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会吐泡泡的美人鱼
功绩: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
1,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开放洋禁,
9,勤于政事。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主要过失: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雍正朝大兴文字狱,如谢济世案、陆生楠案曾静、吕留良案屈大均案等,屠杀了很多文人,给文化事业发展造成破坏。此外,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对兄弟刻薄寡恩,许多兄弟或者被杀,或者被削爵夺籍,得善终者很少。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Bella1987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皇帝们当中,有一位皇帝可以称之为是工作中的楷模,就是说这位皇帝非常敬业,把治理国家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小编所说的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雍正皇帝。作为争夺皇权的胜利者,他的皇位却一直被人们怀疑来路不正,而随着康熙皇帝传位诏书的发现,终于证明了雍正的清白。
雍正皇帝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登基,于三十年代就驾崩,只在位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大家不要因为他在位时间短就小瞧他,在这十几年里他推行了许多的改革措施,比他父亲康熙在位六十多年所进行的改革还要多。那么这位雍正皇帝究竟敬业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小编就举一些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这十几年间,雍正皇帝从刚继位开始就非常勤勉,从白天工作到黑夜,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而且更惊人的是在一年之中,他只在过生日的时候给自己放一天假,其他节日包括春节都正常的辛苦工作。
在这十几年期间,雍正皇帝大概总共批阅了二十万件左右的奏折,平均到每一年要批阅一万五千余件,每天都要批阅四五十件!而且进行简单批阅的奏折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奏折雍正都会书写几百字来批阅。小编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统计得知,在这十几年期间,雍正皇帝总共写下了一千万字左右的批文。与他的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不同的是,他在这十几年之间从来没有进行过出巡和狩猎活动,所有的时间都被用来工作。所以小编说他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们当中最敬业的一位了。
在雍正继位的时候他已经步入中年了,在人生的前几十年中,他已经积累了许多的治国理政的经验,而且也早已有了一套自己的改革方略,所以在他一继位就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而现在我们谈起清朝,脑海中总是会首先想到康熙和乾隆,认为这两位皇帝是清朝时期最开明、贡献最大的皇帝。然而,事实上作为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他的功劳也并不小,他为清朝所作的贡献也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
在雍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之中,大部分都是对国家发展有益的政策,然而人无完人,其中也有一些并不成功的改革措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他在治理国家中过于注重律法的严格施行,少了一些合理的人情世故。
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了十几年之后,雍正皇帝于一七三五年驾崩,当时他正在圆明园中游览,突然之间就猝死。不管具体的死因是什么,小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这十几年的积劳成疾,将自己的身体一天天搞垮了。

emma wu
对于评判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往往一个好的皇帝,或许不能在平常人的价值观里面称为一个好人!唐太宗,成吉思汗都曾有过兄弟残杀的事情!曹操也被称为乱世之奸雄。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他们或许不可理解,但是现在一个有政治理想,有宏伟目标的人来说,为了实现他心中所构筑的蓝图,会做一个取舍,梦想和野心是第一位的!那么最终就要看他的历史功绩!雍正在位时间虽然短,但他改革吏治,改变了康熙末年官僚腐败现象!改革税制,实行摊丁入亩,纳税和土地多少挂钩,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作为康乾盛世的衔接者,在哪个时代背景下,也是不可多得的!

angel笑笑
感谢邀请。对于雍正,用一句话评价:他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扭转者。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是“冷面皇帝”,刻薄寡恩,但他对满清统治局面维护和向好的方面的扭转,是做了很大贡献的。康熙末年,吏治废弛,雍正对这一方面的整治,以及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给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云飘飘在他乡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人?
说起雍正,对历史不熟悉的人,关于对他的印象,应该大都来自于影视作品。经过编剧的杜撰,雍正成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帅小伙,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和后宫的美女谈恋爱。显然历史上的雍正并不是这个样子,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历史上雍正的真实面貌。
其一,皇位-来路不正。
康熙帝驾崩以后,隆科多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拿出字迹潦草的遗诏,当场宣布康熙帝把皇位传给了四阿哥。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康熙的本意是传位于十四阿哥。不管是从事务安排,还是从康熙帝的喜好程度来讲,继位的人都指向十四阿哥。而从反面考虑,当时宣布遗诏的人恰巧是四阿哥的宠信。而且诏书字体非常潦草,而清朝的遗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准备好,康熙皇帝也以严谨著称,断然不会在诏书上写下潦草的字迹,所以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这种说法很有研讨的价值。
其二,日常-身体力行
雍正继位时年纪尚小,但他并没有在继位之后“放飞自我”。据《清史稿》记载,雍正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平均睡4个小时。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批阅奏折,雍正在位期间一共批阅了19万件奏折。雍正在位期间,从来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这样的身体力行,让雍正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萧亭杂录:“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其三,性格-勇敢果断
雍正继位时看似一片光明。其实是接手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康熙爷好大喜功,但看似风光之下,国库一直处在亏空状态。雍正继位以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仅是经济,还有人才的吸纳上,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经过雍正的改革,大清的国库翻了7倍,这为后来康乾盛世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除了果断的改革之外,在面对八王的威胁时他也毫不退缩,用拳头为自己争得了权利。
清代全史记载:世宗治国天资独高,循名责实,信赏必罚,好名图治,於国有功,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之。其四,为人-公私分明
当人处在皇帝的高位上时,很容易独断专权。历史上大部分的昏君,也大都是被权力冲昏头脑。而雍正虽然年轻,却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面对出错的人绝不心慈手软,对待有功的人论功行赏,毫不吝啬。
大专中国历史:“雍正在位十三年,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雍正的一生是积极向上的,但他的一生又充满悲情色彩。雍正是幸运的,处心积虑终如愿登上皇位。雍正又是悲哀的,太多坎坷让他空有抱负却无法大展宏图。
参考:大专中国历史清代全史萧亭杂录
王小六
雍正励精图治专精吏治,将康熙朝晚期遗留的彻底清除,充实国库富足到乾隆帝60载胡吃海喝玩到大清国烂根。所以,没有雍正呕心沥血,大清国或许早亡许多年。

zujixh
我是正史风云,我来回答!
雍正能在九王夺嫡中胜出,不管怎么样,都是很牛的。而且雍正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一、城府极深,手段狠毒。在九王夺嫡阶段,胤禛始终保持对康熙帝的尊重和恭敬,并一如既往地与其他皇子和睦相处。最终赢得康熙的青睐,夺得大位。城府不可谓不深。
即位以后,为了巩固统治,雍正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手段不可谓不狠。
二、勤奋敬业、谨慎实干。康熙末年,胤禛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做出了显著的政绩。
雍正即位以后,13年时间,共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作狂”。雍正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在雍正的强势推动下,“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改土归流”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得以推行。
三,雷厉风行、坚固可托。康熙末年,朝中贪污腐败现象有所蔓延。康熙一直想找一位“坚固可托”之人继位,帮他整治遗留的隐患。
事实证明,雍正帝堪当重任。
雍正帝雷厉风行,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赢得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美誉。对“康乾盛世”的过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是正史风云,致力于正史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了解一些历史人文知识。期待着您的点评!啥?关注了,啥也不说了!眼泪汪汪滴!
Phibbie
雍正皇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因此后人常常将雍正皇帝称为“四阿哥”!由于清朝距离我们今天的时代并不遥远,所以清宫戏很是受到大家的欢迎,不断被搬上银幕,称为老百姓茶余发后的谈资。近些年来各大卫视以及视频门户网站播出了大量的关于雍正皇帝的电视剧,比如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大型热播电视剧中都有咱们的“四阿哥”,那么真可以说实历史中的四阿哥是不是像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多情万种呢?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雍正皇帝是一位十分勤政的好皇帝,雍正在位虽然只有短暂的十三年,但是用于工作的时间比在清朝皇帝中若是说第二,绝没有人敢说第一!雍正皇帝以“铁面无私”著称,对待贪官酷吏绝不手软,手下更是培植了田文静和李卫这样的经世致用之才。在康熙朝的时候天下初定战乱很多,所以朝廷用于战争的军费开始十分巨大,连年的战争给清廷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所以到了雍正朝的时候整顿吏治,增加国家的财政税收便是头等大事。雍正皇帝发明了“火耗归公”这样的方法对朝廷的财政给予了很大帮助,可以说雍正在位的十三年充足了大清的钱袋子,这十三年是承上启下的十三年,若是没有这十三年的勤政是不可能有后来的乾隆盛世的!

兔子不二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勤于政务,工于心计,知人善用,果敢坚毅,是清朝历史上的明君。
1、由于康熙儿子众多,在康熙晚年时,围绕皇位,发生了著名的九龙夺嫡事件,在这样的形势下,康熙帝对继承人的考察和选拨非常严格,雍正能够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也说明在康熙生前,对他非常信任。后世传说雍正在康熙临终前伙同隆科多修改了遗诏,从他弟弟十四阿哥手中抢来了王位。实际上,清朝的圣旨,尤其是涉及立储这样最重大事件的圣旨,都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写在丝织品制成的精美长卷上,根本不可能随意修改。这都是后人的臆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撑。
2、雍正50岁才登上王位,对于来之不易的王位,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雍正不贪财,不好女色,可以说他做人没什么短板,他处理政务兢兢业业,甚至为了能够方便出入军机处而舍弃了乾清宫,改居离军机处比较近的养心殿。
3、雍正在位十三年,国库充实,乾隆正是由于父亲和爷爷两代的积累才能达到统治的巅峰,清朝的“康乾圣世”中,雍正帝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他却被这段辉煌的历史遗忘了。
由于雍正的政治手腕强硬,造成后人对他有许多负面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而言,他首先要做的,是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绝对权威,维护大清的利益,他也为了这一目标,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太虚任遨游
工作狂,也有改革精神和魄力,比如摊丁入亩,改土归流,耗羡归公等等,不过自古改革家都没好下场,因为必然会触动了别人的利益,所以当时和身后受的攻击诋毁也自然就多!当然雍正有他的历史局限性,我给他打八十分

along(阿郎)
谢谢,您的邀请
说起雍正,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在《雍正王朝》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古装电视中经常出现他的身影,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但是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对他众说纷纭,难以见得庐山真面目,下面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要说的有便是雍正存在篡位的可能,把诏书上的“传位十四阿哥”修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因为简体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推广的,虽然清朝同样使用楷书,但是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清代时期的于应该是这样“於”。而且清代皇室有时写圣旨会把小篆加进去书写,再加上康熙帝的严谨,又怎么会让圣旨中存在隐患,传位诏书的书写定然不会草率。再者,传位诏书在清朝都是满汉两种文字,汉字可以改满文也没办法改。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协助雍正篡权。据说是在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马上拿出“正大光明”后面的诏书,进行篡改。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清朝的确有着秘密储君制度,皇帝在世时不公开储君名字,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但是历史上秘密储君的皇帝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并没有康熙。所以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可以说是最勤劳的皇帝之一了,在登上皇位之后,没有没得手的地位冲昏头脑,反而像一个奋斗青年一样,勤政。雍正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批阅奏折十分认真谨慎,据说有的奏折的朱批可达上千字,比奏折本身的字数还要多。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队雍正的描述还是很中肯的,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每天的心事都在国家上面。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理了奏折192000件,每天的朱批字数可达8000字,也意味着他每天得看好几万字的奏折文章。而且日复一日地坚持,这份毅力和恒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也是一个勇敢的改革者。在康熙大帝的晚年,清朝只是有着表面的繁荣,当时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年迈的康熙,已经无力整治这些事情,再加上为了争夺帝位,阿哥们结党营私,祸及很多官员,而康熙帝只能将许多官员降职,以保护他们。雍正接手大清后,励精图治,治国安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清查库银,并要求各部,各省限期补齐;整治朋党;不管出身,提拔人才;重视科举,亲自出卷;建立军机处,巩固集权;改革赋税,摊丁入亩。短短几年间,清朝的国库储银大幅度上涨,在位仅13年,国库涨了7倍,给乾隆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吸取了前朝“太子制”和“嫡长子制”的教训,在选拔储君的方式上,雍正在位时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防止了皇室子孙的过多夭折。为了进一步了解官场实际和密辛,雍正扩大了有资格递交“密折”的人数,从100多人加到了1200多人,这也是进一步打开言路的一种方式。大规模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雍正承担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其中被阿哥党用“八王议政”危及皇位,而且历史上的雍正也是多次遭人暗杀。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铁面皇帝。功是功过是过,分得很清。对于自己的兄弟们,结党营私,祸害朝政,一点都不手软。后来当朝首辅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举泄题,直接斩杀,并没有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从轻处理,但是事后又因为张廷玉没有为弟求情而嘉奖了他。对于奸臣,也是坚持斩杀。因为他看出康熙年间的问题,康熙对老臣太过于宽容,造成了许多人的肆意妄为,这是造成当时吏治腐败的一个大因素,雍正却改正的很彻底,这样的事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却很难。一视同仁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大大打击了当朝权贵的利益。康熙的改革让清朝进一步繁盛,才有了“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晖 。
从雍正的为人处世之道上就能看出他就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对于清朝的弊端隐患他认识的很清晰,认识到这种层面,没有一定程度的钻研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建立自己想要的繁盛的大清王朝,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上万奏折坚持朱批,经常批奏折到凌晨,在我眼中就像一个努力的高三学生,日日身心疲惫。他有着改革强国的理想,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并看不清这之后的清朝究竟是怎样的,更不知道付出如此代价之后的清朝能不能繁荣起来。但是他依然在努力 ,这一点很令人佩服。他的一生很坎坷的,纵然做到了铁面无私,但是对于自己的手足至亲,又怎会不泛起涟漪。
他的一生,压力,竞争,努力,悲伤,步步为营。虽然最终成为了皇帝,但他的心中究竟是怎样的呢,满足,悲伤,还是不甘。但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谢谢!

小草微~微笑
还行吧,比野史好点。

爱拉
这里就讲一面吧,雍正的个人生活。
雍正留给后世勤政的形象,那个人生活呢?有人认为雍正在生活上也是继承了其父康熙的朴素作风。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相比康熙,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比康熙时的畅春园要奢华,清西陵也比清东陵规模更宏大。用品和爱好也值得推敲。
一、象牙做的席子
象牙席,就是把象牙切割成丝,由工匠编织成席。因为象牙本身的特性,制作成的席子弹性和光泽都非常好,仅夏季使用。清世宗实录记载,广东方面官员有上供过。乾隆五年,也得上贡象牙席三张。
解放后清理故宫文物时,在一堆杂物里发现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依然完好如初。
二、鼻烟壶
鼻烟壶,不仅用于吸鼻咽,它还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尤其内画已成为一种传承的技艺。后来鼻烟壶用于吸鼻咽的功能慢慢被忽略,大多被收藏,上层贵族用于把玩,交际用。
雍正登基九个月,已命怡亲王胤祥督制鼻烟壶17件。雍正帝可谓鼻烟壶的大玩家,此后每年都会订制有详细要求的鼻烟壶,甚至收罗康熙年间有名的鼻烟壶。
做端阳节各色玻璃鼻烟壶六十个,俱配铜镀金盖、象牙匙,于五月初三日做得。
这是雍正十二年下旨,一次做60个鼻烟壶,用于端阳节,同时配上金盖,象牙匙,应该是用于赏赐臣工。
所以雍正乾隆年间,鼻烟壶在官场和民间都非常盛行。
三、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之后被赐给还是雍亲王居住。康熙年间的圆明园占地约在600亩,没有雕廊画栋的精致,它是对明朝留下的旧园修葺扩建,位于畅春园附近。
畅春园是康熙离宫别院,每年有一半时间会居住在里面,设计简朴,没有精美的雕琢,这也很符合冬天只穿普通貂皮的康熙风格。
作为赐给四阿哥的宅园,肯定不会规格超过畅春园。所以圆明园一举成为“园中之园”是由于雍乾两朝的扩建。雍正时期圆明园占地达3200亩,到乾隆时期5200亩。圆明园的修建耗费巨大,不言而喻。
四、十二美人图又叫胤禛美人图
十二美人,并非雍正的后妃,而且身穿汉服的女子。她们生态各异,有沉思,有观鸟,有缝衣,观竹、观雪,品茶,赏菊等。卷幅长184厘米,与真人大小无异。
雍正十年,派人从圆明园取下,藏于紫禁城,也免遭八国联军毒手。
五、新建陵寝—清西陵
清朝皇帝两大陵墓群,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始建于顺治,清西陵由雍正创建。两陵相距约300公里。
雍正确实有特立独行特点,他执政时期,没有去规模达8400亩的避暑山庄,没有用康熙的畅春园,不住乾清宫而是住养心殿,从雍正之后的皇帝寝宫都设在养心殿。
对去世后的陵寝,雍正也是选择新建,没有跟随父亲、祖父于清东陵。雍正的泰陵在规制上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和顺治的孝陵。
雍正处处都想与父亲康熙有所不同,相比之下,乾隆对皇祖康熙感情表达得十分浓烈。他让太后居畅春园,经常去避暑山庄,模仿皇祖六下江南,执政60年,不敢超过皇祖61年。
六、热衷炼丹药
历史上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不少,雍正也是其中之一,还是亲王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炼丹的痴迷。有诗炼丹为证,其中写道: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辉,灵异卫龙蟠。
怡亲王胤祥44岁去世,英年早逝,更使雍正渴望长生不老之法。
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非人、朕亦不怪也。
雍正下旨各省督抚留心可修养性命之人。第一个做出响应的便是时任浙江总督李卫,他推荐一个叫谢鹏的人,据说此人“脉理明白、方剂稳当”,李卫还曾派人到武夷山寻找得道高人,结果并没有找到。
雍正的另一个宠臣田文镜推荐了据说会奇术的道士贾文儒。各地官员努力寻求推荐“高人”。
炼丹开炉十分讲究,雍正选择位于圆明园东南方位的秀清村作为基地,经常与官员讨论求仙问道的情况。
丹药的成份有:金砂、铅汞、硫汞等,雍正曾十分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为其建道观。雍正四年后,雍正经常吃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
钦安殿专门给道士们活动,宫内的太和殿、乾清宫等主要宫殿都安放有道神符板,雍正给道士们的起居也安排得非常妥当。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帝在圆明园暴毙的12天前,大约有200斤黑铅运入圆明园。
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日,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200斤。
黑铅是炼丹原料之一,也是有毒的金属,服食过量可使人致死。所以雍正死因有丹药中毒一说。
巧合的是雍正赐给田文镜丹药后,次月,田文镜就去世了。
关于求仙问丹,康熙帝是什么态度呢?他是非常不相信这些,还曾谕诸皇子: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可见当时的四阿哥胤禛并没有听进去。
凡炼丹修养长生及师巫自谓知前者,皆妄诞不足信,但可欺愚民而已。
正史和他人记录(比如当时外国传教士),都曾写道康熙饮食清淡节约,也是他的养生之道,亲征之际,军粮紧张时,与士兵一样,一天只吃一顿。
饮食衣着方面,也有记录康熙的衣服用料类似普通人的。也有说雍正是简朴、朴素的皇帝,但是除了这些词语,很少有具体描写如何的朴素。
写在最后
根据朝鲜史料记载,晚年的雍正帝沉迷女色,病入膏肓。
总体看,相比康熙,无论是政绩还是个人修养方面,雍正帝都没有太突出的方面。
这些史料呈现的雍正个人生活,很接近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并没有展现出一个帝王较高的自我约束力。
欢迎大家讨论~

richtung
我虽说不了解真实的雍正皇帝,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个真正爱老百姓的好皇帝,只有在雍正帝的时候,好像老百姓才真正的吃饱了

钟小翔同学
有人说其是暴君,有人说其是明君。其实在笔者看来,是不是好君王要看在位期间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大贡献。无疑,雍正虽在位期间对兄弟大臣痛下杀手,但是实施了摊丁入亩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这是一个好皇帝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