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谁更胜一筹?

rxlanzh
萤火与浩月之比耳。

恨长生
刘备和曹操是三国不得不提的两位贤才,对于他们的故事相信不用多说,他们二人的故事早就被写入史书!曹操有野心和魄力,而刘备有雄心壮志,他们二人都是白手起家,到后来都是名满天下,唯独不同的是他们的立场不同,曹操一心想自建王国,而刘备则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帜行王者的作风。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称“魏王”,其实他早就象征性的代表了汉朝,而献帝纯粹是他手中的玩物,想什么时候废掉就什么时候将他除去!此时的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更是上百,可以说是一位呼风唤雨的人物,在整个天下也唯有刘备与孙权有一点点资本敢与他为敌,但前提是他们二人联合,倘若不联合,只有一败!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备最开始在街上卖草鞋和席子,就连起兵用的钱都还是找人借来的,但是他最终却能混上一国之主,这也确实不易!相比曹操,刘备的创业更为艰辛!因为曹操在汉朝本来就小有名气,而刘备只是山中一个落魄皇叔,最要命的还不为人知!后来三英战吕布过后,刘备的声名才慢慢起来!
刘备有了关羽张飞做保护,他才得以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后来刘备与曹操发生小摩擦,在煮酒论英雄过后,刘备又斩杀了曹操的徐州大将车胄,这下子彻底和曹操闹翻了脸皮!
很快刘备的报应就来了,曹操亲自带兵来攻打刘备,曹老板深通兵法,加之其实力远远超过刘备!刘备方面虽然有关张二将,但是还是很轻松地就被曹操打败!这次曹操不但收回了徐州城,而且还收降了关羽,打得刘备三兄弟各奔东西!刘备兵败过后,只好选择投奔袁绍,袁绍哪里是曹操对手。虽然袁绍手底下人才不少,但是他基本上都听不进去正确的意见!最终袁绍官渡大败!刘备再次失去靠山,无奈之下刘备只得投奔刘表。
得罪了曹操想跑是跑不掉的,刘备虽然投奔到了刘表的地盘,不过曹操派遣了夏侯惇为先锋大将领兵10万,前往新野征讨刘备。不料刘备此时却得到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坐镇,使出火攻妙计,刘备这一次是大大的出了气,火攻计将夏侯惇打得惨败而回!
夏侯惇惨败过后,曹操亲自带人来征伐刘备,此时,刘备虽有关,张,赵,孔明相助。但实力根本无法与曹操较量。最终只得败走!后来,孙刘联盟在赤壁打败曹操,不过很快刘备又在汉中打败了曹操,这仅仅是刘备生平第二次打赢曹操。
从三国历史走向来看,曹操和刘备谁更厉害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当年早就做出过评价。毛爷爷怎么说的呢?毛主席认为:“刘备的优点是善于用人和团结各方人士!这是其一。而缺点大概也有两个方面:其是喜欢感情用事!其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拥有这两个缺点绝对是致命的!
除了对刘备做出评价,毛主席还对曹操做出了相应的点评,对于曹操主席曾经这样说道:“曹操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一统北方,功不可没!对于当时混乱的社会,曹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体说来,曹操的影响的确要比刘备要深远,意义要渊长…”,笔者认为曹操和刘备相比,曹操更适合当一名统治者,而刘备可能更适合做一方诸侯。

一分钟的感动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从东汉末年讨伐董卓起,就拉起一支队伍,身边发小乡里大将颇多,个人具备枭雄能力,可以说出身不菲,刘备逆袭者,从卖草鞋起家到后来平分三国,德字排弟第一,可以说是草根逆袭者,如果非要论,可以说刘备励志的代表。

genietarring
我个人认为那个曹操的胜算更大一些,曹操只是毕竟他是在中原。而刘备退局蜀中是因为那里一手拿工,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你在大局上来看的话,还是曹操的优势更大,而曹操差不多就是三国鼎立嘛,他的地盘也最大。

桃之夭夭
我觉得还是曹操更胜一筹,兵多将广。刘备和曹操前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没有诸葛亮刘备早就完玩了。

aeolos
个人观点是伯仲之间。两人都是枭雄。

tomb88
一个是奸雄,一位是枭雄。
一个是会用人,一位是有魄力。
历史上的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天下英杰,蜀汉政权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
作为“明君”,刘备一生作为,基本符合古人对“明君”的最重要的两点期待:一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二是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史书对这两方面都记载颇多。
在《三国》当中,曹操被作为一个奸雄的典型来对待了,这是不公平的。
这一点也有原因。
一般而言,中国历史上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就会以直接继承曹魏的西晋司马炎的晋朝为正统。
而定都在南方的,就会以刘备的蜀国为正统。
明朝定都南京,罗贯中于是就取了刘备做正统。
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认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乱臣贼子,曹丕废汉称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个骂名。
在《三国》开篇没多久,作者就用一个名叫许韶的人物来评价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作者尽管对他抱有偏见,却还在对他的能力予以认同。
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说,曹操这样的人,不论是清平盛世还是混混乱世,他都能在历史上有难以抹杀的一席之地。
这说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对他的人在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
其次,他对待社会的态度是积极的,他寻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这点诸葛亮就比他不得。
诸葛出生到了乱世,试想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为呢?
我想,能力与态度,决定这个人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了。

迪宝宝猪
这二人都是当时之英雄,而二人的最后结局恐怕两人也都是带着遗憾走的,论识人用人两人都是高手,将同两人不同之处来相比较。
刘备起于草莽之身,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从无到有到一国之主。而曹操是官宦之后,起家时家财胜刘备百倍千倍,更何况曹操家族庞大,要人有人。所以说创业起点当刘备厉害一些。
开拓疆土,曹操不仅与国内诸多军阀相斗,而且北抗匈奴,西征乌桓,维护国家不受外族欺侮,管辖之地国富民强,对内刘备孙权也未曾占到多少便宜。而刘备受制于先期的弱势,起家较晚,只是占据西川,汉中两地。疆土之大曹操胜。
论军事,这两个冤家战斗过很多次,在刘备未有诸葛亮辅佐之前,刘备数次败于曹操,诸葛亮出山后,当然大部分时间诸葛亮都是在后方维护后勤工作,冲在一线的还是刘备,并与曹操争夺汉中。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而曹操赶来之后,第二次汉中之战,两人直接亲自领军战斗,曹操再次败于刘备,可以说两人军事水平持平。
但有一条,曹操是胜于刘备的,那就是两人都曾经发起过举国之战。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惨败,但是曹操对于惨败之后的维稳大后方工作,相当出色,曹操依然能够抵抗来自孙权和刘备的进攻,并且曹操辖地依然不到大失元气的时候。反观刘备举国之力攻打吴国,白帝城惨败,不到一年,刘备带着白帝城大败之痛离开世间,并且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烂摊子,蜀国元气大伤。
其实两人都是人中之龙,综合来说,曹操还是优秀于刘备的,虽然刘备也是大才,但奈何中华几千年,大才之人优秀太多了,这也是中华之幸!。

小器
以个人观点来说,曹操更胜一筹,以人品来论,刘备更胜一筹,一切以仁义之师

大饭饭饭
谁更厉害不好说,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
戏台子上的曹操是大白脸,眉心有个红点,说明他虽是奸臣但没篡位,他有大局观,政治、经济上都有一手。1、他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政治制高点。
2、经济改革上他实行屯田制(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曹魏时期屯田的规模和作用之大,空前绝后。军民屯田,粮食补给就在边境附近,战时的后勤压力小很多,这也是他能成功防守住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原因。
刘备是一个谦谦君子,个人魅力出众,是当时的道德典范。1、仁慈,得人心。小编认为这是刘备最大的特点。
携民渡江,敌兵就在身后追赶,过江的时候也要带上老百姓。关张赵云都不是等闲之辈,从头至尾死心塌地跟着他;包括后来的三顾茅庐诸葛出山,都很能说明问题。
2、有本事。刘备有一定的武力值,从三英战吕布就能看出来。从三国众人对他的评价就能看出来。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仁义是刘备的招牌。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刘备都参加了。
刘备和曹操谁厉害?我感觉都听厉害的!

孙晨君
刘备 他象征着社会上大多数人,虚伪,伪善,包装,实际上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

rockylee
你指的哪方面,武力用人还是统帅

﹏、ye若絔╮
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后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刘弘 (刘备之父)在刘备少时已逝,刘备便与母亲贩卖草鞋、织草席为业。
175年(15岁),刘备母亲要他外出求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同入大儒卢植门下求学,并与其结为好友。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助刘备。刘元起妻骂:“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各是一家,怎可能时常帮助他呢!)”元起答:“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我们宗族中有此孩儿,不是普通人啊。)”但刘备不甚乐于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汉时一尺约为23.1厘米)(约173厘米),垂手下膝,有一对招风大耳,不需揽镜自照,眼可自见其耳。少说话,善于待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义士,年轻人争相趋附他。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多给与金钱资助,刘备由是得用以纠合组织部下。
184年(24岁),黄巾之乱爆发,各州郡皆有人民组织义军讨伐。刘备率领其下属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军,立下战功,被任为安喜尉。后来,汉室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长吏的人,都要被选精汰秽,督邮到安喜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休息房舍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十分痛恨,捆绑督邮鞭打两百后,弃官逃亡。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
191年(31岁),刘备在高唐令职位上,被盗贼击败,后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随即上表,保奏刘备为别部司马,任为平原令、平原相。刘备平原外御贼寇,在内则屯粮分发给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据说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三国志》以“其得人心如此(如此深得众人心)”称赞刘备。
入主徐州
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惊讶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闻知援军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围。后袁绍攻公孙瓒,刘备与田楷东屯齐。、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刘备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到徐州后,陶谦又给刘备增丹杨兵四千,刘备于是又归属陶谦。而此时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攻打曹操,曹操根据地失陷,于是回兵兖州。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叫他驻军在小沛。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陶谦病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麋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刘备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吕布偷袭了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回军,中途军队溃散,乃收余军东取广陵,为袁术所败,转军海西,困顿至极,得从事东海麋竺以家财助军。于是向吕布求和,吕布将刘备的妻子归还给他,刘备回到小沛。
不久,刘备再度召募了万余人的军队,吕布于是率军进攻小沛。刘备战败,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给与刘备兵马粮草,让刘备做豫州牧。其后,人称刘备为“刘豫州”。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派高顺和张辽进攻刘备,曹操虽派夏侯惇援救,但被击败。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子再次被掳,刘备单身逃走。刘备在梁国国界中与曹操相遇,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力劝曹操杀死吕布。其后刘备与曹操回到许都,被封为左将军。
第二年就发生了衣带诏的事件,才有了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的经历如何且不表,我们先看看曹操的经历再说。
曹操的经历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多年后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公元180年(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184年(29岁),黄巾之乱,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官员约8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据说因为曹操当政素称严明,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称病回乡。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189年(34岁),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所封的官职,怕惹祸上身,反而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192年5月22日(36岁),王允、吕布等人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在未央殿掖门外杀死董卓,结束董卓的统治。但是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以为其报仇为名,很快率兵攻破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暴政比董卓执政时更甚。最后献帝被迫逃出长安,流离失所,最终投靠曹操,汉室名存实亡。
192年(37岁),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鲍信等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后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曹操是袁绍的同盟,刘备、孙策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袁绍,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泰山郡,使曹操父亲曹嵩被杀。对于曹嵩之死,存在争议。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暴躁引发的残忍嗜杀,使其残忍本性爆发。
194年(39岁),张邈等人叛曹操,迎吕布为兖州牧。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张邈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荀彧、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195年(40岁),汉献帝迁出长安,进驻安邑。
196年(41岁),曹操听从谋士荀彧建议,迎接皇帝。虽然皇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曹操势力击破黄巾军,表现出关心社稷、对汉室忠诚。196年10月7日(41岁),由于洛阳经董卓破坏得残破不堪,汉室迁都至许昌。
197年(42岁),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校尉典韦垫后下逃亡,但曹昂、曹安民与典韦也阵亡。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消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198年(43岁),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吕布、陈宫,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199年(44岁),曹操派史涣、曹仁、于禁和徐晃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煮酒论英雄以前,曹操已经实际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期间虽有曲折,但是基本上是顺利的,有了自己的青州兵,迎了天子,这个时候的曹操是在扩张期急需人才。
而反观刘备,基本上市屡战屡败,屡战屡败,屡战屡败。经常打的连老婆都被俘虏了,最高的时候领了徐州牧和豫州牧,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稳定的地盘,到处投靠,袁绍、陶谦,至少到现在没有显现出一点英雄的气质,那个时候的曹操最多把刘备当成了人才,而没有当成英雄,刘备来投奔前,曹操谋士程昱就曾警告“刘备并非长久寄居他人之下的人”,劝曹操趁早解决后患,但曹操认为刘备是英杰,反而对其礼遇有加,出则同车,坐则同席。
这个时候的曹操和其谋士都认为刘备是个英杰,不能为已用,要早点处理掉,这个时候的曹操是自信甚至自负的,个人认为曹操起了收留之心,所以才礼遇有加,而煮酒论英雄只是对于刘备的一个测试,结果刘备成功通过了测试,所以才会放过刘备,继续要想收为己用,没想到后期的刘备竟然真的传奇的割据一方。
所以曹操之所以放走刘备,其一是想收归己用,其二是刘备没有表现出割据一方的雄心和实力,因此刘备才逃过一劫啊

leoccc
按照军事能力,军队规模,领土面积来说曹操更胜一筹,但曹操致命缺点就是自负,疑心重,不懂得收买人心,最主要的他的众多儿子当中,没有一个有他的才华,不然也不会有司马家什么事。

泡沫娇儿
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说完这句话,刘备就连着夜逃窜了。再者,我读过曹操及其儿子的诗,没读过刘备的诗。刘备比曹操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