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

sakurachen12
巴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信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赵明宇)记者昨天获悉,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已经明确拒绝上海作协关于设立“巴金文学奖”的提议。
巴老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有关人员为纪念巴金,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把“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改名为“巴金基金会”;二是设立“巴金文学奖”。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长天告诉记者,巴金女儿李小林对前者没有表态,但对“巴金文学奖”明确表示反对。
“李小林说,一方面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另一方面巴金清醒前就表达过,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有点太多。”
1990年,由巴老和另外两人提议成立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成立,巴金任会长。当时巴老将自己在日本获得“国际著名文化人士奖”所得的500万元奖金都捐给了基金会。赵长天说,当时巴老在设置这个基金会时就说过,我们的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拾遗补阙,要通过一些实际的工作切实地帮助作家,尤其是生活苦难的作家解决一些问题。15年来基金会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许多工作。
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表示,巴金文学研究会也正在考虑以某种方式永久地纪念巴金,但目前方案还不成熟,不便对外透露。他们准备在25日举行的“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我知道!
本报献的花篮摆放在展厅门前 信报记者 赵明宇/摄
现场探访巴金图片展被鲜花包围昨天上午,巴金图片展在上海作家协会静静开展。一天内,前来参观的上海市民络绎不绝,在回顾巴金一生足迹的同时,也奉上怀念之情。本报记者代读者留言:“北京娱乐信报读者

千小枝
巴金简介

zylljalways
八斤的介绍,87-1904-2,10月19,圆明李小成嗯,自个里面会跟关于一,王文琴的四川成都人,1920年从蜂蜜家庭出走,就读与上海河南京中的学,1927年初步法国留学写成了除处女场,嗯,做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用。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同事作业和翻折,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画表做张常笑边说小说呃激流三部曲中的加以及海的梦。天里的秋天布丁萌芽雪新生,或雪将军神鬼人天里的秋天,

群之足迹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

黑巴拉秋的Q
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小喵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族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巴金。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姓巴的同学“巴恩波”。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编辑本段]关于巴金全集
很多人攻击过巴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但是巴金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确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收录作者六十余年来除译文以外的各类作品,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从1986年起陆续出版,在1994年出齐,共26卷,定价898元。
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
第1卷《家》
第2卷《春》
第3卷《秋》
第4卷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
第5卷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雪
第6卷《爱情三部曲》
第7卷《火》
第8卷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第9卷复仇.光明.电椅.抹布
第10卷将军.沉默.沉落.神鬼人.长生塔
第11卷发的故事等短篇小说集
第12卷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散文集
第13卷短简.梦与醉.旅途通讯等随笔集
第14卷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等散文集
第15卷友谊集.新声集等散文集
第16卷《随想录》
第17卷序跋编等散文集
第18卷集外编上
第19卷集外编下
第20卷三同志.炸不断的桥.创作谈
第21卷断头台上.俄罗斯十女杰.俄罗斯社会运动史话
第22卷书信编
第23卷书信编
第24卷书信编
第25卷日记编
第26卷日记编[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开放分类:
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全集

bearnow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Eclipse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淙淙
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现代文学家。

danielleli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ú,取自“蔽芾甘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Yuan酱trave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光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hatata
巴金简介
李尧棠(1904~2005),笔名巴金,字芾甘。汉族。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1914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也去世。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译著也很多。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零零三年 九十九岁
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二零零五年 一百零一岁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译文集: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言警句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追着小狗跑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主编。中国文联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少年作家班顾问。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文学生活五十年
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这名字怎么来的呢?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他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
巴金对鲁迅的敬重也远非自今日始。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捕,6月盛传她在南京遇害,鲁迅曾写了一首悼丁君的诗,深沉地纪念这位优秀的青年作家的“罹难”。半年后《文学季刊》第一期上曾登了季羡林的一篇书评夜会,对丁玲有所批评。巴金从茅盾处得知鲁迅对在这种时候发这篇文章不大满意,便在这一期季刊再版时将它抽去了。由此还引发过季刊内部的一些矛盾,巴金也在所不顾。
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
哭泣是很可羞耻的事情。
我们的眼泪已经流得太多了!
给武士们当枪靶子的生活也过得很够了!
我们的血管里还流着人的血,
我们的胸膛里还跳着人的心:
我们要站起来,像一个人。
我们要坚决表示:不是任人宰杀的羊群,
我们要靠自己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
哭泣是很可羞耻的事情。
对于巴金来说,‘友情是生命中的长明灯’,如今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故去了,他感到十分孤寂,于是他说:‘长寿是一种惩罚’。

穷游8975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