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阀张作霖,死后多年才被埋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麦穗
张作霖在1927年6月在北平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但一年后,就被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赶出了北平。
张作霖的高光时刻从此一去不复返,由于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署卖国条约,引起了日本人的极端仇恨。从这一点来看,张作霖虽然是个旧军阀,但在民族大义上却毫不含糊,是条真汉子!
于是在1928年的6月,张作霖在乘火车经过皇姑屯时,被日军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回到沈阳后在同日去世。
张作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没早就死,所以也没有预先准备好墓地,而张学良接替了老爹的位置后,就想着给张作霖准备一个风水宝地,然后准备修一个好的陵墓,所以是先举行的葬礼,而灵柩则暂时被放在了大帅府,等陵墓修建好了再下葬。
显然,修陵墓的速度比不上张学良败家的速度,就在陵墓快要竣工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少帅很快就带着东北军跑了,扔下了东三省的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沦为了奴隶,当然,还有没下葬的老爹张作霖。
儿子跑了,张作霖的灵柩一直到1937年才被结义兄弟张景惠努力下得以安葬,而这离张作霖去世,已经过去了九年之久。1986年,张学良的手下以及侄女、侄子等人都先后从国外来祭拜张作霖的灵柩。
90年代张学良曾经想去祭拜父亲,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一直到2001年去世,也没能到父亲的墓前祭扫。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答案
我是海佑老师,我来回答。
张作霖有8个儿子,但死后尸体停放9年无人管,最后还是外甥送的葬,不得不说,这样的身后结果,多少有些凄凉。
▲ 张作霖与儿女们的合照
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代东北王如此身后遭遇的呢?
张作霖发迹于清廷对东北的剿匪行动,之后经过消除蒙患的运动,进一步上位,势力步步壮大,满清朝廷垮台后,张作霖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成立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主理东北之后,张作霖一面改善民生经济,一面大力发展军事,一手打造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野心膨胀,觊觎我国东北地区已久。东北在张作霖手上的时候,日本人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最后奸诈的日本人,想出暗杀的法子,将张作霖炸死,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位。张作霖被炸死的时候,是1928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入侵东北,这3年时间,东北还是在张学良掌控之中的,那么张学良为何没有在这么充裕的时间里面,将他爹张作霖风光下葬呢?
▲ 张学良
其实这也不怪张学良,因为张作霖死得突然,他死之时,陵墓还在修建中,还没能修完。毕竟张作霖一代枭雄,墓地规格自然不能寒酸。
所以死后,张作霖并没有被马上下葬,其灵柩暂时停放到了沈阳东关珠林寺内,等待陵墓修好以后下葬。
可人算不如天算,3年后日本军入侵东北,少帅张学良一枪没放,将整个东北拱手相让,之后日军占领沈阳,张学良退居关内。
这一退,就是好多年,而张作霖的遗体,就这么被放置在了珠林寺内。日本人是肯定不会给张作霖下葬的,他们不毁坏就谢天谢地了。
▲ 入侵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在西安事变前夕,由于预感到自己可能会因为这次“兵谏”丢命,张学良嘱咐自己的表兄吴廷奎(张作霖姐夫吴永恩的儿子),回沈阳尽快将张作霖的灵柩安排下葬。
吴廷奎回东北之后,会同张氏旧部多方托人与日伪当局及伪满协和会交涉,最后终于征得下葬张作霖的同意。
1937年,吴廷奎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将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到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
当时,吴廷奎的父亲,也就是张作霖的姐夫吴永恩,在驿马坊主持迎灵安葬仪式。
当时的伪报纸报道了这一移灵事件,总体来说迎灵安葬仪式还比较隆重,此后吴廷奎也给张氏看管坟墓。
▲ 张作霖墓园
但是下葬入土为安这样的事情,历来都是由自己的儿女做的,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们,如此才能显出人伦亲至。
尽管张作霖有8个儿子、6个女儿,自己死后下葬时,却无一能在身边,最后只能由外甥代劳,还是挺让人唏嘘的,人生世事,无常啊。

blackmoona
谢谢邀请。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张作霖被日军密谋炸死,之后停棺在寺庙待葬。
19318的九一八爆发,张学良退出东北,最终还是侵略者将张作霖落土。
如果说张作霖是东北王,相信没多少人会反对,因此一名王者级别的人物的葬礼是不会草草解决,不是陵墓园林便是豪华坟墓。
据说张作霖身前就已经为自已的百年之后选好了风水位置,而且着手修建陵园。
奈何他是横死,事发突然,一切都还未完工,这就停棺延时的一个原因;
毕竟王者级别要是这么草席一裹直接放入土里实在简陋,且越是尊贵越是看重陵墓对子孙的影响。
或者正是因为惨死,明摆死于日军阴谋,作为人子的张学良肯定不会那么吞咽得了这口气。
改旗易帜,迅速统一,理应就是为了结束战局,准备和侵略者大干一场。
奈何啊,日军的侵略脚步很快,且又是接到不抵抗命令。
根据最近的解密文件,张学良确实是收到不抵抗命令信件。
复仇无望,敌人的行动迅速,所有的踌躇满志皆化作泡影。
仓皇撤离,无法风光,扬眉吐气埋葬,甚至还得靠敌人来帮忙入土为安,实为悲哀。

桃
张作霖(1875年-1928年),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随着张作霖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在皇姑屯以东,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秘不发丧。
14天后,6月18日在外带兵的张学良终于赶回沈阳。又一周后,在21日,张学良继承父亲职务后,稳定了东北的局面,暂时把张作霖的棺木安放在了大帅府。
后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把张作霖的棺木移到了沈阳郊外的珠林寺。直到张作霖去世9年之后,1937年才下葬。
那么,为何张作霖没有及时下葬,而是被拖了九年呢?一、张作霖最中意的长眠的地方——元帅林还没有修建好
张作霖家最早的祖坟在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境内的“张氏墓园”内,里面葬有张作霖的先祖,包括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等人。张有财(张作霖的父亲)的杂货铺里面还有牌局,可以供人打牌,从中他可以有点小小的收入。但是在张有财50多岁的时候,被人打死了。于是,迫于生计,张母携子女改嫁。
当时,这种情况是比较尴尬的。张母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他们娘俩也一定为其身后事做了诸多的考虑和安排。
于是,张作霖为了母亲,又开始找风水宝地。这处地方叫驿马坊,位于凌海市石山镇。
在1912年4月,年仅38岁的赵氏(张作霖的原配)竟然病逝了。赵氏为张作霖育有一女二男:长女张冠英(首芳)、长子张学良和次子张学铭。她相夫教子,与婆婆关系也极好。本来为了母亲选好的墓地,张作霖就先把发妻埋葬了过去。1913年8月,张母去世,也葬在了赵氏长眠的地方——驿马坊。
那么,抚顺市抚顺县东30公里处高丽营子村的张家墓地——“元帅林”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这里是在张作霖手里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之后,开始考虑的又一个风水宝地。他想把“元帅林”打造成一个类似皇家陵园规模的墓地。于是,在那里,张作霖开始大兴土木,一切都按照高规格高档次来修建。
“元帅林”才完工了一半,张作霖就挂了。所以,张学良肯定是想按照父亲的意思,把他安葬在“元帅林”。无奈,“元帅林”还没有建好,只好等等。至于张学良的母亲,奶奶等人,可能张学良想日后一并把她们都迁过去。
于是,张学良抓紧建设“元帅林”,这样3年就过去了, 工程基本结束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又出了一档子事。
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打乱了张学良的计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张作霖的棺木被日本人移到了寺庙里——珠林寺。
可以说,张作霖生前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被拖着不能下葬吧。而且,此时,日本人说了算,他们是憎恨张作霖的,恨不得让其不得安生。此时,有人想把老张下葬,也是做不到的。
张学良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所以只能拖着。
三、身陷囹圄的张学良风光不再,只得让人把张作霖草草下葬
随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爆发,张学良随后被蒋介石软禁,没了人身自由。而其父张作霖一直没有被安葬一直是他和家人的心病。
1937年,张作霖的儿子们不在沈阳的前提下,张学良的姐夫吴永恩和其外甥等人,在张学良的拜把兄弟,汉奸张景惠的周旋下,驿马坊成了张作霖的最后安眠处。
而“元帅林”呢?时间长了,就非常破败不堪了。就那么空着。
综上:
大势已去,张作霖因为上面的种种原因,本来不想草草安葬,最后还是被草草安葬了,就安葬在了驿马坊。张作霖与自己的原配妻子和母亲安眠在了一起,也算是如他所愿了吧。

芒果佳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张作霖,字雨亭,奉系军领袖。张作霖自幼出身贫困,曾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后,他便投身绿林,做了一名绿林好汉。随后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清政府清剿无果后便将其招安。张作霖审时度势,答应了清朝的招安,随即还协助清朝剿灭了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来又消除了蒙患,大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张作霖的势力也在一次次战争中渐渐壮大起来,随即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后来与孙中山、段祺瑞等人结成同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之后,张作霖率军入关,当了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当时国家最高的统治者。但是,此时的东北局势十分混乱,不仅有奉军这一支力量,还有日本人的关东军。张作霖想要经营好东北,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张作霖选坟,准备给自己百年之后用?
有关于张学良为张作霖安排陵墓的事情,我们先把它放在一边。其实在很早之前,张作霖就已经考虑自己的百年之后。
比如说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张作霖想把他老家的张家坟茔,迁到另外一块风水宝地。毕竟古代人重风水,认为只要祖坟选的好,就可以庇佑后代几辈人。
但是当时张作霖比较忙,他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姐夫吴永恩。吴永恩找了当时最出名的风水先生,选中了位于锦县的驿马坊村西。
于是张作霖花钱,买下了周围大约40公顷的范围,准备打造张家祖坟。并且在民国二年的时候,把自己母亲的骸骨从黑山县搬到了这里,并且作为主坟。
张作霖在位期间,日本人曾多次拉拢,但是都被张作霖给拒绝了。1928年,因为前线战事不利,加上东北地区局势出现变动等原因,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但就在张作霖返回东北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抵达官邸后去世,这便是历史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按理来说,人死后,过了一段时间就应该立即下葬,但奇怪的是,张作霖死后竟然长达9年才正式下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元帅林到现在还没有修好。张学良最后竟然选择以不抵抗的方式,撤出了东北。所以说元帅林也不得不停工,张作霖下葬一事一直悬着。
张学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走就是一辈子,自己父亲的棺材,最后也没有交给自己亲手下葬。但是不代表他没有想到过自己父亲还没入土,所以说身在关外的张学亮也是着急的不行。
后来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前,当时吴永恩之子吴廷奎就在张学良身边。张学良就告诉他,元帅林肯定修不成了,但是父亲不能在外面晾着。我不方便回东北,你就代我回去处理这件事情。
另外先把父亲移到之前选的祖坟驿马坊,然后找几个靠谱的人管理好此地。等到我们日后回去的时候,继续修建元帅林,到时候再把父亲移回去。
1931年9月18日也,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占领了东北各地,此时的元帅陵也因此被迫停工,张作霖的安葬事宜也随之后推。
1937年的时候,张学良让吴永恩之子吴廷魁前往沈阳将张作霖的灵柩葬在驿马坊茔地,并叮嘱他一定要照管好张家的坟墓。吴廷魁回到沈阳之后,便开始与日本进行多次交涉,在双方商榷成功之后。吴廷魁便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将张作霖的灵柩由沈阳火车站运动到羊圈子车站,随后送到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虽然安葬仪式非常隆重,但最终还是没能葬入张作霖生前所亲睐的“元帅陵”中。
但不管怎么说,张作霖也算是跟自己家族人葬在了一起,也算不错了吧!你们怎么看呢?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巧儿1230
生前风光无限的“东北王”张作霖,死后却凄凉无比,自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至1937年5月大汉奸张景惠以“协和团”的名义为之下葬,这中间隔了9年时间,不免令人唏嘘。
出身贫苦农家的张作霖,从绿林好汉做起,再到为清廷招安剿灭杜立、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再到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称“东北王”,为奉系军阀首领。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更是入主北京称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代表人。
因张作霖在位期间多次拒绝与日本人签订卖国条约,以致于1928年6月4日晨5时,张作霖乘坐北京返回奉天的专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并于当日因为伤势过重逝世,时年仅53岁。
时间拉到1928年6月21日,帅府向外界公布了张作霖逝世的消息,并为之举办了隆重的治丧活动。
但,张作霖为陆海军大元帅,不能草草下葬。同时还有一个麻烦点,张作霖逝世的过于突然,因此他生前并没有自己准备墓地,所以这个任务便落到了张学良的头上。
经过多位风水大师的共同勘察, 最后将张作霖的“元帅林”定在抚顺东面约60里的一处向阳的山岗。但是,这修建陵园需要时间,所以只能先将张作霖的灵柩暂时停放在大帅府中。
但是,陵墓即将竣工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张学良也撤到关内,张作霖的下葬工作被迫停止。随即日本人把张作霖的灵柩移到珠林寺,这一停便是六年。因为当时的东三省被日本人所占领,所以张家人也没办法前往东北为张作霖安排下葬工作。
直到六年后,时任伪满洲国总理的汉奸张景惠(张作霖把兄弟),张罗给张作霖下葬,便在日本人面前提起了这件事,加上日本人也觉得一直将张作霖的灵柩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一个办法,便让张景惠去处理。
就这样张景惠给张作霖举办了一个不算隆重也不算寒酸的葬礼。因为张作霖的儿女皆不在场。张景惠便让张作霖大姐的儿子为张作霖打蟠(东北习俗,正常情况下由自己儿女打蟠),如此下葬方式,不得不说凄凉无比。
张作霖身死九年,草草下葬,如今张作霖墓,杂草丛生,荒凉不堪。

*小逸*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途中,被小日本阴谋策划炸成重伤。因伤势过重,东北王张作霖于当夜不幸逝世。
(皇姑屯事件)
由于老张死得太过突然,奉系军团当家人的位子悬空。为避免东北军团为争夺当家人位子而闹内讧分裂,故大家默契的短暂封锁张大帅的离世消息。后来,在张作相等一干老人的推动下,把张学良扶上了东北军总司令的位子上。
6月21日,新成立的“帅府丧礼筹办处”才向社会各界宣布了东北王去世的消息,并举行了隆重的治丧吊唁活动。张作霖以大元帅之尊,又曾入主京城,在名义上属于顶级诸侯一类人物,是断不能草草安葬的。
因此,张家先将其灵柩暂时浅埋在大帅府内的花园里,周围用砖石等砌起来掩盖,待择风水宝地建好陵墓后,再行改葬。
(大帅府)
1928年秋,东北军的新当家人张学良,委托义兄彭贤选吉地,修建坟墓,择期安葬其先父浮厝,彭贤一直感激义父张作霖的提拔与关照,就答应了下来。
之后,张家召集民间著名术士和堪舆专家,遍察奉天地区的龙脉走势,最后选定了抚顺县(今抚顺市)水龙卧村。在张学良的指示下,义兄彭贤率众先行来此考察,在仔细察过后,彭贤对此地风水格局相当满意。
1928年10月30日,张学良与老婆于凤至、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及张作霖旧部张景惠等人,在彭贤的陪同下来到水龙卧村考察墓址格局。众人在考察过后,一致看好此地的地理走势。就这样,张作霖的墓地终于确定下来。
当时,水龙卧村有10余户人家,共有土地800多亩。张学良为顺利操办父亲的丧葬,以高额的价格收购了这些地皮,并动员村民们顺利完成了搬迁。动迁手续由彭贤管理的三畲堂负责办理。
1929年初,在张学良的主持下,“大元帅葬仪筹备处”成立,义兄彭贤为总筹办人。5月,名为“元帅林”的张大帅墓地项目,正式在原水龙卧村地带开工建设,由于工程浩大,预计需3年时间竣工。
1931年,正当“元帅林”工程即将竣工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一枪不放,全面退出东三省,将东三省甩手丢给了小日本,“元帅林”工程被迫停建,“大元帅葬仪筹备处”的工作只能无奈终止。
小日本的关东军占领了大帅府后,将伪奉天第一军管区司令部设在此处。一直安放在府邸花园内的张作霖灵柩也被移至珠林寺。
小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要挟张学良称,如果答应与日本合作,便可将张作霖遗体葬进差不多完工的“元帅林”。幸好,张学良拒绝了小日本的提议,而日本人则在张学良拒绝后不再理会张大帅的遗体,任由其一直留在珠林寺。
(20世纪30年代的“元帅林”)
彭贤一心想完成义父的安葬,好慰其在天之灵,又时时感到有负于义弟张学良的重托,故一直不肯离开奉天。
伪满洲国成立后,原奉系官员的张景惠、于冲汉等人纷纷当了汉奸,出任伪满政府“重要官职”。彭贤为了早日安葬张作霖遗体,四处奔走送钱,多次与小日本交涉无果。小日本为了消除东北王的影响,始终拒绝将其遗体葬进风水宝地“元帅林”。
最终,无可奈何的彭贤,只得跪求张作相出面牵线,找到张作霖生前的拜把兄弟、时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的汉奸张景惠,请他帮忙。张景惠提议将老帅葬在其出生地海城。其间,彭贤看到小日本死活不准老帅遗体葬在“元帅林”,只得认同藏在海城,还积极奔走,联络海城各界知名人士,联名上书请求将老帅的遗体移葬当地。
小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觉得,海城乃张作霖的发迹之地,葬在那里的影响,丝毫不逊于葬在风水宝地“元帅林”,再次拒绝了这个请求。
汉奸张景惠又提议,不如将老张遗体葬入位于锦县驿马坊村的张家祖墓。这次,小日本经过充分考虑,勉强同意了,但又提出必须以“满洲国协和会”的名义组织此次安葬仪式。为了能尽快将老张遗体安葬,彭贤及张家一众亲友只能被迫认可。
1937年6月3日,由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开出一趟专列直抵奉山线石山车站。专列上,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的灵柩正被运往锦县(今凌海市)驿马坊村张家墓地安葬。这一天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过去9年之久。
可怜的老张,死后都不得安宁,这又是谁的过错?
参考:中国档案报
文/梁生

肉段溜肥肠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在控制东北的过程中,他借助了日本人的势力,并口头答应了日本人趁机提出各种丧权辱国的要求。但等张作霖坐稳东北王这把交椅后,他就以种种理由开始糊弄日本人。因为张作霖的骨子里有着民族的血性,更不愿背上汉奸的千古骂名。日本人对张作霖的不满与日俱增,终于在1928年6月4日,趁张作霖从北京退回关外时,在皇姑屯附近的铁路段埋下炸药,将张作霖专列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在抬回到沈阳大帅府当天便去世,终年54岁。
张作霖死后,长子张学良在一帮东北元老拥戴下主政东北。期间,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改旗易帜,二是为父亲大修陵墓(名曰元帅林),规格不亚于古代帝王。因为工程浩大,修了整整3年时间元帅林才竣工,期间,张作霖的灵柩一直暂厝在帅府的院子里。可没等张学良风风光光安葬张作霖,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张学良不放一枪一炮,带领几十万东北军退入关内。至于张作霖灵柩只好听天由命了。
日本人占领沈阳后,面对张作霖灵柩恨不能立刻将它化为灰烬,以解心头之恨,但碍于张作霖在东北的威望,日本没敢这么做。只是把他的灵柩从大帅府移至珍珠寺中,一放就是6年时间。期间,那些投靠日本人的张作霖的旧部,想给昔日的主公下葬,但迫于日本人的淫威,怕因此引火烧身,都是敢想不敢为。可怜生前风光无限的“东北王”,竟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寺庙中,任由风吹日晒,没有人看管,也无人祭祀。若是张作霖地下有知,免不了大骂那些不肖的子孙。
直到张作霖拜把子兄弟张景惠,在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后,事情才出现转机。因为张景惠是个铁杆汉奸,深受日本人的信任。正是凭借着这层关系,张景惠提出“希望能让张作霖入土为安”的请求。张景惠这样做,一方面是念及兄弟之情,更重要的是想借此笼络人心。那些张作霖的旧部及老家海城的乡绅也闻风而动,纷纷发起呼吁,要求将他安葬在元帅林,或者老家海城。
面对汹汹而来民意,日本人也是一阵的紧张,没想到张作霖死了九年,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们担心一旦张作霖入葬元帅林或海城,难免成为民间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精神圣地。但如果公然拒绝此事,不仅会伤了汉奸伪军的“自尊心”,使他们和日本人离心离德,而且有损于日本在国际的形象。结果是得不偿失。
就在日本人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善于揣摩主子心思的张景惠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张作霖安葬在锦县驿马坊。这算是帮日本人解决了燃眉之急。张景惠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驿马坊不仅人烟稀少,而且这里还埋葬着张作霖的母亲及原配夫人赵氏,也算是张家的家族墓地。如此,不仅能达到让张作霖入土为安的目的,还能对张家人以及东北老百姓有个交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日本人完全放心。
1937年5月3日,张景惠在沈阳为张作霖举办了规模不小的“慰灵祭”,随后用火车将其棺椁运送至驿马坊,将其与原配夫人赵氏合葬。当然了,张学良和他几个兄弟,不会也不敢回来为张作霖披麻戴孝,张景惠便找来张作霖外甥,代行儿子职责,给张作霖披麻戴孝,养老送终,这也成为丧葬史上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从张作霖被炸死到下葬驿马坊,中间竟隔了9年时间,由此不难看出 ,国运与个人命运是仅仅相连的,国家软弱被欺,谁都会跟遭殃,即使死人也难逃劫难。

布丁肠粉
张作霖死后第九年才被下葬,其实和张学良有关。当时张学良选择不抵抗,不仅丢下国土和乡亲父老,也丢下了父亲的灵柩,导致老帅的灵柩落到日本人的手里。而日本想拿老帅的灵柩找张学良谋取一点利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才没有没有下葬。
张作霖死得太突然张作霖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成为统治关外"东北王",并准备进一步向关内发展。
日本发现张作霖的威胁,借“满蒙悬案”向张作霖索要铁路权。可老帅顺应东北人民的反日热潮,不仅没有同意日本所提的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更抵制日本的各种行为,让日本对张作霖恨之入骨。
1928年5月,北伐军进军京津地区,日本感觉奉系军阀政权已岌岌可危。于是,日本一方面支持张作霖,出兵对抗北伐军;另一方面相逼张作霖退回东北,想利用张作霖将“满蒙”从中国领土肢解出去。
早已经知道日本狼子野心的张作霖当然不会满足日本的想法,他坚决抵制日本干涉内政。这是的日本,已经察觉到张作霖已经不受掌控,并且会对自己往后的计划有影响,决心将张作霖除掉。
日本在综合考虑后,决定在张作霖乘坐火车回来时,用炸药解决他。村冈长太郎遂派手下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并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
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炸药被引爆了,张作霖身受重伤。尽管手下连忙送老师去沈阳急救,依旧没有挽救回老帅的生命。至此,一代“东北王”陨落,少帅张学良继承东北大业。
张作霖灵柩落到日本人之手由于老帅死得太突然,而此前并没有着手修建陵墓,张学良便寻了一块风水宝地(辽宁省抚顺市),花重金修建了元帅林。
1931年,元帅林刚有一定的规模,便爆发了“九一八”事件。随着东三省沦陷,元帅林不得已停工,而老帅的灵柩没有被张学良带走,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
日本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用老帅的灵柩与张学良谈判,但张学良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向日本妥协。所以,老帅的灵柩一直没有被下葬,被日本人安置在荒凉的珠林寺内。
这一放就是六年,直到1937年,张景惠作为老帅的拜把兄弟,实在不忍兄弟死后不能安葬,便向日本提议安葬老帅,遂于当年6月葬入锦县驿马坊。而此时的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不能来祭拜老帅。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无法回东北祭拜。直到2001年在夏威夷去世,他都没来到父亲的墓地祭拜,这或许是他晚年最大的遗憾。

美丽心情甜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只给他举行了葬礼,却并没有安葬。而最后安葬张作霖的时候,他的8个儿子6个女儿都全没有来为他送终。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作霖剧照)
说到张作霖的人生,那可是一部逆袭的传奇故事。
张作霖没有好出身,没有读过书,他是社会最底层的小角色。
换作一般的人,大概就是悲苦一世,然后默默死去,就好像未曾在这世上走过一样。
但,张作霖却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懂得把握机会,人又聪明,同时他讲义气,舍得花钱拉拢人心。因此他不光交了一帮生死兄弟,还有不少人在他事业上愿意帮助他。所以,张作霖不光能在东北称王称霸,还两次问鼎中原,最终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位统治者。
说到张作霖的死,就不得不说他和日本人的恩怨。
其实,张作霖和日本人早就有往来。
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张作霖为了扩充武装势力,成立保安团的张作霖便在日本和俄国军队中间游走。一会帮日本人打打俄国人,一会帮俄国人打打日本人。而他在坐收渔翁之利的同时,还趁机扩张势力,补充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为了早日做强做大,一度充当日本人的马前卒,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
为了达到控制东北,从而侵略中国的目的。日本人积极扶持张作霖,期望张作霖成为一方霸主后,能听凭他们的摆布。
然而,张作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做了东北王后,却不肯和日本人分享胜利的果实,还处处阴奉阳违,把日本人耍得团团转。
张作霖的不合作,渐渐让日本人对他失去了耐心。
(郭松龄反奉)
1925年,率领奉军精锐部队的郭松龄,突然倒戈反奉,其势头凶猛。很快占领锦州,眼见就要攻到奉天。在这危急时刻,张作霖不得不再次求助日本人。
其实,由于对张作霖不满,日本人早在郭松龄倒戈时,曾暗示过郭松龄,只要他肯签下卖国条约,日本人就无条件地提供武器装备等。让他打赢张作霖,坐收东三省。
但是,不肯出卖国家的郭松龄,回绝了日本人。
所以,当张作霖心急火燎地找到日本人时,日本人再次表示,愿意帮助他打败郭松龄,不过要签下日本人在东北享有商租权和居住权等不平等条约。
张作霖为保住势力,毫不含糊地一口应承下来。
然而,当日本人帮助张作霖挽回败局后,张作霖却矢口否认。由于没有书面文件,日本人对张作霖也无可奈何。
不过,此时的张作霖也认识到,想要不被日本人左右,必须足够强大。所以张作霖先后向关内发动了两次战争。
由于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失败告终,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发起前,为了扩充兵力和武器装备,答应日本人,只要他坐上北洋政府第一把交椅,他就把东北铁路权交给日本人。
日本人在张作霖身上投入的资本太大,哪怕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还是愿意再相信张作霖一次。
(直奉战争)
张作霖在掌握北洋政权后,日本人为了保险起见,特意拿来满蒙新五路协约,要张作霖签字。
张作霖这次没有顾左右而言它,在拿到条约后,看也没看,便在上面签了字。
日本人拿着签了字的条约,自然很高兴,可是打开一看,却气得直骂娘。
原来,张作霖在卖国条约上画了个大大的“阅”字。也就是说他表示看过这份条约了,但并没有同意。
张作霖的滑头,让日本人非常生气,于是他们决定除掉张作霖,并伺机发动侵略东三省的计划。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在途经皇姑屯时,被日本人埋在铁轨下的炸药炸得血肉模糊,他被送回大帅府不久便伤重去世了。
张作霖去世后,大帅府一直秘不发丧,对外口径一致,只说他“伤重,但无大碍”。
直到张学良接任东北事务后,这才对外发布了张作霖去世的讣告。
由于张作霖死得突然,还没有准备好给他下葬的墓地。所以张学良仅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的棺椁暂时安置在大帅府的家庙中。
其实,张作霖在生前,就对自己的葬身之地做过认真的选择。
张作霖早在发迹初就考虑过祖坟的问题。
当时,张作霖请了风水先生,在锦县驿马坊村西侧,得到一块风水宝地。
此后张作霖分两次将母亲和妻子赵氏的遗骸迁到了到张家坟地。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事业越做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这让张作霖高兴之余,认为是祖坟显灵。所以他每年要前往祭拜,并对坟地进行美化装饰。
到张作霖成为陆海空大元帅,统掌北洋政权后,他便有了“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自得之感。同时,他也希望能荫庇后人,让后人继续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所以他再次请了著名的风水先生,为他找一块“龙兴之地”。
经过风水先生的几番辛苦,最终确定了抚顺章党附近一块靠山面水,风景秀美的地方。
(元帅林)
这次,张作霖可是大兴土木,规格完全按封建王朝皇帝的陵墓为标准建造。他还亲自将这块陵墓之地,命名为“元帅林”。
不光工程巨大,张作霖在修建的过程中,还数次把清朝王亲贵族墓地上的石人、石马和石狮子等都运过来,装饰元帅林,以求雄伟壮观,有天子之气。
然而,工程尚未结束,张作霖却意外身亡。所以,张学良只能等工程完工后,再让张作霖入土为安。
可惜,就在陵墓到了收尾工程时,日本人突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家人由于没有应对,只得撤往关内。
日本人占领奉天后,张作霖的尸体也落到了他们的手中。
当时,张学良的旧部数次和日本人协商,希望能把张作霖葬在元帅林里。
但日本人却以此为条件,要挟掌握东北军兵权的张学良和他们合作,他们就交出张作霖的尸体,并同意下葬元帅林。
在国事面前,张学良还是拎得清孰轻孰重,所以他一口回绝了日本人的无耻要求。
这样一来,下葬张作霖的事情,便一拖再拖。张作霖的尸体也就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孤零零地被弃置在了珠林寺里。
1937年,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出于情义,决定给张作霖下葬。
(张作霖和他的结拜兄弟)
张景惠早年和张作霖出生入死。
在张作霖去世后,他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
由于他有声望,再加上对日本人唯唯诺诺,于是他得到了日本人的重用,被任命为伪满洲国总理。
张景惠想要安葬张作霖,日本人认为这正是安抚东北百姓的好机会,所以答应了张景惠的请求。
然而,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消息传出后,群情激动。张作霖的老家人一致上书,恳请将张作霖的尸体安葬在海城老家。而张作霖的老部下们则坚持要让张作霖魂归元帅林。
两方争论激烈之余,各大报纸也跟着凑热闹。一再表示,张作霖是一方英雄,伪满洲当局应该予以厚葬。
日本人没想到张作霖去世多年,在东北还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们唯恐有人趁机捣乱,不免左右为难。
端日本人的饭碗,张景惠自然要为日本人考虑问题,同时他也要顺利地把张作霖安葬一事妥善解决。所以他给日本人提了个建议,就是把张作霖葬到锦县驿马坊村西侧的张家坟去。
由于锦县驿马坊村偏僻,没有元帅林那么张扬,再加上那里毕竟是张家祖坟,葬在那里,也能说服众人,所以日本人再次同意了张景惠的建议。
在张景惠的安排下,张作霖的尸体这才顺利地予以安葬。
此时,张作霖的家人已经各奔东西,他的儿女们也都在关内。而张学良此时也被蒋中正软禁在南京,无法赶来参加葬礼。
可怜张作霖戎马一生,风光无限,死后却落得无人送终的结局。

dachunlv
东北王、奉系首领张作霖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深受重伤于当日死亡。但张作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生前风风光光,死后去落得个多少年无法下葬的结果。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这个突发事件让奉军措手不及,张学良在父亲死后,于1929年5月开始为父亲兴建墓地元帅林,地处大伙房水库东北岸,陵园坐北朝南,由方城、圆城和墓室三部分组成,而张作霖的尸体暂时安放在大帅府。1931年秋,正当元帅林工程初具规模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不得不停止修建,因为陵墓没有完全修好,自然不能将张作霖的尸骨下葬,面对日本的侵略形势,张家人不得不撤到关内。
元帅林
日本人随后占领了大帅府,而此时张作霖的尸体仍然存放在大帅府,日本人下令将张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因为日本始终占领着东北,所以张家人再也没有回去过,张作霖的棺材就这样在珠林寺停放了六年,没人看管,连点香火都享受不到,可见张作霖后事的惨烈。
张景惠
时任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不忍心,因为张景惠是张作霖结拜兄弟,虽然做了卖国贼,但还是惦记着张作霖的后世,于是向日本人请示将张作霖下葬,而至于最终下葬在何处又产生伦理分歧,当年张作霖的老部下请求将其下葬于元帅林,而张作霖老家的乡绅们请求下葬在海城,当时的报纸也发出了一些有关文章。日本人看到张作霖下葬之事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究竟安葬在何处日本人也没有了意见。
张作霖墓地
最终还是张景惠提出意见,将张作霖下葬到锦县驿马坊,因为在这里埋葬着张作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赵氏。这里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是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的“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日本人听到这个意见后也十分赞同,这样既能应对舆论,又能够安葬在不起眼的地方减少关注度。于是在张景惠的操办下,为张作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葬礼,但却找不到打幡的人,按照中国习俗,打幡必须由儿子来做,可是此时张作霖的八个儿子都不在关东,最终张景惠找到张作霖的大姐,请她的儿子也就是张作霖的外甥为其打幡。
1937年5月3日,在张景惠的安排下,一辆平板车载着张作霖的棺椁,浩浩荡荡去往奉天车站,由奉天车站开出一列专列直达石山车站,将张作霖下葬在驿马坊,墓穴就在张作霖原配赵氏的墓旁。就这样,在经历了多年之后,东北王张作霖终入土为安。

晋宝
一代枭雄张作霖,竟然死后九年才得以入土为安,这究竟是为何?这九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这位曾经的东北王,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元首如此凄惨的下场?
我们不妨将时间拉回91年前,那一年是1928年,这一年面对广州北伐军,张作霖的奉军节节败退,最终他决定保存实力退回关外,但就在返回奉天的途中,他的专列被日本人提前埋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当时重伤,送回元帅府后当日便死亡,时年53岁。
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包括张学良在内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但张作霖真的死了,死时张学良还在北京处理奉军撤退等事宜,所以儿子没回来,老子的丧事自然要延后,况且此时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在政权交接的关键时期,张作霖死亡的消息更得被封锁起来,还有就是张作霖死的太突然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适合埋葬他的墓地,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张学良决定暂将张作霖得棺椁放置在元帅府内。
后来张学良顺利接权并着手准备东北易帜力促全国统一,忙完这些事后,他便开始筹划为父亲选择墓地,最终他看好了抚顺以东的一片地,在那里他开始大兴土木,按照皇室标准为张作霖修建陵墓,还从北京,河北等地的古代王公贵族们的陵墓中运走大批精美石刻,再加上张作霖生前从圆明园拉走的一批汉白玉,使得这座张作霖的陵墓恢弘大气,极具帝王之威,由于陵墓内放置了众多的石刻,所以这座陵墓又被称为“元帅林”,上世界九十年代被改建为元帅林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不贵,如果有去抚顺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当然了,既然元帅林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那很显然张作霖没有被葬在这里。那么张学良等人辛辛苦苦建造的“元帅林”为何没有迎来它的主人呢?
原来,元帅林修建了三年,几近完工,眼看着张作霖的棺椁终于可以下葬了,张作霖终于可以安息了,没曾想,“九一八事变”发生了,张学良不仅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连自己父亲的棺椁都没能夺回来。
张学良领着东北军狼狈的退回关内,而自己父亲的棺椁却依然留在元帅府,此时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三年了,张学良铁定是回不去了,虽然他一心想要将自己的父亲好生安葬,但奈何日本人以此为要挟,开出了很多令张学良无法接受的条件,就这样张学良放弃了,而日本人也放弃了,于是他们将张作霖的棺椁移出元帅府,放在了沈阳珠林寺中,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六年前郭松龄倒戈兵败身亡后,他和他夫人的棺椁也曾存放在这座寺庙中,六年后张作霖的棺椁也被运至此,而张作霖的棺椁更是将被存放在这里六年,再加上张作霖叫张学良“小六子”,六啊六,真的是六六六,这算是玄学吗?
不管是玄学还是阴阳学,总之人死后都讲求个入土为安,张作霖都去了三年依旧不得入土,这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和着急,这其中有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最着急的,因为他对张作霖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他就是张作霖七个拜把兄弟中的老五张景惠!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五哥,早间跟随张作霖,一直对他言听计从,张景惠听张作霖的,张作霖也非常重用张景惠,总之张景惠对张作霖是绝对的忠心,但张景惠对张作霖忠心不代表他对张学良也忠心,因为他不同意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所以东北易帜后他便与张学良分道扬镳,九一八事变后他留在了东北,投靠了日本人,后出任伪满洲国第二任总理。
投靠日本人那就是汉奸,所以张景惠本人是没有什么可洗白的,但是人都有感情,张景惠也不例外,东北落入日本人之手后,他们将张作霖的棺椁放在了珠林寺,身为五哥的张景惠自然很难过,他无时无刻的不想将自己的兄弟下葬,让他得以安息,但日本人并不想把张作霖葬在元帅林,所以双方僵持住了,后来张景惠提议将张作霖葬在凌海市石山镇南驿马坊村,因为那里埋着张作霖母亲和原配夫人赵氏,将张作霖埋在那里也比较合适,这个提议日本人同意了。
就这样张景惠定下了张作霖的墓地,之后张景惠为其举办了一个葬礼,由于张作霖的儿子都不在身边,他便找到了张作霖大姐的儿子来为他打幡,还为张作霖举办了“慰灵祭”,总之张景惠尽全力的为张作霖操办着丧事。
1937年,死去九年的张作霖终于得以入土为安,张景惠在张作霖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不知道那时候的他心中在想着什么,又会对张作霖说些什么。而张作霖呢?他的棺椁虽然入土了,但他泉下有知的话真的会安息吗?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还是被自己防了一辈子的日本人夺走了,自己的兄弟死的死跑的跑,仅有一个为他送终的五哥还投靠了日本人,而曾引以为傲的长子,自己的接班人竟然不发一枪将东北“拱手相送”,这一切难道都是定数吗……

老兔子不乖
说实话,民国时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中,真正死在战场上的还在少数,直系,皖系等的军阀头目,也基本都是下野后默默无闻随后去世,只有张作霖,奉系军阀头目,虽然也并非是死在战场上的,但也死在了日本人的刺杀之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从北京坐车返回奉天的路上,途径皇姑屯,在这里,张作霖遇刺身受重伤。
张作霖坐的专列在经过皇姑屯地段时,突然被埋在铁轨上的炸药炸飞,整节车厢都被炸出了铁轨,同车的许多人当场死亡,只有张作霖还勉强提着一口气活了下来,但也奄奄一息。
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本就是情理之中,又是预料之外,就像是九一八事变一般,都是一个意外。
剩下一口气的张作霖,临终前考虑的仍旧是整个东北的未来,在被人送回大帅府后,张作霖只说了一句“快让小六子回来”,就咽气了。
张作霖临终前最担心的就是日本人趁着张作霖突然离世的机会将东北搞乱,因此他才特意让张作霖返回东北主持大局。
幸好张作霖的妻子,张寿懿是个贤惠聪敏的女子,尽管张作霖已经离世,但张寿懿却是做了一次大帅府的女主人,让所有人秘不发丧,假装大帅尚未离世,给日本人一种大帅活了下来的假象,用这种迷惑日本人的手段,张寿懿终于坚持到了张学良返回东北主持大局,正是靠着张寿懿的智慧,东北才不至于在张作霖离世后分崩离析。
而张作霖,虽然在张学良返回以后便举行了盛大的丧礼,但张作霖的尸体却是被暂时放在了一座寺庙中,等到张作霖的墓建好后再行安放。
这一放,就是三年,三年过后,尽管张作霖的墓已经建好,但东北也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由于撤离的很匆忙,张学良并没有将自己父亲的尸体带走,因此,张作霖的尸体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而后,日本人也没有将张作霖的尸体葬入墓中。还是在六年后,在张景惠的帮助下,张作霖的尸体才能够被安置进墓中。
虽然在张作霖去世以后已经建了大帅的陵墓,但由于陵墓位置的特殊性张作霖一直没有正式下葬,张学良在间接与张景惠取得联系以后,才能够让张作霖的尸体正式葬入墓中。
而张学良,显然再没有机会去给张作霖扫墓了,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张学良几乎半生都处于被监禁的状态,建国以后,更是没有机会返还大陆为自己的父母亲扫墓。

老友行二人
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原生态家庭很差,但是投身绿林后势力却越来越大,清政府都无力征剿,就干脆将其招安了。张作霖得到认可后帮着清政府剿灭土匪势力,帮着消除蒙患,自己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成了北洋军奉系首领,号称东北王。张作霖后来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他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了他。
张作霖被炸死后,的确很多年后才被下葬,为何会这样了?那是因为他刚死的时候墓地还没修好,之后又是九一八事变,他的家人去了关内顾不上他了,才导致死后多年才被下葬。皇姑屯事件。
1948年6月4日晨5时许,一声巨响,张作霖乘坐的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在皇姑屯附近被炸弹炸毁。虽然张作霖一再改自己的行程,但是还是被副官把最后的行程出卖给了川岛芳子,关东军预先埋好了炸弹,把这位乱世枭雄炸成重伤,运回大帅府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53岁,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快叫小六子回奉天! ”小六子就是张学良,他回来后掌管东北,也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更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是一个爱国的人。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和家人想着给他修一座很豪华的陵墓,最后定在抚顺市的元帅林,但是修建陵墓工程浩大,需要几年才能完成,于是张作霖的棺木被放在大帅府的院子里,这一放就是三年。好不容易等到陵墓修好了,又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和家人去了关内,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他们把张作霖的棺木移到了珠林寺,这一放又是六年,加上之前停放在大帅府的时间就是被放九年了。
张作霖死后九年后在结拜兄弟的帮助下才被安葬。他的这个结拜兄弟叫张景惠,此时已经投靠日本人做了伪满洲国总理,他不想自己的兄弟死后还无法安葬就到处张罗给他下葬。
日本人也同意了,毕竟把张作霖一直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他们并不同意大张旗鼓把张作霖葬进已经修好的陵墓中。他们担心张作霖的威望过大,影响自己的统治。
1937年6月,在张作霖被炸死九年后,他在结拜兄弟张景惠的帮助下,张作霖才被正式葬入锦县驿马坊,这里埋葬着张作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位置又相对较为偏僻,日本人才接受了。
张作霖终于被下葬了,只是一代枭雄死后九年才被下葬,想想也是很凄凉了。

enya
东北军阀张作霖死后9年才被下葬,一个大军阀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其实这里面既有巧合,也有无奈。
张作霖死的太突然,建造的元帅林太宏大还未完工!张作霖在生前就准备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且随着格局的提升,张作霖又为自己的陵墓从新选址建造,规格参考皇陵建造,这也让工程量大增,直到张作霖死前,张作霖的元帅林已经开工三年,但是工程却只进行了一半!所以张作霖在皇姑屯突然被日本人炸死之后,由于元帅林还未完工,张作霖便无法立即下葬!
张作霖死后由于无处安葬,所以有人向张学良建议,可以仿照清朝皇帝的下葬放弃,在陵墓没有建造完成之前把张作霖的遗体安放在寺庙,然后再请和尚前来念经超度,至于遗体的防腐则是用冰块来解决。本来这样下去,张作霖在几年后还是会被张作霖安葬在元帅林。但是不巧的是九一八事变的到来,张学良听从蒋的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甚至连他父亲的遗体都没顾得带走!
最后安葬张作霖的是大汉奸张景惠,张景惠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在张作霖被炸死之后,张景惠先后在张学良手下以及南京任职,但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景惠摇身一变成了汉奸,但是毕竟曾经称兄道弟,现在张作霖的尸骨在寺庙一直放着也不是办法,最后大汉奸张景惠向日本人说明情况,同意把张作霖安葬在张作霖最初选择的驿马坊,而张作霖的数个儿子竟无一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