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均阅读量那么低呢?

雨青
我以前也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直到快30岁了才发现读书的好处和价值。作为中国人中的一员,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在前30年里不爱读书,年阅读量甚至不超过3本书,从点看面,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从来没有“主动读书”的需求从六岁入学以来开始上学读书,中间曲曲折折二十年有余,大多数都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各种方法督促着读书,比如说小学和中学阶段基本不怎么读课外书,基本都是在学习数理化、语文、英语等各科。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压力问题,导致自己必须专心于教材学习。但在读大学、读硕士和工作之后,却依然没有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因为有比读书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玩游戏、看新闻、谈恋爱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动因素,比如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最终导致自己没有想法去主动读书,自然阅读量也就低。
第二,读书没有“直接明显”的效果前几天听过一个北大古生物学博士的演讲,她说:从小我父亲就教育我要好好读书,这样就可以不用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了,就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听了他的话,好好读书了,结果读到博士,现在天天扛着锄头上山挖石头,研究一些3.6亿年前的、与我们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所以,我也不知道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对这个社会有没有用。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来,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是“快餐式”的文化,希望读完书马上就能产生效果。但读书并不是这种“快餐式”的类型,读书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带来什么直接或间接的收益。所以,以前的我并不喜欢读书。
这两点原因是我以前不读书、阅读量低的主要原因,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可以反映出为什么中国人人均阅读量这么低,或许有些参考价值。我是千城,2017年读了317本书,2018年目标400本,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也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楚一
现代意思,思想进步了,科学发展了,在网上图文并茂,谁还看纸质的书呢?

linermaomaoer
我是农村的,我们这能岀去打工的都走了,家里看不到有人在看书,除了上学的。可能是认为看书不能当钱用,不能当饭吃吧。总之,反正是没有看书的。

虫chong宝贝
时代的变化吧,纸质书读的人少了,电子书读的人多了,曾经读书是奢侈,现在读书太容易,获得信息也太容易。

边_走_边_忘
我国人均阅读量是偏低的,国民素养与人均阅读量应该是正相关。
国人 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几本书?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从小养成不断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的习惯,不会主动的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也没有时间看,认为那是看闲书,浪费时间,家长老师都会制止,久而久之,人就失去了找书阅读的习惯。
其次是社会风气不支持读书,整天捧本书被称为书呆子,也就是傻子的代名词,最时髦的是打牌搓麻将,跳舞喝酒闲聊,真的挤不出时间认认真真去读一本书。
读书无用在人心里根深蒂固,确实有很多不读书不看报的人,比读书人活得体面,活得滋润。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强大不起来的,国民的素质也是提不高的。腹有诗文气自华,读书不但可以学知识长见知增能力,更能修身养性,提高个人品位。静下心来,认真读几本好书吧,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嘉翊_控
感谢邀请,这个阅读量主要看是阅读什么,题主的意思我大概理解为读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分析:
1.现代人的爱读书的人确没有十年二十年前好了,这主要是因为信息的来源多元化,处理问题的逻辑的改变,以及碎片阅读的新习惯养成。
2.过去人们的信息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书籍,读书丰富自己知识,即而再遇到问题便有解决答案。而现在互联网更加直效的传递解决方案,你遇到问题,直接百度即刻得到解决方案,这种知识获取的改变,直接导致的是,过去人们是先学习,再学以致用,而现在人们是先遇到问题,再寻找答案。这种解决逻辑的习惯改变,让人们不再依赖于读书。
3.过去很多人读书有消遣的目的,而随着信息多元化,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读书在人的日常时间争夺战上变得越来越耗费时间,认真的读完一本100万字小说,大概需要将近一周的时间,而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和娱乐需求越来越大,很少有人有大把的剩余时间用来认真读书。
4.过去很多人读书有的是因为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历史类书籍,有的人喜欢军事,有的人喜欢天文类,有的人喜欢美食类。而现在智能手机对于碎片知识的推送很好的满足了爱好者的需求,军事迷们每天会有很多互联网文章供其满足。读书这种耗时耗力的东西就不再成为爱好者的专一获取通道。
5.过去学生群体是书店和图书馆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因为互联网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直接性,百度百科,网上的各类题库,各种网上课程,都更加高效的解决了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逻辑也在发生习惯性变化,过去是先积累知识,再解决问题,现在是先遇到问题,直接找解决办法,解决逻辑的改变也让现在学生对于书籍的依赖性变小。
6、综上所述,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习惯,碎片化信息改变了人们管理时间的规律,互联网内容改变了人们解决问题的逻辑。随着时代的不同,阅读不等于读书,爱读书固然是好的,但是不爱读书也并不意味着不会进步,因为互联网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一点点的改变人类习惯。

小言刀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

哎哟薇
这个数据我以为是做不得数的,因为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用电脑手机平板这些来阅读。当然阅读最有效应该是阅读书本,但是不可否认在电子产品上的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便捷性

myxt88
很简单,为了钱,为了生存。体力活一天下来,还读书?觉都不够。咱是农民实话实说。

钰小席
不知道,因人而异吧,我就不喜欢看书,但是孩子太别喜欢看。越读书就越喜欢,这也是一种习惯

SPEC当麻
2018年的最新统计,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每年为不到5本。其中还包括中小学教材,学习资料。阅读量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犹太人,人均阅读量为每年64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国家,怪不得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最智慧的种族。其次就是日本年人均阅读量为44本。日本特别注重教育,为了发展文化的软实力,每年都举办读书周活动,来鼓励全民读书。然后就是浪漫的法国人,还有韩国人都很爱读书。
我国阅读量少的原因,一,大环境氛围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已是质的飞跃。面对当前的生活,工作的压力,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了偏坡,变得越来越功力化。大多数人要看书,都会看对自己工作相关或有帮助的书,以及如何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鸡汤书籍。多数的年轻人迫于工作的压力,也没有多少时间抽出来看书陶冶情操了吧!现在不是流行996制吗,有的工作时间还不止这么多呢!青少年,这个庞大的群体理应该是阅读的主力,但是我们的应式教育,过于看重高分和成绩,繁重的作业,写不完的卷子答不完的题,试问有几个孩子可以明目张胆的去看课外书的?
我们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和伟大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学习和传承。而我们更应该是爱读书,爱学习的民族不是吗?全民的文化素养,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师其
一、基础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重视普遍不够;三、民众对阅读的认识不足;四、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足

来吧,行走吧
我个人分阅读量比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二,我国人民大多收入,工作都不稳定,生活压力非常大没有多余时间去阅读。三,国家对民生上投入还是偏低,国家的政策好多老百姓觉得政策是好的到了最下面就执行不了,所以老百姓不关心就不去读感觉是骗人的。

兔子肥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你对所谓的“阅读量”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说仅是纸质书籍的阅读量,如报纸、杂志的阅读,我国的人均阅读量确实不高,且近些年来依然有下滑的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让大众的阅读更加方便,也更加碎片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活动,而对纸质书籍有了抵触。毕竟,电子产品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都能展开阅读,而纸质书厚重、沉笨,难以实现随时随地都有愉快的阅读体验。

bridgeport
你说的是纸质阅读书本吗?觉得都是手机惹的呀,手机比电脑还方便,手机可以转账,发抖音,看视频,看新闻和朋友聊天视频。还携带方便,可以保持和外界沟通,除非没信号,所以纸质的阅读量低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