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小说《红岩》作者杨益言去世,您读过这本书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第3辑)》:少年英雄卡通故事系列。朋友!可以毫不吹牛地告诉你,我们的《少年英雄卡通故事系列》是你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谁不愿做英雄,更何况少年?同时,也告诉你们...

王森

[作品]红岩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

罗广斌

[作品]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选本)》是以革命前辈的经历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回忆录。书中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宏伟画卷,再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进程。

[其它]烈火中永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刑场上的婚礼;党的女儿;中华女儿;赵一曼;吉鸿昌;张思德;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电波;董存瑞等。

张敏杰

最新跟帖
melytsang

melytsang

我读过《红岩》这本书,很感人的一本励志故事书。

在我很小的时候,读完这本书以后,书中的江姐,江雪琴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她的信念,意志,忠诚。是我一生做人的榜样。

江姐,我的偶像。

漩涡的小日子

漩涡的小日子

看过电影

lepaillon

lepaillon

读过,很敬佩!

芳姐

芳姐

读过

陳小Q_Olivia

陳小Q_Olivia

2017年5月19日,经典革命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罗广斌在文革中跳楼自杀,今天,另一个作者杨益言也离我们而去了。

杨益言简介

杨益言(1925年)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爱游尤

爱游尤

上高中时,偷偷在公共卫生间的灯泡下读完,记得是夏季。也是偷偷借到,偷偷阅读的,还有巜红日》,巜保卫延安》,巜烈火金钢》等十几部长篇小说。

Rubilulu

Rubilulu

读过!很不错的书!为杨老先生致哀!

茗夏

茗夏

上初中时读过这部小说。

现在还能记忆起的书中几位先烈人物如,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杨,车耀先等。

反面人物如,徐鹏飞、扬进兴、甫子高等。

记忆最深的是华子良,一个在中美合作所监狱隐藏身份多年,假装疯子的老革命!

红岩》是当年青年学生争相阅读的小说,读了后无不对先烈们的英雄壮举,视死如归的精神而热泪盈眶!

现今,像这样反映和描写革命先烈的文学作品不多见了!

高振博

高振博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红岩》小说可能读过,记着其中一首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那怕胸口对着带血地刺刀……还有一幅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做千秋雄鬼死不回家。岁月流逝,大多记不清了,0K,个人观点,诚谢邀答,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谢谢你了。

钢锁无敌

钢锁无敌

不只读过还非常喜欢

柒月二四

柒月二四

记得是好久以前读的了,不过至今很多情节依旧记忆犹新。

我是言角度,我来说说我记忆中的《红岩》,欢迎关注,欢迎讨论。

还记得成岗在密室里制作《挺进报》,同志们在渣滓洞挖水池,用放风的时间偷偷交流信;还有被单独关押在白公馆巷道深处的许云峰用手抠出一条秘密通道,成为最后同志们越狱的捷径;还有那个叫刘思扬有钱人家的少爷,不仅在斗争中没有屈服于苦难,最难能可贵的是回到温暖的家中后也就没有当下警惕,成为敌人的工具;还有江姐心性坚韧,亲眼看到丈夫的头颅挂在城墙上却还在战斗……

红岩》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场景,让人压抑的场景,让人流泪的场景。最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残忍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真实经历的改编。

我不知道这人世间有没有人可以不为书中情节所动?反正我是不可以,读得时候虽然没有感同身受那般激烈,但也曾几度动容。为书中人所感动,似乎他们所做的事就在眼前,仿佛跟着他们体验了一遍牢狱,仿佛用双眼看着他们用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躯体昂首挺立,冲过枪林弹雨。

那个小萝卜头,那个送饭买菜的疯老头,那个有双枪的老太婆……一个个外形看起来骨瘦如柴的人,读起来却有血有肉有血性。还有那些在学校的年轻人,涉世未深,一腔热血,还记得在我想象中的成瑶很美、魔窟隐藏图书馆里的书有很多灰,还有那个叫余新江的年轻工人很勇敢。

一部《红岩》,印象深刻。

86

86

首先悼念杨益言先生逝世3周年!

红岩》,1961年12月首次出版,由现代作家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1948年,重庆的国民党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共产党人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一、作品的影响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从1961年出版至今再版50多次,发行量已超1000万册,堪称中国当代发行量最大的革命历史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二、十年前被故事情节所牵动,十年后被精神信仰所感染

十年前,就想看谍战剧一样,小说中的情节和故事至今还回让人回味,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感悟这部作品,心绪忽然被点燃,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三、信仰的力量

回到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应该如何使用权力?如何看待成长?如何承担责任?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实际上都受到信仰的影响,信仰无形地指引着我们生活和做事的方向,而这恰恰是信仰的逻辑。

FlyMushroom

FlyMushroom

红岩》和《林海雪原》是我在初中时候读的,当时是第一次读长篇小说,小说写的很好,主要是因为真实故事吧,让当时的我真正知道新社会的到来着实不易,经历了血与火的历练。



时间过去太久,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还回忆到的是江姐,小萝卜头,还有华疯子。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该书在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与敌人展开的斗争。《红岩》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



1957年,作者先是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如果还没有看过《红岩》,其实很值得一看。或者,看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今天,我们再次接受红色经典的熏陶,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可以更勇敢地去面对和克服平时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困难。

Cici想要环游世界

Cici想要环游世界

尽管《红岩》是我50多年前读过的,但至今那些人物,那些情节,仍活在我心中。

1革命烈士崇高的信仰

江姐被甫志高出卖,被捕后,用竹签子钉入十个指甲里,江姐说:上级的、下级的祕密,我都知道,但那是我们党的祕密。十指连心,却动揺不了共产党员的意志。

许云峰被单独关押,却仍然策划了大规模的临终反抗,以保护革命的有生力量。

华子良为了革命大业,装疯卖傻

,迷惑敌人,在最紧要关头,与党联系,起了重要的作用。

2爱祖国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亲眼看到过,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江姐她们在女牢绣的五星红旗。

小说里还写了这些革命先烈的联欢会,在敌人的监狱里高唱"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3永远战斗

在敌人的监狱里,在特务的严格监视下,先烈们没有一刻停止战斗,他们利用墙缝和暗号,互相传递信息,互相鼓励。战斗永不停歇。

在敌人动了杀机的一刻,他们还在继续奋斗,向自由,向新中国冲去。

向你们致敬,红岩烈士们。

皮皮鲁鲁西西

皮皮鲁鲁西西

小说《红岩》我读过。对作者之一杨益言老先生的去世我表示深深的哀悼!

红岩》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了。书中的英雄人物江姐(江雪琴)、许云峰、齐晓轩、成岗、刘思阳、华子良、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等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教育着。

可以说,《红岩》这本书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个激励作用。

喵喵儿

喵喵儿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