞临死的时候分家产,几个孩子都有一份,唯独不给石崇。妻子问这是何故,石苞说,这小子自己就能挣下家业!
说起来,石崇还是颇有些才能的,再加上有老爹名望的加持,他的官职不断提升。他老爹没看错,他确实是个能挣钱的主,不过这挣钱的手段可不光彩——石崇的第一桶金,靠的居然是在荆州刺史任上抢劫过往客商。。。本质上类似于《水浒》里面很多“好汉”的致富途径。
石崇在内当过太仆,在外当过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他在洛阳有个别墅,叫金谷园,里面是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景色非常好,而且设施很豪华,连厕所里都放着香料,还有美女服侍。家里来客人,他就让美女劝酒,假如客人不喝酒,立马杀掉美女,然后换一个人接着劝。。。
顺便说一句,杀人越货、草菅人命,犹能高居庙堂,这种王朝不灭亡才真是怪了。
后来在西晋末的八王之乱中,石崇站错队,从此失势,被免官,但仍然为一方富家翁。后来,他的对手孙秀派人来索要一个人,即石崇家的一个歌妓绿珠,据说这个美女是“美而艳,善吹笛”。然而石崇就是不给。
孙秀很生气,直接派兵抓捕石崇。石崇正跟一群人在楼上宴饮,一看来了大兵,知道自己要完,就跟绿珠说,我这可都是因为你才获罪啊!绿珠没辙,只能跳楼自杀,以示报答。
不过石崇还是想的简单了,他以为自己最多是被流放,没想到囚车直接就拉着他到了东市,这是要砍头啊。这会儿,石崇才明白过来,原来孙秀是让自己死。他哀叹说,这帮狗奴才,原来是看上我的家产了! 旁边有人搭腔,说那你为啥不早点把家财散了呢?
反正后悔也晚了,石崇全家老幼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家产自然也是没收了。
这事儿跟绿珠有关系吗?
不能说没有,毕竟绿珠是一个直接的导火索。然而细想一下就会发现,石家覆亡的根本原因还是他自己。
首先他敛财的手段就是卑鄙无耻的,当然也是违法犯罪的,可以说这是他所有财富的原罪。只不过是由于西晋这个王朝一开始就从上到下有问题,因而无人去追究罢了。
而石崇在没有失势的时候,在官场上也不是正臣、直臣,而是阿谀奉承之人,巴结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以至于出门遇到了贾谧的外婆,都要下车而拜。
此外,他的奢侈也是到了极点,却没有考虑过未来怎么办。
所以,这样的人,即便没有绿珠的事儿,他能逃得过对手的杀戮吗?即便逃过了对手,他能逃得过石勒的屠刀吗?
死到临头了,还以为是绿珠惹来的麻烦,真是可怜可笑可憎。

熹微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以上这段出自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描述的就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作者利用反讽的手法向世人表明了:国家灭亡不应该老是讨论天道,人的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
刘玉娘,后唐庄宗皇后,今河北成安人,史载容颜倾国倾城,擅长歌舞,但工于心计(心眼特别坏),后唐一代枭雄李存勖身死国灭,他要付很大责任,死后谥号“神闵敬皇后”。
个人感觉“神愍静皇后”更适合他,愍:忧患、痛心,静:平静、安静。至于皇后嘛,他真的是糟蹋了这个词!
他的一生简直是罪大恶极,把世上的人不敢干的事全干了:鞭笞父母,离间亲情,干预朝政,贪财好色(对,您没看错就是好色),残害忠良,涂毒百姓…最后被后唐明宗赐自尽而死(太便宜他了),被后世史学家称为“薄情寡义”的代名词。
棒打生父刘玉娘,生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早年颠沛流离,随父亲刘大山(父爱如山,好名字!)四处乞讨为生;年长后在市井当中以卖唱、跳舞养家糊口。
在一次军阀混战中被后唐将领俘虏,首领见他能歌善舞,便献给了当时的晋王府贞简太后做婢女。贞简太后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母亲,晋王府就是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的府邸,为唐僖宗所赐。
刘玉娘进府以后,对贞简太后极尽逢迎之事,再加上他吹拉弹唱无所不精,自身出落的越加美丽,因此非常受太后喜爱。久而久之,便和李存勖熟络了起来,言语中刘玉娘从晋王李克用嘴中得知,李存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将来会将王位和朝廷重任交付与他。
刘玉娘便利用各种手段,将自己嫁给了李存勖做小妾(李存勖已经有一正一侧两位妻室);虽然只是妾的身份,可刘玉娘心里知道好日子还在后头,总有一天他要踩着众人的肩膀登上最高点(斗志昂扬)。
刘玉娘被俘之时和父亲走散,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得知自己的女儿已经成了王府贵妇,便来到晋王府前大声呼喊女儿的乳名。府中管家经过盘问之后确认老翁就是王妃的亲生父亲,便将其接入府中好生款待。怎料刘玉娘知道以后大怒,先是吩咐手下之人将管家杖毙,之后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乱棍打出王府,并且放出狠话:“小时候的事情记不得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好多人都活不到开春;我的父亲早已饿死异乡,怎么可以活到现在,以后再有冒充我亲人的直接乱棍打死。”
究其原因,乃是刘玉娘为了早日成为晋王(这时李克用已死,李存勖袭任晋王,五代十国时期,世人对家庭门第很看重)王妃,不敢和父亲相认,但又怕被对手利用,只得出手狠毒以绝后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刘玉娘已经走上了一条腹黑的道路,并且没有回头的可能。
阴谋上位后唐庄宗李存勖接过父亲的权柄之后,在一班宿将老臣的辅佐下,先后和后梁发生潞州之战、柏乡之战、杨柳之战,最后在汴州突袭战中一举攻灭后梁,建立后唐。
后唐建立之后,为了母仪天下(不配,不配,不配!)刘玉娘和李存勖正妻韩氏、侧室伊氏,展开了明争暗斗。最后竟然通过贿赂当朝大臣的方式,逼迫李存勖立自己为皇后。
刘玉娘继皇后位以后,先后对韩氏、伊氏加以迫害,如果不是李存勖念旧情,能不能善终都很难说。
血腥干政刘玉娘当上皇后以后,认为自己是受佛祖的保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心里有鬼吧!)。于是大肆崇佛信佛,朝廷进贡之物和国家征收的赋税,一半被刘玉娘捐给了寺院,一半进入了她自己的腰包。
群臣多次进谏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当面表示严惩不贷,转过身就忘的一干二净,对刘皇后的宠爱一如既往(红颜祸水啊)。
此时国内结连出现大旱,民不聊生、盗贼蜂蛹,朝廷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庄宗开仓赈粮、拨款救济;李存勖本身已经答应,谁料刘皇后躲在屏风后咬牙切齿、大声呵斥众臣,国家是我们李家的,百姓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要钱我和芨子(太子李继笈)的家用之物和金银首饰你们拿去吧!
后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位,刘皇后唆使李存勖先后诱杀皇室宗亲、朝廷大将(一代名将、后唐忠臣郭崇韬就是在刘玉娘的运作下被冤杀的)。
咎由自取一代枭雄李存勖在面对契丹、后梁、前蜀以及割据诸侯的军事斗争下不曾后退半步;但在刘玉娘的威逼利诱下,各种昏聩、荒唐之事频现。
赵在礼叛乱发生以后,李存勖委派李嗣源出兵讨伐,不料李嗣源被叛军拥戴称帝(称后唐明宗)。李存勖大惊失色,急忙征掉天下兵马前去讨伐,刘皇后随军出征。军队走到半途数量已逃跑大半,无奈只得回到都城作困兽之斗。
郭崇韬义侄郭从谦深夜发动叛乱,打着为叔父报仇、为民除害的旗号将李存勖杀死(兴教门之变)。刘皇后不仅没有悲愤之情,而且纵容手下焚烧夫君尸体,然后和小叔勾搭成奸(心不是一般的大!);携带大量金银珠宝逃到了太原寺庙中躲藏起来,后来因为随从分赃不均、每天遭其毒打愤而举报当地官府,最后被后唐明宗赐毒药自尽!(太便宜他了)
点评:
①一代枭雄李存勖十余年东征西讨,天下英雄皆不是其对手,就连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都说:李亚子当世豪杰,有他在我终生不能踏入中原了!
功成名就之后,不到三年时间,便身死国灭;虽然有大将叛变于外,但“贤内助”刘皇后功莫大焉,刘玉娘的所作所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家有贤妻不败家!
②古代王朝立后,都要经过群臣反复议论,综合各个方面仔细观察、考虑,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皇帝后宫不稳,怎么能一心一意治理天下?皇后本身不贤,怎么能做到母仪天下?
③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件事从反面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凡事要向好的方面学习,对于不好的习惯、风气,要坚决制止、杜绝。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梦蝴蝶
有我,还有谁我就不知道了

妃子红
论枭雄,董卓其中之一,死在吕布之手,二人均死在貂蝉之手。

自由的人人
王亚樵,汪精卫

13172364552
刘宗敏
接连牵扯到李自成的天下大业。陈圆圆并非什么祸国的妖女,在那样的年代之中,女人的命运是不由己的,他被吴三桂强纳为妾身不由己,被刘宗敏玷污抢走也是无可奈何,牵扯到大顺朝的灭亡之中,陈圆圆百分之百是不愿意的。
刘宗敏此人本就是个铁匠,说白了就是个大男子主义的粗人。他对女性的生命是蔑视的,而对于女色又是贪得无厌的。而因为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作战之中也立下了无数战功,李自成对他的嚣张跋扈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被明军围困在巴西、鱼复诸山中,走投无路,差点自杀,最终被自己的干儿子拦了下来。刘宗敏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在很多人投降的情况之下,竟然杀了自己的两个老婆,以显示自己追随李自成的决心。刘宗敏不仅仅给予李自成武力上的帮助,也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在刘宗敏杀了老婆之后,很多士兵都受到鼓舞,杀了自己的老婆来显示自己的忠心。李自成十分感动,烧了军队之中的重物,率轻骑誓死一搏,最后竟然死里逃生。
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刚刚开始是不允许手下将士做出杀人越货,奸淫妇女的事情,但是这种太平日子不过七天,李自成开始下令军队抢夺京城官民的财产,一个不从就直接杀了。刘宗敏便是这杀人的机器,在四十几天之内杀了京城数万人。有时候一时兴起,还将人一大家子全部杀掉,还在杀人手法上翻新,襄城伯李国桢就被他火烤殴打而死。而李府的女眷全部没有逃过官军的魔爪,刘宗敏甚至将李妻脱光了抱在马上巡街,喊人来看。由此,可见当年崇祯帝在自杀前杀死自己的妻女是多么明智。
刘宗敏对待女人的态度便是如此恶劣,他最终为女人而死也算是天道好轮回。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陈圆圆,吴三桂当时已经有投降李自成的心思了,听说之后十分愤怒,转头就投降了清军,引兵入关直接导致了李自成的失败。刘宗敏最终被人杀死在九宫山之中,时年38岁。
@大兵说历史

甄·色
“兵仙”韩信被暗杀在长乐宫钟室,萧何站在门外,看到吕后在怒吼,他想看,却又害怕看到韩信惨死的模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瞥了一眼,这一眼,看得他心烦意乱,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情景闯入脑海,挥之不去。
刘邦刚刚登基的那一年,韩信逃走,萧何不顾道路险阻,在幽暗的月光下,直到暴涨的寒溪挡住了去路,他才追到韩信。
这一追也便有了“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若没有韩信辅佐刘邦,又怎么会有大汉的四百多年的基业!
萧何苦口婆心地劝说韩信不要逃走,应该留在刘邦身边,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被他感动的韩信说道:“萧公,如果将来韩信有所成就,功劳都是您的,因为您是这世上,第一个真心赏识我的人,知遇之恩,莫齿难忘。”
想当初,韩信年少时很贫困,能吃上一顿饱饭都是一种奢侈,他经常会被乡邻们欺负,受到了无数的屈辱和白眼,甚至曾被屠夫逼着从胯下钻过。
后来投到项羽的队伍里,几次进谏攻略,并没有被项羽的重视,只被派了一个看门的活,后来改投到刘邦的门下,也是一样被无视,只当了一个看粮食的小兵。
幸好被韩信发现了他的优秀军事才能,几次推荐给刘邦,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没有重视这个无名的小兵,一气之下,韩信逃走,被惜才的萧何追回,再次举荐刘邦。
韩信跟着萧何回到刘邦身边,他的一番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战略部署让刘邦惊叹:“这是人才呀!我早前怎么没发现呢!”
三年后,韩信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灭掉了七国,甚至将项羽逼死在乌江边,给汉室打下了半壁江山。
刘邦说他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萧何夸他是:“国士无双”。
无奈“敌国破,谋臣亡”的悲剧上演在韩信身上,皇帝刘邦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在他的皇后吕雉一手的操作之下,将韩信置于死地。
刘邦外出平定叛乱,临行前对吕后说:“朕不在的日子,你一定要严加防范,尤其是有一个人,一定要盯死!”
吕后回道:“可是那位被软禁的‘胯夫’?”刘邦点了点头。吕后不屑:“雄鹰已经被斩断翅膀,再也不能高飞,陛下不用担忧。”
刘邦却说:“燕雀高飞终究是燕雀,可是断翅的雄鹰终究是雄鹰!”吕后狠狠地说道:“燕雀也罢,雄鹰也罢,只要臣妾在,不给他们机会扰乱长安,请陛下放心!”
于是,韩信的头上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吕后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其骗进长乐宫钟室。
韩信一进门,职业的敏感,让他立刻发现不对劲,钟室幽暗,窗户都已经被遮挡住,只隐约看到中间有一口大钟,突然从外面传来的锁声,让他知道,危险来了。
只听到外面有个女人大喊一声:“刀斧手,抓捕逆贼!”他赶紧取下钟槌用来防身,但是,这又如何能抵挡住那些刀斧手和弓弩手的武器呢。
很快,韩信被一层一层的士兵围了起来,外面的女人依然在大喊:“韩信!你这逆贼,死到临头,你可知罪!”
韩信大笑道:“韩信何罪之有!谁人在外面?可是皇后?”
吕后回道:“韩信!你的亲信告密,你趁着陛下外出平乱之机,密谋造反,你还不认罪!”
韩信哈哈大笑说道:“我要反,早就反了,还用等到现在吗!你定的谋反,我不认!”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韩信又如何能抵挡住皇后欲加的罪名,刀斧手和弓弩手们终于还是动手了,一代“兵仙”“战神”就这样死于乱箭之下。
韩信虽死,却立靠于大钟,没有倒地,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亡!只是可惜,一代枭雄却这样屈死在女人的手上。
也有人说韩信早就给自己的死,埋下了伏笔,那是在他攻打项羽时,向刘邦要官,想当齐王时的旧账。
虽然刘邦答应他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兵不杀,但是吕后却完美地避开这几条,只用麻布将他捆绑住,命宫女用竹签将他戳死。
不管是哪一种死,韩信的命运仿佛已经被盖了必死的章,他的能力太强悍,功劳太大,无论换成哪个帝王,也不会让他活着。
刘禹锡在韩信庙中写道:“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吕后诛杀功臣的恶行,给后世留下了阴影,功臣良将们,不敢立功,惧怕功高盖主后,会遇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ruby
英雄难过美人关。历史上栽在女人手里的枭雄数不胜数。因为说枭雄,夏桀之于妹喜;商纣之于妲己;周幽王之于褒姒;李隆基之于杨玉环,顺治之于董鄂妃。太多太多了!

鲁噜璐噜璐琭琭路路
曹操,项羽

huanlehou
大多数人认为,英雄栽在女人手上无非是因为一个“色”字。事实上,有时候英雄斗不过女人还真不是因为管不住下半身。比如韩信,就被吕后安排得明明白白……
求生欲是什么?不存在!对于现代男人来说,求生欲是必备技能之一。可韩信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在送命的路上越走越远……
按理说,韩信作为刘邦建立汉朝的头号功臣,贵为一国之后的吕雉应该敬重他才是,为什么反而要置他于死地?乱世之中,没有无野心的将领,韩信也不例外。正是因为这份野心,他迈出了送命的第一步。
(韩信)
刘邦和项羽决战之前,韩信曾平定齐国,战后他上书刘邦,要求封他做代理齐王,以保证齐地不会再发生叛乱。然而刘邦的宗旨是坚决不封异姓王,你韩信不姓刘,凭什么?但当时形势逼人,刘邦需要依靠韩信来打败大BOSS项羽,无奈之下只能答应。
而吕后身为刘邦的贤内助,眼光毒辣,把韩信的小心思摸得清清楚楚。她确信这只是韩信满足野心的第一步,于是时常提醒丈夫,成功地让生性多疑的刘邦在战后收了韩信的兵权,更以莫须有的罪名把韩信从王爵降成了淮阴侯。
可这并没能阻止韩信送命的脚步,没仗打之后,便开始公然挑衅皇权。
有次他到曾经的老战友樊哙家喝酒,樊哙竟然“跪在家门口迎接,对其信口称‘大王乃肯临臣’(史记·淮阴侯列传)”。樊哙是何许人?汉初开国武将元老之一,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还在鸿门宴上救驾有功!
(樊哙)
吕后听说此事,心想妹夫被欺负事小,丈夫的权力被挑战事大!你韩信一介淮阴侯,何来的勇气与樊哙以君臣相称?如果说之前吕后只是防备韩信,那么此时危险的种子就已经在他的头上生根发芽了……
作死?那就成全你俗话说“最毒妇人心”,女人的忍耐力再强,一旦发起狠来,便是六亲不认:今天让你死,就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吕后对韩信的杀心日益增长,终于等到了一个契机,点燃了铲除韩信的导火索。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北方的陈豨(xī)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并要求韩信随行,却被他装病推脱掉。刘邦心里不爽,就一人带着大军出发了。这本是韩信为了隐藏锋芒的精明做法,却被吕后抓住了小辫子:高祖都叫不动你,等我儿子(太子刘盈)即位你还不得上天?
(毒后吕雉)
雪上加霜的是,刘邦军队刚出城没多久,就有人向吕后告密,说韩信早就和叛臣陈豨勾结,一旦刘邦率领大军去镇压战乱,韩信就带着家里的奴仆杀到宫中,推翻刘氏江山。
吕后先是一惊:韩信用兵如神,连刘邦都说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旦发动战争,还有我们刘家什么事?但片刻后她又大喜:终于找到名正言顺的理由杀韩信了!这样巨大的威胁,不除掉,还留着过年么?
对付韩信这么聪明的人,吕后非常谨慎。担心一个人想不出万全之策,便立马叫来了神助攻萧何。当初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荐,才有韩信的崭露头角。论对韩信的了解,他称第二,谁敢称第一?他给吕后出了个点子:派人到韩信府上,谎称高祖平叛成功,在宫中设宴邀请文武百官庆功。然后埋伏几个大力士,等韩信一来,就直接把他拿下。吕后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完美,便马上开始实施。
(萧何)
韩信听说使者来访,又玩起了装病的伎俩,不管派人叫他几次都是如此答复。萧何一看事情不妙,干脆亲自登门去请。两人交情深厚,别人的面子可以不给,他的面子韩信多多少少还是给的。
果然韩信听了萧何的来意后,不好推脱,便穿戴整齐去未央宫赴宴。没想到刚进门就被吕后派来的人五花大绑,毫不迟疑地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又因为担心其家人和部下作乱,没过几天吕后还下令斩草除根,灭了韩信三族。
(图谱展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临斩时曾说过一句话:“我后悔没有采纳蒯(kuǎi)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虽用兵如神,在政治能力上却被阴险毒辣、善于玩心计的吕后完爆,一代男枭雄就这样死在了一代女枭雄手中……
Allhistory:基于AI知识图谱,展现不同角度的历史世界。欢迎关注!

riskrest
最出名的应该是,吕布和董卓,而且栽在同一个女人身上。不得不佩服,所以不要小看女人,尤其是不仅漂亮还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