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0o璎小珞o0
此事原本是两人格局差异所致,再加上袁世凯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张作霖和冯德麟彻底决裂。
想要弄清此事的前因后果,还要从前任奉天督军说起。
奉天督军是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的最高长官,独掌军政大权。而前任奉天督军名叫段芝贵,是袁世凯的亲信。此人没什么本事,能爬到这个位置全靠溜须拍马。
而当时的奉天并不在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内,因此虽然名义上听从北洋政府管辖,其实是由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割据着。
单说这奉天就有大小上十股势力,而当中最大的莫过于张作霖的二十七师和冯德麟的二十八师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张作霖和冯德麟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二人是结拜兄弟,冯德麟是老三,张作霖是老七。张作霖见到冯德麟总是喊一声“三哥”,以示对其尊重。加上两人一起出生入死打过仗,而且儿子也是结拜兄弟,可以说两家算世交了。
至于段芝贵这个外来户,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他代表的是袁世凯,是北洋政府。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段芝贵在奉天倒是能狐假虎威,就连张作霖等人也要小心伺候着他。
当时,袁世凯倒行逆施,宣布称帝。紧接着便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很多地方宣布独立,甚至还组建了护国军要讨伐袁世凯,就连北洋军阀内部都开始不听其指挥了。
病急乱投医的袁世凯急调张作霖出兵南下,张作霖也直白:给钱给粮他就出发。
袁世凯当时为了称帝已经耗空了国库,好不容易给张作霖凑足了钱粮,张作霖这边却变卦了。
张作霖当时是眼看袁世凯不行了,但是未来胜负他心里也没谱,就找个理由两边都不得罪。毕竟北洋政府已经欠他粮饷有一阵子了,这个理由拿出去袁世凯也没法指责他。
谁知道袁世凯竟然真的凑够了粮饷,土匪出身的他倒也干脆,到手的粮饷肯定不会退的,至于南下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才不干。
当时的袁世凯已经四面楚歌,自顾不暇,拿张作霖毫无办法,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吞。
当初段芝贵在奉天能够作威作福,靠的是有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给他撑腰,现在靠山不行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张作霖早就盯上奉天督军的位置了,于是找来自己的几个结拜兄弟,商量该如何对付段芝贵。
冯德麟知道张作霖喜好权位,一心想往上爬。于是建议他们合谋吓跑段芝贵,张作霖升官,冯德麟要的则是段芝贵手里的钱和军火,两人各取所需。
张作霖当然愿意了,于是两人一合计,演了一出戏,将段芝贵礼送出境。毕竟当时北洋政府还在,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张作霖先是让军队到处放空枪,自己则跑到段芝贵那里报告,说冯德麟率领部队要冲进奉天城抓他这个支持帝制的人,自己的二十七师拦不住,要段芝贵赶紧跑回北京。
段芝贵就是个庸人,没什么本事,一听就吓傻了,不疑有他,赶紧派人收拾金银细软以及大批军火,准备跑路。
张作霖则派了一个姓孙的旅长带了一个营的士兵护送段芝贵乘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这边段芝贵刚走,那边张作霖就联系上冯德麟了,将段芝贵的行进路线告诉了他。
于是冯德麟的人在沟帮子车站将段芝贵给截下了,冯德麟是土匪出身,他手下的人干这个那是手到擒来。
最后冯德麟在收下了段芝贵携带的全部财物和军火后,假装卖张作霖一个面子将他放了。
当袁世凯得知段芝贵被赶跑后,心知必须选出一个新的奉天督军了。
然而派外人去,迟早会像段芝贵一样被这些地头蛇给赶回来的。看来只能选一个当地的实权派来当奉天督军了。
当地势力最大的就是张作霖和冯德麟,这奉天督军就在这两个人里选了。
但是他对当地形势并不了解,只得叫来段芝贵询问。由于此次狼狈逃回,段芝贵恨透了冯德麟,于是一个劲的鼓吹应该张作霖来当这个奉天督军。
但是段芝贵的建议仅供参考,做决定的还是袁世凯。
在袁世凯看来,奉天一直脱离北洋政府的控制之外。
无论谁做奉天督军,都会利用督军的权利明目张胆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成为独霸奉天的大军阀,进而与北洋政府分庭抗礼。
这不是袁世凯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要想办法制衡。
虽然张作霖此次表现的忠心,但是从他之前拒绝出兵可以看出此人并不可靠。至于冯德麟就更让人不放心了,竟然公开反对帝制,那不就是反对自己嘛。
既然两个人都不可靠,干脆挑拨他们窝里斗好了。于是袁世凯假装听从段芝贵的意见,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但是同时又任命冯德麟为奉天军武协办(奉天的二把手)。
袁世凯应该是想,既然冯德麟赶走了段芝贵,那他肯定想当这个奉天督军。袁世凯偏偏不让他当,反而让他当个二把手屈居人下。这样冯德麟一定会嫉恨张作霖,两人迟早会大打出手。
按理说,张作霖和冯德麟当初已经说好了利益划分的,袁世凯这招应该没用才对。谁知道冯德麟看到任命后变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其实就是冯德麟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此前虽然张作霖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但是毕竟自己辈分比张作霖大,见面张作霖都要尊称自己一声“三哥”。
而现在自己的小弟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二人见面该怎么称呼?还有就是自己以后是不是要听自己小弟指挥?
冯德麟越想越来气,加上他本来就是个火爆脾气,于是干脆拒绝接受这个任命。
张作霖一看,明白冯德麟有情绪,赶紧让兄弟们去劝劝,结果吃了闭门羹。
张作霖只得亲自上门劝解,冯德麟当即狮子大张口,要求军务帮办要和奉天督军待遇一样,有单独的办公地点,下面的组织架构也和奉天督军一样,而且编制和经费也要一样。
编制简单,张作霖就可以做主,唯独经费难办,毕竟这个是北洋政府发放的,张作霖此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自掏腰包出这个经费,此事只得向北洋政府申请。
袁世凯一看张作霖的申请,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了。他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他们这些地方军阀窝里斗的,怎么可能给他们和解的机会?果断找了个理由拒绝了张作霖的申请。
冯德麟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立刻要求辞职。
那边袁世凯开心了,这边张作霖就头大了,虽然此时他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冯德麟,但是他知道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全靠这群兄弟。
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想要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必须拉拢这帮兄弟。于是他只能继续想办法和冯德麟和解。
张作霖又是送钱又是送礼的,虽然东西冯德麟收了,但是面子依然不怎么给。张作霖设宴都要亲自去冯德麟的二十八师驻地才行。
谁知从张作霖这里骗了80万元后,冯德麟就跑去广宁了。
后来张作霖做了很多事情来讨好冯德麟,总算把他给请回奉天城。双方经过反复协商,最终此事以张作霖率领二十七师全体军官到二十八师驻地给冯德麟赔罪才了结。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了结了,实际上冯德麟还是不满意,过了不久他再次辞职跑路了。这次,张作霖忍无可忍,再也不忍了,公然和冯德麟决裂。
其实张作霖也不希望这样的,但是此前他率领二十七师全体军官给冯德麟赔罪的事情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这下张作霖和二十七师的脸丢大了。
这事知道的人极少,张作霖的人不可能透入如此丢人的事情,那么肯定是冯德麟的人做的了。
像他们这种军阀,面子是很重要的,如果下面的士兵觉得你太窝囊,要么哗变要么就投奔别的军阀了。
因此冯德麟此举算是将事做绝了,张作霖一方面受够了他的气,另一方面需要表现强硬给手下的士兵看。
其实,此事从一开始就没有回旋余地。奉天督军张作霖志在必得,而冯德麟就是因为张作霖当了督军,自己屈居人下才闹事的。
督军的位置只有一个,谁得了另一个人都会不满意,双方最终只能决裂。
总结:
从此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张作霖和冯德麟的格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张作霖图谋甚远,为了大局甘愿忍辱负重,所以他才能成为后来的“东北王”。
而冯德麟只是为了面子就和一个比自己实力还强一些的军阀决裂,难怪他后来混的那么差,晚年很是凄惨,要不是张作霖动员一切力量保他,估计他要死在大牢里了。
至于袁世凯,虽然他用区区一个督军的虚名就让奉天两大军阀决裂,减少了奉天对北洋政府的威胁。
然而此事对时局并无多少影响,因为他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使得自己大半辈子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一个人看不清大势,就算有再多小聪明也于事无补。

rouroupp
张作霖虽然和冯德麟都是土匪出身,民国之后,张冯的武装逐渐军事化,张作霖和冯德麟差距也越来越大,当冯德麟还是以土匪风格行事的时候,张作霖已经考虑全面治理东北,因此综合素养更高的张作霖就轻松战胜冯德麟当上奉天的督军,冯德麟却落了个帮办,还得给张作霖打下手,详细分析如下。
张作霖和冯德麟虽然都是绿林出身,但是俩人性格截然不同,冯德麟遇事急躁,喜好动刀动枪,不擅迂回,与之相反,张作霖则圆滑老成,善于疏通各方关系,因此当时北洋政府在选择奉天督军时,更加倾向于左右逢源的张作霖!
冯德麟之所以被后来者居上的张作霖超越,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张作霖善于经营和运用智囊,不惜重金招揽人才,其中张作霖大胆重用的年轻人杨宇霆为张作霖处理与各路军阀的关系中屡出奇策,张作霖的麾下人才济济也是掌控东北的重要原因。
此外,冯德麟在人才搭建方面远远不如张作霖,冯只善于直面斗争,只重武将,不善于运用智囊和计谋,因此在虎踞龙盘,风云突变的东北远远不如张作霖应对的得心应手,奉天督军的位置在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心中自然不会让他人得到。
由于张作霖在处理与名流等各界关系方面比较低调,善于示弱以拉拢东北名流和士绅们,此外张作霖与在东北一起打天下的绿林拜把子兄弟们关系相处融洽,在关于奉天督军的人选方面更加倾向于支持张作霖。因为张作霖对东北天时地利人和的精细运营下,北洋政府顺水推舟将督军的位置给了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