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一文学流派,说明你对文学发展创新的见解,你会选什么?

mikong0911
这个问题,因为长久不接触文学方面的东西,都感觉陌生了。现在咋一想,第一个想到的是意识流。谢邀!
但,进一步的阐发,此时还没有。
不管怎样,尽可能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大概是没什么错的。

zbyzmax
不管什么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都是来自大众、服务于大众!拘泥于一式一派只能让自己脱离复杂的现实,减少受众面,孤芳自赏,不利于广谱和更多人接受!以自己的个性而决定取向:还是倾向于批判性的现实主义,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人生现实、必需用现实之唯物主义手段来答凝解惑!过于浪漫与唯心或致自己易迷妄与愁怅!谢邀!

sallychung
谢谢邀请
我会选迪哥啦日派
欧洲的传统学派

如如不动
我会选择小说这个流派。小说这一文体的变化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唐以后,传奇小说的出现,达到兴盛,这是社会的需要,唐代,许多人写诗,不仅仅为艺术,而是为生活在,诗歌开始让厌倦,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说出现了。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开始写小说。并传递小说,一直发展示、到今天。
新世纪之初,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传递的是思想观念,因为在八十年代,中国经过文革后,思想观念得到极大的解放和丰富。最代表一个时代的抗鼎之作的应该是长篇小说,可是,并没有得到作家们的呼应。作家们忙得实验,先锋,到了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崛起,作家协会曾一度被戏谑为小说家协会,并且大多数作家在写长篇。这是市场的需求,导致中短篇小说受冷落。这是社会生态、文化环境的影响。
中短篇小说只能靠小说集集体出现,并且还需要作家的号召力。而长篇小说可以单独出版,而且长篇小说的市场并不一定由著名作家来支撑。写长篇才有可能获得成名的机会,获得市场、获得影视改编。
长篇就是写故事、写题材,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样的写作中,现在长篇小说完全取代了短篇小说的地位,那么,网络小说的兴起,使长篇小说的写作进入更加漫长的过程。从前,一部长篇也就二三十万字,现在网络上一个中篇可达到100万字,超几百万字的多如鸿毛。
在今天,文化生态变得越来越复杂,文学作品的发表、发布变得越来越容易,形成巨大的自由空间,从而也使写作变得容易,全民写作成为可能,写作的数量和质量变得差参不齐,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作家的可以,也使从来没有经过短篇训练的人直接成为长篇作家,并且取得成功的人大有人在。
时代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作家以各种方式进入文学,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对作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令如
文学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推动人类社会向发展,从这一角度用批叛的思考用文学的笔法去表现人物,当首推批叛现实主义!

Tom5352
谢谢邀请。我喜欢所有的文学流派,但不追捧,我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走阴山体、散人体的路子。



ゞ小糊涂仙ゞ
我会选:逐渐走向世俗的以余秋雨为代表的“大文化”散文式的“文化读物”流派。
从中国的“新写实文学”一路上溯,“先锋文学”再上是“军旅文学”,又上去是“寻根文学”、“市井”与“乡土”文学,一直追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文学”;中国社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意识不断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在文学创作上,个人性的多元文化格局开始形成,转向对个人在社会生存空间的真正关怀,特别是由此走向了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来自大众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多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的现象,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对于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流行性的现代“文化读物”的大量兴起。由于市场运作方式进入到文学生产领域,同时形成了对创作起明显制约作用的读者消费市场,所以,相应地产生了适应于这种运作方式及消费市场的文学作品,这里所说的“文化读物”,是与纯文学(或称之严肃文学)作品相对立的概念,两者的艺术观念、写作方式和审美趣味都截然不同。“文化读物”流派,是提供给读者消闲、益智、娱乐的精神消谴品。它逐渐占据了文化消费市场,慢慢形成了当代的文学时尚。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叶永烈的“政治人物传记”、黄蓓佳等女作家的言情小说及张中行的学者随笔等。随着社会日益以追逐商业利润为目的深化,“文化读物”流派的种类及内容日益丰富多姿,其可读性和吸引力也渐渐在增强,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当代社会各阶层的读者生活,与影视文代、流行音乐鼎足而立,共同左右着现代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
但这里的“文化读物”流派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学。其中,余秋雨的散文,体现的是一种“高雅”文化精神的文学读物。余秋雨就是追求城市文化品格和商业效应两方面都同时获得成功的学者之一。

姚姚
文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从八十年代开始,文学的本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证,文学走向了边缘的位置,文学也开始回到了它本源的位置。王蒙好像说过: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是今天我们有的是:段子。可以说中国的纯文学已经能看到彻底的边缘化地步了。前不久我看到有人问为什么金庸不能得诺贝尔奖,又或者说对于莫言的作品有些读者从来没有读过。或者有人说,知道莫言的有几个而中国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金庸。我在这里没有贬低金庸的意思,但是我觉得纯文学和俗文学是有区别的。我也认为真正的纯文学是有一定门槛的,也是有阻拒性的。纯文学也绝不是可以完全让所有人接受的,从某种意义说他算一种小众的艺术形式。
对于这样的现实,作为从中文系走出来的学生,喜欢了这么多年的文学,我自己也对中国文学未来有了一些想法和预测。我相信有很多比我更懂文学的人都做出了精准的预测,我也想做出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俗文学一般给"俗文学"下的定义就是:指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而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文学作品,又称为: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现在所谓的俗文学主要指的还是以韩寒、郭敬明这类为首的消费文学。
中国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其实人心是比较浮躁不稳的,那些正经的严肃文学已经不能够满足读者的需要了。并且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什么都会考虑市场的反映,所以符合人们阅读需求的的消费文学依然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
这类作品在选材上会有许多的选择:都市、情感、畸形恋爱、奇闻怪谈等猎奇的作品都会出现。其实这就是所谓迎合市场的作品,对于生活压力的助推之下的中国人。对于那些具有娱乐性性质或者满足自己好奇心的新奇类作品会依然受到欢迎。俗世生活大家会让人感受到枯燥与无味,所以需要这些不太反映现实的东西来作为补充,这也就是那写所谓玄幻作品的产生。人的想象力千差万别,但是满足自己想象力缺憾的心是不会有差别的。
形式方面,我们会看到俗文学对应的最好的形式一定是:小说和剧本。小说因为本来就是市民阶级的产物,这自然是是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的。其实,除了小说之外另一种形式更加直接,那就是剧本。因为剧本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展现,所以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二、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都是以暴露为主要目的,反映了客观的现实。其实现实主义文学多是一种批判的笔调来对于这个社会进行话语构造。"文学是人学"这句话应该是不停的在影响着作家们。在国内外各大文学奖上,其实获奖最多的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沉痛的现实暴露出来是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暴露现实我认为是文学的本质,我们透过这些作品去看社会,反思社会将是文学永远的作用。我相信现实主义的文学将会永远是纯文学的主流而且用于不会衰亡。
三、后现代主义笔者认为中国的文学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走完了西方接近百年的历程。西方的文学是由现实主义慢慢过渡到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但是,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之后,那些原本作为禁书的作品涌入中国。给了中国作家学习的机会。什么"先锋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等都是借鉴了西方。这些作家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和国情结合,写出了很多质量上乘的作品。
九十年代后期,现实主义又开始复归,那些写先锋的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又被遗忘了。我认为那些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基础就是金钱而异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人们对金钱越追逐,人们异化程度越深。当人们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相信作家就会着手写出像《变形记》这样的作品,像卡夫卡这样风格的作家会像一股强势的激流进入正统文坛。
笔者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回归或者是更进一步的发展有着十足的信心,因为过分的金钱安顿不了我们焦躁的心灵。这些有着反讽、阴暗、荒诞的作品一定会再一次促使人们反思这个所谓物欲横流的社会。

ゞ埖儿朶朶
没太看的问题。灵幻小说?

贞子ever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大脑呆
我会选自由文学派。
我国近现代文学流派较多从建国前的语丝派,新月派,鸳鸯蝴蝶派到改革开放后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苤子文学等。
随着时代的更替文学流派也不断发展发展,不过笔者以为以余华为代表的自由文学派或许会成为下一阶段比较主流的文学流派。
当然像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近些年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市场,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文学流派。

抱兔子de白萝卜
远东文学和伤痕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