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吕后单独与戚夫人过意不去治她于死地?

国宝级天才
刘邦后宫佳丽没有三千也有几百人,那么多人,为什么吕后偏偏置戚夫人于死地?
其实,在刘邦去世后,不只是戚夫人,所有刘邦生前宠幸的什么管夫人、赵子儿下场都不好过,只是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人彘”最悲惨而已,这一切既和自己有关,也和刘邦有关。
戚夫人年轻漂亮,尤其擅长“翘袖折腰之舞”。从刘邦做《大风歌》、鸿鹄歌来看,刘邦也是个文艺青年(虽然年纪大了)。两个有共同爱好之人能玩到一起,夫唱妇随。
关于戚夫人被刘邦宠幸的程度,《史记》中有交代:“戚夫人日夜侍御”。不论白天晚上刘邦都和戚夫人一起“搞创作”。还有刘邦给他们的儿子起名刘如意,直接和其他两个字的儿子区别开来。到了晚年,刘邦甚至不止一次的要废立太子,废的肯定是“不类我”的太子刘盈,换成“类我”的爱子刘如意。
吕后期间得到了什么?和刘邦夫妻间的感情、温情?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如果一旦废立太子成功,吕雉的皇后之位直接交给戚夫人。所以,吕雉最恨戚夫人。心里话:你戚夫人不但抢走了我男人,甚至还要把我仅剩的权利和以后的一切拿走,我绝对不会放过你!

21sang
如果是情敌以吕后的智慧胸襟也许会放过戚姬一马,但是如果是政敌那就一定要斩草除根,其实如果戚姬聪明的话不经常在刘邦面前哭泣让刘邦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只是安心侍奉刘邦的话吕雉未必会放在心上,因为吕雉跟刘邦早没有了夫妻情分,刘邦喜欢新人,吕雉身边也有了审食其,如果刘邦去世了那么太子刘盈登基就成了定局,吕后也不会计较这些,但是这个戚姬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推上太子之位,刘邦也觉得刘如意果敢聪颖更像自己,一度想要废掉刘盈,但是吕后可是一位政治家,绝不会坐以待毙,她及时的求助张良,并且听从张良的建议把“商山四皓”请出山陪伴太子,让刘邦看见觉得太子刘盈已经顺应人心羽翼已成动不得了。
都说吕雉对戚姬太狠了,那么如果戚姬上台又会如何对待吕雉与原太子呢?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宫里面权力之争太过于残酷血腥,吕雉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的权威,以及刘盈的帝位,再者戚姬是一个政治小白,朝堂上没有一丝支持戚姬的势力,只靠着戚姬迷惑刘邦一个人有什么用,就算刘如意做了皇位这些对老臣如何弹压制衡恐怕都不知道,到时候汉朝江山还会安稳吗?
要知道那时候冒顿虎视眈眈,要是汉朝要是内乱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大事,吕雉是心狠手辣但是唯有吕雉能把握朝局弹压大臣控制局面稳定江山,在江山不稳定情况下只有吕雉能操控,但是话说回来一般母亲强势儿子就懦弱,所以刘盈也是太过于软弱了,刘邦当初也是觉得自己偌大的江山刘盈未必做的稳,只可惜太子刘盈得到的是满朝文武的支持,“商山四皓”的神助攻,刘邦也没有办法,所以吕后专权是必然,只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样的选择未必是错的。

飞过沧海的蝴蝶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
垓下美人指的就是虞姬,而定陶美人就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爱妃戚姬,又称戚夫人。提到戚夫人,大家首先想到就是“人彘”以及吕后的狠毒,但是仔细翻看这一段时期的史书,我们就会发现刘邦的后宫,下场悲惨的只有一个戚夫人,其他的几个后妃吕后都放他们回封国做太后颐养天年,而戚夫人落得一个那样的下场,可以说有一大半的原因都是她自找的,她做的每一件事基本上都触及了吕后的底线,可以说戚夫人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公元前205年刘邦东征过定陶时,戚姬与刘邦缔结姻缘,戚姬的美艳温柔,一下令刘邦倾心,宠爱有加,而吕后此时则为楚军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汉四年)九月,楚汉议和方被放回归汉。等吕后回来后,发现自己丈夫身边已经有了戚夫人,自己虽然贵为正妻,可是戚夫人显然在刘邦面前更加得宠。并且从刘邦收纳戚夫人的时间来看,吕后便明白了自己正在楚营作囚犯为丈夫受苦时,丈夫已经另有新欢。这种局面,想必换做任何人都不能接受吧,更何况是吕后。可以说,吕后此时对戚夫人已经有所不满,但是吕后最不满的应该还是丈夫刘邦的所作所为,所以此时戚夫人与其争宠,吕后还可以忍受,还没有到撕破脸皮的时候,而戚夫人则浑然不觉,反而借着刘邦的宠爱,迈出了作死道路上的第二步。
戚夫人作死的第二步就是与吕后争夺太子之位,俗话说的好,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吕后一生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儿子刘盈就是后来的汉孝惠皇帝,戚夫人则生了赵王如意。但是刘盈生性仁慈软弱,刘邦认为不像他自己,常想废掉太子,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生性聪慧,十分像他。戚夫人得知后,更是借着常常陪刘邦到关东的机会,给刘邦吹枕边风,甚至达到了“日夜啼泣”的地步,而刘邦在戚夫人的枕边风的吹动下也变得越来越讨厌刘盈,甚至最后下定决心打算废掉刘盈,可以说吕后及太子刘盈已经被逼入绝境,若不是留侯张良出策让吕后请来商山四皓,太子太傅叔孙通以死相谏,御史大夫周昌“期不奉诏”以及其他功臣的力挺,恐怕汉家第二代天子就是赵王如意了。
可以说,这件事已经触及了吕后的底线,涉及到了吕后的核心利益,但是碍于刘邦的保护,吕后并没有立即发动反击,而是在等待刘邦的去世。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刘盈即位为帝,吕后就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但是,吕后在此时只是想羞辱戚夫人,并没有真正决定要折磨她。然而,戚夫人接下来又在作死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终于彻底激怒了吕后。
戚夫人在被关入永巷悲痛欲绝,乃作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儿子在当王,母亲却在当囚犯,整日做着舂米的苦活,经常和死亡做伴!儿子啊,我俩相隔三千里,谁当使者来告诉你啊?可以说,这首歌彻底激怒了吕后,使其彻底动了杀心,史书记载吕后得知这首歌的反应则是“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通汝)子邪?’乃召赵王诛之。”尽管汉惠帝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保护赵王如意,但是吕后仍“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接下来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恐怕戚夫人到最后也不知道她的那首歌不仅没有救了她的命,反而断送了自己儿子的命。
总之,可以说戚夫人在刘邦的宠爱下,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在知道吕雉杀功臣的手段后,都没有正确衡量对手的能力,反而继续与吕后争夺太子之位,被囚禁了以后还作死地唱舂歌,把自己害惨了不说,还直接亲手葬送了儿子的命。至于吕后,在此不想进行评论,仅引用《史记》中司马迁的评价“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速冻南极熊
因为戚夫人在得宠时没少让吕后受气,最关键的是她还要废了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想立自己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是谁啊?人家可是一路跟刘邦打江山的人!从刘邦一无所有到成就霸业,吕后一直不离不弃,可以说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江山打下来了,刘邦变心了,这种背叛谁能受了?所以吕后对戚夫人那是恨之入骨!所以后来对戚夫人下手才会那么狠!

老衲围观而来
自古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众多,作为开国帝王的刘邦自然也是有不少女人的,根据史籍记载刘邦的老婆里面比较有名气的有曹夫人(庶长子刘肥母亲),吕皇后(汉惠帝刘盈之母),戚夫人(赵王如意之母),薄姬(著名的汉文帝之母),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等等。
按理说女人善妒,吕后要想独占刘邦的恩宠的话,应该敌视所以妃子才是,怎么单单对戚夫人如此痛恨,剃去头发幽禁做苦力还不行,还要剁去手脚做成“人彘”呢?
我们来看看刘邦和两个老婆的爱恨情仇,当年20岁的大家闺秀吕雉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刘邦,而刘邦这个时候已经跟村里的寡妇私通生了一个儿子刘肥,就是后来的齐王。而且吕雉还把刘肥养大成人了,说明吕雉并不是特别善妒的一个人,起码还能有容人之量。
但是后来刘邦起兵之后,做了汉王。娶了戚夫人。情况就变了不少。戚夫人是济阴定陶人(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高祖刘邦非常宠爱她,领兵打仗都带在身边,跟项羽天天带着虞姬一样的,这时候老色衰的吕雉也没有多少怨言,反正她也没有吃亏,家里有男佣人了,可以解闷。
后来戚夫人生了个儿子刘如意,画风就开始变了,吕雉只生了刘盈一个儿子,也是刘邦和吕雉唯一的嫡子,享有继承权,但是刘盈性格颇为仁爱懦弱。而戚夫人的儿子如意非常聪明可爱。高祖刘邦也觉得“如意深肖朕躬”,还是如意更像自己,就打算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如意。而且戚夫人经常跟着刘邦身边,吹枕边风,哭泣装可伶,屡次希望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但是大臣们反对“废长立幼”(秦朝长子扶苏被杀,幼子胡亥二世而亡的教训刚刚结束,如果是扶苏得的天下,估计没有刘邦什么事了),刘邦一直在犹豫之中,先封了如意为赵王,但是还是想逮着机会废了刘盈立如意为太子。
深陷危机的吕雉这下感觉麻烦来了,要是如意被立为太子,自己跟刘盈轻则打入冷宫废为庶人,重则性命不保。吕雉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自己一个妇道人家,能想出什么好法子了?但是吕雉还是非常聪明的,自己想不出,不代表别人想不出。留候张良智绝天下,是刘邦的头号智囊,一定可以解决这个危机。
于是,吕雉让哥哥逼着张良出个计策。张良被逼不过,就献了一个妙计,让吕雉把刘邦非常推崇的“商山四皓”请出来,当太子刘盈的老师。吕雉又是一番谋划,终于把“商山四皓”这四个80多岁的老头子弄出山了,做了自己儿子的老师。陪伴在太子刘盈身边。
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说:“我屡次请你们出山来做官,都不出来,现在怎么肯出来呀”?
“商山四皓”回复说:“陛下你轻视读书人,总是打骂我们,所以我想出来,现在听说太子非常仁孝友爱,爱护读书人,天下读书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所以我们就出来了”。
刘邦一看,歇菜了,就让四个老头好好辅佐太子刘盈。
回到后宫,刘邦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我已无能为力了,如果强行"废长立幼”,大汉江山不稳。其实刘邦也明白“废长立幼”不好,只是架不住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的软磨硬泡,但是现在大事已成,也难改变了,不久之后,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
汉惠帝即位后,吕雉就做了太后,马上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子里面,并且剃去头发,脖子上挂个项圈,让她穿上囚徒的衣服,让她做舂米的苦力。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说儿子呀,你做大王(如意为赵王),但是你母亲我却是个囚徒,一天到晚劳累不止,经常与死神为伴,天上飞过的鸟儿呀,你可以把这个母亲的悲惨遭遇带给儿子如意吗?
吕后听说之后大怒:还想靠你儿子翻身吗?是不是想等你儿子长大了再夺我儿子的皇帝位子呀?于是毒杀了赵王如意,仍不解恨。接着砍断了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把她扔到窟室裹,称为“人彘”。
数日之后,叫惠帝来看“人彘”,刘盈一见,问了才知道竟然是戚夫人,当场大哭了一场(估计内心的极度恐惧),从此得了病,一年多还没有好。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
纵观吕后如此对待戚夫人,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看不下去了,说不是人干的事情,把戚夫人做出“人彘”确实非常过分了,而吕后对戚夫人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来,估计金庸小说里面的“四大恶人”都要甘拜下风。
俗话说,“杀人不过点头地”。吕后痛恨戚夫人——杀了就是,对待刘邦的其他妃子并没有如此恶毒,无非是戚夫人总是蛊惑刘邦要立自己的儿子如意做太子,废黜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而已。帝位争夺的血腥残酷,历来如此。都说“母以子贵”,戚夫人有了聪明的儿子刘如意反而获罪于吕后,而吕后也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逼张良献计再请出“商山四皓”才保住太子刘盈的位置。
吕后每每想起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不光夺走了丈夫之爱,还要夺走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新仇旧恨一起算,吕后没法去狠刘邦,只好把全部的仇恨撒在戚夫人身上,都说“无毒不丈夫”,但是“最毒妇人心”,女人一旦疯狂起来,真的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吕后把戚夫人剁成“人彘”,或许就是疯狂到极致的表现吧。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萧子北

Freya杭杭
说起吕后,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在刘邦还是个亭长的时候,吕后就嫁给了刘邦,在刘邦初期过着颠沛流离心惊胆战的生活,曾经被俘虏过,也吃了很多苦,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后,吕后才当了皇后,也从一个家庭妇女练就成了心狠手辣的政治人物,刘邦做了皇帝之后,自然身边女人是不会少了,三千佳丽,美人成群,其中戚夫人是刘邦的最爱,据说戚夫人年轻貌美,肤如凝脂,还能歌善舞,
自身的才华和魅力安抚了刘邦晚年疲倦的心灵,但戚夫人的天真和单纯导致了她的命运不能自主把握,她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刘如意,吕后给刘邦生的儿子叫刘盈,安皇家规矩刘盈顺势立为太子,日后继承皇位,但戚夫人想让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本来吕后对戚夫人得了刘邦的恩宠就耿耿于怀,改立太子这事更让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戚夫人枕边暖风真让刘邦起了改换太子之意,但吕后请来商山四皓相助太子,刘邦大惊,对戚夫人唱到,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戚夫人抽泣流泪,但刘邦最终没有改换太子,待刘邦死后,刘盈登基,吕后把戚夫人作成人彘,结局惨不忍睹,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也被吕后用毒酒害死,古代宫廷之争,异常残酷。

ilovemin
太子之争,戚夫人的儿子要刘邦立为太子,差一点就废了吕后的儿子。刘邦死后,吕后就报复戚夫人,把她丟在侧所,最后害死了。是江山之争,不是什么女人争宠。

小筑
其实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女人之间仇恨,当然这种失落感使得吕后十分生气愤怒,而另外一种则是戚夫人参与太子的夺嫡之争,企图扳道吕后和刘盈,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而这个使得吕太后一度十分恐惧,这也是吕太后后来极力报复戚夫人的原因。
女人之间的仇恨吕后对于戚夫人产生的巨大仇恨主要是戚夫人得宠。这主要也是吕太后到了晚年年老色衰,要知道刘邦当上皇帝是在是54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02年2月份。而吕太后当时也39岁了,而戚夫人不过22岁。而且戚夫人还是刘邦在当汉王的时候娶得小妾,年轻貌美。不仅如此,戚夫人擅长跳舞,而且会唱歌,鼎鼎有名的戚夫人歌就是戚夫人所作,所以这样一个美人刘邦是十分疼爱的。刘邦出征的时候经常带着戚夫人,而这时候吕后还被项羽抓住被当做人质。这种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的怨恨刻入骨髓。
吕后是刘邦贫困时候的夫妻,吕后对于刘邦也是十分好的,刘邦因为押送的徭役之徒逃跑,最后索性逃入芒砀山当贼,当时的吕后还时常接济刘邦,还声称刘邦是赤帝之后。此后又因为彭城之战失败被项羽俘虏,一直被扣押,最后才被项羽放了回到刘邦身边,但是刘邦因为吕后年老色衰并不是很待见吕后,吕后经常留守后方,很少接见刘邦,而戚夫人则是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这就使得吕后心里十分不平衡。刘邦晚年的时候,经常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吕后会迫害戚夫人,而且这件事朝野皆知,这使得刘邦极度不安心。
所以刘邦晚安居然有鸿鹄之叹。为戚夫人担忧。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还参与太子之争刘邦的晚年也陷入矛盾之中,因为戚夫人受宠至深,她开始不断在刘邦身边吹枕头风,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成为太子,当时刘邦的儿子里也只有赵王刘如意长期留在长安而没有就藩,这使得刘邦一度生出想法,他以刘如意像自己为理由想要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且这时候戚夫人还常常在刘邦身边哭泣,希望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但是刘邦犹豫了。
在古代皇帝里面说句实在话,刘邦的能力是很杰出的,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年迈,手下诸多强臣,只有靠着吕太后这样的强人才能够控制,赵王刘如意过于年幼,而且戚夫人在朝廷也没有任何依靠,把皇位给刘如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史书就会经常看到刘邦的犹豫。
最后吕后采纳张良的意见,让商山四皓出山辅助太子,最后刘邦看到商山四皓,最后再也没有改立太子的想法。而刘邦也接近老年,最后刘邦去世。
吕后其实不仅仅只针对戚夫人一个人报复,凡事被刘邦宠信很多的女人都被吕后报复过,只是戚夫人最惨而已。刘邦去世之后,戚夫人被囚禁,剃去头发,带着铁圈,穿着囚衣,像宫女一样舂谷。戚夫人做了一首歌,叫做舂歌,也叫做戚夫人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吕太后听到后大怒,她把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召到长安最后鸩杀刘如意。戚夫人在这个时候也被吕后做成人彘。
其实戚夫人是很悲剧的,即使她没有野心也会被吕后针对,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嫉妒,这是人的本性而已。
大兔子那那
刘邦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吕后单独与戚夫人过意不去治她于死地?
赵翼曾经说过,“盖嫉妒者,妇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估计没少受到后宫嫔妃的诋毁,吕后的心里,想必是怨的,但是她作为皇后的度量还是有的,所以并没有如武后那般毒害后宫。刘邦死后,“此外诸姬子,如文帝封于代,则听其母薄太后随之;淮南王长无母,依吕后以成立,则始终无恙;齐悼惠王以孝惠庶兄失后意,后怒欲酖之,已而悼惠献城阳郡为鲁元汤沐邑,即复待之如初;其子朱虚侯章入侍宴,请以军法行酒,斩诸吕逃酒者一人,后亦未尝加罪也。赵王友之幽死,梁王恢之自杀,则皆以与妃吕氏不谐之故。”吕后受了多年委屈,被刘邦的小老婆们害惨了,一朝坐上皇太后的宝座,耍耍威风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期间,刘如意与戚夫人,得到的,的确是最特殊的待遇,刘如意被毒死,而戚夫人,在永巷做完一段时间苦工后,被制成了人彘,出了大名。吕后与戚夫人,同是刘邦的女人,但她们之间的仇怨,不只是女人的争风吃醋,更是生死之间的政治较量,两人之间没有完全的对错,只有最后的输赢。
吕后可称能,她是在腥雨血雨的战乱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手段不亚于刘邦,朝中的一干老臣们,要不就是她的亲戚,要不就是她的战友,这样的女人,能量不小。惠帝在位及吕后称制的时期内,国家实力稳步上升,为文景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用最毒的手段整死戚夫人呢?因为戚夫人,她不是无辜小白兔。能独宠长宠多年的女人,能单纯到哪里去呢?
戚夫人都做了什么事?
史载“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刘邦是个好色的,还在未成亲前就和小寡妇们打成一片,后来当了汉王,当了皇帝了,更是没有放过那些莺莺燕燕,一班只会争奇斗艳争夺老不羞刘邦的宠爱的女人,吕后也都忍了。可是,戚夫人和她们不同,她的手伸得太长了!
戚夫人不但享受现成的富贵生活,她还要摘下太子的桃子,这就不行了。或许是刘邦给她母子的宠爱太多,让戚夫人的自信满满,她利用自己的优势,成天给刘邦吹风,刘邦也很心动并且有了行动,几次三番地把废长立幼的事拿来朝堂上说。
虽然结果是刘盈的位子保住了,但是对于吕后来说,是可忍,孰不能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把老头子刘邦迷得神魂俱失,那无所谓,反正没有戚夫人,也会有八夫人九夫人什么的,但是太子位置不行,那是她拼尽一生得来的,是吕家全族用全部的资源堆起来的,这种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中间过渡地带。必须弄死她,必须杀鸡给猴看。
或许在吕后的心里,除了太子位之外,女儿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的事情,也是她心里的刺。咱们都知道,刘邦白登被围,回来后刘敬提了个和亲的意见,刘邦是直言要把鲁元送去匈奴的,吕后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不肯,她用眼泪保住了女儿,并让她嫁给了张敖,成了赵王妃。后来,刘邦路过外黄,张敖恭敬接待,还送美女给刘邦,只是不知刘邦是想出气还是被风吹了,不断辱骂张敖,贯高等因此行刺刘邦,事后证明张敖毫不知情,吕后求情,刘邦无视,要不是贯高一人做事一人当,张敖未必有命在,不过,他的王位是彻底没有了,而下一任赵王,正是刘如意,戚夫人的儿子。
也许这就是巧合,也许是刘邦为戚夫人母子的手笔,但无论如何,这种巧合,总是让人尤其是吕后意难平。
坐享富贵荣华也就算了,可是她的女儿女婿被人冤,儿子太子的位置也要来抢,如此,不弄死她留着过年?
戚夫人看不清形势,以为天下所有人都是如刘邦这般疼她,让着她,所以她肆无忌惮地怂恿刘邦完成她的梦想,可惜的是,她野心太大,能力太小,又没有忍耐,被关进了永巷,还要说大话等儿子来救,她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对手,斗败了,也没什么奇怪的。

小强
吕稚与戚夫人的对立乃至分裂,源于一场夺嫡风波。
吕稚的儿子刘盈很早就被刘邦立为太子,但当戚夫人被刘邦宠幸之后,之前的一切就都变了,接着就是历史剧中常有的套路,刘邦打算易储!找的借口是盈不类我、如意类我,虽然这件事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反对,只得草草结束,但其中对于吕稚、戚夫人的意义绝对是重大的。
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的生存,其一依靠丈夫,其二就是儿子。
刘邦作为丈夫,背叛了吕稚,如果儿子再于储位争夺中失败的话,吕稚绝无活路,换作戚夫人也是一样的,所以双方的关系就是不死不休的。
吕后其实也不是针对戚夫人一人,她针对的是所有足以威胁到自己母子地位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作为一个政治家按正常的情理来讲,不论男女,对自己的另一半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占有、控制地心理,尤其是吕稚,她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标签就是政治家,不难想见,吕稚的控制欲是极强地,控制欲小的话就不会在刘邦死后临朝听政了,相应地,她毁灭性的报复感也极强的。
其实到了吕稚这个层面上,其已然达到一种立场扭曲气场的境界,她的身份属性足以决定她的很多东西,比如为人处事的方法。
你可以看出来,吕后作为一个政治家,是有自己的威权所在的,戚权就是权力的景观,也就是除了刘邦以外,不论男女,都要敬畏吕稚。
那么这种威权具体来讲还是什么呢,举一个例子,古人对皇帝的姓名是要避讳的,为尊者讳嘛,你连提都不能提,提了就要掉脑袋,对父权对长辈也是这样,不能直接地称其名讳,这就是权威社会中的威权
而这种威权一般只有男性会有,所以男性的权利具有相当程度的排他性,比如皇帝是绝不可能与他人来一起分享自己的权力,吕后作为一个女性,罕见地拥有同男性一样的权威,故而吕后是绝对容不下戚夫人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吕稚权威的来源是什么,因为社会结构的关系,它的来源只能是皇权,这就导致了吕稚必须要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来宣示自己的政治存在,多年后,同为女性政治家的武则天更是以残杀闻名。
这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哀。
而吕后对戚夫人的残酷报复,其实还可以解释为妻子吕稚对丈夫刘邦的报复,在现代社会中,偌男性背叛两者婚姻的话,受害一方的女性是可以讨回公道的,并且方式有很多,可古代却没这么公平,故而吕后是无法直接报复刘邦的薄情的,因为刘邦是强者,吕稚是弱者,戚夫人是更弱者,所以吕稚只能选择抽刃于更弱者,去间接报复刘邦的无情,去毁掉丈夫的最爱。
最后要说的话表面来看,吕后赢了,嬴得披红挂彩,风光熙攘,但偌从人情的角度来看的话,吕后输了,因为人们的同情只会倾注到更弱者的戚夫人身上,吕后把自己变的孤立起来、绝于众人,成了真正地孤家寡人!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永远的强势与弱势,强者与弱者,因为生命是一直流动着的,你只看到了戚夫人的结局悲惨,却看不到戚夫人在劝服刘邦动了易储之心后,吕稚的危局与弱势,所以对戚夫人,笔者在这里评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吕稚,笔者在这里评一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jillzhang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戚夫人就是一个迷人的狐狸精,善用手段迷惑刘邦,而吕后并不因为美貌得宠,吕后得到刘邦信任,多半由于在政治上的扶持。
戚夫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狐狸精。出身并不高贵的她,要在充满危险的后宫里站稳脚跟,必定也是如履薄冰。
在她还是豆蔻年华的时候,被正在征战的刘邦看中了,而且在刘邦四处征战的时候,以她女性的温柔陪伴了刘邦枯燥无聊的军旅生涯。
写了这么多汉朝美人,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凡是受宠的美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舞,感觉这是老刘家的共同爱好,不会跳舞的女人都不入他们法眼。戚夫人就是舞蹈名家,她跳“翘袖折腰”之舞,可以说是仙女临凡,不要说刘邦拒绝不了美人之恩,就是史书上也是极具夸赞的。她跳的这种舞蹈,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活。
做狐狸精的本钱,戚夫人是具备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漂亮女人,伴随枯燥的军旅生涯,戚夫人当然会受宠。
吕后就不一样了,有了戚夫人她还有什么地位,除了帮助老刘打天下,杀权臣以外,好像这个女人没有多少惹人怜爱的地方。
戚夫人并没有那么无辜,在她得意之时,她利用自己的恩宠,对刘盈多有陷害,吕后和她的仇怨以久,只是这种积怨没有找到可以发泄的地方而已其实戚夫人乖乖的做个解语花,小美人,完全可以平安度过这一生。
但是她偏偏不满足于此,他生下刘如意就开始有些飘了,儿子聪明俊秀,汉高祖在公开场合没少说“如意类我”的话。由此看来,戚夫人的枕头风还是很厉害的。
一次可能不起作用,架不住天天这么唠叨吧,《史记》记载,戚姬自恃得宠,开始有了野心,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要老刘改立太子,有了恩宠就算了,野心也开始大了起来。当时吕后的儿子还是正经太子,人家都没有发话要收拾戚夫人,她就已经按捺不住夺位的野心。她屡次利用刘邦的宠爱陷害汉惠帝、鲁元公主,欲将他们置于死地。
吕后自己不受宠就算了,本来也不是靠美貌上位的,但是你胆敢算计我的儿女,你试试,自古女子本弱,但是涉及儿女,再弱的女子也变成了饿狼,所以戚夫人也不完全是无辜的,只是吕后手段又过于残忍,她才会被后世所诟病。
戚夫人的软刀子刀刀见血,吕后在那时就已经对她恨之入骨,可以说吕后与戚夫人结怨已久,对于这种积怨,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泄口而已,一旦有泄愤的可能,谁也不会放过谁,吕后当权是这样,戚夫人当权之时,吕后难道会有好结果吗?这本身就是一场权利的博弈,谁占得先机,谁就是王者。
刘邦在位时,曾经有废太子的举动,但是吕后先他一步请来“商山四皓”,刘邦知道吕后羽翼渐丰,已经动不得,悔恨交加。刘邦都动不了的吕后,一个戚夫人又何办法,只有坐以待毙。太子刘盈的帝王路,走得并不顺利,在刘邦还没有驾崩前,他就有废太子的打算。
不得不说戚夫人的耳边风吹得还是很给力的,但是吕后又岂是坐以待毙的人。她听从张良的计策,在太子宴会中请来了“商山四皓”。刘邦数次都未能打动这四位闻名遐迩的贤人,太子一个宴会,这四人就一齐出现,刘邦也很是诧异。于是刘邦指着“四皓”背影对戚夫人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
其实这不得说是刘邦对戚夫人的保护,其实他心里清楚,吕后的手段是戚夫人不可能有的,就算把太子位让给刘如意,他们母子也是斗不过吕后的,与其在自己身死之后,把他们母子放于险境,还不如让他们去更安全的地方,远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刘邦知道,吕后的羽翼已丰,要动太子位,已经是万万不可能了,说罢,长叹一声,戚夫人也知道不可能挽回了,就凭能请出“商山四皓”这份本事,她是万万没有的。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其实刘邦的心里明镜一样,只等自己驾崩那一天,眼前的美人保不保得住是其次,自己的江山都可能姓了别姓,刘邦心里又是凄楚又是懊悔,没有早点动手,现在连自己都无能为力了。
刘邦病故,吕后专权,戚夫人被囚,如果此时安分一点,可能会保住性命,但是她并不安于失败,一首舂歌,葬送自己,也葬送了儿子刘如意。刘邦病故,太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吕雉升为皇太后,吕后开始专权了,刘盈在吕后眼里可能不仅仅是儿子,更是她掌握权利,操纵权利的工具而已。
此时,成王败寇的真理就显现出来了,吕后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并且把她的头发剃光,一个美人,靠的就是一头如云的秀发,剃光头发,无异于折损了美貌。胜利者总是会强加给失败者更多的侮辱,剃光头发不算,还给戚夫人穿上囚服,让她在后宫舂米干活。
戚夫人的境遇一落千丈,心里自然有很多不满,她一边舂米一边唱了一首她创作的诗歌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这首歌唱得凄楚无比,她可能就是想把自己的境遇告诉自己的儿子,但是她确实愚蠢,如果她不这么做,可能儿子刘如意也不会那么早就被毒死。
吕后听到这首歌后,勃然大怒,这还得了,放你生路就行了,你还变本加厉的想告我黑状,既然你找死,那我也不会手下留情了,于是吕后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吕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看你儿子来了又能把我怎样?
吕后在排除了层层阻挠后,终于把赵王刘如意毒杀了,接着她就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人彘事件,吕后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药,关在猪圈里,起名为“人彘”。
吕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在做完这一切后,居然让儿子刘盈来观看,刘盈看到后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了!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刘盈被此事惊吓过度,不久也一病不起,龙御归天了。
曾经明眸善睐,艳冠后宫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腰肢纤细,翘袖折腰的戚夫人因为贪欲,最后变成人彘,也是让人怜惜同情,吕后的残忍也是让后世诟病不已。

罗马假日tiamo
因为戚夫人太过于嚣张,想要自己儿子取代吕后的儿子当皇帝。
吕后是刘邦的原配夫人,而且嫁给刘邦时小刘邦十几岁,吕后嫁过去后为刘邦操持家务,孝顺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贤内助,后来为刘邦夺得天下也出了不少力。
后来刘邦的家人被项羽所擒,吕雉在项羽手下当人质,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刘邦却新得了一个美人,每日恩爱异常,这个美人就是戚夫人,这样鲜明的对比让吕雉心生怨恨,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
后来刘邦称帝,吕雉成为皇后,吕雉的儿子作为嫡长子自然也就是太子,但是戚夫人却不甘心,她总是仰仗着刘邦的宠爱和吕后作对,多次想要让刘邦废黜太子让自己儿子当皇帝,而且刘邦真的起过这个念头,多次想要实施。
后来吕后找到张良想办法,张良出计请了“商山四皓”才打消了刘邦废黜太子的念头,此时吕后和戚夫人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如果戚夫人的儿子当皇帝,吕后的下场也不会有多好。
后来吕后独掌大权,戚夫人被罚去做苦力,此时戚夫人还是每天抱怨,还唱成歌,新仇旧怨加在一起,戚夫人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说吕后一直针对戚夫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戚夫人想要动摇吕后位置,让自己儿子取代吕后儿子。

songwensi
都是夺嫡惹的祸!年轻貌美夺人所爱,依仗恩宠夺人权位,孤儿寡女哀怨绵绵,总归是锋芒毕露惹人嫌!
年轻貌美恃宠而骄刘邦得到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后,十分宠爱。而当时吕后年纪已大,风华不再,便不再受到汉高祖的宠爱。而从史书上的一些记录来看,戚夫人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其得宠必然骄横。但吕后毕竟是刘邦正妻,在后宫地位最为尊崇。一个恃宠而骄,一个地位尊贵,必然会发生矛盾。典型的后宫争斗剧!想必,年轻的戚夫人仗着皇帝宠幸,处处与吕后争锋,而吕后又不敢也不能有任何过分的举动,便把这一切记在心里了。女人记仇,很可怕!
依仗恩宠夺人权位年轻貌美也罢,更让吕后可恨的是,戚夫人生出了一个男孩刘如意。而刘邦爱屋及乌面对刘如意也非常宠爱。刘邦曾经说:太子刘盈太软弱,不像他;而刘如意像刘邦!这句话非常恐怖,一千多年以后,永乐就用这个理由差点废掉了朱高炽!
而戚夫人也发挥自己受宠的优势,经常求刘邦立刘如意而太子。这是挖吕后的命根子啊!
当时的太子正式吕后的儿子刘盈!这也是吕后能够立于大汉不倒的基础!只要有刘盈还是太子,哪怕吕后不得宠,她的权利地位就会一直在!但是戚夫人竟然三番五次的想换太子,想毁掉吕后的根基。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更为严重的是,戚夫人好几次就差点成功了!这对于年老色衰孤守深宫的吕后来说无疑是差点走入死地,可想而知,吕后曾经遭受到多大的心理压力!
孤儿寡女哀怨绵绵刘邦死后,戚夫人等被囚禁在永巷。本来这时候,戚夫人最大的保护伞刘邦已经死了,最好的办法便是低调再低调,绝对不能显露出自己。但是戚夫人在此期间,却时常哀怨不已,甚至做了一首哀怨诗: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而这首诗还广为流传,一来让别人觉得戚夫人很无辜可怜,二来似乎在暗示吕后太残忍无情!这无疑使得吕后更加愤怒,激起了吕后更大的复仇欲望!最终,做成人彘,有吕后强烈的复仇欲望驱使,也少不了戚夫人的愚蠢行为的作祟!
因此,吕后对戚夫人的疯狂报复,正是由于戚夫人在受宠之后疯狂作死的夺嫡行为所导致的!而恃宠而骄、哀怨绵绵无疑是吕后复仇行为的催化剂!
以上是姑且说对于本问题的回答!欢迎大家关注我,期待互动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