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荒有哪些书值得推荐?


jp_jiapeng
建议你们可以去看从0到1这本书,作者彼得蒂尔,是PayPal的创始人。
想去创业的人最好能去看下这本书,它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另外想了解互联网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它会改变你以前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思维。

love八卦
依然向你,推荐一本国学经典之作——《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这是一本,集生命起源,为人处世,环境保护,为一体,经典之作。
1.生命起源。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天地初开之前,是混沌一片。一生二,指的天地间的阴阳两气,。二生三,阴阳两气是个对立面,互相作用。进而生成万物。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2.为人处世。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夺利。
3.环境保护,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及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相互联系进行阐释。道法自然也就顺应自然,使天地万物处于不受外力干涉的自然和谐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以上就是我读《道德经》的一点点感悟,相信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知识,期待您读后与我们分享。谢谢
所以向您推荐此书。

Miya Viking
这个问题好奇怪哦!在网络称强的时代,怎么会搞成了一种没书看和看不书的状态?奇也罢,怪也罢,反正这种状态客观实在且普遍存在。高尔基说过: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一想,书荒状态真是好可怕哦!如果长此下去,岂不是人类只能在原地踏步,而原地踏步就是倒退啊!
不要怕!因为怕无济于事,反而更坏事。书荒也好比疫情,唯有勇敢面对,坚决抵抗,拼命搏击,彻底战胜。
我们自信中国自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尽心尽力去做。
一,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网络状态就还从网络解决。可考虑动员广大网友读书献书藏书。这一点我感到早就在做,但不广也不深。原因有两点,一是网友们看书兴趣不浓,应当设法提高全社会看电子书的兴趣。二是网上书藉太少。说真的,许多网上电子书并不少,只是全沉没在底,应当注意翻上来,让网友们随时可见可读。
二,要重视电子书阅读对象的多层次,针对网络愈发普遍的新形势,做到老中青结合,将老年人尽可能吸引进入网络世界。
三,进一步探索电子书与纸质书并驾齐驱的新路子,使其优势互补。如今的写作受网络影响,特别强调速度,却忽略了深度。毋庸讳言,许多许多的电子都是“注水书”,并不能起到催人进步的作用。这严重影响了一批批专业兼业作家作者的创作热情。这不能不说是造成书荒的一个客观重要原因,亟待解决。
最后,特意推荐几本书——
《创业史》丶香油作坊的香油姑丶边防军政委丶高铁姻缘丶中国高级将领传。

悠然_小鱼儿
有时候看一些推送里讲的天花乱的书籍,反倒很容易有落差,觉得没有心理预期的好;而无意中碰到的书,读了,反倒会带来惊喜呢!我就推荐几本我无意中看到的,自己觉得比较不错的书!
第一本,书名叫《羊的门》,内容是讲一个小村庄里的政治王国,感觉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生态的构想,语言和节奏感觉不错,放在农村环境下,接地气有新奇……
第二本,书名叫《江南》,男作者的笔触,写了一些当下环境的虚浮,和作为文人男主的一些痛苦,具体内容也说不好,反正读着感觉像照镜子……
另外,陈碧华的短篇《饺子》,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呐喊,《兄弟》等!
张爱玲文集等……
好多,一时也想不全面,还是觉得以前一些作品比现在出来的沉实,可能我也老了的缘故吧[撇嘴]……
希望能有帮助!

午后斜阳
思考快与慢美:丹尼尔.卡尼曼。
这是一本讲大脑思考机制的书,主要是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和思考模式。系统地对大脑的运作做了阐述。跟以往的书有所不同,它不能够使你立刻获得一个工具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它可以从底层让你变得更聪明,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1.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个犹太人。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在朋友家玩忘记了宵禁时间。他小心翼翼的走在大街上,迎面走过来一个德国军官。他心想这下他肯定死定了。没想到这个德国军官居然没有惩罚他,反而给他一些糖,还用吉普车送他回家。德国军官对说,他也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在我们的印象中当中,德国纳粹军官就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但是这件事情给了作者很大的触动,也促成他去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初衷。
2.这本书里面有一个重大发现是我们的大脑有2套工作系统,系统1责负快思考,基本上是自动反应,由惯性使然。系统2叫慢思考,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发挥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事情违反了系统1大脑才会启动系统2。系统1全天在线,工作比较高效。当系统1不够用的时候,才会去向系统2求助。这个时候就引发了我们的深度和理性思考。
3.由于这本书比较深奥和烧脑,所以我们就不系统的阐述它的底层逻辑。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有趣的效应。
A第一个是峰终定律。说的是一个事件带给你的整体感受是由它的结尾部分决定的。过程反而没有那么重要。比如一部电影结尾的时候很烂,大多数时候这部片子的整体评价偏低。再比如一段恋爱,分手的时候很难堪,你一定会对觉得对方特别糟糕。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少年派和老虎在海上相依为命了227天。历经千难万险之后终于登上岸。派被当地的村民发现并救助,但他却哭得像一个孩子。哭的不是他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是他跟那位亦敌亦友的“伙伴”都没有好好告别,那只老虎就钻进了丛林里,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峰终定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体面的告别,无论是结束一段关系还是暂时离开。
B第二个是锚定效应。简单的总结下就是先出价者得优势。比如说你走进一家服装店。你看中一件衣服店主出价300,你敢还30吗?要么头也不回的走掉。要么小心翼翼的还个100块钱还怕遭人嫌弃。所以下次记得先开口,你若觉得只值30块,对方绝不敢还300。要么就直接告您哪凉快哪待着去了。
C第三个是回归均值效应。最典型例子就是你家孩子成绩考好了,你说不能夸,因为一夸就翘尾巴。下次没考好,你就会说看,我说得没错吧。实际上那是他的表现超过均值太多了。下次回落一点不是很正常的吗?很多人也会反过来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孩子考得不好就是破口大骂现身说法。下一次考得稍微好一点了,就觉得嗯,教育孩子还是得靠大棒政策。其实只是因为那个低于他的均值水平。所以我们要警惕把先后关系错当成因果关系。这是我们自己的归因谬误。
D最后一个效应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厌恶损失心理。我小时候是一个经常丢钱的人,属于马大哈类型的。虽然钱在现在看来不多,但那个时候就是肉疼呀。每次懊恼得哭个不停,爸爸就会说我再给你不就得了吗?可是我心里面那个纠结郁闷,好一阵子难以平复。虽然一进一出我的“账户”是平的,但丢失的厌恶感让我觉得自己不可原谅。
投射在感情世界里,表现更是突出。在一段关系里一个人越是付出,越投入,越在乎他就越不想放弃。所以留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千方百计的对他好。而是想办法让他多付出多承担。
4.说到厌恶损失,我想到自然界里面的壁虎做的比人类好太多了。大家都知道壁虎有断尾求生的生存技能。牺牲局部以保全整体。而人类作为环境中的高等生物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整体性。很多人会陷在一段内耗的感情里无法自拔,总觉得我已经付出了青春那么多年,抱残守缺也比放弃来的值得。从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来看。你错付青春的那些年,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种经历和领悟罢了。能够及时止损也需要勇气。所以说到厌恶损失,我们得辩证的来看。
5.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面也引用过开头作者和纳粹军官的故事。它说明了人性是复杂的。那个德国军官既是纳粹政府的刽子手,也是心里面装着爱的父亲。他把对自己小孩的爱,投射到了这个犹太孩子身上。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为我们所爱的人在努力在打拼。不是为了强调我们的生命是为别人而精彩。只是越到最后你会发现爱才是我们活着的终极意义和目标。
6.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赚钱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因为想到那些我爱的人,就觉得内心充满力量。我所有努力的初衷都是为让自己变得更完好一些,也让身边的人更幸福一点。
最后无论你是用理性思考还是用非理性做决策,无论决策的用得是系统1的快思考或抑或是系统2的慢思考。希望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打破思维惯性:不怕麻烦,肯花时间。系统2才会适时的跳出来,并抑制系统1的冲动。
快与慢是一种平衡。理性与非理性何尝不是呢。所以说人的终极思考方式是寻找属于你的自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