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中哪一部的文学水平最低?

yhfbbi
我国的四大名著,文学水平都不低。不放在一起,都是第一,但偏要放在一起评比而言,“西游记”的文学功夫稍微浅一些。因为它是故事的描述,没有历史背景和典故解析,更无诗章词歌的搭配………。[作揖][作揖]

不会游泳的鱼
中国四大名著要论哪一部的文学水平最低的话,那就只有《三国演义》了。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文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是通过现实生活创造出文学作品的,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真善美假丑恶,从而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观。但文学作品一定不是现实生活的原型照片,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逻辑规律想像加工出来的艺术生活再表现,是供人们欣赏的各类文学样式。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生活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生活,但它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规律和道理。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作家创造出来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生活的细节创造和艺术再现,更具有创造性,它不是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具有的。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文学创造性就不如其他三部文学名著。因为《三国演义》相当于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的,尽管其中有很多虚构加工的成份,但它毕竟是历史小说,从大脉络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走向。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数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一点上,它大大不同于《水浒传》。《水浒传》中的人物除历史人物宋江和宋朝庭中的一些少数官员和皇帝是真有其人以外,108将中大多数是虚构的,体现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创造性。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尽管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同样创造性地刻画虚构了历史人物的的再现形象,但他相当于是在原有的真实历史人物身上涂脂抹粉,把历史人物装饰了一翻。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三部文学名著中的很多典型人物形象,完完全全是作者艺术虚构的,它们没有真实的历史人物所依托,所以,人物形象的艺术创造性就自然比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强多了,进而在文学水平上《三国演义》和其他三部名著相比就要低一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也有很多相同之处,那就是人物之间的武打场景很多。但《水浒传》的人物打斗刻画就要比《三国演义》的人物打斗刻画要生动、细腻、吸引人得多。这也是《三国演义》在文学水平上要低于《水浒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整个文学作品中的想像的丰富性上,它又更差于《西游记》。当然,《三国演义》的综合性文学水平上和《红楼梦》相比,那就更比不上了。比如说,语言造旨、故事情节的展现、人物刻画、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对封建社会思想的批判等等,《三国演义》就比《红楼梦》逊色得多了。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平都要约差于其他三部文学名著。

云游
中国的4大名著,已经是家喻户晓,达到8岁小孩都能说出一些故事来的程度。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对中国四大名著的喜爱是不一致的,喜爱的次序也不一样。
所以至今真的没有人能排出一个权威服众的1234的次序来。
然而从社会的反映和人们的引用上看。
水浒应该是第一。
这就是全国范围内帮派们的组织结构,和哥们义气,多多少少沾着一些水浒气。
实际上这就是江湖规矩里的规矩,被写水浒传的人引进他的作品里面去了。
三国应该是第二。
因为江湖规矩里面的讲义气,带一些忠义性质。所以关羽被奉为武财神了。
而各个戏文以及古代建筑上的雕塑装饰,三国人物是经常见到的。可见广泛性了。
西游应该是第三。
6岁以后的小孩子们都愿意听这些故事。普遍性也很高的。
红楼应该是第四。
其实很少人能真的深入地去读红楼梦的。而且在社会上应用的并不多。
但是这是民间的排序。
学术界,应该是红楼梦第一,三国演义第二,西游记是第三,水浒传是第四。
如果学术界不限定这4本书。
那么文学价值方面的学术界,应该是金瓶梅第一,红楼梦第二,西厢记第三,天仙配第四。三国水浒西游记还不如白蛇传呢。
因为所谓的文学价值就是撩情。讲究的是把读者一会儿弄笑了,一会儿弄哭了,一会儿弄气愤了,一会儿弄得安静沉思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学跌宕起伏的状态。
因此严格意义上的讲,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存在。
因为中国的小说都含有大量的社会教化的含义,目的,目标。而与撩情方面确实缺少色彩。
或者这样说,中国人的小说都是树立一个榜样,让读者去学仿这个榜样去,或者痛恨这个榜样去。这就是正反人物的效果。
正反人物的效果就是中国小说和艺术作品的刻画要求。
中国小说艺术这方面的追求,就是中国小说在撩情方面的笔墨风采并不多。
但是中国并不是没有撩情方面的文艺作品。这就是中国的古诗词,可以将人的情绪和自然风景联成一体。可见中国的撩情作品都在诗词歌赋当中。有人说成是抒情。
所以可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小说里面的开头篇,愿意用一些不对仗的诗词进行开头的。也带有一些风景和人物融为一体的情愫在里面的。
可见中国的小说艺术不注重撩情,而是遵循着神话和魔化人物形象展开的。
从而在欧洲人的标准下,中国就没有正规的文学小说作品了。
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留洋的学生返回中国以后,才在文学作品中用风景景象,与人们的心情相结合起来,进行作品的写作了。
但是并没有中国诗词的景色与人们的心情结合得好,因为中国的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更多的被说成是诗情画意了。也就是每句诗都是一幅画。
所以中国的文学如果按照欧洲人的标准进行的话,也不应该按欧洲人的写法学习。而是应该把中国的诗词的诗情画意融入小说写作当中,用于表达人们的心情,心绪和情绪变化。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神化和魔化一个人物。避免进入教化的功能上去。而用中性的人物去描写人的情感的跌宕起伏。以便引发读者的喜怒哀乐,忧思恐惊,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出现。
用小孩子的话说,别写成了谁最厉害,谁最不厉害,谁最好。谁最不好,谁是恶人这类的作品。
而是写成随着人物的事迹展开,舞者随着故事的进展,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怒,一会儿担心害怕,一会儿安静沉思,等等,情绪的跌宕起伏。
怎么把人给弄笑了,实际上中国有实例作品格式存在的。这就是相声和小品。
怎么把人给弄得紧张了,以及对故事人物担心,在有些电影一个好人受到危难的时候,观看者会替他担心,已经有实例格式了。
怎么把人给弄得发怒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用斗地主的方法演的戏,都可以激起观众的愤怒出来。也是有实例格式的。
而中国解放以后,编撰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可以把人引入安静沉思的程度的。
可见在中国各个文学写作的实例格式是有的,只是没有人把它们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完善和写作而已。
所以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篇世界名著。
实际上中国的小说文艺,停留在小孩子们分辨好人坏人上,以及后来咋回事咋样了这个程度上。
而没有进入纯粹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会儿令读者哭,一会儿令读者笑,一会儿另读着怒,一会儿另读着紧张担心,一会儿令读者进入沉思安静的艺术效果当中。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iamokcits
那一部是你们能写出来的?别说写就是想都想不出来。不要妄加评论。都非常出色。不然怎会至今千古传送。

Rarha
第一才子书 ——三国演义

LaMei
有些老是拿“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事,好像有了这句话做挡箭牌,文人、文章、文学作品就没有高下之分了。这纯粹是扯淡!若真是如此,是否普通作者的文章也可以笑傲东坡居士?一般唐代诗人也可以替代李杜?说到四大名著,也一定会有高下之分,只不过差别不一定很大。个人以为,第一非《红楼梦》莫属,不解释。第二《水浒传》较为合适,主要从人物性格生动、形象鲜活的角度考虑,因为长篇小说是否塑造出一些“这一个”人物是成败的关键,而《水浒传》成功了。第三当为《三国演义》,该作品的叙事很成功,超过了《水浒传》,而人物塑造略逊色一点。《西游记》只好敬奉末座,盖因叙事方面许多故事套路相似甚至相同,而人物形象的塑造虽不能说是无特点,但就鲜活而言,按理说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师徒四人,一个个的精雕细刻,应该非常突出,而结果是没能达到《水浒传》的高度,与《红楼梦》相比,差别更明显,而叙事比《三国演义》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当然,要细细说来,可能一部专著也未必能面面俱到的讨论清楚的,只能粗略说一下个人的看法。如此而已。

ttbeary
水浒传


锅炉摇滚
这个题目有问题。四大名著各有特色,文学成就都较高,但是不同读者的收益感会不一样。

义合客嶘
梦游国转

janetmq
恰恰相反,三國演義以及半古言文與通俗文學相結合的特點而千古流傳!



polinchen
当年也有这么一群儒生,他们对杜诗指手画脚,说杜甫前期的诗英气勃勃,到了晚年变得随意了,不如年轻时了。
这时候,诗坛盟主黄庭坚站出来了:老杜晚年,居然能写到这等境界!不可及,不可及啊!
于是他们又转而听信黄庭坚的说法。
百年之后,朱熹对这群人做了尖锐的评价:“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我相信楼上说《三国演义》最差的各位,未必就真的认为《三国》挤在四大名著中间有多么不堪。恐怕也不过是道听途说了些观点,人云亦云罢了。
就算真如各位所说,《三国》有种种的缺陷,也希望各位在批评时,能常常想起毛姆的这句话
当我一想到小说家们不得不克服多少障碍,避开多少圈套,于是最伟大的小说也有缺陷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所惊奇的反倒是,它们的缺陷何以如此之少 。——毛姆 《巨匠与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