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是文笔更重要还是情节更重要?

安然cindy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应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环境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主要的特征:
一、小说能多方面细致地刻划人物。
小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直接地塑造人物形象。它既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外貌和心里活动来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小说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作者能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虚构的手法,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二、小说能够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以深入细致地去描绘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把各种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小说能够具体地描绘各种复杂的环境。小说不但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不受任何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它的描写范围。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对产生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可以作深入细致的描绘,使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最充分、最具体的表现。
基于小说的特征,写小说文笔和情节都同等重要。没有好的文笔创作不出好的小说,写出的小说平铺直叙,缺乏艺术性,是站不住脚的。故事情节安排不好,也同样写不出好小说。所以说,要写出好的小说,就要有过硬的文笔来进行之术加工,运用好各种文学知识,来刻划小说的人物性格等,把小说写好。同时要叙述好故事情节,把故事情节安排好,加工好,使小说跌拓起伏,引人入胜。

刘泽仪
两者都重要,且是同等的重要。
文笔和情节,都能决定一篇小说的成败,是构成一篇小说的最最要害关节,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使创作出来的文本达到预期的目的,成为一篇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小说作品。离开了哪一个选项,都不能完整而准确的表现作者真正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意图。两者之间也没有轻重缓急的取舍问题,合而共生,不可偏废。
一、文笔的重要性
至于文笔的好坏,什么类型的文本需要什么特色的文笔,直接定义出文笔标准,不是一个好的正确做法,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更不可能有这样的划分界定。
这也只能是某些不合格的创作者在为自家的滥觞找借口,开脱责任。
却并非明智之举。
很多人从事写作,还没搞明白文笔之于文本的重要性,就仓促上阵,试图通过某些猎奇诡谲的情节打动读者,而不去追求文笔在整个文本中的表现力。客气点儿说,是没搞懂文笔之于文章的重要性,严重一点说,就是作者压根儿不懂得什么是文笔,以为只要敢想敢写就可以如愿以偿,胆儿大不嫌磕碜,其实误会已深,其识大谬矣。
文笔是什么——
直接一点儿说,文笔是一篇作品能否打动读者的最直接决定要素,也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一篇作品的好坏,耐读与否,开篇的几行文字完全可以说明问题,也可判断这个作者的文笔好与坏。
说个最直接的例子:
稿件到了编辑部。
编辑第一眼就是先瞧开篇的文字,然后再翻到最后看看结尾,看看是不是文笔打动了他的心。合不合格几乎就是一眼定生死,编辑行话管这叫“闻稿子”。意即只看你的开头,再看结尾,就大概知道你篇幅里讲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基本脉络和叙述手法是什么,是不是一篇好稿子。
试想,在这样的审读下,您的文笔稀烂到恶俗恶露,惨不忍睹,还有人会看得下去吗?你以为别人有这个耐性和必要吗?
倒是现在一些自费稿,或可差强人意不必斤斤计较,但也不会让一篇烂到臭不可闻的稿子直接面世。别看你花了银子买了书号,该退该改还得听人家的,谁也不想制造一堆读无可读、用无可用的废物,还不如厕纸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勾当,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不是吗?
二、情节的重要性
前面说了,文笔决定文本的命运;那这个情节,就会决定文本的生死。
情节是什么?
那是作者构建起来的、融聚在作者思想深处的血肉之感、切身之悟,是作者的灵魂共鸣,就像矗立在心中的一座丰碑,一具灯塔,一个航标。
通过细密入微、真实可信的刻画与塑造,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切到惊呼乃至惊喜的现实画面,就像身边的事儿,就是身边的人儿,这样的情节描写才是成功的,令人信服的。
也有人这样评断情节之于文本的重要性:情节就是作品的生命,是作品的立足之根。
举个例子——
很多人曾经一窝蜂的涌向所谓的穿越猎奇小说。刚开始还被吸引,渐到后来,就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就感觉这样飘来飘去、没着没落的十三不靠纯粹在糊弄傻小子,骗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还凑合,若是资深的经纶世务者,必然恶心到吐。
我媳妇儿就是这样。刚开始连听带看的不亦乐乎。忽然有一天对我说,我再也不看这些小说了,太假了,太玄了,真没意思,拿我当三岁小孩儿了,奶奶的
我就不置可否,笑眯眯地看着她,她越发感到智商受了侮辱,问我说我这样是不是很傻,太没品味了?
我说你终于醒悟了,开窍了。
说白一点儿,情节就是最真切的真实,就像我们脑海里随时会映现的现实画面一样,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有浓重的世俗味道。
一篇好的小说,就是由若干个精彩纷呈的情节构建起来的。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那些海市蜃楼般的存在就越发虚无缥缈,丧根失魂。
也无法成为一篇优秀的小说文本。
归结起来就是:文笔是灵魂,情节是生命。灵魂不能离开生命独自存在,生命也不可没有灵魂供养,两者之间既亲密无间又相生相伴,就像一对儿灵魂伴侣,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你。(图片来自网络)

vampire
我们学到的写作知识都是错误的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这个道理:要想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就要练成一手好文笔。
所以大家公认的答案是,如果成为遣词造句能手,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写小说高手。对呀,好的句子总是受到夸奖,用错词语或标点就要挨批,但但欣赏文笔的人没有多少人谈到小说本身。
情节也是如此。我们常常看到小说创作者这样的努力:先构建几个人物、有趣的情境、戏剧化的场景、机智的对话,还有绝美的句子。这样之后,小说就写好了。要知道,这看起来像一个绝妙的配方, 但真的不管用。
要知道,优美的句子、有趣的人物以及整个情节冲突等等,你认为小说吸引你的地方,其实是整个小说故事赋予它们的力量。它们只是故事创作的要素,他们是故事的仆人,而不是反过来。
瞬间激发读者好奇心的是故事本身,它能出发一种不可抗拒的急迫感,让我们难以释卷。这也是创作小说最重要的。
在你写字台铺开稿纸,打算勾画小说蓝图之前,要先放弃铺天盖地、比比皆是的写作谬论,尽管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会将你带入歧途。这些谬论根深蒂固、广为人知,但对小说创作来说,却非常危险。

binghan
谢谢悟空提问。
首先说,文笔重要。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家是以语言文字来描绘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的。如果作者语言文字功底差,是很难完成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展开的。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为例,这真是个大作家、语言文字专家。他在开头几章中的诗、词、歌、赋,才华横溢,文字功底极深。无怪毛主席经常读。若论《红楼梦》故事情节,真是没有什么。通篇是一帮富人为了讨贾母老太太开心,天天吃、天天玩、宝黛钗调情大观园的事……
纵上所述,写小说文笔更重要。其次,情节也很重要。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之前,写孙(权)刘(备)联盟联合对曹。
周瑜要诸葛亮三天造箭十万支,引出了“草船借箭"。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火攻赤壁“借东风"“打黄盖"情节更是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火攻赤壁成功后,曹军大败。诸葛亮理应让周瑜水军全线出击消灭曹军,占领北方,取得大胜才是。
不行,孙权、周瑜占了北方,明显不利于诸葛亮所在的西蜀。怎么办?既要打败曹操,又不能让周瑜孙权灭了曹操,占了北方,诸葛亮估计曹操要从华容道逃跑,于是就安排人在此埋伏,让谁去赶跑、放了曹操,又不露痕迹呢?让关羽。诸葛亮深知,关羽曾被曹军俘虏过。曹操对关羽有不杀之恩。于是让关羽在此设埋伏,果然,讲义气的关羽放走了曹操。这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加上一场场两军对垒的大战,一个个生死搏杀的场面…情节设置之巧妙,充分塑造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智者形象。
可见,在都具备文笔功力的作家面前,情节的设置也很重要。以上见解当否?请指正。

nana1208
我做过一本书的内容,经我细回忆又写出这本书,我首先做出书的情节,又细推敲适当文笔。我认为还是情节最重要,文笔占第二位。
比如一、我写书中情节,前因树英与陈影订婚两年多,陈影参加工作一年后与树英提出解除婚约。树英不是怕和陈影散,而是怕丢人,叫别人说人家不要了。于是树英找陈影谈不成找他单位领导解决。领导答应明天解决,让树英住在宿舍。树英等到明天吃过午饭,也没人来叫去解决,树英实在不愿出门,为预想的计划向前近展,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走出门。
此时树英感觉到,秋末的阳光比夏日的强几倍。″阳光啊!你暂时摭挡一下照我的羞脸,那怕黑几分钟,让我走出不该来的地方。"太阳怎能听她内心的呐喊,仍像火光烤着她那羞红的脸庞,烤的她挣不开眼睛。
比如二、树英和陈影退婚约后,又有媒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以为好的青年小伙不会给她介绍,肯定是″尖帽残子"。
晚上进门一青年小伙,微笑着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双眼皮中明亮的大眼睛,青制服棉袄,袄领子露出白领边,甜润清粹的声音叫大爷大娘。
树英心一怔,眼前这小伙与她想象的″尖帽残子"大不相同。二人眼睛同时相遇,一见钟情,一见如古,相见恨晚。这几句恋情古词用在此时太恰当了。树英心装陈影三年之多,无法弥补心中的伤痛。早知有正堂,何必找陈影。(正堂是小伙的名字。)
以上这些话是树英见到小伙发出的肺腑之言。根据发生事的情节,引出了恰当的文笔。
以上举两例摘自痴女人趣事中,在痴姑娘订婚计部分。书中类似例子很多,是有血有泪的结晶。

啊啊啊啊均
当然是前者了;应当是两者互补。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语句通顺、充满现实、情节曲折,富有传奇色彩;加之蒙太奇组阁,人景物展活。

飞扬_flee
文笔和情节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存在谁轻谁重的问题。
小说是什么?无非是一个或几个人物支撑起来的精彩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段时间流行意识流写法,不要典型人物下的精彩故事,完全凭感觉流水般的信马由僵,想到哪写到哪,还弄出些什么什么主义。纯粹是胡闹,很快便消声匿迹无影无踪了。
既然小说是由精彩的故事组成,那么,故事情节也就必然成了小说的骨架。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既使文笔再漂亮,也不过是一堆华丽词藻下的空壳,徒具其表,没有内涵。说到底,它也不成其为小说。
但是,只有好的故事,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小说呢?当然不能,因为那是故事会,不是小说。
真正的好小说(情节),是靠文笔来锦上添花的。同样一个故事,有人写得引人入胜,让人目不暇接手难释卷,有人却写得枯燥乏味难以卒读,其原因就是文笔在起作用。如果把故事情节比作是一只鸟,文笔则是让它飞起来的翅膀,没有好的文笔,故事永远只是一个故事,成不了小说的。
由此可见,在小说中,文笔和情节是一对孪生姐妹,同年同月同日生,同等重要不可分离!

Jade'P
答:根据读者需求!
1、当今读者喜欢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微文。
2、不管你的文笔多么精彩,情节多么感人,要打动读者首先打动自己。
3、作者必须明白:说理比不上专家;水准赶不上经典;学识敌不过资深;丰厚抵不过著作。
4、换位思考:你喜欢读什么就是读者所爱;你偏爱哪方面内容也是读者的喜好;你渴望啥也是读者的需求;你的向往就是读者追求!
5、当今技巧:
言语简单却影响深远;文笔振波中心;理想似种籽,播下后持续浇水灌溉,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youthhomebnb
写小说文笔和情节都重要,只能二选一,当然是情节重要,时间、地点、人物、亊件是小说的几大要素,没有故事情节还叫小说吗?没有故事情节就成了散文、随笔。

懒猫儿
文笔,情节两者都很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文笔,有再精彩的情节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首先你得会造词,段句,如何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抓住一个故事的核心,怎样把一个故事表达的很生动,有吸引力,都是要有很好的文笔功底的。就好比一件衣服,再好看,再精致,没有一个好身材也是穿不出理想的效果。
情节也很重要,情节跟文笔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想表达的故事情节拖泥带水,表现不出它的事态发展核心所在,人物关系,层次等等也是吸引不了读者,写小说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是很难掌控的。|

RichieHsun
按理说,无论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文笔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自已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语言苍白无力或晦涩难懂,缺少谴词造句的能力,结构松散且层次不清,不要说编辑和读者的感受,恐怕连自已都会感到难为情了吧。
但是在小说创作中,相对应来说,农夫认为情节比文笔更重要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在小说作品中,结构是骨架,情节即是血和肉。一部好的小说作品,如果没有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完整故事,或故事性不强,情节不真实,是引不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也将是一个失败的小说作品。
写小说,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过多的景物描写,更不需要过份的气氛渲染。需要的只是一个有头有尾完整的故事,情节真实且合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形象化,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这一点上,农夫只想用己故战士作家高玉宝,和他的同名长篇小说《高玉宝》来证明自已观点的正确性。
高玉宝只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半文盲,别说文笔和写作技巧,可能连小说是什么都弄不清楚。可是高玉宝从小给地主放牛,放猪,受尽了苦头,尝尽了被人剝削的滋味,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最后终于写出了深受读者喜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成为一名解放初期新中国著名的战士作家。
和高玉宝同样情况的,还有写出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恕农夫就不再赘述了。
从以上例证,是足以能够说明,"写小说相对来说,情节比文笔是更重要的。
亲爱的读者,你们觉得农夫"言之有理"吗?

judy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或一部真正的好书,不但文笔,主题,内容等重要,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都很重要。都是不可替代的。
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小说主要通过时代典型人物的故事展现时代发展的脉络,通过刻划时代人物的形象,讲述人物故事,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达到审美目的。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情节比文笔更重要。
下面例举一个短篇小说,从文笔上看,沒有沈从文的《边城》那么优秀,也没有琼瑶的婉君那么隽秀,但素描了一个小人物的心酸故事。情节上看,无疑小说是能获得大多网友认同的。
01
三叔打工去了。
腊月十八那天走的。原本说腊月十七走,可后来又说“七不出门,八不归”,所以晚走了一天。
其实早一天晚一天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还有十多天就过年了,他却执意这时候走!
对于这事,家里人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连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妹,都说:“他出去找点事做也好,才四十多岁的人,还年轻。”
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只是一想到这大过年的,人人都往家赶,他却一个人往外走,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三叔长得帅,完全称得上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只可惜没有文化。据说读了五个五年级,不过全都交还给了老师,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18岁时,三叔进了水泥厂,成了一名正式的土地工人(因被侵占土地而得来的进厂名额)。那时候,土地工相当于铁饭碗,可神气了。
22岁时,三叔经媒人介绍,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三婶颇有文化,聪明外向,待人热情。嫁过来没多久,就和街坊邻居打得火热。经常三五成群,白天牌馆搓麻将,晚上舞厅跳迪斯科。
不知什么缘故,三叔和三婶开始时不时吵架,有时还动手。那些日子,院里总吵吵闹闹的。
不过后来彻底清静了。因为,三婶离家出走了。
02
三婶出走那天,送了我一对很漂亮的耳环,要我好好带妹妹,也就是他们的女儿,我的堂妹,当时很小,还在堂屋里爬来爬去。
三叔心性高,骨头硬,老婆跑了就跑了,日子照常过。像是赌气似的,他不仅要将女儿养大,还要活得更潇洒快活。所谓潇洒快活,就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那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有人闯进三叔的屋,用钢条将他打得头破血流。若非即时被发现,他已然呜呼哀哉了。
后来得知,事情的起因竟是牌桌上起了口角。那人讥讽三叔无用,连老婆都管不住,三叔不服气便骂了回去。二人当时就险些打起来,亏得被人劝开。谁知那人竟追到了家里,还如此凶残。
因这场官司,出走三年的三婶闻讯赶了回来。她一边照顾三叔,一边为此事四处奔走。原以为他们会和好,不料事情解决完后,他们便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三叔一如既往,端着铁饭碗,自由自在过活,永远一副很潇洒的样子。
十年过去,水泥厂效益愈发不好,生活水平却愈发高,一个月三四百块钱的工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三叔只得另找些活计补贴家用。那几年,他添了不少白发,经常叫我们帮他拔。
因水电站建设,移民大搬迁,或农业安置,或投亲靠友,或自某出路,不同选择获不同补偿。三叔家人口少,土地少,所得的赔偿金在新县城里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后便所剩无几。与此同时,水泥厂迁走,三叔的铁饭碗丢了。
坐吃山空的日子,三叔潇洒如初。穿着讲究,发型一丝不苟,整天在县城里四处晃悠。
忽然有一天,单身了十几年的三叔结婚了。那是一场新式婚礼,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十分亲密地挽着西装革履的三叔。三叔一脸纯情的笑。
03
与三叔结婚的女人,四十多岁,丧偶,有老人,有儿子女儿,甚至还有孙子,家庭情况十分复杂。但是三叔不介意,一心扑在她身上。这也难怪,三叔已孤单得太久太久。
本以为三叔迎来了幸福的春天,不料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女人竟是个骗子。他们办婚礼,却没办结婚手续。三叔给她买衣服首饰,出钱办婚礼,可谓倾尽所有,不成想,女人拿走所有礼金后便将他拒之千里。
三叔人财两空,一贫如洗。那几日,他整夜整夜不睡觉,不是翻看婚礼照片,就是给朋友打电话絮叨。一传十,十传百,三叔被骗婚的事在县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三叔俨然成了全城的笑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叔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他打散工做零活,整天骑着个二手电动车在城里穿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叔与十几年前相过亲的一个女人在一起了。
十几年前,三婶出走后不久,有人给三叔介绍对象。女方的情况与三叔差不多,丈夫抛妻弃子另外过活,婚姻名存实亡。不同的是,那男人怎么也不肯办离婚手续。因此,二人没能成。
十几年兜兜转转,二人又走到了一起,倒真是缘分。
三叔借钱买了几张麻将机,在城里开了个小牌馆,那女人则整天陪着客人打麻将。一开始倒也和睦,可日子久了,也生出许多矛盾。主要原因还是钱。女人问三叔要钱为她女儿办嫁妆,三叔拿不出钱,女人便要求他去借。为此,二人总吵吵闹闹,分分合合。
04
终于有一天,女人搬出了三叔的屋,不知躲去了哪里。三叔一边怄气说走就走吧,一边却又四处打听她的消息。
十天前,女人再次出现在新县城,却是与一个卖豆腐的男人一起。
三叔怒了,疯了,跑到摊上闹。女人将三叔骂得一无是处,还拿切豆腐的刀驱赶他。三叔脾气大,硬与她纠缠不休。女人拿他无法,就报了警。
公安局里,二人唇枪舌战,将对方贬得一文不值,往日情分荡然无存。可究竟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此事终不了了之。
三叔又一次成了全城的笑柄。
牌馆生意惨淡,经营不下去,索性关了,还欠下一大笔债。
三叔说要去打工。去昆明,那有个朋友帮他找了份保安工作,1500一个月,包吃住。我们劝他过完年再去,他干笑两声,说:“我都不晓得这个年咋过,还是出去好。”
三叔临走前买了个四百多块钱的智能手机,我帮他开通了微信,又教使用,他挺高兴的。我说给他拍个照做头像,他立即整理衣领站得笔直。
透过手机摄像头我发现了一件事,但我没对任何人说,尤其是三叔。
那件事就是:他老了……

喜柔酱
小说是以故事取胜的,讲好故事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故事情节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一切文笔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当然,文笔也不可小视,只有一个好故事而没有必要的文笔,故事也会被文理不通的文字所糟蹋。
如果说,一定要分出个首要次要的话,我的看法是:故事情节第一,文笔位居第二,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顾此失彼。
现在的小说,我一般都不看了,原因就是故事讲得不好,不真实,不动人,无新意,很难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制作。有的小说,一看内容提要就令人反感,生不出要看的兴趣。现在的小说,包括电视剧(不少是从小说改编而成的),有共通的顽症,就是胡编乱造、远离生活现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每年都订阅《小说选刊》,读到不少上佳作品,至今难忘,比如说行政科长马儿立《人生》《高山下的花环》单家桥的闲言碎语《四个四十岁的女人》等等,故事之真实可信,不容置疑,文笔之优美畅晓,令人爱不释手,如今回想起来,还感动不已。为什么?就是因为故事讲得好,耐人玩味。
现在的小说(电视剧),数量很多,据说也有很多写手赚了不少钱,有的甚至靠写作成了暴富者,但就我这孤陋寡闻者看来,实在是没有几部作品称得上上佳之作,更不要说传世。多数作品中,情节离奇,故事发展缺乏逻辑,经不起推敲,缺乏生活依据,更谈不上艺术真实,作者好像是星外来客,不食地球上的人间烟火,不会说地球上的人话。这样的所谓作品,文笔再好也没有意义。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一定要追求文笔的优美,故事再好,没有相应的文笔,也不会动人。如果语言粗糙甚至语法不通,好故事也就不复存在。
那位问了:写得不好,怎么能卖大钱?我讨厌和不屑这样的逻辑。卖得好就是好作品吗?媚俗的作品、低级下流的作品往往卖得很好,能说明这些作品都是上佳之作吗?真正的佳品,是不向世俗低头、不向读者献媚、不费点脑筋就品不出个中滋味的那种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