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下去priest的书?

hime’旅
默读,残次品都是选择性的翻看,看了下结局,真的看不下去。不过镇魂,六爻很好看,特别是镇魂看了好多遍。我是先看电视再看的书,可能是白宇和朱一龙的功劳,他俩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赵云澜和沈巍,演技没谁了。

旅行娃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晋江作者中我最喜欢priest的作品,她的作品属于情节党,题材多样,语言精美,情感发展铺垫到位,人物成长有弧光,主题大气有情怀,个人认为远超其他作者。

Aubrey
首先,作者的大格局是依托于全篇布局的。而不是所谓道理的。
打个比方,白鹭成霜的春日宴,她所灌输的男女主如何牛掰,在塑造了俩恋爱脑和助攻们以后,只觉得这个国家集体智商不大够。
但是,格局太大,作者就得见缝插针的把理论基础给你打扎实了,这就是你所说的灌注一些看起来很高档的大道理。
在写作教程上,这个叫读者预设。
假设一本反琼瑶文,理论上,读者预设是看过琼瑶的人,但是,如果是在网文环境下,就得假设有读者没看过,所以,作者就得解释这件事在原著里是怎么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
以《默读》为例,《默读》的基本盘是犯罪心理学,主线是受害人是不是要变成加害人。
这个题目里有大量的理论类的东西,心理学的,社会学的,要解构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比如当法律的正义迟到时,血亲复仇也是错的。
这些东西,要通过主角的理性来告诉你,这就是必要的,人真不是在装逼。
其次,好作者都是后妈。但不是每个读者都是受虐狂。
一个亲妈是死于吸毒的妓女,亲爹是强奸犯,好容易有个老实人的继父还早逝了,初中辍学要养妹妹,有俩好哥们儿还因为家里油条摊子被掀跑去贩毒被搞死一个,一无所有不得不打黑拳养活自己,妹妹,弟弟和哥儿们的妈。
你能想象这么惨一人被塑造出来,只是因为味千拉面不好吃么?
对,Preist就是这么个后妈。
我这种看文看套路,看到可爱就知道这人要可爱死了的,有时候都会崩溃,你看不下去,也正常不是?
看有匪的时候,前期我弃了三次,死一个人弃一次,后来,虐着虐着就习惯了。

丁小浩人
看不懂的别强求了,何必为难自己。她的书更深一点讲,特别是后来的这几本,不是重点讲耽美感情故事了,看不懂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很沉重的现实隐喻,确实不适合恋爱脑看。看到有人说《默读》感情来的莫名其妙,就笑了,这个东西,不脱离那点爱情脑,说啥都没用,还是去看爱情文学就好。不要为难自己,只看轻松向的也没什么不好。

小熊345
她好像非常喜欢发表自我感言,写很长的令人无感的评论,读者正聚精会神地看故事情节时,突然来了这么一大段繁琐的长话,猛地让人想弃文,拜托,大家是来看小说情节来了,不是让你评价这个那个,留给点读者自己遐想的空间不好么。

芯晴微甜
大神的书,看起来很压抑!特指priest的《默读》
《默读》是我看的priest最压抑的一本,看完之后整个人变得很黑暗。本来看小说就想看个快意恩仇,要个恶有恶报。
可是《默读》看下来,对整个社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你看到的是每一个案子都解决了,男主和男主的感情也有了归宿,但是仔细想想作者把每一个案子都写了个戛然而止,你不能细想每个凶手的结局,那些人干的那些事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为过,但是作者只是让他们停留在被抓起来那一刻,不再有过多的描述。
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那个少女苏落盏,她直接或者间接害死了那么多女孩子,可是她也只有十四岁,法律不能把她怎么样,社会也不能把她怎么样,别的凶手都会有个下场,都会有审判,她不会。她再次踏上社会也不过就二十岁左右,还是个花样少女,改造的好了是一个可以活在阳光下的正常人;改造的不好,以后这样的事还会继续发生,又会有很多无辜的人枉死,而在她没被发现之前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人心之恶,难以想象!
所以,不是不喜欢看大神的书,而是当书中的负能量大于要展示的正能量时,就会觉得这本书太过阴暗,然后就会抵触,最后就看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