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休和曹真,这些曹家宗室一代二代三代的亲戚关系是怎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魏书

本书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临摹教程中的魏书之《张猛龙碑》分册,并详细讲述了魏书的运笔及间架结构特点以及临摹中所应注意的事项。 该书图文并茂,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临摹《张猛龙碑》极佳的辅导材...

沈一草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七郎の雨轩

七郎の雨轩

曹操 和 夏侯家族 是什么关系?

他们一个姓曹,一个姓夏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是安徽毫州的名门望族,世代交好,而且还有姻亲关系。

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过继给宦官曹腾,所以改的姓氏曹!

曹操和曹仁、曹洪和同宗兄弟,和夏侯惇、夏侯渊也算是同宗兄弟。曹真、曹休是曹操的养子或义子!

要不是同宗兄弟,在东汉末年动乱时期,夏侯家也不会散尽家财支持曹操起兵!

曹操最初的班底就是曹、夏侯两个家族支撑起来的,要不然曹操要想发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这两大家族在曹操起兵后,没有大肆勾心斗角,这跟家风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也正是有了曹姓与夏侯姓的亲戚们的帮助,曹操才能很快的在乱局中站稳脚跟,这也是曹操最终能称霸一方的主要原因。

仅供参考!

春天没有卡夫卡

春天没有卡夫卡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国各朝代开国历史中,最出名的家族莫过于曹氏一族了!但受《三国演义》影响,关于曹氏和夏侯氏中有诸多关系被误解,今天我们从《三国志》的角度出发,看看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为从兄弟”,这句话是真是假?

这句话最早出自曹瞒传,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过,因此从这句话中衍生出了很多野史,最出名的莫过于曹嵩本姓夏侯,后过继给大太监曹腾为养子,所以改姓曹,因此曹操原本是夏侯氏出身!

老版电视剧字幕都很有特色!

显然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曹瞒传是吴人所写,书中对曹操的贬低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全书文笔粗糙,错误百出,所以这一句话的真实性也就有待商榷了!当然最重要的佐证就是前些年科考专家通过DBA鉴定曹操和夏侯氏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因此曹嵩夏侯氏出身的说法就是错的了!

所以我们能百分百确定的只有以下几种记载,首先夏侯氏和曹氏都是沛国谯县的大族,两家属于同乡,其次曹操的妻子和夏侯渊的妻子是亲姐妹,按我们现在的说话就是连襟!所以曹操与夏侯兄弟应该是发小,然后他们长大后又娶了一对亲姐妹,有了亲戚关系,我们能百分百确定的也仅就如此了!

西汉开国名将曹参,应该是三国志对曹氏一族的抬高了!

至于曹家与夏侯家再往上的关系,按照《三国志》记载,曹家来源于西汉开国功臣平阳侯曹参,夏侯来源于阴侯夏侯婴!不过很明显这应该是《三国志》抬高曹操一族的做法!因为在族谱上曹操父亲是曹嵩,曹嵩父亲是曹腾,曹腾父亲是曹节,结果曹节上面就直接跳到几百年前的曹参了,所以这里的猫腻也就不言自明了!

夏侯氏也一样,史书中有明文记载的仅有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这一辈,连他们的父辈都处于不可考的状态,更别提远在西汉时期的夏侯婴了!

老版夏侯渊的扮相看久了也觉得很顺眼!

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与曹操的关系!

上文已经说了,曹氏与夏侯氏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曹操与夏侯渊是连襟,他们从小在一个族学里读书,同时曹氏与夏侯氏之间互相通婚,所以这两家的关系已经紧密联系到一起了!

而曹氏本家中,曹仁的曾祖父与曹操的曾祖父是亲兄弟,关系已经超出三代,而曹洪这边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曹洪父亲与曹操父亲曹嵩是亲兄弟,一说是曹洪爷爷与曹操爷爷曹腾是亲兄弟,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算,曹洪与曹操的血缘关系都更近一些!

但在官职上曹仁经常代曹操牧守一方,赤壁之战后守江陵,襄樊之战中守樊城,最终官拜大将军之职!而曹洪仅为曹操麾下单纯一武将,显然曹操还是唯才是用的!

新版本曹仁有些儒帅的意思!

另外曹操这一辈还有个曹纯,和曹仁一母同胞,曾担任曹操身边虎豹骑督,但是建安15年就去世了!

曹操后辈中比较出名的人物有哪些?

曹操子侄一辈中除去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子之外,曹休和曹真也比较出色!

曹休是曹洪侄子,在辈分上也是曹操侄子,三国志中曹操将其视为己出,被称为“吾家千里驹”!曹休活到50岁左右,曹丕去世时曹休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大司马,成为当时曹氏军队最高统帅之一!

曹真,本名秦真,原本是曹操麾下秦邵之子,秦邵被豫州牧黄琬所杀后,秦真就被曹操收养,并改名曹真!在二代里面曹休和曹真与曹丕关系最好,所以在曹丕继位后,曹真备受重用,曹丕去世时曹真成为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大将军,在曹休去世后又接任大司马一职!

曹真包括儿子曹爽都不具备曹氏血缘,所以能被曹丕父子重用!

夏侯这边子侄中,夏侯尚比较出名,原因也是和曹丕友好,曹丕继位后官拜荆州牧!

另外还有一个夏侯霸,是夏侯渊次子,和曹爽关系默契,曹爽被杀后,夏侯霸投奔蜀汉,被蜀国任命为车骑将军!

三代里面出名的有曹睿、曹爽和夏侯玄!

魏明帝曹睿是曹丕长子,早期平定鲜卑,攻破公孙渊,防御吴蜀等颇有建树,可惜英年早逝,随后托孤不当,导致魏国被司马氏所窃!

大将军曹爽,曹真长子,曹睿去世后与司马懿同为托孤重臣,可惜在权斗中失败,被扣以谋反之罪处死!

大权在握的曹爽输给司马懿,真是窝囊至极了!

夏侯玄,夏侯尚之子,精通玄学,曾与李丰、张缉等人密谋诛杀司马师,后事情败露被司马师所害!

至于第四代就只剩一个傀儡皇帝曹芳了,曹芳是曹彰的孙子,因为魏明帝曹睿无子,因此将曹芳接入宫中作为储君培养!在司马氏窃国后被废为齐王,后又降为邵陵县公!

曹氏与夏侯氏一族大体架构就是如此了,里面最可惜的就是曹丕和曹睿,曹丕39岁去世,曹睿35岁去世,但凡他们两人多活几年后面也不会有司马氏的事情了!

大宁府

大宁府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曹操与夏侯氏


关于曹操的姓氏,专家往往解释:“曹操父亲曹嵩原姓夏侯,后来成为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改姓,曹操实际是夏侯氏的后人。”


然而,曹操果真是夏侯氏的后裔吗?



有关曹氏家族的溯祖追宗,三国志·武帝纪是这样记载的:“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这段史料再清楚不过地点明了,曹操之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至于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


三国志》的著者陈寿同太史公司马迁一样,下笔十分谨慎,穿凿附会的传闻一概不写。曹嵩的生身父亲究竟姓甚名谁?因为无法考辨,故而陈寿才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语定论。


陈寿著《三国志》,秉笔直书之例处处可见,如他在三少帝纪中写齐王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曹芳生父也不得而知,便直言“宫省事密,莫有知其所由来者”;写魏文帝之母,“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即便对皇帝、皇后这样的尊者,陈寿亦毫不避讳,这正体现了一代良史的人格风范,同时也证明了《三国志》史料的可靠性。


实际上,不仅是陈寿,连曹操及其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当曹丕从汉献帝手中夺取皇位,完成易代鼎革之后,为了论证“汉魏禅代”是“尧舜禅让”的再现,曹丕、曹睿父子从“汉家尧后说”出发,苦心炮制了“魏家舜后说”,以至于从曹操至曹睿五代之内出现了多个祖源。卢弼因而评曰:“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卢弼所谓曹氏“三易其祖”,分别是指祖“汉相国曹参"祖“曹叔振铎”、祖“舜”。


揆诸史籍,可发现卢氏的总结并不完全。依笔者归纳,得到曹氏及曹魏官方承认的说法可分为四种,较卢氏多祖颛顼一说。虽然曹氏“四易其祖”是出于禅代的政治需要,但毕竟亦反映了他们对自身的姓氏血脉不甚了了,否则何以一改再改,授人以柄。



至于“曹氏源于夏侯氏”一说,未见陈寿本传记载,乃是出于裴松之所注。


裴注云:“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之叔父。太祖于夏侯椁为从父兄弟。'"凡治三国史学者都熟知,裴松之注虽然可父。太祖于夏侯惇为从父兄弟。'”


凡治三国史学者都熟知,裴松之注虽然可以作为陈寿《三国志》的补充,然其收集的稗官野史,其中的讹谬乖违之处不可尽信。


我们先看曹瞒传,该书为吴国人所撰,对曹操多有诋毁之辞,如其云:“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至于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遂以法诛之。”吴为魏之敌国,此书直呼曹操为曹瞒,连书名亦明显带有贬义,故清人何焯评论说:“谓嵩夏侯氏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又云:“明人小说家所演即据此耳。”可见,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内容多取自曹瞒传,以竭力丑化曹操。


郭颁的魏晋世语亦多妄语,且时有不见史料之出处。如三国志·三少帝纪正元二年引裴注世语云:“大将军奉天子征毋丘俭,至项,俭既破,天子先还。"裴松之在此条世语后,加注云:“臣松之检诸书都无此事。”故卢弼认为“江表传亦粗有条贯,惟郭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卑劣,以时有异事,故颁行于世。其中虚错如此者,往往有之。“


据陈寿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载,夏侯与曹氏“世为婚姻”,夏侯椁子楙尚曹操女清河公主,夏侯渊“尚太祖内妹”,其子衡娶曹氏女,夏侯尚亦娶曹氏女。



夏侯与曹氏有姻亲关系,更能证明曹操绝不可能是夏侯氏一脉。周一良先生指出:“中国自古有同姓不婚之习惯,唐以后并见诸法律。”这是因为古代同一氏族或同姓男女,数世婚配后带来了严重后果,他们生下的子女不是怪胎就是智力低下的痴儿,这一重要的生理发现是人类从上古社会开始,历经多少世纪,付出惨痛代价而获得的常识。


所以自春秋以降,就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曹操、曹丕父子是建安文学的领袖,熟读诗、书,不可能未曾涉猎《左传》,更不可能不懂这样肤浅的道理。


又,三国志·文帝纪载:“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同纪《魏书》曰:“王(指曹丕)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何焯驳斥说:“魏未尝以夏侯为同姓,故与之婚姻,孙盛所议非也。


或许有人会提出,既然曹操一族非源于夏侯氏,何以陈寿会在《三国志》中将曹氏与夏侯氏合为一传?我以为从“夏侯、曹氏,世为婚姻”的关系来看,虽然他们并无父系血统的亲缘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有母系血统的亲缘关系,换而言之,曹操的祖母一族极有可能姓夏侯。



曹操虽奉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但被他视为股肱重臣的仍然是同宗同姓的曹氏,以及和自己母系血统有关的夏侯氏。其实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例如辽代皇帝耶律氏就世代与萧氏通婚,清人赵翼云:“辽后族皆姓萧氏。太祖慕汉高祖,故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又谓太祖述律后兄子名萧翰,妹复为太宗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云……萧氏于辽最贵,世与宰相之选,统辽一代任国事者, 惟耶律与萧二族而已。”


二、曹操后代的世系


1、魏明帝以降帝系不明,后代有鲜卑血统。


曹操之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其“生出本末”已不可考,然仅仅过了数十年,相同之事竟然再次发生。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曹睿崩,因“明帝无子”,由其养子曹芳继承大统。曹芳的身世、血统均扑朔迷离,故陈寿只能说:“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清人郭龙光曰:“莫知其所由来,与武纪所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语意正同。"这就说明,曹魏的正统帝系,自明帝曹睿崩裂就已经终结。


更为复杂的是,要查明曹魏皇族的后裔,还必须考虑其家族的鲜卑血统问题。三国志·曹彰传载:曹操“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裴注引同传魏略曰:“刘备栖于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令召彰。彰须黄,故以呼之。”



胡须发黄是当时鲜卑人的体貌特征,陈寅恪先生据此推论曹彰有鲜卑的血统,他说:“卞皇后传称,卞氏为琅琊开阳人,本倡家,则卞氏亦有可能是自燕代流落到琅琊的鲜卑人,后来又流落谯县,为曹操所纳,曹彰(为卞氏所生)须黄,当是鲜卑血统遗传在曹彰身上的显现。

卞氏曾在琅琊居住,这不是偶然的,看来琅琊的鲜卑人不少。”


曹操共有二十五子,卞氏生丕、彰、植、熊四子,曹操其他姬妾所生之子则未必有鲜卑血统,如何区分曹氏后裔的血统问题,则是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2、易代后曹魏宗室枝叶凋零,沦为庶族。


虽然族谱、家谱起源很早,但真正的兴盛期是在两晋南北朝。为了更好地推行九品中正制、垄断仕途、确保阀阅世家的高贵血统,贵胄之族不遗余力地编修谱牒,以防庶族假冒。在著姓望族的排挤压制下,寒门自惭形秽,或不愿撰修谱牒,或冀图抬高门第,不惜伪造宗谱。


那么,曹姓家族的地位又如何呢?关于曹姓,我们可以从史记·管蔡世家中找到它的起源,“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诞生于西周的曹国(今山东定陶一带)于公元前487年为宋国所灭,其族人遂流徙于各地。


至东汉末,曹姓已是枝分派衍,单单见之于《后汉书》、《三国志》的曹姓,除曹操一族外就有曹充、曹众、曹全、曹朔、曹节、曹破石、曹丰生、曹襃、曹豹、曹宏、曹不兴等,然我们已不知他们中的哪一支才是曹叔振铎的后裔。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桓帝的中常侍,其阉宦的身份素为士人所诟病。东汉以治经起家的高门世宦自诩为“清流”,而将宦官出身的士人视为“浊流”,曹操属于浊流,被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绍斥为“赘阉遗丑”,尽管曹操最终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曹氏家族的宦官出身仍是他们无法摆脱的阴影。



在重门第、讲血统的时代,他们虽贵为皇族,却仍然为衣冠望族所轻视。魏晋鼎革之际,曹魏皇帝被司马氏废弑,宗室亦惨遭屠戮。陈寿著《三国志》,将曹魏王朝的最后三个皇帝合为三少帝纪,齐王曹芳被司马师所废;高贵乡公曹髦对司马昭专权忍无可忍,尝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结果为司马昭所杀;唯有陈留王曹奂,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才得以善终,然其后世也不知所终。


嘉平元年(249),司马懿以太尉王溶谋立曹操之子楚王彪为由,迫其自杀。在著名的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不仅诛灭曹爽三族,而且“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曹氏宗室在经历司马氏的血腥镇压和清洗之后,不仅枝叶凋零,而且也迅速沦为庶门细族。笔者查阅了两晋至唐代的史乘、笔记,均未见有曹姓担任高官显宦的记载。


一般说来,魏晋以来是以官爵决定门第的,如北魏孝文帝制定的氏族等第就是如此。


魏晋以降,曹氏沦为布衣庶族,与“四姓”绝缘,魏武子孙没落萧条,从此“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至唐代,曹氏家族的状况并未有大的改观。我们且看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可见在杜甫时代,“魏武子孙”沦为庶族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唐一代,阀阅门第依然备受尊崇,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修氏族志共收天下293姓,1651家,分为九等。新氏族志对门第的要求同样十分严苛,不要说早已沦为寒门的曹氏不在其列,就连拥有高等士族——弘农杨氏血统的武则天家族亦被排斥在外。到武则天秉政时,另订姓氏录以取代氏族志,规定凡在唐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尽管武则天拓宽了士族的范畴,然曹氏家族却无一人在朝中任五品以上官职,故仍然无法跻身于士族阶层。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ericzhang

ericzhang

这个得先从曹操的本家是姓曹,还是姓夏侯说起。个人比较偏向夏侯说,而支持曹家说的一般有以下几个依据。

第一,曹操传的第一句话是说曹操是汉初功臣曹参的后代,所以曹操必然是曹家后人,但这句是有问题的,因为同样第一段,还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不知道他的来历是什么。

也就是说,曹操的父亲的来历都不知道是什么,又怎么能知道曹操的来历呢?那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这个其实是指曹腾的祖先,曹嵩已经成为曹腾的嗣子,那么在宗法上面就是属于曹参的后代了,就像曹操要拜祭先祖,也只能是曹腾这边的,而不能生父那边的。

第二,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有人认为如果曹操出自夏侯家,不能这样婚配,因为同姓不婚,但这里面也存在着两个问题,那就是同姓能不能婚配,我们举一个很著名的例子,那就王莽的皇后也姓王,由此可见同姓是可以婚配的。

另外,同姓这个也只是指宗法上面的姓,而此时曹操姓曹,夏侯惇姓夏侯,显然也不同姓,也有人说那血缘太近,但是历史上表兄妹,还有汉惠帝和张嫣是亲舅和外甥女,总比清阳公主与夏侯懋的血缘关系亲多了吧,所以这个也不成问题。

那我们再来说夏侯说的几个依据。

第一,有史料记载,分别是世说新语和曹瞒传,而曹说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依据。

第二,三国志的吴六是东吴的宗室传,而魏九,是将夏侯氏与曹氏同传,而且夏侯兄弟比曹家兄弟的地位还要高,可见魏九也是曹魏的宗室传,当然蜀汉那边,刘备实在没有宗室,自然就没有相应的宗室传了。

那基于上面的,我们再来看看曹操与题主列的几个人的关系,在夏侯家那边,夏侯惇是曹操的亲堂弟,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

在曹家这边,曹腾有一个哥哥叫曹褒,曹仁是曹褒的孙子,曹洪是曹操的族弟,曹休是曹洪的亲侄子,曹操的族子,曹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曹操的族子,第二种,是秦邵的儿子,秦邵死后,曹操收曹真为养子。

佳佳

佳佳

对于三国曹魏的功勋集团来说,有两大家族实际上就是休戚与共的曹魏顶级家族,他们便是曹家与夏侯家,其中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曹一代,也有着曹休和曹真这样的曹二代,那么,正如题主所问,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呢?

(一)国之重臣 战功卓著

我们先来看曹仁与曹洪这两位曹一代,这两位尤其是曹仁,绝对是曹魏的风云名将,另得蜀吴两方都是不得不重视忌惮的存在。

曹仁,字子孝,与曹操一样,都是沛国谯县曹氏一族的族人,据《三国志》记载,他是曹操的从弟,曹操的叔父陈穆侯曹炽之子,因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或者说叔伯弟弟。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行为不加约束,曾暗中聚集千余青年,游荡淮泗之间,后来转而跟随曹操起兵,从军之后,曹仁开始奉行法度、持守军令,早期跟随曹操南征袁术、东攻陶谦,更是在兖州徐州与吕布。刘备反复交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更是力战有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曹操赤壁败北,留下曹仁驻守南郡江陵,作为后盾,从那时开始,曹仁与前来攻打的周瑜前后交战一年之久,虽最终撤出江陵,可是却另的东吴军伤亡惨重。

此后,曹仁又在潼关之战中参与攻击马超,在河间、宛城一带剿灭各地叛贼,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至十月的襄樊之战中硬刚蜀汉名将关羽,以几千残军、杀白马共盟誓而坚守城池,大将良将之风显露无疑!

故而,曹丕登基后,曹仁直接被擢升为三公级别的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成为执掌曹魏近一半军权的实权性大将,曹丕登基第二年,曹仁更是被加封为大将军、大司马,总体执掌曹魏所有的军权,成为了曹魏军方第一人!曹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濡须口兵败后,曹仁郁郁不乐,不久病逝而亡,时年五十六岁。

曹洪字子廉,与曹操、曹仁一样,都是沛国谯地曹氏宗族的一员,曹洪也是曹操的堂弟,此人在曹魏集团虽无过于他人的军事指挥艺术,但是却是深受曹操倚重。

关东联军征讨董卓之时,曹操曾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关键时刻,是曹洪献出了自己的坐骑,护送曹操,舍命杀出重围,也因为此事,曹洪在曹操心里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此后,与曹仁一样,曹洪追随曹操从兖州杀到徐州在到官渡,更是在官渡之战中硬抗袁绍部将张郃、高览,巍然不动,立下战功!

并且曹洪此人善于听从建议,还算颇为宽容,曹操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的前哨站下辨之战时,曹洪虽然是魏军主帅,可是实际掌权者却是骑都尉曹休,对此,曹洪毫无怨言,悉心配合,最终击败了张飞、马超这样的豪华阵营。

因此,鉴于这一系列功勋,曹丕即位后,曹洪被加封三公级别的骠骑将军,后因与曹丕不睦,险些被处死,最终免为庶民,曹睿即位后,曹洪被重新拜授为后将军、骠骑将军,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病逝。

(二)夏侯兄弟 一时柱国


与曹仁、曹洪这样的曹氏宗族不同,夏侯惇、夏侯渊两位兄弟与曹氏一族的关系却稍显迷离,因为有人说曹操的祖上是夏侯氏,所以与夏侯惇夏侯渊是为同族,但是这种说法似乎证据不足,因此,小司徒更倾向于后者。

那就是夏侯氏一族与曹氏一族因为地处同地,从而保持了长久的姻亲关系,故而夏侯氏与曹氏实际上也是比较亲近的宗族。

夏侯惇、字元让,同样是沛国谯县人,其先祖为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因为与曹操莫逆,夏侯惇最早便是跟随曹操起兵,这是曹操集团的顶级大将之一,此外,夏侯惇的儿子夏侯尚还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郡主,所以,夏侯惇与曹操还是亲家的关系。

在兖州与吕布交战时,曾经被流矢射瞎左眼,因此,独眼将军的名号也是日渐闻名于世,此后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多次充当镇守后方的角色,在此期间,夏侯惇治理河水,灌溉农田深受百姓爱戴,而且此人积极治学,虚心求教,为人简朴,所受到的赏赐全部赏赐给将士们,因此也深受军士们的爱戴,曹丕登基后,夏侯惇直接被加封为大将军,成为当时曹魏军方第一人,只不过,不久后便是逝世了,而他的谥号是为忠侯,这是对于臣下的极其高的称赞,足以看出夏侯惇在曹魏集团的地位。

夏侯渊,字妙才,这也是曹魏集团的顶级众将之一,同时,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所以两个人还是连襟的关系,曹操起兵后,夏侯渊历任陈留郡、颍川郡太守,在官渡之战中负责都督粮草,历下大功。

此人,也是曹魏集团中极其擅长千里奔袭、出其不意的名将,先后平定东海昌豨、徐和、庐江雷绪、商曜等人的叛乱。此后,又在潼关之战中血战马超等十部联军,而后横扫关中西部的羌族、氐族势力,可以说虎步关右,威震关陇!

此后,夏侯渊被加封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20年)留守汉中,紧接着便是开始在汉中争夺战中抵抗刘备大军,前后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前线。

(三)千里神驹 二代领袖


曹休,字文烈,同样是曹氏一族,此人是曹操的侄子,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之为千里驹,此人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当中的领军人物,足智多谋很是善战,在下辩之战中一举击败刘备麾下上将张飞与马超,大败刘备部将吴兰,深受曹操赏识。

此后,曹休移镇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败东吴,扬名边境,曹丕驾崩时,曹休更是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第一人,也成为了曹氏一族二代里的领军人物,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因石亭之战中败给了陆逊,抑郁不以,不久病逝。

曹真,字子丹,《三国志》里记载他是曹操的侄子,可是在魏略中却记载他是曹操的养子,但不管如何,曹真是接替曹休成为曹二代的领军人物。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下辨之战里,跟随曹休击败张飞马超,曹丕即位后,曹真越发受到重视,官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曹魏西北边境!

此后,更是迁升为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方的最高统帅之一,此后平定河西地区又在荆州大败吴军,再度迁升为中军大将军、给事中。

曹丕驾崩时,与曹休一样成为四大辅政大臣,曹休去世后,曹真由大将军迁升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最高统帅,并且在抵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立下战功,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因病逝世。

其实,不管是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是曹魏集团功勋卓著的重要人物,而曹休、曹真更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中不可多得的领军存在,两人过早的衰亡,也是使得曹魏宗族逐渐的后继乏人,最终没落了下去。

Jason_老赵头

Jason_老赵头

曹操一门跨两姓,一为曹姓,一为夏侯。那是因为曹操父亲的故事了,他父亲名叫曹嵩,和朱元璋一样,乞丐出身。只不过朱元璋的人生变化是后来做了和尚,又后来他的玩伴汤和推荐他入义军。而曹嵩被宦官收养,也算翻身入豪门。他原本姓夏侯,入了别人门也就改姓曹。他们家因为攀附宦官派系,直入中央。东汉时代,宦官和外戚分别把持朝廷,中间士族居中调停。但铁打的士族,流水的权臣。士族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所以他们也就动了心思,曹操的干祖父曹腾也就有意安排曹操和袁绍这样的世家子弟来往,本来世家子弟根本就看不上曹操,太监家族身份,没想到袁绍也是的另类的士族,是个庶出,不受待见的士族小伙伴,所以他们走到了一起,曹操后来的发家少不了袁绍的提携。当然即便曹操后来摆脱袁绍,也免不了往曹参,夏侯婴这些开汉功臣上去扯。曹嵩过继过曹腾之前,有一个亲弟弟,叫夏侯婴(和汉初元宿同名)。曹操干爷爷曹腾虽是太监,也有兄弟,名叫曹褒。曹褒有子叫做曹鼎,也就是曹操的干叔父。

也就是说曹操祖父辈三人,曹操亲爷爷,曹操干爷爷曹腾,曹操干叔祖曹褒。

曹操父亲那辈有曹操的父亲曹嵩(夏侯嵩),曹操亲叔父夏侯婴,曹操干叔父曹鼎和曹炽(有一个就是曹操小时候捉弄的那个)。

到了曹操这一代,曹操本人,他亲弟弟曹德等至亲都死于陶谦势力。他堂弟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儿子,夏侯惇的同族兄弟就是夏侯渊,他老婆是曹操的表妹。

夏侯家是曹操的亲族,曹氏是养族,养族的堂弟曹仁和曹纯,都是曹炽的儿子。曹洪是曹鼎的儿子。这几人都是曹操的同辈。

曹操的下一代中,曹操有子二十五,知名者长子曹昂,次子曹丕,以下曹植,曹熊,曹彰,曹冲和曹宇等等。

曹操兄弟们,有子不少,知名者,如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夏侯惇之子夏侯楙,侄子夏侯尚。曹休的爷爷是曹鼎,他的父亲死的早,和叔父曹洪亲密。

另外曹真本姓秦,是曹操的养子,其母曹氏,极有可能和曹操是亲戚关系。其子曹爽是曹操家族最后一个亲族大将。

曹操亲族中,最有成就者,除了曹操自家一系。他亲堂弟夏侯惇是其势力二把手。地位无人可挑战,

曹魏三大战区,除了张辽曾执掌东部战区,于禁、徐晃和张合短暂管理过各自辖区外。其它大都为亲族统辖。东部战区为夏侯惇和曹休,南部战区为曹仁和夏侯尚,,西部战区为夏侯渊和曹真,曹军精锐虎豹骑也在曹纯手里。

半个酒鬼

半个酒鬼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