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隋末,元末天下崩溃后为什么能快速统一,而不是长期分裂?

wxyyyyy
秦朝末年,隋朝末年,元朝末年都发生过大规模动乱,但是很快动乱就结束了,并且又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
比如,秦朝在公元前207年灭亡之后,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已经扫平天下,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新王朝的建立。
但有的时候就不是这样,西晋灭亡之后、唐朝灭亡之后都经历过长期的分裂和动乱。尤其是西晋灭亡之后天下迎来了数百年的动乱,从西晋灭亡的公元316年算起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已经过去了200多年的时间。
但如果从公元291年八王之乱开始算,到公元589年隋朝军队攻入健康城俘虏陈后主为真正统一天下,期间的动乱已经持续了将近300年了。
那么,当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到了末年迎来动乱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时候天下很快就再次统一,而有的时候需要经历数百年的动乱才会再次统一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组织结构还在,所以新王朝很快就能建立,而有的时候社会组织已经被打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重塑过程,所以就慢了。
例如,刘邦统一天下并不是从零基础做起,他有两个基础。
第1个基础,汉朝制度继承的秦王朝,而秦朝的制度来源于从春秋开始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制。
其中比较典型的事件就是春秋早期齐国率先开始在管仲改革的影响下盐铁专营;战国初年天下各国纷纷置县。
而到了秦朝统一下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法律、设立郡县制,并运行了十几年的时间。于是,一整套成熟的社会制度摆在了汉朝的面前。
刘邦只需要打败项羽之后把这套制度捡起来用就可以了。
第2个基础,分封制还在,并且也有中央集权的特色。
虽然当时的社会已经逐渐向中央集权方向转变,但是人们对王朝的认同感依然不够强烈。山东六国的老百姓仍然没有对秦王朝产生认同感,所以逆反心理极强。
好消息是,虽然还没有建立起大一统的思想,但具体到各诸侯国的旧地,人们对诸侯国领导下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已经很认可了。
于是,刘邦在统一天下之后,将函谷关以东大部分地区继续保持当地处于封国的状态。然后,在封国内部采取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以这种过渡的方式安抚了民心。
唐朝的经历也是如此,隋朝已经重新建立起了完整的被人们所认可的社会组织结构,当李唐王朝建立之后,只需要将几个大的反对者击败,然后天下就平定了。
反例是,有的时候王朝灭亡之后社会组织结构已经支离破碎,需要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时间就长了,最典型的就是西晋灭亡之后所造成的社会碎片化。
西晋的灭亡始于八王之乱终于永嘉之乱,本来永嘉之乱后社会结构还在,没想到又迎来了混战。东汉以来,西边和北边的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其中有的人在内迁之后被同化了,但还有很多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于是,当八王之乱开始之后西晋国力大衰,匈奴人率先起兵,并且在南匈奴贵族刘渊的带领下在公元311年歼灭晋军主力。
公元316年,匈奴军队攻入长安城,西晋灭亡,于是迎来了长达200多年的大混乱。这种混乱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组织制度支离破碎,并且引起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迁徙。
比如,羯族人石勒建立赵国之后,羯赵政权将函谷关以东的数百万老百姓迁到关中地区,又将关中地区的数百万人迁到了函谷关以东,原有的组织结构荡然无存。
北方被前秦统一后才逐渐稳定下来,但多年战乱和文化冲突,难以形成统一的认同感和牢固的社会组织结构。
直到魏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大地主阶层的支持和各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社会组织结构才重新塑造起来。
等到了杨坚建立隋朝,已经能够把经历了200多年磨合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结构直接拿来用了。同时,也让北方能够集中资源南下灭陈,统一天下。
所以,一个王朝灭亡后,动乱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社会组织结构还在不在,或者重新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结构需要的时长。

小懒猫
借用三国演义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至于秦末、隋末、元末天下大一统以后,国家分裂能够快速统一的原因,我以为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百姓的需求
每个大一统的朝代之前,都是数百年的战乱割据。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一句: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也是客观的真实写照。
民族的需要
国家大一统的时期,国家统治者颁布了利于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律,增加国内各个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统治者的希望
每个大一统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做到国家统一,都有其强大和值得学习的的地方,而后来的开国君主能够打下偌大的疆域,都离不开学习前朝的经验教训,也都想当千古一帝,名留青史。
所以,综其原因,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应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Elaine伊宁
纵观天下大势,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规律。
这其中还包括王朝兴衰不超过三百年的周期率。但不管乱多久,最终都能殊途同归一一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本题所提到的三个朝代又属于三个特例。
一,他们都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社会动荡后而重新建立起的大一统王朝。如秦、隋之前都是群雄争霸的割据政权。好不容易一统天下,其作为,包括政体和举措对后世影响也较大!如秦之郡县制、隋之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对人才的选拔。
二,但他们的寿命都很短,秦至二世而亡,隋至炀帝也寿终正寝,元朝稍长,也不过几十年而已。
三,他们有一个相同之处,紧随其后都是极具生命力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承秦制,两汉国运达四百年之久。唐袭隋规,兴衰过程也有三百年,取代元的明朝也坐拥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
他们至所以能长治久安,正是刚建立不久的大一统的前朝为又一新兴王朝打下了统一的根基。已不存在乱世时的分裂势力。

uppsala_yan
秦末刘邦能够快速统一得益于秦始皇扫除了六国,车同轨,书同文,使大一统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一点及其重要,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思想离不开秦始皇的功劳。接下来的几场战争下来六国贵族也消亡殆尽,国家没了分裂势力,底层人民又希望和平稳定的生活,统一的国家自然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隋末其实天下并没乱,乱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势力,也就是关陇贵族。基本就三个势力相互角逐,一旦决出胜负,天下很快就会平定下来。而且隋朝跟秦朝一样,之前都是分裂动乱了几百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黎明百姓一样渴望稳定。
元末能够快速统一则得益于朱元璋的出色军事政治能力,还有当时的汉人复国情节。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朝代,也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不合理民族政策,汉人们一直谋划着复国,所以,农民起义的导火索点燃后,全国各地的汉人都迅速响应。此时的中国大地群雄并起,且各方势力谁都不服谁,按理说应该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的乱世,但朱元璋凭借杰出的个人能力,迅速兼并群雄,并一鼓作气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当然这与远超内部腐化堕落也脱不了关系。
总的来说,自从秦始皇让民众有了大一统的概念,中国就拧成了一块,中华大地就一山不容二虎,只能存在一个皇帝。无论是谁在乱世起事,只要不是奔着一统天下去的,那肯定就会被其他胸怀统一大志的豪杰吞并。

小锅V
这是个大问题,三个朝代及其后续的大一统王朝,一个一个来说吧。
一、秦朝的速亡与汉朝的长久
秦朝是在秦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嬴政统一六国时,秦朝的军功等级制度已经运行了上百年,这说明秦国是一个以开拓疆土和进行战争为核心战略的国家,有点军国主义的味道,这就导致了秦国整个国家一直在采用战时体制。
战时体制的意思是生产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围绕着打仗这个核心议题展开,比如实行物资管制、高税收、大搞防御性军事设施、普遍兵役制等,一个人口百万的国家长期这样绷着弦,一旦天下太平就很容易在顷刻之间爆发大量矛盾。那个时候也没有改革转型这一说,秦二世是个平庸之辈,自然完不成这样的重大任务。
还有一点也得注意:以残暴著称的秦始皇,并没有把六国的使臣赶尽杀绝,而是保留了他们的宗庙,这为秦朝的速亡起到了推动作用。项羽这种楚国遗臣还活着、还能供奉楚国的君王牌位,自然就有起兵的心思;
汉朝能够快速建立,主要原因有:
1.天下苦秦久矣,沛公起兵遂云集而相应;
2.反对分封制,深入探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并且把六国那些遗臣该收买收买(张良),该打败打败(项羽),要知道项羽并不想当皇帝,而是想恢复到战国时代的制度。这明显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3.在2的基础上,刘邦制定了一条非常严格的规定:不能封异姓王!这就促使了西汉初年的社会稳定,加上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哲学,使得国家的经济得以在战后迅速恢复,而没有陷入大的危机。
二、隋朝的速亡与唐朝的长久
隋朝类似于秦朝,也是在战乱了几百年后重归大一统,但隋朝的建立依靠的是门阀。
什么叫门阀呢?就是魏晋南北朝时代,通过世袭制来做官,形成垄断社会资源的上层群体。
隋朝的建立依靠的是门阀,但隋文帝是个很有雄心的人,开科举而不是世袭来选官,这就得罪了门阀势力,要知道门阀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不可能一朝一夕就退出舞台,所以隋朝实际上还是一个被门阀统治的朝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也;
此外,杨广的暴虐也是出了名的,隋朝的徭役和赋税之沉重,堪比秦朝,杨广好大喜功,修运河,修宫殿,三征高句丽,把国库里的财产基本都用尽了,焉有不亡之理?
唐朝能够快速建立的原因:
1.天下苦隋久矣
2.以李渊为代表的关陇集团聚集了一群人才,同时有效地利用并遏制了门阀势力,从唐代开始,门阀势力逐步走向衰落,成为空有头衔没有实权的富家翁。
三、元朝的速亡与明朝的长久
元朝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朝代,他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除了包税制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叫包税制呢?
元朝的国土面积太大了,古代通讯也不发达,管理十分不便,蒙古皇帝就在统治地区找一群土豪,让他们承包国家的税收,替国家收税。收到的税款事后按比例分成,除此之外国家根本不管这里。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包税制下的无政府主义。
此外,蒙古皇帝进入汉地,从来都是以征服者的面目示人,他们从心眼里瞧不起汉人、
契丹人、色目人等民族,因此元朝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汗进了北京要不要汉化?
而蒙古贵族上下,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能拖就拖
后果就是要不要汉化,元朝官员吵了快一百年 ,从建国吵到朱元璋起兵都没吵出结果,就回漠北放羊了。
元朝皇帝从不穿帝王冕服,全都是蒙古袍加身,这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明朝能够快速建立的原因:
1.包税制让地方豪强放飞自我,导致中央政府没法控制地方,天下遂大乱;
2.四等人制度让各族人民敢怒不敢言,只要一个火星,就能激起熊熊大火;
3.朱元璋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他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因缘巧合相聚。

一花一世界
确实王朝末年,引起长时间混乱的的时代有不少,东汉末开始,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延续了300年。唐末混乱,五代混乱,宋也始终未能大一统,那么为啥秦末,隋末,元末没有大的混乱很快就天下承平呢?原因如下:
1.重要原因一:三个朝代末期,都面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混乱局面,但很快就形成了几个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秦末形成了项羽、刘邦为主的几大集团。隋末形成了李渊父子、王世充等前朝将军团队掌控大局的集团。元末形成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几大集团。也就是说,虽然混乱,但是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安定的。
2、重要原因二:少数民族势力没有发展到足以进入中原称雄。秦末,少数民族虽然也入侵,但是还没有到中原来建立政权的意识,只是抢掠。隋末,少数民族主要是突厥,也没有大规模进入内地,更没有在中原建立政权。元末,就是没落的蒙古,正等着被揍呢。
而东汉末三国,晋末,五胡内迁,建立政权,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南北朝对峙。
唐末,辽夏金元以及诸多少数民族,吐蕃,回汻,吐谷浑等,所以,宋的运气不好,始终连幽云十六州都收不回。
3.重要原因三:主政者政治方针正确,以结束战乱为目的。天下也是思定是主流思潮,不像唐末,‘’’有枪就是草头王‘’有很大市场。
4.次要原因:名王,名臣,名将等重要的历史人物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但这不能算主要原因。

雅君Jasmine
秦始皇建立大秦王朝,结束了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分裂局面(夏商周名义上是王朝,实际上各个部落也都是自辖自治,只承认大王朝的宗主国名分,奉朝纳贡)。秦王朝的建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算一算,多少年,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这么多年的锤炼萃取,才凝聚了一个精华的王朝存在,被一个叫赵高的人给弄坏了,天下又乱了。有乱就有治,项羽来了,他又分封,走历史的回头路,所以他被淘汰出局了。刘邦上位,郦食其也给他出主意分封,结果被张良借箸代筹敲打明白,又在娄敬的建议下定都长安,修养生息,与民休息,才有了两汉四百年江山。这是因为刘邦审时度势,顺应了历史潮流。
三国归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十六国轮流上阵,南方也四朝更迭,到隋文帝公元589年灭南陈,又乱了近三百年。隋朝兴起快,灭亡也快。秦亡亡于主暗臣奸,隋亡亡于好高鹜远。虽说是十八路诸侯反隋,真正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还是出身关陇集团的李氏家族。经历了大动荡的人民渴望太平,反对分裂,所以当李唐王朝扫平割据后,快速投入到恢复生产发展中而不是穷兵黩武走隋王朝老路,所以天下迅速安定下来。
元末天下大乱,是因为异族残暴统治登峰造极,人民无法忍受,拼死一博。朱元璋平定江南后,派徐达常遇春北伐。“驱逐鞑虏,恢复汉家山河”这句口号喊出了汉民族尽百年的怨气。元王朝大势已去,远遁漠北。朱元璋建立了最后一个汉民族政权。大动荡后,恢复生产是最英明的决策,更何况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身,更能有体会,所以他的政策是对人口最多的农民最有利的。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天下太平。所以唐太宗说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导好最重要的社会洪流,是每个成功王朝和成功帝王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