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是文笔更重要还是情节更重要?

什么样的文笔才是好文笔?或者说不同类型的小说题材有相对应的文笔标准?人们真的只在乎情节推进,而不在乎文字的掌控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边城

2013最新修订纪念典藏版

沈从文

[作品]人生

《人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代表作,激励万千读者的文学经典。《人生》改变了马云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陈忠实、贾樟柯等人的创作。 《人生》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

路遥

[作品]艳阳天

《艳阳天》内容简介:故事的女主角周从心是个弃婴,从小被人收养,长大后一个偶然机会得到一本护照,因相貌与护照主人十分相似,从心决定冒名顶替,去美国闯一闯。到美国之后从心孤身奋斗,住廉租屋,在茶餐厅做女侍...

亦舒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

本书选收了原小说、电影文学剧本、完成台本和摄影组主要创作人员的创作体会及一些不同观感的评论文章。

李存葆着

[作品]金光大道

小说主要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作家浩然从农村创办互助组写起,一直写到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现了中国农村通过变革,走上了“金光大道”。

浩然

[作品]小说选刊

《小说选刊》杂志社 主 管:中国作家协会 主 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邮编:100013 电话:010-64292064 010-64294136 国内刊号:C...

最新跟帖
安然cindy

安然cindy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应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环境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主要的特征:

一、小说能多方面细致地刻划人物。

小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直接地塑造人物形象。它既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外貌和心里活动来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小说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作者能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虚构的手法,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二、小说能够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以深入细致地去描绘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把各种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小说能够具体地描绘各种复杂的环境。小说不但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不受任何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它的描写范围。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对产生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可以作深入细致的描绘,使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最充分、最具体的表现。

基于小说的特征,写小说文笔和情节都同等重要。没有好的文笔创作不出好的小说,写出的小说平铺直叙,缺乏艺术性,是站不住脚的。故事情节安排不好,也同样写不出好小说。所以说,要写出好的小说,就要有过硬的文笔来进行之术加工,运用好各种文学知识,来刻划小说的人物性格等,把小说写好。同时要叙述好故事情节,把故事情节安排好,加工好,使小说跌拓起伏,引人入胜。

刘泽仪

刘泽仪

两者都重要,且是同等的重要。

文笔和情节,都能决定一篇小说的成败,是构成一篇小说的最最要害关节,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使创作出来的文本达到预期的目的,成为一篇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小说作品。离开了哪一个选项,都不能完整而准确的表现作者真正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意图。

两者之间也没有轻重缓急的取舍问题,合而共生,不可偏废。

一、文笔的重要性

至于文笔的好坏,什么类型的文本需要什么特色的文笔,直接定义出文笔标准,不是一个好的正确做法,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更不可能有这样的划分界定。

这也只能是某些不合格的创作者在为自家的滥觞找借口,开脱责任。

却并非明智之举。

很多人从事写作,还没搞明白文笔之于文本的重要性,就仓促上阵,试图通过某些猎奇诡谲的情节打动读者,而不去追求文笔在整个文本中的表现力。客气点儿说,是没搞懂文笔之于文章的重要性,严重一点说,就是作者压根儿不懂得什么是文笔,以为只要敢想敢写就可以如愿以偿,胆儿大不嫌磕碜,其实误会已深,其识大谬矣。

文笔是什么——

直接一点儿说,文笔是一篇作品能否打动读者的最直接决定要素,也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一篇作品的好坏,耐读与否,开篇的几行文字完全可以说明问题,也可判断这个作者的文笔好与坏。

说个最直接的例子:

稿件到了编辑部。

编辑第一眼就是先瞧开篇的文字,然后再翻到最后看看结尾,看看是不是文笔打动了他的心。合不合格几乎就是一眼定生死,编辑行话管这叫“闻稿子”。意即只看你的开头,再看结尾,就大概知道你篇幅里讲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基本脉络和叙述手法是什么,是不是一篇好稿子。

试想,在这样的审读下,您的文笔稀烂到恶俗恶露,惨不忍睹,还有人会看得下去吗?你以为别人有这个耐性和必要吗?

倒是现在一些自费稿,或可差强人意不必斤斤计较,但也不会让一篇烂到臭不可闻的稿子直接面世。别看你花了银子买了书号,该退该改还得听人家的,谁也不想制造一堆读无可读、用无可用的废物,还不如厕纸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勾当,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不是吗?

二、情节的重要性

前面说了,文笔决定文本的命运;那这个情节,就会决定文本的生死。

情节是什么?

那是作者构建起来的、融聚在作者思想深处的血肉之感、切身之悟,是作者的灵魂共鸣,就像矗立在心中的一座丰碑,一具灯塔,一个航标。

通过细密入微、真实可信的刻画与塑造,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切到惊呼乃至惊喜的现实画面,就像身边的事儿,就是身边的人儿,这样的情节描写才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

也有人这样评断情节之于文本的重要性:情节就是作品的生命,是作品的立足之根。

举个例子——

很多人曾经一窝蜂的涌向所谓的穿越猎奇小说。刚开始还被吸引,渐到后来,就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就感觉这样飘来飘去、没着没落的十三不靠纯粹在糊弄傻小子,骗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还凑合,若是资深的经纶世务者,必然恶心到吐。

我媳妇儿就是这样。刚开始连听带看的不亦乐乎。忽然有一天对我说,我再也不看这些小说了,太假了,太玄了,真没意思,拿我当三岁小孩儿了,奶奶的

我就不置可否,笑眯眯地看着她,她越发感到智商受了侮辱,问我说我这样是不是很傻,太没品味了?

我说你终于醒悟了,开窍了。

说白一点儿,情节就是最真切的真实,就像我们脑海里随时会映现的现实画面一样,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有浓重的世俗味道。

一篇好的小说,就是由若干个精彩纷呈的情节构建起来的。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些海市蜃楼般的存在就越发虚无缥缈,丧根失魂。

也无法成为一篇优秀的小说文本。

归结起来就是:文笔是灵魂,情节是生命。灵魂不能离开生命独自存在,生命也不可没有灵魂供养,两者之间既亲密无间又相生相伴,就像一对儿灵魂伴侣,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你。

(图片来自网络)

vampire

vampire

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这个道理:要想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就要练成一手好文笔。


所以大家公认的答案是,如果成为遣词造句能手,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写小说高手。对呀,好的句子总是受到夸奖,用错词语或标点就要挨批,但但欣赏文笔的人没有多少人谈到小说本身。


情节也是如此。我们常常看到小说创作者这样的努力:先构建几个人物、有趣的情境、戏剧化的场景、机智的对话,还有绝美的句子。这样之后,小说就写好了。要知道,这看起来像一个绝妙的配方, 但真的不管用。


故事的力量




要知道,优美的句子、有趣的人物以及整个情节冲突等等,你认为小说吸引你的地方,其实是整个小说故事赋予它们的力量。它们只是故事创作的要素,他们是故事的仆人,而不是反过来。


瞬间激发读者好奇心的是故事本身,它能出发一种不可抗拒的急迫感,让我们难以释卷。这也是创作小说最重要的。


放弃谬论,开始成功




在你写字台铺开稿纸,打算勾画小说蓝图之前,要先放弃铺天盖地、比比皆是的写作谬论,尽管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将你带入歧途。这些谬论根深蒂固、广为人知,但对小说创作来说,却非常危险。




binghan

binghan

谢谢悟空提问。

首先说,文笔重要。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作家是以语言文字来描绘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的。如果作者语言文字功底差,是很难完成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展开的。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为例,这真是个大作家、语言文字专家。他在开头几章中的诗、词、歌、赋,才华横溢,文字功底极深。无怪毛主席经常读。若论《红楼梦》故事情节,真是没有什么。通篇是一帮富人为了讨贾母老太太开心,天天吃、天天玩、宝黛钗调情大观园的事……

纵上所述,写小说文笔更重要。

其次,情节也很重要。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之前,写孙(权)刘(备)联盟联合对曹。

周瑜要诸葛亮三天造箭十万支,引出了“草船借箭"。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火攻赤壁“借东风"“打黄盖"情节更是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火攻赤壁成功后,曹军大败。诸葛亮理应让周瑜水军全线出击消灭曹军,占领北方,取得大胜才是。

不行,孙权、周瑜占了北方,明显不利于诸葛亮所在的西蜀。怎么办?既要打败曹操,又不能让周瑜孙权灭了曹操,占了北方,诸葛亮估计曹操要从华容道逃跑,于是就安排人在此埋伏,让谁去赶跑、放了曹操,又不露痕迹呢?让关羽。诸葛亮深知,关羽曾被曹军俘虏过。曹操对关羽有不杀之恩。于是让关羽在此设埋伏,果然,讲义气的关羽放走了曹操。这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加上一场场两军对垒的大战,一个个生死搏杀的场面…情节设置之巧妙,充分塑造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智者形象。

可见,在都具备文笔功力的作家面前,情节的设置也很重要。

以上见解当否?请指正。

nana1208

nana1208

我做过一本书的内容,经我细回忆又写出这本书,我首先做出书的情节,又细推敲适当文笔。我认为还是情节最重要,文笔占第二位。

比如一、我写书中情节,前因树英与陈影订婚两年多,陈影参加工作一年后与树英提出解除婚约。树英不是怕和陈影散,而是怕丢人,叫别人说人家不要了。于是树英找陈影谈不成找他单位领导解决。领导答应明天解决,让树英住在宿舍。树英等到明天吃过午饭,也没人来叫去解决,树英实在不愿出门,为预想的计划向前近展,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走出门。

此时树英感觉到,秋末的阳光比夏日的强几倍。″阳光啊!你暂时摭挡一下照我的羞脸,那怕黑几分钟,让我走出不该来的地方。"太阳怎能听她内心的呐喊,仍像火光烤着她那羞红的脸庞,烤的她挣不开眼睛。

比如二、树英和陈影退婚约后,又有媒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以为好的青年小伙不会给她介绍,肯定是″尖帽残子"。

晚上进门一青年小伙,微笑着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双眼皮中明亮的大眼睛,青制服棉袄,袄领子露出白领边,甜润清粹的声音叫大爷大娘。

树英心一怔,眼前这小伙与她想象的″尖帽残子"大不相同。二人眼睛同时相遇,一见钟情,一见如古,相见恨晚。这几句恋情古词用在此时太恰当了。树英心装陈影三年之多,无法弥补心中的伤痛。早知有正堂,何必找陈影。(正堂是小伙的名字。)

以上这些话是树英见到小伙发出的肺腑之言。根据发生事的情节,引出了恰当的文笔。

以上举两例摘自痴女人趣事中,在痴姑娘订婚计部分。书中类似例子很多,是有血有泪的结晶。

啊啊啊啊均

啊啊啊啊均

当然是前者了;应当是两者互补。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语句通顺、充满现实、情节曲折,富有传奇色彩;加之蒙太奇组阁,人景物展活。

飞扬_flee

飞扬_flee

文笔和情节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存在谁轻谁重的问题。

小说是什么?无非是一个或几个人物支撑起来的精彩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段时间流行意识流写法,不要典型人物下的精彩故事,完全凭感觉流水般的信马由僵,想到哪写到哪,还弄出些什么什么主义。纯粹是胡闹,很快便消声匿迹无影无踪了。

既然小说是由精彩的故事组成,那么,故事情节也就必然成了小说的骨架。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既使文笔再漂亮,也不过是一堆华丽词藻下的空壳,徒具其表,没有内涵。说到底,它也不成其为小说。

但是,只有好的故事,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小说呢?当然不能,因为那是故事会,不是小说。

真正的好小说(情节),是靠文笔来锦上添花的。同样一个故事,有人写得引人入胜,让人目不暇接手难释卷,有人却写得枯燥乏味难以卒读,其原因就是文笔在起作用。如果把故事情节比作是一只鸟,文笔则是让它飞起来的翅膀,没有好的文笔,故事永远只是一个故事,成不了小说的。

由此可见,在小说中,文笔和情节是一对孪生姐妹,同年同月同日生,同等重要不可分离!

Jade'P

Jade'P

答:根据读者需求!

1、当今读者喜欢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微文。

2、不管你的文笔多么精彩,情节多么感人,要打动读者首先打动自己。

3、作者必须明白:说理比不上专家;水准赶不上经典;学识敌不过资深;丰厚抵不过著作。

4、换位思考:你喜欢读什么就是读者所爱;你偏爱哪方面内容也是读者的喜好;你渴望啥也是读者的需求;你的向往就是读者追求!

5、当今技巧:

言语简单却影响深远;文笔振波中心;理想似种籽,播下后持续浇水灌溉,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youthhomebnb

youthhomebnb

写小说文笔和情节都重要,只能二选一,当然是情节重要,时间、地点、人物、亊件是小说的几大要素,没有故事情节还叫小说吗?没有故事情节就成了散文、随笔。

懒猫儿

懒猫儿

文笔,情节两者都很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文笔,有再精彩的情节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首先你得会造词,段句,如何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抓住一个故事的核心,怎样把一个故事表达的很生动,有吸引力,都是要有很好的文笔功底的。就好比一件衣服,再好看,再精致,没有一个好身材也是穿不出理想的效果。

情节也很重要,情节跟文笔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想表达的故事情节拖泥带水,表现不出它的事态发展核心所在,人物关系,层次等等也是吸引不了读者,写小说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是很难掌控的。|

RichieHsun

RichieHsun

按理说,无论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文笔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自已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语言苍白无力或晦涩难懂,缺少谴词造句的能力,结构松散且层次不清,不要说编辑和读者的感受,恐怕连自已都会感到难为情了吧。

但是在小说创作中,相对应来说,农夫认为情节比文笔更重要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在小说作品中,结构是骨架,情节即是血和肉。一部好的小说作品,如果没有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或故事性不强,情节不真实,是引不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也将是一个失败的小说作品。

写小说,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过多的景物描写,更不需要过份的气氛渲染。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头有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真实且合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形象化,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这一点上,农夫只想用己故战士作家高玉宝,和他的同名长篇小说《高玉宝》来证明自已观点的正确性。

高玉宝只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半文盲,别说文笔和写作技巧,可能连小说是什么都弄不清楚。可是高玉宝从小给地主放牛,放猪,受尽了苦头,尝尽了被人剝削的滋味,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最后终于写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成为一名解放初期新中国著名的战士作家。

和高玉宝同样情况的,还有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恕农夫就不再赘述了。

从以上例证,是足以能够说明,"写小说相对来说,情节比文笔是更重要的。

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农夫"言之有理"吗?

judy

judy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或一部真正的好书,不但文笔,主题,内容等重要,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很重要。都是不可替代的。

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小说主要通过时代典型人物的故事展现时代发展的脉络,通过刻划时代人物的形象,讲述人物故事,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达到审美目的。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情节比文笔更重要。

下面例举一个短篇小说,从文笔上看,沒有沈从文的《边城》那么优秀,也没有琼瑶的婉君那么隽秀,但素描了一个小人物的心酸故事。情节上看,无疑小说是能获得大多网友认同的。

01

三叔打工去了。

腊月十八那天走的。原本说腊月十七走,可后来又说“七不出门,八不归”,所以晚走了一天。

其实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还有十多天就过年了,他却执意这时候走!

对于这事,家里人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连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妹,都说:“他出去找点事做也好,才四十多岁的人,还年轻。”

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只是一想到这大过年的,人人都往家赶,他却一个人往外走,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三叔长得帅,完全称得上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只可惜没有文化。据说读了五个五年级,不过全都交还给了老师,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18岁时,三叔进了水泥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土地工人(因被侵占土地而得来的进厂名额)。那时候,土地工相当于铁饭碗,可神气了。

22岁时,三叔经媒人介绍,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三婶颇有文化,聪明外向,待人热情。嫁过来没多久,就和街坊邻居打得火热。经常三五成群,白天牌馆搓麻将,晚上舞厅跳迪斯科。

不知什么缘故,三叔和三婶开始时不时吵架,有时还动手。那些日子,院里总吵吵闹闹的。

不过后来彻底清静了。因为,三婶离家出走了。

02

三婶出走那天,送了我一对很漂亮的耳环,要我好好带妹妹,也就是他们的女儿,我的堂妹,当时很小,还在堂屋里爬来爬去。

三叔心性高,骨头硬,老婆跑了就跑了,日子照常过。像是赌气似的,他不仅要将女儿养大,还要活得更潇洒快活。所谓潇洒快活,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那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有人闯进三叔的屋,用钢条将他打得头破血流。若非即时被发现,他已然呜呼哀哉了。

后来得知,事情的起因竟是牌桌上起了口角。那人讥讽三叔无用,连老婆都管不住,三叔不服气便骂了回去。二人当时就险些打起来,亏得被人劝开。谁知那人竟追到了家里,还如此凶残。

因这场官司,出走三年的三婶闻讯赶了回来。她一边照顾三叔,一边为此事四处奔走。原以为他们会和好,不料事情解决完后,他们便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三叔一如既往,端着铁饭碗,自由自在过活,永远一副很潇洒的样子。

十年过去,水泥厂效益愈发不好,生活水平却愈发高,一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三叔只得另找些活计补贴家用。那几年,他添了不少白发,经常叫我们帮他拔。

因水电站建设,移民大搬迁,或农业安置,或投亲靠友,或自某出路,不同选择获不同补偿。三叔家人口少,土地少,所得的赔偿金在新县城里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后便所剩无几。与此同时,水泥厂迁走,三叔的铁饭碗丢了。

坐吃山空的日子,三叔潇洒如初。穿着讲究,发型一丝不苟,整天在县城里四处晃悠。

忽然有一天,单身了十几年的三叔结婚了。那是一场新式婚礼,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十分亲密地挽着西装革履的三叔。三叔一脸纯情的笑。

03

与三叔结婚的女人,四十多岁,丧偶,有老人,有儿子女儿,甚至还有孙子,家庭情况十分复杂。但是三叔不介意,一心扑在她身上。这也难怪,三叔已孤单得太久太久。

本以为三叔迎来了幸福的春天,不料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女人竟是个骗子。他们办婚礼,却没办结婚手续。三叔给她买衣服首饰,出钱办婚礼,可谓倾尽所有,不成想,女人拿走所有礼金后便将他拒之千里。

三叔人财两空,一贫如洗。那几日,他整夜整夜不睡觉,不是翻看婚礼照片,就是给朋友打电话絮叨。一传十,十传百,三叔被骗婚的事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三叔俨然成了全城的笑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叔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他打散工做零活,整天骑着个二手电动车在城里穿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叔与十几年前相过亲的一个女人在一起了。

十几年前,三婶出走后不久,有人给三叔介绍对象。女方的情况与三叔差不多,丈夫抛妻弃子另外过活,婚姻名存实亡。不同的是,那男人怎么也不肯办离婚手续。因此,二人没能成。

十几年兜兜转转,二人又走到了一起,倒真是缘分。

三叔借钱买了几张麻将机,在城里开了个小牌馆,那女人则整天陪着客人打麻将。一开始倒也和睦,可日子久了,也生出许多矛盾。主要原因还是钱。女人问三叔要钱为她女儿办嫁妆,三叔拿不出钱,女人便要求他去借。为此,二人总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04

终于有一天,女人搬出了三叔的屋,不知躲去了哪里。三叔一边怄气说走就走吧,一边却又四处打听她的消息。

十天前,女人再次出现在新县城,却是与一个卖豆腐的男人一起。

三叔怒了,疯了,跑到摊上闹。女人将三叔骂得一无是处,还拿切豆腐的刀驱赶他。三叔脾气大,硬与她纠缠不休。女人拿他无法,就报了警。

公安局里,二人唇枪舌战,将对方贬得一文不值,往日情分荡然无存。可究竟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此事终不了了之。

三叔又一次成了全城的笑柄。

牌馆生意惨淡,经营不下去,索性关了,还欠下一大笔债。

三叔说要去打工。去昆明,那有个朋友帮他找了份保安工作,1500一个月,包吃住。我们劝他过完年再去,他干笑两声,说:“我都不晓得这个年咋过,还是出去好。”

三叔临走前买了个四百多块钱的智能手机,我帮他开通了微信,又教使用,他挺高兴的。我说给他拍个照做头像,他立即整理衣领站得笔直。

透过手机摄像头我发现了一件事,但我没对任何人说,尤其是三叔。

那件事就是:他老了……


喜柔酱

喜柔酱

小说是以故事取胜的,讲好故事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故事情节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一切文笔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当然,文笔也不可小视,只有一个好故事而没有必要的文笔,故事也会被文理不通的文字所糟蹋。

如果说,一定要分出个首要次要的话,我的看法是:故事情节第一,文笔位居第二,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顾此失彼。

现在的小说,我一般都不看了,原因就是故事讲得不好,不真实,不动人,无新意,很难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制作。有的小说,一看内容提要就令人反感,生不出要看的兴趣。现在的小说,包括电视剧(不少是从小说改编而成的),有共通的顽症,就是胡编乱造、远离生活现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每年都订阅《小说选刊》,读到不少上佳作品,至今难忘,比如说行政科长马儿立《人生》《高山下的花环》单家桥的闲言碎语《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等等,故事之真实可信,不容置疑,文笔之优美畅晓,令人爱不释手,如今回想起来,还感动不已。为什么?就是因为故事讲得好,耐人玩味。

现在的小说(电视剧),数量很多,据说也有很多写手赚了不少钱,有的甚至靠写作成了暴富者,但就我这孤陋寡闻者看来,实在是没有几部作品称得上上佳之作,更不要说传世。多数作品中,情节离奇,故事发展缺乏逻辑,经不起推敲,缺乏生活依据,更谈不上艺术真实,作者好像是星外来客,不食地球上的人间烟火,不会说地球上的人话。这样的所谓作品,文笔再好也没有意义。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一定要追求文笔的优美,故事再好,没有相应的文笔,也不会动人。如果语言粗糙甚至语法不通,好故事也就不复存在。

那位问了:写得不好,怎么能卖大钱?我讨厌和不屑这样的逻辑。卖得好就是好作品吗?媚俗的作品、低级下流的作品往往卖得很好,能说明这些作品都是上佳之作吗?真正的佳品,是不向世俗低头、不向读者献媚、不费点脑筋就品不出个中滋味的那种笔墨。


马秋瑜

马秋瑜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