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小说和诗化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请叫龙猫大侠
散文诗文字会偏向精简、内容朦胧些……

紫翎elaine
我是文化传承在路上,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散文化小说抒发感情,小说讲述故事。侧重点不同
其次散文体小说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以对话为辅;有的作品以描写生动的环境为主,以描写人物对话为辅。这类作品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
而诗话小说的表达方式会比散文体小说相对多一点,并且个人认为散文体的难度更大一些。

marcuslee1980
我们可以结合两个代表性作家的作品来谈。
这两个作家呢,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他的老师沈从文。
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是小说中的一种类型。这样的小说不特别表现矛盾与冲突,也不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种将散文抒情性的艺术特质,审美特征和创作笔法渗透到小说创作当中之后而形成的小说文体样式。汪曾祺的作品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别具一格,往往带着一股天然的抒情气质,被人们称之为的“汪氏散文化小说”。
他的老师沈从文谈写作时,曾反反复复提到一句话,“要贴到人物来写”。
汪曾祺对这一教诲身体力行,他的这一主张后来也对当代小说和散文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的小说似乎不讲究结构。我在一篇谈小说的短文中,说结构的原则是:随便。有一位年龄略低我的作家每谈小说,必谈结构的重要。他说:“我讲了一辈子结构,你却说:随便!”我后来在谈结构的前面加了一句话:“苦心经营的随便”,他同意了。我不喜欢结构痕迹太露的小说,如莫泊桑,如欧·亨利。我倾向“为文无法”,即无定法。我很向往苏轼所说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我的小说在国内被称为“散文化”的小说。我以为散文化是世界短篇小说发展的一种(不是惟一的)趋势。——汪曾祺自报家门沈从文的诗化小说
与之相对的,我们把沈从文的小说称之“诗化小说”。相较于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更加追求诗歌审美效果,善于营造意境,渲染诗情,晕染出浓浓的诗情和诗意。学者杨义对诗化小说更有一番诗意的表达,说诗化小说“拆除了传统小说的情节的堤坝”,“把它引入诗意的清池”。
作为诗化小说的《边城》,可以使用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阅读。对意象之“象”进行“解码”,分析其中的象征、隐喻,这样才能准确获得意象之“意”。
二者的区别因此说,当我们读诗化小说的时候,需要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环境”进行诗歌阅读一样的隐喻“解码”,方能体会到小说更为深刻蕴藉的情感内涵。但散文话化小说则更倾向于用闲淡、自然的散文的笔法,体现一种抒情的氛围。所以你看,在汪曾祺的作品里,就没有隐喻的世外桃源,河边白塔……有的只是鲜活、真实、自然、散淡的日常。
总体来说,二者显然有着不同的体系。

东篱人家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小说的主要特征:
1、必须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2、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
散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根据主观感受的需要选择人物的一些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某些镜头进行描述。
2、紧紧围绕主题,广阔而灵活地选用生活侧面,一篇文章中可以古往今来,展开充分的联想,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3、语言优美,胜过推敲,达到一定的美学境界。

旅途→畵畵
文体的区别!

Xr
首先,早期散文诗是从诗歌中发展而来的,是诗歌大类中的一员,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中间的一个文体。所以有人说它非马非驴,是骡子,是杂交。有人考证说,这种文体是五四期间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是泊来品。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这种文体。比如庄子《南华经》中的许多片断,就具备散文诗的特点,屈原的渔父也是散文诗。 到了唐代,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是散文诗,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可以说是日记体的古典散文诗。
但是,作为散文诗正式提出来,还是欧洲法国的诗人波特莱尔,他出版的《巴黎的忧郁》,自称为小散文诗。因此说,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后来法国诗人贝尔特朗大量使用散文诗这一文体。
俄罗斯最著名的散文诗作家是屠格涅夫,他写有《爱之路》。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也是散文诗。在亚洲,最早写散文诗并卓有成就的是印度的泰戈尔,他的《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也是散文诗。
纪伯伦是黎巴伦著名散文诗大家,出版有多种散文诗集,如笑与泪暴风集等。在中国,五四时期写散文诗最有名的是鲁迅,他的《野草》就是散文诗集。 冰心写有《繁星》春水两部散文诗集。
当代较有成就的是柯蓝,郭风、耿林莽等。 其次,散文诗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具备了更多散文的特征。其一是不押韵,当然也有押的,属于可押可不押之类。这就与诗歌有了区别,诗歌一般是要求押韵的。
其二是较多寓意和哲理。 其三是散体化趋势越来越大,短小精悍。所以,有人在写文学理论文章时,多把它归类为散文的一种。但是它与散文还是有明显区别。 再次,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散文往往求全,完整叙述事物过程,诗和散文诗则取其一点、一线、一角,以点代面,以一当十,作简约性勾勒;散文多取块状结构,洋洋洒洒,铺叙成篇,每有冗长拖拉、烦琐罗嗦之弊。
而散文诗多取跳跃流动、轻捷灵活、多节段的结构,既适应语言精炼简洁、节奏起伏跳荡的要求,也体现了建筑美的视觉快感。散文诗的构思是诗化的,讲究诗的情绪,诗的精魂,讲究铸炼意境 。
散文诗的另一个特征是大都追求寓意和哲理,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以一当十的张力,是压缩饼干。另外,散文诗多是可以朗诵的,如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历来是朗诵的必选篇目。 诗歌与散文诗的区别是:诗歌是格式化的,古典诗词讲究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

撒哈拉_不哭
散文化小说是指此类风格的小说叙事风格和结构形式较为松散,"形散而神不散”,"神”是贯穿其中的情节线索及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诗化小说则是指此类风格的小说在具备小说各要素的同时,其语言具有诗意的优美,其内容具有诗韵的意境。两类小说各有侧重,有时也合二为一,如"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小说就同时被称作散文化小说和诗化小说。

mafeng
散文则随意境洒脱,无韵辙拘束,只要题目显注,内容丰富,段落清晰,內容扣题,前后乎应就行。
而小说化诗意,不同于散文化小说,有格式,优默,画意,充满情调,使读者见景生情,有辙有韵,有情有画。

maggie_秋天的童
可能本来是想当散文发表的,结果读着读着形也散了神也散了,于是就当小说发表的文章,称为散文化小说。
发表在小说某刊上的,四个字就排一行,几个字就排一行的,意思要靠连猜带蒙的小说,称为诗化小说。
我也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这是你研究生的论文吗?
小说就是小说,我说老兄,能不能不要这么矫情?
好好写你的散文,好好写你的诗,好好写你的小说,不要糟塌文学[害羞]

旅行的借口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趣,可以从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来分析;这个问题也问得很有意义,因为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就是散文化、诗话小说,那这个回答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散文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诗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的异同;现在的发展情况;(完全手打原创,如需搬运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散文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散文化其实是针对我国传统小说来来说的,大家应该知道我国传统小说就是章回小说,类似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讲故事,专业点说就是重在叙事。但是散文化不同,这是一种从西方引过来的文体,它重在抒情,也没有固定的章节结构,很灵活所以能记录和描述的东西就很多,实际上鲁迅等一系列的新文化代表作家,都可以归到这个里面,这种记录方式因为扩大了范围,也让小说更加生活化,现在的言情小说实际上可以算合格的延申。
(水浒的故事性就是典型的传统小说)
因为叙事弱化了,作者的情感会得到更加深刻的体现,不需要刻意制造矛盾,就可以用人物情感变化来表现故事丰富的层次性,就像如果你描述一个故事,只是用情节描写的化,很多跳转会很奇怪,这就导致很多古代小说很冗长,因为要写的真实就会赘述。但现在的散文化小说不一样,就算是跳转描写加上了人物情绪描写,会衔接的很自然,而且也不会很突兀。
(猎人笔记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种描述更加类似普通人的生活,读者的接受程度就更高,不像原来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很大程度上普及是需要靠说书的。它采取兼小说与诗歌力一炉的写法,将人物的心理情感描写与客观环境的意象创造结合起来,讲究一种笔致自然,言近目远,韵味悠然的诗的语言规范,强化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加深人物置身的生活环境之真实感,在人物主观情绪与客观氛围融贯如一中组织画面、组合形象。
(言情小说实际上就受到了很大的散文化小说影响)
从创作实际看,散文化与艺术典型化并不相悖。它主要通过情理或情物合一的意象组合使文学形象凝聚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升华为典型。孙犁就是把散文化的意象组合作为典型化的补充手段的。他认为,小说中文学形象一旦逊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就能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 诗化小说概念和代表作
诗化小说有有些不一样,它追求文字和描述要具有观赏性,就是我们读诗时候说的意境,所以我们对比诗歌及很容易找到它的特点,要不然是结构上具有明显的意境感,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样,流畅又有架构;或者就是描写很有意境,景物或者人物和剧情描写要很有画面感,这个的话我们早期的武侠小说就是典型代表,是不是读武侠时候那种冲出文字的意境就很有诗意。
(汪曾祺的画作,实际上诗化小说的很多作者都很注重审美表现)
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诗意小说很有感染力,能够带动读者冲出理念本身,把人物和情感都具象化,古龙小说就是典型代表,读完荡气回肠,寓意深远,把艺术和文学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找一个古龙小说的描写来看一下:
“江湖中有耳朵的人,绝无一人没有听见过‘玉郎’江枫和燕南天这两人的名字;江湖中有眼睛的人,也绝无一人不想瞧瞧江枫的绝世风采和燕南天的绝代神剑;只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世上绝没有一个少女能抵挡江枫的微微一笑,也绝没有一个英雄能抵挡燕南天的轻轻一剑!”(绝代双骄·第一回·名剑香花)
(绝代双骄的开场)
(史铁生也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人物)
3. 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的异同
从上面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来,都是淡化了叙事,重在作者的情感表达,都包含“第一人称的主观抒情”的特点。但诗化与散文化小说在情节结构,环境营造,人物刻画,语言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散文化小说有明显的框架。而“诗化”小说,其结构框架无论如何是要“规整”的;就环境营造而言,诗化的意境与散文的所营构的氛围还是有着差别,诗的意境应该更浓、更朦胧,而散文化的环境则清新淡雅的多;诗化中的人物更多的是轻盈洒脱,虚无缥缈的写意山水画,散文化中的人物更像的是白描式的简笔水彩画;诗化的语言应该是典雅凝练,而散文化的语言则可以是朴素活泼生动。
(古龙和金庸对比,古龙小说就是典型的结构自由的诗化小说)
4. 现在的发展情况:
游离于时间和空间之外,把作品具象化,留足想象空间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在视野选取方面的创新之处。在废名、沈从文、萧红等创作的颇具特色的散文化、诗化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出历史变化的痕迹或标志,作品所叙述的时间状态往往是向后看的,是面向过去的,是--种稳定的、封闭的、与现代生活相隔离的存在状况。而这样一种时间的叙述状况与小说家在作品中所投注、渗透的情绪、思索与理想是相契合的。这个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也可以看出来,鲁迅小说就是典型的新式小说了。
其实文体就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不是搞学术研究,把重心放在创作上就行了,你写得好了,并不拘泥于格式,甚至你得文体还会被用来研究和借鉴,hhh,网络小说就是典型的例子

会爬树的猪
几十年前,我读过一本西沙儿女那就是一本散文化的小说,注重辞藻华丽,句子格式,参差不等,读起来有一种韵味。至于诗化小说,中国的我没有读过,但俄罗斯的有不少,如普希金,还有英国的拜伦都写过诗化小说。就是一部长诗,关于游记的较多,年代久远,其情节也想不起来了。《荷马史诗》也可以说是诗化小说。仅供参考!

咖啡&牛奶
主要区別在于,散文化小说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而诗化小说语言更具有诗意的优美,内容更具有诗韵的意境,两类小说各有侧重。有时也合二为一。

懒洋洋的石頭
其实二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角度。诗化小说指的是文章的抒情性,从内容方面而言;散文化小说则从章法结构和语言方面而言。通常诗化小说兼有散文化小说的特征,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有萧红、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

shirleysun
1、散文主要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大多都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居多。小说多抄种人称均有。
4、小说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细致袭塑造人物形象,要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散文没有那么突出。
5、小说接近戏剧,故事中人物直接给读者看,情节安排巧妙。散文里的景物,人物,对话描写,大都比较简单,更不会细致地去构思故事情节和细节。

熊滚_鹅鹅也滚
散文体小说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以对话为辅;有的作品以描写生动的环境为主,以描写人物对话为辅。
这类作品不以具体的描写情节见长,甚至很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而记叙体小说的表述方式会比散文体相对更多一点,并且个人认为散文体的难度比记叙体要大。
散文诗文字会偏向精简、内容朦胧些;
有诗性的散文篇幅较长,内容易理解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