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提到的作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ISBN:9787508014982,作者:(唐)欧阳询书

欧阳询

[作品]孔子庙堂碑

《书法技巧讲座》是从历代书法名家中选出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字,将凡是认为其基本用笔、结构法适宜于学习、模仿的真迹挑选出来,作为范本。 在每卷中只限定了一种真迹,在字数较多的真迹中,为了避免学习之繁,将...

天石东村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最新跟帖
永远的蜜糖儿

永远的蜜糖儿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为了纪念孔子,人们建造了孔林、孔庙和孔府。

在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如图)



据说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亲笔所题,亲们仔细看对联,上联里的“富”字宝盖上少一“点”。下联里的“章”字最后一笔穿过了“日”。(如图)

这两个字我们太熟悉了,显然对联里的这两个写错了,(问题来了)谁也看出了错误,为何上百年来没人改呢?

为了弄清原因,我专门查了字典,“富”和“章”的繁体、简体字都是原型。也就是说不存在着繁体字和简体字区别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书写问题了。

原来是纪晓岚故意这样写的。

“富”字少一点寓意孔子“富贵无头”,“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寓意“文章通天”。

其实这都是文人玩的文字游戏,不过是制造噱头吸引人的眼球,增加知名度。旅游景点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各有说道,各有传说,讲起来津津有味,不过是为了吸引游客罢了。

不过在书法艺术中,少一点的“富”字,和穿过日的“章”字也出现过。(如图)



由上面看来,孔府门上的对联“富”和“章”也不能算错字。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网络上让我们看不懂的书法,比如射书。(如图)



比如这位仁兄



也许他们写的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们没有参透其中的奥秘罢了。在我看来,书法界从古至今不缺人才。

文/秉烛读春秋

deanfinal

deanfinal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圣人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人们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孔子,先后建立了孔林、孔府和孔庙。其中在孔庙的面前,有着一副十分有名的对联,据说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的杰作,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对联的书法大气磅礴,与孔府大门正上方的一块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交相辉映,堪称孔府一宝。

但在这幅对联中,上联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富”字宝盖头上少了一点;下联的”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章”字的一竖又写出了头,这两个字现在看来是错别字。按理说堂堂的“河间才子”、一代名士的纪晓岚在写这幅楹联时,肯定不会写错别字的,那他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到底有什么深意呢?为什么300多年来无人能改?

1、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一。

央视4套“国宝档案”栏目曾播出走进孔府:富贵无顶节目,称“为您揭开孔府对联别字之谜”,认为纪晓岚这样书写富有深意——上联“富”字上面少写一点,叫做“富贵无头”,寓意孔府后人只有遵循孔子富而好礼的祖训,才能永享富贵;下联“章”字最后一竖穿破了上面的日字,叫做“文章通天”,比喻孔子的文章破日通天,无与伦比,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推崇。

但上述解读虽然寓意美好,但是仔细想想,堂堂的“河间才子”、《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会写错别字吗?更何况还是挂在“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的大门两边?

2、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二。

我们知道,纪晓岚是乾隆时的状元,也是学富五斗的才子,并且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恃才傲物,放荡不羁。清代乾隆时期,也是尊孔时期,乾隆指派纪晓岚为孔府书写一幅对联,纪晓岚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晦一些真实的看法,故意搞出两个错别字,使得后人浮想联翩,理解不透。

“冨”和“富”的字义上的区别,从另一个字“冢”和“家”的区别中获得提示。冢:冖豕,指死了的豬,“家”:宀豕,指活着的豬。“富”:宀“一口田”,拥有可以耕种一块田,为“富”,“冨”:冖“一口田”,拥有一块不可以耕种的“一块田”为“冨”,显然,不是指“富贵无顶”,其寓意指再富有的家族,也无法超越死亡这一关。这也是纪晓岚对孔子的一生追求地位、浮誉、财富的隐喻的讽刺。

我们知道,孔子的文章中,大多数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的愚民文章。“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孔子从自己母亲颜氏地位卑贱,得出“女人难养”的结论,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及农事活动,得出“樊迟小人也”的结论。由此可见,孔子的文章根本没有“破日冲天”的气魄。纪晓岚有意把“章”的早字出头,隐喻孔子的文字是遮蔽人们的眼目的糟粕,暗无天日的愚民文章。

这才是纪晓岚真正的寓意,只是乾隆时期,纪晓岚不可能、也不敢直接真正表达讽刺的含义而已。

3、两个错别字的含义解读三。

“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告诫人们,不要为了一时的钱财而做出对不起他人,也对不起自己的内心的事情,同时富贵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必要一心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打拼,不如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上,并将之做好;“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借此希望所有的孔家学子可以刻苦学习,在文化上面有所突破,最终学有所成。

4、小编认为这两个字都是正确的。

其实在古代,“富”和“章”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就是孔府对联上的写法,第二种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写法。这两种写法都是规范性书写,它们作为两字的俗字或通字被广泛使用着,只是后来在汉字简化过程中被淘汰掉了。

我们首先看“富”字。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是收录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书,每字分俗、通、正三体,对于研究近代汉字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收录了这种不加点的“冨”字,指明为正体“富”的俗字。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俗体写法却颇受青睐。《宋四家书法字典》,在15个“富”字中,不加点的为8个,加点的为7个,不加点的多于加点的。

我们再看出头的“章”字。在古代碑帖中,这种写法广泛出现在隶、楷、行诸体中。干禄字书中也收录该字,注明为正体“章”的通字。

另外,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注祭孔活动,三孔的匾额楹联这样重要,书写也是最为严格和规范的,所以不可能出现错别字或随意性书写。

正所谓“古人未必然,而今人未必不然”,今天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常常会犯这种以今度古、以己度人的错误。 所以,小编认为,纪晓岚为孔府题词,是不可能写错的,这也是现代人看来,虽然与我们认知的字不一样,但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的原因了。



larajswv

larajswv

纪晓岚为孔府题词是真,而“故意写错2字”却不见得,300年来无人能改是因为无何以改。

纪晓岚的孔府题词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 “衍圣公”是北宋仁宗赐予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当时赐传46代。民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被取消,因此到孔子77代孔德成时,也取消了“衍圣公”封号,改称“奉礼官”,“衍圣公”封号实传32代。“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其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孔府大门上方蓝底金字“圣府”二字为明相严嵩手书,而大门两侧楹联就是清代鼎鼎大名的“纪大烟袋”纪晓岚所书。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是否故意题错2字

毫无疑问,楹联中上联“富”字、下联“章”字不符合汉字的规范写法。“富”字少了宝盖头上一点成了“冨”,“章”字下“早”的一竖贯通“日”字成了“童。那么我们试从“是否写错”和“是否“故意”来分析分析。

一、并非写错。我们知道,汉字演变至今历经几千年,秦始皇统一文字使用的是小篆,之前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文字各诸候国均不一样,写法自然不同。小篆之后又经过隶书、魏碑体才发展到楷书,并出现行草书,写法也每有差别,并不完全一致。唐代楷书“四大家”的出现使汉字楷书的写法基本得到统一,但各家书体之间甚至一家书体之中也有很多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如颜真卿颜体“德”字大都有心上一横(见《勤礼碑》),而欧阳询的欧体“德”字却是“徳”,大都没有这一横笔(见《九成宫醴泉铭》)。最典型的是柳公权《神策军碑》中两个“京”字,一个是规范“京”字,一个是“口”变成“日”的“亰"字。

“富”字无点不乏其例。如柳公权《神策军碑》“臻于冨寿”中的富字,就没有那一点。醴陵市城东东富寺寺名匾额“富”不出头,相传东富寺由当地豪绅改建包公庙而成,意在包公庇佑发财,题词人为了惩戒豪绅故意写“富”无点,意思是富不出头。我查了字典:冨,通“富”,原来“冨”是“富”的通假字。

章字通天自古有之。魏碑李超墓志“文章高雅”章字竖通贯日(如图)。其实孔庙在唐代就有了这样“章”字的碑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祖述宪章往哲”中的“章”字和纪晓岚的“章”字写法如出一辙。富、章写法还有佐证。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所书海棠诗卷中,第一句“江城地瘴蕃草木”,“瘴”里的章字就是竖贯通日;第七句“自然富贵出天姿”中的“富”便无宝盖一点,一部书法字帖同时证实了“富、章”的写法。也就是说,纪晓岚所题2字不是错字,而是自唐代(甚至更早)以来便有的写法。纪晓岚并没有写错。



二、是否故意写的值得商榷。

一种可能是纪晓岚随手写的。纪晓岚是清代大文学家,博览群书,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书法也是当代大家。因此纪晓岚不可能写过这种写法的富和章字,甚至是曾经经常书写的,那么他在为孔府题词时很可能什么也没想,而是按照书写习惯随手而书的。至于“富贵无头、文章通天”,不过是后人附会而已,毕竟“冨”还有“富不出头”的相悖意思,“章”通也只能是通的“曰”,连“日”都不是,更不用说通“天”了。

另一种可能是纪晓岚特意写的。纪晓岚不但是文学家,而且还是有名的对联大师,像“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这样通过字形暗喻的妙对,以纪大烟袋的聪明脑袋是不会想不到的,于是便在组织这副对联文字时,便巧妙地把这两个字安排进去了,书写当然也是特意安排的写法。

结论

先不管这两个字是不是纪晓岚故意写的,即便是故意写的,“富、章”两字也没有写错。不是错别字,而且引申寓意和联对很妙,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改了。

gunner0714

gunner0714

纪晓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文人,有的人喜欢他的诗词才华,有的人喜欢他讲的鬼故事,还有人就喜欢扮演他的张国立。

纪晓岚在参拜孔子墓时,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现在还挂在孔府门上,可是300年来为何都对纪晓岚写的两个”错别字“视而不见?

这两个错别字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中的“富”字上面缺一点,二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的“章”字一竖直通“立” 字。这两个字,但凡是读过三五年私塾的童生都能认出来,更何况在曲阜圣人后裔的地盘,大家没有笑话纪晓岚整个大才子吗?

事实上,纪晓岚刚写时,别人就提出了异议。纪晓岚明知自己笔误写错了,还要强行解释,因为一旦传扬出去,不仅自己丢脸,连最宠爱自己的乾隆皇帝也跟着吃瓜落。纪晓岚的解释是:

“富”字少上面一点,寓意是“富贵无头”, 盼望孔府家的后人,沾了圣人的灵气, 日子越过越好 ;“章”字一竖直通到上面,寓意孔老夫子的“文章通天”,无与伦比,永远是天下第一位的。

经过这一番解释,纪晓岚不仅太高了孔子的地位,还哄得孔子后人们高高兴兴把这副对联放在了孔府大门前。这副对联没有横批,与之配套的是明朝大奸臣严嵩墨迹的”圣府“匾额。

不知道纪晓岚知道自己的墨迹和严嵩的墨迹放在一起是什么感受?也许是惶恐不已吧!严嵩和纪晓岚一样,都是以写文章青词幸进;严嵩大权独揽说一不二,纪晓岚却依附和珅战战兢兢;严嵩80高龄饿死在家,纪晓岚却80多岁寿终正寝。

纪晓岚的一副对联,因为”富贵无头“和”文章通天“成为“千古第一奇联”。这两句赞美,大概是纪晓岚日常拍马屁的心得总结,要不是常常在乾隆面前尧舜禹汤、寿与天齐、皇恩浩荡等训练,要写成这样也着实不容易。

巧合的是,这两处”错别字“都是对联的正中间一字,上面五个字,下面五个字。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都是在第六字,如此醒目的位置,大概是让人记住孔子的同时,也要记住善于拍马屁的纪晓岚大才子吧!

不过,有人记住写错字的纪晓岚了,有人记住写对字的严嵩了吗?

平心而论,纪晓岚的拍马屁功夫,实在是臻于化境,如人能及。如乾隆所言,“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纪晓岚都不敢妄谈国事,怎么可能像电视剧里面那样为民请命与和珅斗智斗勇呢?乾隆皇帝 50 岁生日时,纪晓岚趁机奉上一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怎么样?这样的马屁功夫,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河源旅游-王子

河源旅游-王子

自古以来,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为了纪念这位圣人,在他的故乡山东曲阜有着纪念他的“三孔”,即孔林、孔府和孔庙。其中在孔庙的面前,有着一副十分有名的对联,传说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的杰作,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对联的书法大气磅礴,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但是如果有人仔细观察这副对联的话,就会发现这副对联之中有着2个特别明显的“错字”:上联的“富”字无缘无故少了一点,而下联的“章”字最后一竖却破“日”而出。因为这两个字并不是繁体字,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纪晓岚故意写下的错别字,那么堂堂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为什么会留下这2个错字呢?难道说是他语文没有学好吗?

对此有人认为,纪晓岚是故意写错的,因为堂堂《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的文化水平十分之高,不可能没有发现这2个错字。之所以写错这2个字,是因为“富”字少了一点,代表着孔子“富贵无顶”;而下联的“章”字出头,则是代表孔子“文章通天”,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最有文化的2个错别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如果我们只从文字的角度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富”和“章”的这两种写法,在当时只不过是俗体写法而已,只是在后来进行汉字简化的时候,这些俗体写法都被淘汰了。并且在古代,这些俗体写法甚至更受欢迎,比如我们研究《宋四家书法字典》之中的“富”字就能够得知,在其中15个“富”字的写法之中,就有8个“富”字没有加点,可见在当时,不加点的“富”字更受书法家的欢迎。至于“章”字,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之中也曾经标注,出头的“章”字是正体“章”的俗体字。

另一方面,清朝的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祭孔活动,如果这2字真的有书写错误的话,那么清朝皇帝们是绝不会允许这2个错字挂在孔府门前长达300多年的,因为这些匾额会被全国各地的文庙争相效仿,因此一旦出现错误,影响的就是清朝皇帝的脸面。

Jeary

Jeary

题主好,此话从何说起,孔府门口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是清代大才子纪晓岚的杰作,里面并没有错字,更谈不上故意写错和几百年来无人能改的事情。

对联中有两个字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富上面没有一点,章中间一竖通到上面去了。有人认为这是纪晓岚故意写成这样,其意思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当然这个解释非常美好,也是很多人所乐于接受的。但事实上,这两个字并没有写错,在书法中这两个字本身就有这种写法,并不是纪晓岚的发明独创。

在书法上,对于字的笔画按照审美的原则会做适当的增减,这样的例子很多:“建”左上常会加上一点,“京”中间的口里面也常会加一横,“播”右上的一撇常会省掉,“勤”左下三横常会写成两横,“富”上少一点,“章”下面的竖穿通上去等等,这都是古已有之的写法。增减属于书法的一种结字手法,增减都是有出处的,它是书法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定则,是得到公认的东西,不是那个人可以随便乱加乱减的,即使是纪晓岚也不行。要知道,封建社会祭孔大典的时候,官员有失了礼仪的,都要治罪,纪晓岚绝不会在这样严肃重要的地方去弄险,玩这一手。至于后面那个美丽的解释,倒也是正好从情理上说得通,应该不会是纪晓岚的意思吧。

不过这个对联确实写得高妙,对孔子一生的贡献、成就作了概括,对历朝历代朝廷给予孔子的褒奖做了明示,对孔子的思想精神作了赞美。“与国咸休”,孔子一生四处奔波,为改变乱世辛劳一生,“安富尊荣”是孔子死后享受到的殊荣;“同天并老”是对孔子的赞美歌颂,“文章道德”是对孔子成就的肯定。“公府第”和“圣人家”是就孔府而言,因为对联就是孔府正门的对联。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道德”中的“文章”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文章,指的是礼乐制度,典章制度,这是孔子成就中最重要的内容。

以前,我们村里有个老农民,他家开了一个小商店,他每天早上端一壶茶,在商店门口大讲特讲。有一次我买东西,听他给周围的老头讲三个代表。他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三个代表,各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周围的人都点头认同,我很惊异他的解说,他错得很有道理,错得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我想这也就不为错了。要是正确的三个代表,那些人和这个老农民也未必能理解,还不如这样错的有价值。孔府大门上对联中的两个字的美妙解释也就是这回事情。

超级板材

超级板材

作为一名山东人,老家就在曲阜孔府不远的邹城。对于曲阜的孔府可谓是向往已久,但我活了20多年就是没去过。抽时间一定要亲自去瞻仰拜访孔府。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回乡教书,死后其弟子们整理其言论而成《论语》,创立儒家学说,之后便开始在齐鲁大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儒家学者,并且许多儒家思想被其他学说所采用和借鉴。

后来在汉朝时期更是因为国家统治者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实行仁政,而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升到至圣先师的高度。从此以后,孔子及其历代后人,便受到了国家的推崇和封赏,孔子嫡系后人一直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和无上的荣耀。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基本上都要前往曲阜的孔府以示皇帝推崇仁政、崇文重道,祭拜孔子和封赏孔子的嫡系后人为衍圣公。而且许多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的历史功绩也会为孔府题词立碑。这种行为犹如登泰山封禅一般。其实都是统治者用来自我吹捧标榜的行为。

而乾隆皇帝更是将刚愎自用、自我吹捧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喜欢游山玩水,而且还喜欢题诗作赋。乾隆皇帝更是在下江南的过程中多次临幸曲阜孔府。而纪晓岚作为当朝第一大才子更是曾经陪同乾隆皇帝南下江南。饱读四书五经的纪晓岚更是不会错过祭拜至圣先师孔子的机会。

孔府的大门之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对账工整且寓意深远。相传就是纪晓岚所题写。我们看一下这幅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但仔细观察这幅对联便会发现文中有两个错别的字。分别是上联中的富字和下联中的章字。富字为秃宝盖,少了上面的一点。而文章下面的早字则被一竖贯通。十分让人费解,难道饱读诗书五经的纪昀,作为当朝大学士难道连字都会写错吗?

实际上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笔法。一方面是为了卖弄文采,另外一方面则是增加对联的深意和寓意。

原来纪晓岚这样书写的原因是为了表示作为中国儒家文化中心的曲阜孔府。这里是文化的殿堂应该少一点富贵,多一些文采。并以此告诫天下的读书人应该摆正心态,莫贪图荣华富贵,而读书应当以真才实学、富有文化为读书的目的。

也许许多人读书的目的都是听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也许历朝历代读书人的目的都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文化、写好文章、提升个人修养和为国效力。其中都会掺杂一些物质的追求。

妖精也很好

妖精也很好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真尴尬,这是孔府大门的一副门对,不叫什么题词!先说说孔府吧,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大家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孔子被誉为万世帝王之师,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到清王朝灭亡的2500多年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国学。历代皇帝对孔家多有封号,在孔子嫡系子孙孔璲之时唐玄宗再次对孔子加封,谥号为文宣王。孔璲之也随之成了文宣公此后世代承袭。到北宋仁宗时由文宣王改封为衍圣公,至此孔家至此达到顶峰。

孔庙、孔府、孔林一直以来都被历代王朝扩建,至清朝时期,孔府已经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雄伟建筑。要进孔府必须经过孔府第一道大门,大门坐北朝南、庄重典雅。而在圣府门的两侧明柱上挂有一副气势如虹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意思是福禄吉祥与国家同在平安富贵尊崇荣耀的衍圣公的府第; 下联意思为和上天共存的文章道德永冠天下的圣人之家;可见中国对儒学的推崇,对孔子嫡系子孙的赞誉。

这副对联字字千钧,是名格名品的书法大作。但是仔细赏析,却发现这幅对联中明显有两个别字:富字少了一点,而章字却破日而出多了一笔。 那这样一副工整典雅却暗藏别字的对联是出自谁人之手呢? 一般认为是清朝著名学者、书法家纪晓岚的所写。

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一品官员,他被公认为乾隆时期的文坛领袖。当时清王朝再次扩建孔府之后,受乾隆皇帝之命,纪晓岚题写圣府门门对,他自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经过一番斟酌和锤炼之后,纪晓岚写了这副文佳字美的对联,形象的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那么一代文豪纪晓岚为什么会在悬挂在孔府门口的对联上写两个别字,这到底用有什么用意?

他把富字故意少写了上面的一点, 这个富不露头的富字,寓意孔府后人:只有遵循孔子富而好礼的祖训,才能子子孙孙永远荣享富贵。而下联的章字,最后一竖穿破了上面的日字,它的意思:比喻孔子的文章,破日通天、无与伦比。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推崇。

简单的说:富字叫做富贵无头,章字称为文章通天!或许纪晓岚自己都没有想到一副书法作品竟然引发了后人如此多的讨论和猜测吧。

元大大

元大大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孔子是一个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圣人,自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很多读书人都奉孔子为神明,在汉武帝之后的封建社会任何一个朝代都很推崇儒家思想。


孔子去世后,只有房屋三间当做孔庙受到后人的祭祀,孔子后代依庙建宅,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渐渐的形成了很大规模的建筑群。并且从宋仁宗开始孔子的嫡系后代都被封为衍圣公,并且还建立了衍圣公府,从而孔府的规格更高了,建筑房屋也越来越多。

孔府一开始其实是在曲阜城外面的,后来明朝嘉靖年间为了保卫孔府和孔庙,把曲阜城给迁移了,使孔府位于曲阜城中间位置,并且建造了护城河,保护孔府等建筑。咱们现在看到的曲阜城内的孔府大多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孔府是历代衍圣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有九进院落,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府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据说是清朝的大才子纪晓岚写的,内容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不得不说这副对联确实不错,但是为什么这样一副对联却有两个错字呢?

这两个错字分别为:上联中的“富”字上面少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一竖通到了立字下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纪晓岚是清朝的大才子,大文学家,是不可能写错字的,唯一一种可能就是故意这么写的。


为此本人查找了资料,原来“富”字少上面一点,寓意“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意“文章通天”,此联这样写更显示出了圣人府邸的气派和富贵。那么这个是纪晓岚自己发明创造得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富”字少一点在以前就用过,很多以前的碑贴之中都有这样书写的,而且古人还很喜欢这样写“富”字。至于“章”字也是一样古代也都有这样的书写方法。原来这两个字在古代都不算是错字,并且还有很好的寓意,所以几百年来当然没人去改啦!

猫猫_Eliane

猫猫_Eliane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一朝著名的文学家,《四库全书》就是纪晓岚主持编纂的。古代读书人都十分尊崇孔子,故纪晓岚也为孔府题了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不过纪晓岚在写这副对联的时候,“富”字少一点,“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这是两个明显的错字。乾隆皇帝看后,大加赞赏,于是这副对联就留在了孔府,且一直保留到现在。

以纪晓岚的学识,断不会写错字的,他这样写字是有深意的,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富字少一点寄托了纪晓岚希望孔门永元富贵,与国运一样悠长;章字一坚通天,表达了纪晓岚认为孔子的文章通天,道德高深。这副对联上联写孔府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下联赞扬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地齐老。却实是一副佳对。

在古代文人墨客为了表达自己的非凡立意,经常写错字来表达,错字跟文章两辉映,就会成为传世经典。康熙五十年,他亲自御题“避暑山庄”四字,其中“避”字写错了,“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不过由于是康熙皇帝亲书,故群臣莫敢言,此牌匾一直保留到现在,也不没有去改。“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不过鱼字的繁体字下面是四点水,康熙皇帝认为四点水代表火,鱼在火上烤则死,故康熙故意写了三点水。

孔府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他的一点一滴都沉积着历史,不可轻易改变。纪晓岚作为历史名人,他给孔府题的对联尽管有错字,但是意义非凡,寓意美好,故今人是不会去改的。试想现代的文学家谁有纪晓岚的文采?谁有资格去修正纪晓岚的对联?错字在那里,反而成了一种人文景观,可以对来往的游客宣讲,其历史悠久,出自大师之手,有何美好寓意?因此孔府的对联三百余年来没有人去改,大家觉得就那样很好,改了反而不好。就好比维纳斯雕像的手臂一样,断臂就是出土的样子,给人的想象空间大,现在人没有谁会想去给维纳斯雕像加上手臂!

Carrie_CHENXX

Carrie_CHENXX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巨大的,被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尊称为孔圣人,并有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响亮的称号。不但如此,他的后人也同样享受了历代王朝给与他们的特殊待遇和殊荣。山东曲阜孔府就见证了中国第一世家的荣耀,作为除了北京紫禁城外中国最大的府邸,是从孔子嫡长孙后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因此孔府也被叫做“衍圣公府”。

在这座宏伟建筑物大门两旁的明柱上,镶嵌着一副由清朝乾隆年间吏部尚书纪晓岚所写的蓝底金字对联: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正是因为如此,乾隆皇帝才让纪晓岚为“天下第一家”书写对联,我们的大才子果然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写出了这样一副“天下第一联”。

纪晓岚的这幅对联妙就妙在,对联的内容和孔府的布局密切相结合。孔府前为衍圣公官衙,后为孔府内宅,纪晓岚上联写官衙,表明了衍圣公府第,下联写内宅,表明是圣人之家。

这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解释出来就非常的厉害:

福禄吉祥皆与国家同在的平安富贵尊崇荣耀的衍圣公府第;和上天共存的文章道德永冠天下的圣人之家。

去过孔府的人,通过细心观察,如此佳联绝对竟然有错别字,而且还是两个。其中上联中的“富”字宝盖头少了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早”字里的“日”字写成了“田”字。

难道这是纪晓岚犯的低级错误吗?以他的文化学识修养,这种错误是不会犯的。于是就有人猜测这是纪晓岚故意而为之,结合对联得出以下结论:

上联里的“富”字,少了一点,意味着孔子“富贵无顶”,下联里的“章”字,一竖穿过了日字,代表着孔子的“文章通天”。

但在观景查找资料后,才正真明白纪晓岚并没有写错别字,“富”和“章”字这样的写法,在古代的文献书籍里比比皆是。


在古代“冨”和“章”的这两种写法都是属于规范性写法,这两个字一直被广泛使用,只是到了后来汉字在简化过程中被淘汰了而已。

观景在干禄字书、《宋四家书法字典》等古籍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这种写法,所以说纪晓岚在写这副对联时并没有写错,只不过是纪晓岚遵循古法书写,也算是对孔子的另一种尊敬吧!

zwl_kevin

zwl_kevin

作为一个山东人,没有去过山东曲阜,没有去看过三孔: 孔府,孔庙和孔林看过,简直是太遗憾了。2018年国庆节,趁着放假,一家人开车直达曲阜。路程有700里,还真不近。虽然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感觉比较累,但是我们还是直接去了孔庙。孔庙是为了纪念孔子而建的,当年孔子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看到了杏林,树木高大而苍翠。然后去了孔府,那里是孔家历代衍圣公居住的地方。最后去的是孔林,是孔家子孙百年后休息的地方。



领略完了三孔的风貌,除了感叹还是感叹。仿佛看到伟人孔子,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在那里孜孜不倦的讲学。

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在教育界很多地方都立着孔子的雕像。

而孔府一一“衍圣公府”, 在其宏伟建筑物大门两旁的明柱上,镶嵌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是清朝的大才子,吏部尚书纪晓岚所写。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

纪晓岚所书写的这副对联堪称天下第一对联。其内容所表达与颂扬的人和事与孔子的事迹堪称完美的结合。

此联概括出了“圣人家”的气派,上联写孔子府第安富尊荣,富荣同国盛大,气魄非凡。下联赞美孔子的文章流传千古,与天齐老。如果我们慢慢体会,就会越品越有味。

但是我们现代人用现代的眼光去看的话,就是发现问题了,大才子纪晓岚竟然写出了错别字,而且是有两个错别字,富贵的富,上面少一个点,而文章的章,一竖惊人,通到了日上面。



堂堂的大才子竟然出这种低级的错误吗?你们相信吗,我不相信。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会出这样低级错误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纪晓岚这是玩弄的文字游戏,也是在耍酷,是故意而为之的。因为那时候写这两个字,这样的写法也是规范的一种写法。但却又是不落俗套的一种写法。因为这样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寓意更加深刻。

可以这样解释: “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

纪晓岚通过自己这样别致的写法,暗中隐藏了孔子的“富贵无头”,有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的追封,而其“文章通天”,更是赞扬了孔子的思想的高超。

在古代这两个字可以这样写,但是在现在这样写就是错别字了。古籍书干禄字书上就是这种写法,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古籍书。



所以结合这个问题,纪晓岚并不是故意写错,也是一种正确的写法。我们觉得错,那是我们的错觉,是在不了解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既然没有错,那么说什么修改呢?

大才子纪晓岚之所以把富贵的富和文章的章这样写,这是寄托的一种别样的对孔子的情怀与尊敬,千万别当成错别字哦。

各位朋友,如果去参观孔府的时候,再看到这一幅天下第一联,可千万别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两个字写错了,那样会闹笑话的。

校书郎工作室岀品,柒月夏

fiona

fiona

现在我们如果去山东曲阜参观孔庙的话,就会看到孔庙大门的左右两边有这样的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如果我们稍微注意看的话,我们会发现这幅对联中有两个我们不认识的字,或者说是我们现在所认定的“错别字”。一是“富”字,这个字头上少了一个点;二是“章”字,这个字下面的“早”变成了“甲”然后加一横这样的一个字,也就是它的+是从“日”字的顶部开始写下来的。



也就是说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来看,纪晓岚所写的这幅对联中的“富”和“章”明显就是错别字。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非也,其实这两个字会如此写,在清时并非是错别字,而只是“异体字”。

现如今的汉字的写法主要分为“正体字”和“异体字”。“正体字”简单的说就是国家规定的汉字标准写法,而“异体字”就是有别于国家所规定的“正体字”,它是一个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如我们现在的“正体字”就是简体字,而繁体字就是“异体字”。如“后”字,“后”就是正体字,而“後”就是异体字,再如“斗”字,“斗”就是正体字,而“鬦”就是异体字。

其实只要仔细去查询下清之前的所遗留下来的碑帖,我们就会发现“富”少一个点,“章”破日而出这样的写法是很正常的,并不足为奇。如《宋四家书法字典》中所出现的15个“富”字中就有8个是没有点的,再如干禄字书中颜元孙就曾在此备注到“破日而出”的章字就是“章”的另外一种写法。



所以实际上纪晓岚所写的“富”和“章”虽然在我们看来似乎都是错的,但这只是那个时代的“异体字”罢了,而并非是错别字。

当然也许这里就有人会问,为什么纪晓岚要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去写出这两个不适合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异体字”呢?



要知道,这可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孔庙”,不用朝廷所认定的“正体字”去写,而是用流行于民间的“异体字”去写呢?这末免有些过于轻视孔庙了吧,纪晓岚为何敢这么做呢?

其实纪晓岚如此做的确是故意的,但并非是对孔家不敬,而是在赞美孔家,甚至可以说是在赤裸裸的拍孔家的马屁。



纪晓岚将“富”字少写一个点,其意就是“富贵无头”,就是说孔家将永保富贵,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将“章”写出“破日而出”的“章”字,其意就是“文章通天”,就是赞美孔子的文章无人能敌,与天地其存,日月同辉。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等寓意,这幅对联才能在孔府中存在数百年,而没有被人替换掉。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寓意,孔府的人会挂上去吗?清朝的皇帝会视而不见吗?

要知道,纪晓岚虽是闻名天下的大学士,但是与孔府相比并不算什么,毕竟皇帝都要来祭拜孔子,孔府要想获得天子的赐字简直是易如反掌,所以若是没这等寓意,孔家早就换成其他人写的对联了,而不会让它存在的这么久。

littlefunz

littlefunz

纪晓岚的名字,想必不知道的人却是极少的,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人们在感慨纪晓岚的耿直正义时,大多都忘不了其聪颖的头脑。

确实如此,纪晓岚也算得上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他是《四库全书》的主编,也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

可以说在文学上,纪晓岚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达到了巅峰。

但就是这么一个“学霸”,在一些小地方却也是会犯错的。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鼻祖,儒家文化统治了中国数千年,孔子的名字也留在了无数刻苦求学的学子心中。

在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有着孔林,孔府,孔庙等三孔,而在孔庙门前,就有着一副对联,题对联的人正是纪晓岚,这副对联正是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虽然看起来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但其实这副对联上却是有着两个错别字的。

上联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中,富这个字却是少了一点的,而在下联的”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章这个字下半部分却是出了头。

纪晓岚可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为何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很多人会说,这两个字其实是纪晓岚故意写错的,首先是“富“字,这个字上面少了一点,代表的意思正是富贵无顶,而下联的”章“字出头,却是文章通天的意思。

其实这么解释虽然看起来很是巧妙,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解释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牵强附会,特别是这可是题在孔庙门前的对联,就算是有特殊含义,也不能随意的就使用错别字,这两个字难道真的是纪晓岚写错了吗?

其实如果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俗体字“入手。

千百年来,中国汉字总是冗杂异常的,冗杂的汉字自然给人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毕竟汉字越是复杂,也就越是意味着学习汉字更加艰难。

难学的汉字自然也是会被慢慢的取代的,一种新的字体,俗体字应运而生,这种字体大多都是民间自创的,很多都是在原字的基础上换掉偏旁,抑或是去掉一点,还有一些,根本就是现如今的简体字。

这种字体影响了一大批的书法家,文学家,当然了,如果当时的汉字像现如今的这般轻易便能辨认,自然也不会发生那种错别字的问题。

俗体字,说是错别字,也不能算是错别字,是否是错别字,主要是看是否属于正规流传途径,俗体字的确在很多正规途径大规模被运用,所以俗体字也算不上错别字。

而俗体字到了1955年的时候才被废除,根据汉字简化方案所示,俗体字中的一部分被列为了简体字,而另外一部分却是被彻底废除了,这才严格的规范了汉字。

说来也可笑,明明只是同样的字的不同写法,却能被大多数人误认为是一种智慧,也不知是牵强附会,还是自作聪明。

yztingting

yztingting

记得上学时,读鲁迅的文章,经常发现里面有错别字。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顺顺流流”,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顺顺溜溜”,再比如藤野先生里面的“烂熳”,正确的应该是“烂漫”,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老师说这是“通假字”,还让我们好好记住,如果哪天不小心写错了,轻则罚抄一百遍,重则罚站一整天。

敢情,名人写错字就叫作“通假字”,普通人写错字就叫“错别字”,名人说的话叫作“名人名言”,普通人说话只能叫“瞎扯淡”。

名人放个屁那也是“名屁”,收集起来拍卖照样价格不菲啊!

人比人,气死个人!

言归正传。



去山东曲阜旅游,最不能错过的景点就是孔府了,孔府就是孔子的家,不过这个“家”是要加双引号的,因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距离现在已有2500多年。

再结实的房子也不可能存在这么多年的,所以这个孔府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后建的,至于什么时候建的,我猜大概是在清朝乾隆年间。

孔府大门两侧有两幅对联,题字者如雷贯耳,他便是被张国立老师带火了的,大文学家纪晓岚先生。



上联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不过,区区二十二个字,老纪写错了俩。“富”字上面少了个点,“章”字那一竖直接到了顶上。

按理来说,老纪堂堂翰林院大学生,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写错字不应该啊!这俩字连一年级小朋友也不会写错啊!

有问题,那就问专家吧!听听专家如何解释的?



专家信誓旦旦地解释说:“名人肯定不会出错滴,偶尔多划一笔那也是“通假字”,不是错字,这俩字肯定另有深意,我不妨解释给大家听听!”

“富”字少了头,意思是富贵没有头,富贵无边;“章”字一竖到头,意思是文章通天。

我不禁竖起大拇指,妙妙秒!



试问,九泉之下的纪老师,您老人家是这意思吗?

老纪一蹦三尺高,气的暴跳如雷,大怒道:“别听专家瞎扯淡!我这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写法!”

说罢,老纪把历代“富”和“章”的写法拿了出来。



看看来,“富”字真有不带点的,“章”字真有一竖到顶的。

没文化,真可怕呀!

winvin

winvi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