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一个是小学文凭一个是大学文凭,他们之间会有共同语言吗?

JKandFei
我认识一女孩,三十多岁,研究生毕业,法律顾问,有体面的工作,高收入,人也长得温柔漂亮,家竟不错,独生女官二代,父母都是公务员。
大家都认为这女孩择偶条件很高,介绍给她的男孩都是高学历家庭条件好的优质男,可女孩一个都没看上,眼看快三十了,她父母开始替她着急。
可事情发展得让人大跌眼镜,这么优秀漂亮的女孩竟然找了一个初中没毕业,无正当职业,在街上打游击摆地摊的小伙子,家住农村,有年迈的父母,在城里无房,有一台面的车是摆摊必须的,小伙子人也长得相貌平平,不到一米七的个头,唯一的长处是嘴甜,会哄人,死的能说成活的。
女孩被这小伙子迷住了,两人开始交往,认识女孩的人都不看好他们俩,只认为他们不能交往太久,迟早会分手,因为他们的门弟学历修养等等都相差太远,女孩的父母也坚决反对,不接受这男孩。
可这男孩硬是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女孩的父母,接触了一段时间,女孩的母亲喜欢上这小伙子,同意了女孩的婚事,给女儿准备了婚房,不要男方的彩礼,女方把男方父母请来,操办了他们的婚礼。
婚后小伙子还在四处打游击摆地摊,一年后他们生了个女孩,把公婆从乡下接来一起住,帮忙照看小孩,现他们的女孩三岁了,一家人夫贤妻孝,生活得很和睦,女儿孝敬公婆,尊重丈夫,小伙子对岳父岳母象亲生的,爸妈喊得很甜。
这段大家不看好的婚姻,学历门弟的悬殊,市民小井和都市白领的婚姻,硬是被他们俩经营得有嗞有味,夫唱妇随,夫妻恩爱,孝敬父母,他们两个都做得很好。两个人只要真心相爱,是不在乎什么对方的学历,家里条件,最后祝福他们的婚姻长长久久,相伴白头。

欣妞
如果他们不是父母包办,虽学历不同,没有强迫,那么自愿结合的夫妻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夫妻,学历不对等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情感交流。反观许多大学情侣夫妻也最终走不到一起的比比皆是。有的人没有学历但是有见识,有的有学历处事生硬形式化反而让人不舒服。做人要低调但情商要高,做夫妻更是如此。因为夫妻需要彼此体贴相互包容,懂得爱人爱家庭就好。有学历更会吸引爱人,崇拜甚至更爱。搞对象要看话缘,能聊到一起就行。因为生活不是高科技,拼学历干什么!

losrat
夫妻之间有没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程度高低没有太大关系。
一般的夫妻大都各有各的事业 各有各的圈子,夫妻各自的事业圈子是很少有交集的,在事业方面夫妻之间是不必要有共同语言的。各干各的事业,只要同事之间有共同语言,能够相互交流 互相帮助 相互协作,就完全可以把工作干好,把创办的事业发展起来。
回到家中夫妻二人共同面对的只是家庭生活琐事,无非就是生孩子 养孩子 教育孩子,或者就是怎样处好与双方父母的关系,再或者就是买房 买车 置业之类的事情。这些方面和文化水平高低又有多大关系呢?面对家庭中共同的琐事还能找不到共同语言吗?
电影牧马人中的男主角许灵均是个下放右派,文化水平很高,而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四川来的逃荒女,错乱的年代把他们的命运错乱的扭结在了一起。不管是在草原上牧马,还是后来恢复了工作回到城里,妻子李秀芝根本没有给许灵均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倒是他们共同的小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成了许灵均避风的港湾。尽管住的只是马厩里的一个小屋,吃的都是靠乡亲们接济的口粮,秀芝的文化水平又和许灵均存在那么大的差异,但李秀芝的信任与爱恋不照样给许灵均受伤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慰籍吗?面对这个简陋寒酸的小家,他们共同的语言是:"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对未来他们还是充满了同样的希望!
刚刚建国的时候,女同志出来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工作在农村的干部教师大都娶了农村姑娘为妻,这种形式的家庭组合方式,对当年的那些干部教师的事业前途根本没有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这些干部教师还不是该进步的进步 该发展的发展吗?女人们在家里相夫教子 务农干活,打理家务。夫妻各有各自忙不完的事情,各有各自努力的方向,尽管知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日子不照样过的红红火火?
如何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只要有了这个共同心愿,还能找不到共同的语言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
夫妻在外面有多大能力,有什么势力,回到家里,就是夫妻,
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caocao
夫妻之间的幸福和学历有关吗?我觉得关系不是很大,因为我爸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的爸爸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一直在上海的学校里教书。我的妈妈没有上过一天学,说白了就是一个文盲,解放后上过几天扫盲班,加上自己的认真,一般的常用字基本都认识的。
爸爸把自己的一辈子献给了他的学生,却没有为我们姐弟仨的学习有过辅导,因为他在上海工作,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来。
教会我们人生道理的是我的文盲妈妈。小时候,她常常坐在煤油灯下陪我们做作业,常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学习,说只有读书才有好的出路。
爸爸尽管是老师,但在我们看来,他除了会教书,什么都不会,一辈子从来没有独立烧过一次饭,做过什么家务。
家里的大小事情全是我妈作主的,爸爸觉得我妈说的都是正确的,事实也是如此。
之前爸爸在上海和我妈妈的联系就是写信,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学着给爸爸写信,那时,妈妈说我写;收到爸爸的来信,我就读给妈妈听。
因为爸爸比妈妈小三岁,爸爸一直在信中称呼妈妈为“姊”,非常敬重。妈妈好学,不认识的字常常问我们,居然后来基本能读懂书信和报纸。
妈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督促我们学习,非常辛苦。
爸爸一个人在外工作,每个月留下最少的生活费,然后把工资准时寄回家里,妈妈用这些钱买全家人的口粮,还要交我们学校的费用。
因为妈妈的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所以爸爸寄回来的钱才勉强够用。
我的爸妈相濡以沫了半个多世纪,从未红过一次脸。爸爸退休后就回到了老家无锡,平时看看报纸,也教妈妈认识一些报纸上的字。
两年前爸爸去世了,妈妈说他是最有福气的人,因为我妈陪了他一辈子。我妈虽然没有文化,但说出的话很有道理。
她常说:“夫妻之间先走的那个人才是幸福的,因为有人陪着,后来走的人才是孤单的。”我觉得这话很有哲理。
爸妈平时总是教育我们人要善良,要宽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虽然一个是老师,一个是文盲,但并不影响着他们的幸福人生。
学历仅仅是代表一个文化程度,而婚姻不是靠学历来经营的。当然,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还真不行,不在一个层次上,有时说话真得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你们说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友友们,我是今日头条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扬扬519519,是一个爱看书喜写作的退休教师,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困惑,喜欢我就请关注我,我很乐意为你解答,渴望遇见不平凡的你。#情感写作小能手# #教育#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