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随着三国时期历史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钦佩刘备了?

annona
原创2021-06-10 11:15·讲历史的帅大叔
创造不容易,请家人们关注点赞转发,兄弟在这里给各位家人们磕首谢谢了!!
年轻时,特别看不起刘备,窝窝囊囊,打仗没赢过,爱流眼泪,还婆婆妈妈,跟西游记的唐僧一样。
但是越是随着年纪增长,就越佩服刘备,为刘备折服。
很多兄弟,年轻时都桀骜不驯,志存高远,但是人到中年后,被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折腾的浑身乏力,意气消沉。就算是事业有成的老板、领导,也开始满足自己一亩三分地,安于现状。
刘备刘先主,15岁编织草鞋;34岁任徐州牧后被吕布、曹操先后击败,身无立锥之地,落荒投奔刘表寄人篱下;47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已经席卷北方,快统一天下了,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军阀。
也就是说,47岁了,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阀,而且前途渺茫,换了一般人,早就受不了。
但是 刘备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但是依然保持进取之心,昭烈之志,最终百折不挠,成就了帝王霸业,他的做法就是:
第一,礼贤下士,请出卧龙。刘备虽然是不入流的军阀,但是军阀毕竟还是军阀,依然是大人物,能够屈节到茅庐三次邀请27岁的年轻人诸葛亮,打下自己帝业最重要的智囊基础。
第二,联合孙权,取得赤壁大战胜利。能够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强大的北方和荆州军团,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生存基础。
第三,入四川,得蜀地,打下帝业根基。刘备在关键时期,抛弃假仁假义,主动夺取刘璋的领土,为蜀汉的建立打下了地盘基础。
第五,用兵如神,打败一生宿敌曹操,夺取汉中,为刚打下的蜀地取得外围屏障,打了一场立国之战。
刘备于61岁在成都称帝,47岁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光棍司令,就14年时间。咱们兄弟扪心自问,47岁的时候,面对能够压得你不能呼吸的敌人,你还能像刘备一样保持蓬勃进取之心吗?
而且刘备重情重义,为了关羽之死出兵伐吴,虽然政治上不理智,但是情义上,让人无比敬佩。
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无数的曹操、孙权,但是刘备,有且只有一个,曹操孙权也要庆幸,也正是因为有了刘备,曹操孙权才能在人民群众那里留下印象。
这也是互相成全。
曹操写过一句,壮士暮年,烈心不已,这就是他和刘备的惺惺相惜。
我们中年男人,应该学习刘备!
创造不容易,请家人们关注点赞转发,兄弟在这里给各位家人们磕首谢谢了!!

呼呼想回家
孙曹刘,还有各个从历史大浪里脱颖而出的人物,都是英雄,都有自己的发光点
喜欢刘备是正常的,刘备也值得你喜欢,不要觉得最近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曹操“粉丝”就怀疑自己
越熟悉那段历史,越会对每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多一分敬畏
只有那些看两眼公众号自媒体觉得自己懂了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才会说某某垃圾某某不行这种令人发笑的蠢话

我不是洗洗我叫傻白路
刘备,没落的贵族家庭,可以说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利用有限的人脉资源,四处飘零,从无立脚之地,到自成蜀国皇帝,绝对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不向命运屈服的凤凰男,一个不折不扣的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草根青年。他慧眼识人,善于发现人才为我所用,驾驭一批批志士贤士而使其甘心为其效力,手段决定高明。

无敌小可尼
看过三国!这些人物!最应该学习的是司马懿!老谋深算!最能韬光养晦!用最低调的人际交往!不记战胜失败与得失!总揽全局!最终一举成功!成为世纪超人!

程大咖
因为大部分人是底层百姓!
统计后汉书和三国志中记载
东汉末年至曹丕称帝之前共计十八次屠城
董卓一次
李傕郭汜一次
王宫一次(高句丽人)
公孙康一次
孙策一次
孙权一次
曹操军队十二次,是东汉末年其他所有势力加起来的两倍。
这十二次中曹操直接指挥的有八次,手下指挥的
曹仁一次
徐晃一次
夏侯渊两次
而刘备没有屠城记录。

杨大喜庆
总体看历史,刘备本身就是正面人物,再加上刘备草根出身,他的经历更接地气,所以一但你想了解刘备,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钦佩感!

kumikotravel
一个人就算真是假仁义,假一辈子,就是真仁义

Demi.
厚黑学的鼻祖

@bluesky@
看似屌丝,实则金镶玉,人之伏龙,。

在山泉水清
刘备(161年__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23岁的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后来,朝廷有令: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淘汰,该郡都邮要遣散刘备,刘备没有进行贿赂反而将都邮暴打一顿,后与关羽、张飞弃官而逃。再后来,刘备投奔公孙瓒,被封为别部司马。
公元191年,刘备担任平原县令。在任期内,刘备乐善好施,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得人心。曾有人不服刘备,派刺客刺杀。刘备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而放弃刺杀计划坦露实情而去。
后来,刘备立志讨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结果与曹操征战一生,有死而已。
公元219年,刘备占领汉中进位汉中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由此可见,刘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追求发展的一生;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以造福苍生为己任的一生。
通过反复阅读《三国演义》,我认为刘备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人:
第一、刘备谦虚谨慎、宽以待人。刘备对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谦虚有礼。像对老师卢植,对好友公孙瓒,对刘表和关张等等。对于别人的错,他都能包容。像张飞丢了徐州和刘备家属羞愤难当,差点自杀谢罪。刘备轻描淡写的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旧了可以换,手足折了岂能再续?”从此以后,感动的关羽和张飞生死相随,永远不离不弃。
第二、刘备礼贤下士、求贤如渴。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顶风冒雪三顾茅庐,才请的诸葛亮出山。刘备对赵云也是一见如故。赵云也是相见恨晚,并当场下决心追随刘备。
第三、刘备诚信仁德、坚持正义。曹操攻打徐州,所到之处鸡犬不留,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惨状。刘备闻知以后,丝毫不顾自己的兵少将寡,毅然决定去救徐州。这就是义之所在,当理不避其难,见义忘利,视死如归的善良心和正义感。
第四、刘备为个官清廉、爱民如子。刘备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他担任县令期间,经常和百姓打成一片,吃住在一起,深得民心。在徐州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几乎是万人空巷。这作为一名领导,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刘备眼光高明、知人善任。庞统在东吴不受重用,在刘备阵营就能做到军师职务;徐庶在刘备手下可以大显神通;关张小贩出身,能成为一代名将。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什么,那么他对马谡一语成谶的准确判断,是不是令人心服口服了?
刘备一介平民,正是由于拥有这些许多的人格魅力,才引得天下豪杰纷纷来投。后来,张松不远千里献上地图,法正主动动员刘备取西川,陶谦对他三让徐州等等都足以证明这一切。
虽然,刘备的军事才能不是很突出,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四射,团结了大批的能人义士,而且大都做到了有始有终,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关羽心甘情愿地抛弃高官厚禄,挂印封金,千里寻兄,演出了“千里走单骑”的经典好戏,更加令人心潮澎湃、感佩万分!
应该说,你喜欢钦佩刘备纯属正常。对于刘备的赞颂可以说是史不绝书。而刘备给继任者刘禅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政治遗言更是空前绝后、感人肺腑!
对于,刘备,我们又怎能不钦佩敬仰呢?

wsxty1985
你以为你在读刘备,其实却是在读自己。
依稀记得小时候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那种气势恢弘的三国历史感扑面而来。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原著细节还原较为充分,罗贯中老先生在原著创作坚持“尊刘抑曹”的原则,把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而把曹操形象设定为一个枭雄,真诚、宽厚是刘备的性格特点,狡诈和残暴是曹操的人物特征。
祖上光辉 皇室贵胄关于刘备的家庭背景这一段很复杂,希望读者可以仔细地阅读,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不然你可能看不懂。
刘备是草根出身,在原著中桃花三结义章节中是这样记载刘备的出生环境。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刘备祖上开过光,祖上为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刘备这一脉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胜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但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就是那个说出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汉武帝刘彻。
刘胜作为西汉宗室皇室,本来是有可能继承汉景帝的王位。但无奈竞争对手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这让他彻底对王位的继承权争夺丧失了兴趣。
刘胜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唯独喜欢美酒和美女。
《汉书》上记载刘胜留下儿子达到120余人,加上一些没有统计在内的女儿数量,保守估计刘胜一辈子生下儿女约200人,也难怪其只活到五十三岁就撒手人寰了。
刘备祖上作为刘胜200多个儿子一员,虽然刘胜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但毕竟是皇室血脉,刘备祖上是可以获取一些社会特权。但随着公元9年,王莽废除西汉太子孺子婴之位,西汉随之灭亡,刘备祖上的皇室光芒一下子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后来王莽政权又被农民起义军消灭,西汉王室血脉另外一个分支人物刘秀建立了东汉。
但很快东汉皇室也走向末路,朝政大权先后被大将军何进、西凉刺史董卓等人把控,连皇帝的人身都不得自由,更别说刘备祖上这一脉皇室“偏支”。
出生平凡,却不甘于平凡历史上有记载刘备的祖上,是一名叫刘贞的男子,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在汉武帝时期,凭借血缘关系被分封为涿县亭侯,这个爵位并不低。但是此人十分倒霉,有一次汉武帝下令所有皇氏宗亲要向朝廷献上供祭祀宗庙之用的贡金。刘贞献上的贡金成色不足,汉武帝知晓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免去刘贞的侯爵,贬为庶人。
到了刘备爷爷这一代,祖上积累的万贯家财早就花光。
刘备爷爷叫做刘雄,家住东汉涿郡涿县,因为平时为人清廉,对待父母孝顺,被同乡人举荐为兖州东郡范县的县令。刘备爷爷是一个县令,虽然谈不上富裕人家,但好歹吃喝不愁。但无奈刘备的父亲刘弘是个短命鬼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家道再次中落。
刘备从小就跟母亲一起生活,平时靠着织席贩履艰难度日。
在桃园三结义时,刘备已经是28岁的中年男子了,但还是一事无成。要知道古代人的寿命比今天的人类要低很多,西汉那个战乱的年代,普通人人均寿命只有50多岁。
刘备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却还是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他的心中该多么着急和无奈啊。
说完刘备的家庭背景,虽然很枯燥无味,但是刘备的前半生难道不是我们大多普通人的现状吗?我们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也不是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物,未来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奋斗打拼。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成功,实现曾经的梦想,大多数人一生都碌碌无为。在27-28岁时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迎娶一个不怎么深爱的女子,然后结婚生子过完普普通通的一生。
我的前半生就是这样,我出生安徽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如果你也喜欢历史,欢迎大家下单这本四大名著合集。让你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中华经典文化。
小时候我曾经幻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当我博士毕业后已经28岁了,被家人强迫相亲结果认识一个前夫。他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做高管,表面是个谦谦君子,背后却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在我怀孕的时候他却在外面夜夜笙歌,生下小孩第二个月,他就跟别的女孩一起出国旅游。
我的前半生跟刘备何其相似,我和刘备一样是悲哀角色。虽然我们都出生平凡,但是我们都不甘心度过平凡的一生。
在《三国演义》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在“隆中对”后得到诸葛亮,蜀国势力得以快速崛起,五虎上将犹如天兵神将,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一个人风光无限的时候,却不知道他背后付出的艰辛。
刘备子桃园结义后,与二弟关羽、三弟张飞的一同起兵抵抗黄巾军,在战斗中甚至救下四世三公的袁绍。但平叛黄巾军起义后,刘备仅仅封了一个县尉,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
就是这样一个小官,刘备也没有做长久。
由于不肯行贿,受尽长官督邮的侮辱,后来兄弟三人将督邮一顿暴打,虽然出了心中恶气,但是好不容易混来的官职却丢了。后来刘备兄弟三人不断依附于各方势力,曾经一度是公孙瓒的手下。
公元194年,曹操为了报复杀父大仇,起兵攻打徐州。这时候徐州太守陶谦自知不能抵抗曹操大军,就派遣士兵向刘备求救。在刘备等人的支持下,徐州没有被曹军攻破,后来陶谦去世后,把徐州赠送给刘备。
刘备兄弟三人这才拥有第一个大本营,而这个好不容易得到徐州,很快又被“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所得。刘备从此怀恨在心,对吕布恨之入骨。
后来曹操打败吕布,向刘备咨询是否留下吕布的姓名,刘备直接了当回复: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刘备意思是说吕布乃小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由于童年缺少父爱曾经多次认人作父,但每次他的背叛自己义父。丁原、董卓都被吕布或背叛或杀害,暗示曹操不可收留下吕布的姓名,以免留下后患。刘备虽然说的是实话,但当借助曹操之手杀害曾经欺辱自己的吕布,刘备一定内心很舒坦。
刘备和曹操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但同为野心家的两人怎么可能容纳对方。
“青梅煮酒论英雄”事件后,刘备害怕曹操发现自己雄心壮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曹操手里借了一支队伍逃走了。
曹操派遣大军来追,刘备且战且退数次差点命丧黄泉。
好不容易在201年元找到刘表这棵大树,本想着依附刘表,兄弟三人度过几天安稳日子。可是没想到刘表十分猜忌刘备,一直不敢给刘备实际权力。
就这样在刘表的队伍中,刘备又浑浑噩噩度过了6年时间。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位47岁的中年男子,却始终依附某个势力,在人篱下的感觉真的受够了,但是却找不到自己人生方向。在公元207年刘备终于迎来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就是卧龙先生——诸葛亮。
但是刚得到诸葛亮的刘备运气实在不佳,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北方的曹操与袁绍在今天河南境内的官渡展开一场百万军队大战。这场战斗中原本不被看好的曹操,居然以奇兵偷袭袁绍的粮仓,最后以少胜多击败了四世三公的袁绍。
袁绍被击败后的8年时间,曹操忙于收复北方各路军阀割据的土地。到公元208年,刘备得到诸葛亮的第二年,曹操已经统一黄河以北的各个郡县,率领大军征讨刘备。
面对曹军大兵压境,即使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无法阻挡。
刘备数千人马被曹军击败,新野之战更是老婆、孩子都丢了。此时的刘备已经五十岁了,一个年近花甲的人却总是颠沛流离,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在年近50的时候把自己宝贝儿子丢了,面对这么大的打击肯定受不了。但是刘备是如何做的?
当赵云奋力搏杀救回献给刘备时时,刘备居然把自己宝贵儿子狠狠地扔在地方,为了大业,刘备宁愿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要自己的亲生骨肉。
这才是一个真的厉害的人物,能为了心中的理想放弃任何事物,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刘备无底线 信任手下刘备还有一个让人无比敬佩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无底线地信任自己手下的大将。
我们举两个例子,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刘备驻扎在新野城被攻破,刘备率领一城百姓逃亡。当时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眷,但在战乱中刘备的两位夫人被冲散。赵云着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后来通过向沿途百姓打听,才知道两位夫人和皇子走到曹军统治的疆域。
赵云一匹马一个人立即调转方向,冲向曹军占领的范围。
但是在路上偶遇张飞,张飞问赵云奔向曹营干嘛?赵云来不及解释。张飞就向刘备汇报说赵云已经投降曹操了,现在我们势力薄弱,曹军势力强盛,赵云这个黄毛小儿,一看情况不对就立即投降曹操。
但是刘备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当时赵云刚刚加入刘备阵营时间不久,但是刘备却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后来赵云在曹军千军万马中救出刘阿斗,负伤回到刘备身边,张飞在一旁羞愧难当。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体现刘备对属下员工的无底线信任。
公元223年,刘备怀着悲痛的心情率蜀国精锐部队攻打吴国,此时桃园三结义的两位兄弟关羽、张飞都已经去世。自己花费无数精力在赤壁战争中得到的荆州也被吴军抢走。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说,执意要攻打吴国。
然而没有军师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大军在夷陵之战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蜀国几十年培养的精锐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刘备带着几百名贴身侍卫一路逃到白帝城。
这一天在白帝城的刘备,生命即将迎来终点。诸葛亮也从蜀国的大本营成都赶来白帝城,他要来见主公最后一面。当诸葛亮来到白帝城时,刘备已经奄奄一息。刘备用手摇一摇,赶走其他人员,房间里只剩下诸葛亮。
刘备面对这个27岁就为了自己出山的卧龙先生,想到自己三顾茅庐时候,诸葛孔明何等英姿飒爽,想到隆中对时候,诸葛亮偏安一隅却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那时候的诸葛亮年纪轻轻学富五车,现在的诸葛亮为了自己的事业绞尽脑汁两鬓发白,刘备心中对诸葛亮充满了愧疚之情。
他对诸葛亮首先说到:我觉得马谡有勇无谋,不可以让他担负重任。
这一点足以说明刘备在看人方面很准。可惜诸葛亮后来没有听刘备这句话。北伐战争时候重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刘备向诸葛亮嘱托的第二句话就是:
若犬子可以辅佐,你可辅佐他,若犬子不得为政,你可以废他,自立为王。
这句话意思是诸葛亮你看我那个儿子刘禅怎么样?如果他不能贤德,你就可以取而代之。有历史学家解读刘备这句话时,说刘备是打情感牌,逼迫诸葛亮答应自己,将来不准自立山头。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刘备是真心想让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得以继续,即使后来的执行者不是自己的子嗣,只要能光复大汉,他就死而瞑目。不管刘备说这句话本意是什么,刘备既然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他对诸葛亮是无比的信任。
从刘备对赵云和诸葛亮这两个例子,我们足以看出刘备身为统领,对自己对手下是无底线的信任。这在今天的职场几乎是无法看到的美德。
为什么年纪大了,读《三国演义》时候越发敬佩刘备。因为刘备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中的心中的理想,一路打怪升级,创建一番丰功伟业光宗耀祖。
我是离婚的女孩,花了5个小时写的这篇文章,创作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评论。

FのK
刘皇叔的故事确实非常励志,也非常感人,他告诉了我们出身并不重要,只要能抓住时机,小人物也能成为大佬。刘皇叔的一生历经坎坷,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毫无作为,但他即便年近50也依然雄心壮志,带着手下一帮人,不断开拓进取,才造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其实纵观刘皇叔的一生,你会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来说,他的经历对于我们任何人都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刘备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名片就是所谓的“大汉皇叔”了,但这个皇叔身份明显是个注水工程,根据《汉书》记载: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
也就是说,中山靖王有一百二十个儿子,从中山靖王传到刘备已经300年过去了,中间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到刘备的时候,他与汉室皇族的血缘关系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确切地说,刘备其实就是一介草民。
刘玄德没有袁本初的四世三公,袁本初刚创业的时候,袁家的门生故吏就遍布天下,凭着家族声望很快就能拉起一支队伍,雄霸整个河北;刘玄德没有老曹的官二代身份,老曹刚出仕的时候就当了首都洛阳的公安局长,后来起兵的时候也能凭着身份就能草创一支队伍,开起自己的创业公司;刘玄德没有孙伯符的将门世家,孙伯符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寄人篱下,但他老爸却给他留下了一支忠于孙家的队伍,使他能脱离袁术而独立门庭,创下江东基业。
我们都知道,创业是需要本钱的,刘备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任何本钱,是完完全全的白手起家,祖上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产业,那他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呢?其实在我看来,刘备身上有一种我们常人都很容易忽略的品质,那就是亲和力,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早年的刘备不可谓不悲惨,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为生,拿到今天来说就属于纯粹的屌丝加小商贩的开局。后来长到15岁的时候,刘备的母亲就让他外出游学,出去长长见识,刘备便找了大儒卢植,并拜他为师。在拜师期间,刘备就与同学公孙瓒结下了又深又厚的情谊,这份情谊能好到公孙瓒认刘备当了老弟,刘备认公孙瓒当了大哥。
对于汉末时期的各路军阀来说,他们要起兵最需要的就是将才,可这些军阀延揽的将领,要么是不能打,经常吃败仗,可好不容易招到个能打的,却又不忠诚。比如董卓的义子,三姓家奴的吕布,虽然是天下第一勇士,打仗特别厉害,却不忠诚,最后董卓就死在了吕布的手上。
可刘备的运气为什么就这么好呢?刚开局的时候就得了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这两人不但特别能打,还极其忠诚,而且在刘备刚创业的时候,实际上刘备也给不了他们什么,既给不了官职也给不了待遇,但这两个人就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一直跟到死。期间老曹为了笼络关羽也没少下功夫,位子、票子、妹子要啥有啥,可关羽一打听到刘备的下落,就舍了老曹给他的一切,千里走单骑地投奔了刘备,能让关羽、张飞如此效命,这刘备得有多强的亲和力呀。
拿到我们今天创业来说,我们恐怕很少能听说到刘备的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创业的老板,你给不了手下员工什么待遇,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你的员工肯定会舍你而去,更何况是那种业务能力超强,到了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当上高管的员工呢?
后来刘备投奔了公孙瓒,在投奔公孙瓒期间还结识了又一员大将赵云,我们很难想象刘备在投奔公孙瓒期间与赵云发生过什么样的来往,但我们知道的结果却是,后来赵云也跟关羽、张飞一样,终生效力刘备。
刘备的好运还不止于得了以上三员既忠诚又能干的大将,还在于他能空手套白狼。在徐州的时候,他遇到了当时的首富糜竺,虽然那个时候的刘备看起来一无是处,既没有地盘也没有什么军队,但糜竺就是看上了刘备,不但把全部的家产拿出来给刘备做了军费,还把自家妹子嫁了刘备当老婆。后来陶谦临死的时候,还把整个徐州交给了刘备,一下子刘备不但得了地盘,还得了座金山银山,事业也似乎就要起来了。
但刘备又偏偏是汉末所有军阀中运气最不好的那个,先是被吕布偷袭丢了老巢徐州,此后不得不依附于曹操,在老曹的帮助下夺回了徐州。可衣带诏事件爆发后,刘备很快就成了老曹的敌人,被老曹击败,又不得不投奔了袁绍,之后在袁绍哪里也待不了,就南下投奔了宗亲刘表。
于是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208年,此时的刘备已经年近50,可事业却没有一点起色,大腿上都长满了赘肉,人生似乎就要在这个阶段终结了。换了我们现在的任何人,如果你一生历经坎坷,奋斗到了快50的时候还一事无成,恐怕绝大多数人就会认命了,人生也不会做多少念想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备的好运又来了,他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去找了诸葛亮三次,才把“卧龙”诸葛亮请出了茅庐,从此刘备集团中,不但有了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顶级武将,还有诸葛亮这样的顶级文臣,创业团队也就完整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在得了“卧龙”诸葛亮后,又得了“凤雏”庞统,可纵观当时的天下,无论是实力最强的曹操,还是称霸江东的孙权,他们都没有刘备这样好的运气,虽然他们的公司做的都很大,诸葛亮和庞统去了他们那里也能得到超好的待遇,但为什么这两人都不去投奔他们,而要投奔当时一无是处的刘备呢?我唯一能给出的解释就是刘备有着超强的亲和力,能把人团结起来,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当然,除了刘备的亲和力外,诸葛亮和庞统也是出于投资潜力股的考虑,拿到股市上来说的话,曹操和孙权公司的股价都太高,而刘备公司的股价还很低,将来要是上涨的话,空间就会很大。
得了个完整的创业团队后,曹操就发动了赤壁之战,刘备在这场大局中再次上演了空手套白狼的好戏,他先是利用孙刘联盟击败了曹操,在曹操退居北方后,乘机从孙权手上“借”走了荆州,然后就以荆州为根据地,势力也逐步做大做强了起来。
至此,本来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军队的刘备,就靠着荆州发展起了一支大军,不过刘备的好运还在继续。
占了荆州之后,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接下来就要拿下益州了,可正当刘备为出兵益州发愁的时候,益州内部却出现了拥护刘备的势力,如益州别驾的张松和他的好友,超级谋士法正都做了刘备的内应,帮助刘备进军益州,夺了刘璋的地盘。
PS:别驾是地方最高长官的副手,益州别驾,就是益州最高长官刘璋的副手,由此可见张松其实是刘璋身边最为重要的官员。
而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刘璋手下的大将,严颜、吴兰、吴懿、雷铜这些人也投了刘备,可以说刘璋的手下,不仅高级文臣大量地投了刘备,就连高级武将也大量投了刘备,刘备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拿下益州呢?
在攻占益州的过程中,西凉无双的猛将马超也投了刘备,至此再加上之前在荆州收的黄忠,刘备的五虎上将也就全部凑齐了。
在占了益州之后,刘备就与曹操在汉中发生了一场决战,此战刘备的五虎上将中,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四人都参与了此战,此外法正在军中担当智囊,诸葛亮在后方负责后勤,在如此豪华阵容的面前,就连曹操也显得力不从心,发出了鸡肋的感慨,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汉中,至此刘备也就迎来了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进位汉中王。
因此,我们综合刘备的一生,他的成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通常认为,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占了地利,而刘备却占了人和,所谓的人和,在刘备身上就有非常充分的体现。
刘备手下的一帮创业团队成员,无论是关羽、张飞、赵云,还是糜竺、诸葛亮、庞统这些人,他们都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尽管在刚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还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军队,更没有官职和待遇,但为什么这么多英雄豪杰都愿意跟着他呢?关键就在于刘备的人和,或许他的经历在我们今天读起来不会察觉什么,但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刘备的人生经历,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刘备那种超强的亲和力,正是因为刘备天生就有超强的亲和力,才能使这些人都愿意致死相随。
虽然刘备的开局很差,虽然刘备出身很低微,虽然刘备一生历经坎坷,但有了手下这帮能人异士的尽心辅佐,想不成功恐怕都是一件难事。
就拿我们今天的创业来说,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出身,埋怨老爹怎么没给自己留下一座金山银山,埋怨这又埋怨那,但是刘备他埋怨过么?在我们创业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我们确实很容易拉起一支队伍,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资金呢?如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呢?员工还愿意跟着你去干吗?更何况是像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这样的顶级人才,他们会愿意跟着你干吗?
在你资金充足的时候,你能招揽到人才不是难事,但是你没有资金的时候,还能团结一帮子人,还能带领他们长期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而刘备就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

江南白云
可能很多人对三国的boss的欣赏顺序随着自己的成长变成了这样:
刘备-曹操-刘备
初始的印象大部分人都是受《三国演义》所影响,老版三国的刘备是一个讲义气,儒雅,仁义之主。同时演义基本也是以刘关张为主讲述的东汉末年诸雄争霸的故事。
那么随着我们自己的成长发现曹老板这种不拘小节,“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真性情,野心与欲望展露无遗的乱世之奸雄所吸引。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望是我们所向往的。
然后,我们的阅历更丰富了,对历史的了解更多了一些,当时的环境,每个人的境遇与我们自己的切身情况靠近的时候我们发现:刘备到底的魅力在哪里呢?袁绍-四世三公不可一世;曹操-虽父亲为宦官养子,但这个宦官曹腾身为宦官却已封侯,曹嵩官拜太尉,位列三公。其实曹老板与袁本初被称为那时候的京城四公子也不为过。孙权-父兄一手建立的江东政权顺利接手,含金钥匙出生也不为过。回头看看刘皇叔,虽师承名家,血脉正统,但早已家道中落,织席贩履,一把年纪仍碌碌无为,但从未向生活所低头,为人又嫉恶如仇颇有高祖之风。其实从史书来看刘备,刘老板应该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又富于浪漫主义的人。征战生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未放弃。最终成就一番霸业。这不就是平凡的我们最向往的,对艰难生活不屈不挠的呐喊吗?

asong91
刘备,虽看上去柔软,但是他有信仰,匡复汉室的信念让大家感觉跟着他有希望,是步入正途!之所以会有有能力的人为有眼光的人效力,而且还赏识人才,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能遇到伯乐,所有的人才都愿意为其效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miula3036
书上对刘备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备当时正住在荆州,某一个次和刘表一起饮酒就期间去了一次厕所,回来以后就泪流满面,说了这么一段话:“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就是“我以前几乎从没从战马上下来过,身体上一点多余的肥肉都没有。现在不再骑马了,腿上的肥肉竟然又涨了回来。时间过去得实在是太快了,我已经快到垂暮之年了,但是还没有建立起丝毫功业。即便如此,也只能自己悲伤罢了。”
这件事情大概发生在公元201年之后,这个时候刘备应该是40多岁。在这前后的七年时间里,刘备其实在刘表的荆州过着一种比较安逸的生活,虽然刘表对他还是有防备,但是至少衣食无忧,有酒有肉,和之前居无定所,刀尖上添血的生活比起来,实在是太优渥了。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中年男人,已经是一个油腻大叔了,但是他在有我的生活下竟然没有忘记建功立业的初心,饮冰十年,热血难凉,看到自己身上的赘肉竟然悲伤到哭泣。
而我们40岁的时候,还能像他一样记住自己的初心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敢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看看我们的身边,大部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要么已经油腻不堪,要么已经被生活磨掉了理想。当然,这些中年人在家庭上还是值得敬佩,只是他们自己可能会为了自己感到一丝悲哀。
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寻找梦想很简单,使劲儿往前冲就可以了,即使现在没时间,等有时间也可以重拾梦想。但是到了中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走不回原来的路了。
40岁的刘备,没有忘记年轻时的梦想,没有沉迷于眼前的觥筹交错,更没有被屡战屡败磨掉锐气。酒桌萌梦醒,还能为自己的梦想哭泣,已经非常可贵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哭哭就过去了,更没有继续饮酒买醉。而是联吴抗曹,守护荆州,西取巴蜀…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光复汉室”的最高理想。但是倒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不是更值得敬佩吗?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这一年,他正好60岁。
40岁仍然不忘初心,60岁到达人生巅峰,并且在追逐更高的巅峰的路上死去,还不值得我们佩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