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
[作品]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编辑推荐:本书通过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历史人物,排列组合,形成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欣赏,视角独特,读来使人兴味无穷,100历史伟人,上下五千年,作者...

小明是冠军
谢谢悟空邀请。
最真实的人物传记莫过于正史中的传记了。
比如《史记》中的本纪、列传都是属于个人传记,也是了解历史人物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不可不看。
而二十四正史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属于传记类型。
其他历史人物传记基本都是根据各种史书史料撰写而成的。
比如XX会典、XX实录、各种文人笔记都是属于史料的一部分,也都是研究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花时间精力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传记,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正史里面关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描写或历史人物自己的文字或同时代学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

愿时光待你好伴你终老@
中国古代的史书首推《二十四史》。这部书是官方认可的书,一般也是官方组织编纂的,史料比较详实,水平较高。
但由于是官方史书,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一般当代王朝不写当朝事,有的王朝出于制造天命所归的神话,给自己添彩,给前朝摸黑。尤其是元清两朝为前朝编的历史。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些书都是可以看的。其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写得很不错。
这些书按照中国的惯例,人物传记一般在世家和列传部分。前者为帝王传,后者为有影响的人物传记。建议读原文,这样能更接近历史人物。
现代的人物传记看各人爱好了。我推荐一本吴晗写的《朱元璋传》,看后获益良多。
国外的我就推荐《罗马十二帝王传》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写拿破仑的传记都写得不错,究竟拿破仑是西方人集中研究的人物,各人写得有各人的切入点,参照的看比较有意思。我读过英、法、意、俄、前苏联、德等几个国家的。
暂时先推荐这几本,以后再说吧。

yamasaki
我列举一些比较真实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它们的出版社
1.曾国藩传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诸葛亮全传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李鸿章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4.李白传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5.胡雪岩全传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苏东坡传 湖南文艺出版社
7.杜甫传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8.曹操大传(上下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9.杜月笙全传 中国文史出版社
10.张国焘传 天地出版社
11.曾国藩大传(全二册) 百花文艺出版社
12.左宗棠传 中国书籍出版社
13.狄仁杰传 商务印书馆
14.梁启超传 台海出版社
15.岳飞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6.张居正大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17.明太祖朱元璋 现代出版社
18.孔子传 九州出版社
19.杨贵妃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成吉思汗传记2册 中国长安出版社
21.汉高祖刘邦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秦始皇嬴政 现代出版社
23.王莽传 人民出版社
24.李自成全集4册 长江文艺出版社
25.吕后 现代出版社
26.胡雪岩全传共6册 文汇出版社
27.中国皇帝全传全套12册 线装书局
28.屈原传 长春出版社
29.司马光传 作家出版社
30.墨子传 作家出版社
………
还有很多,有的书是一个朝代的帝王或者人物进行传记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喜欢的可以看一看上面的书。



lyy_show
盘点中国十大最经典的历史名人传记,不得不看的经典之作。
1《曾国藩》
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
共修订了人民文学等老版讹误106处,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时也是这部经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2知行合一王阳明
度阴山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即使纯粹作为王阳明传奇一生的故事书来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作者把心学体系形成的脉络和精髓基本蕴含在王阳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快感是双重的,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王阳明传记的最大特点。
3《朱元璋传》
吴晗
在吴晗的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英勇睿智、气度恢宏、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
大家小书,文理晓畅,对明初官僚体制、皇权膨胀的分析甚佳。
4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王晓磊
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
武则天的传记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历史,真实还原武则天82年人生乃至盛唐历史场景的,只有这一本,比起处女作卑鄙的圣人:曹操,王晓磊的这部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写得更醇熟,更“走心”。
5《康熙大帝》
二月河
“清帝小说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1本有关隐忍、铁血、预见力的书,被誉为“二十世纪清帝历史小说的里程碑”。
二月河“清帝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虽然从历史感和文学造诣来看略逊于之后的《雍正皇帝》,但已经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极具文化底蕴和历史感的语言风格,并且对年轻一代的优秀历史作者影响深刻。
6《雍正皇帝》
二月河
权威、鲜活、启迪人智慧的雍正大帝小说。1本关于“少说话,多干事”智慧与智力的经典博弈,总销量已突破500万册的经典历史巨著。
这是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历史小说巨作,也是被公认为“清帝三部曲”中艺术水准最高的一部。
7《红顶商人胡雪岩》
高阳
他从店伙计到大清首富用了三十年,从首富到倾家荡产只花了三天。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
马云读了两遍,强烈推荐,冯仑视此书为“商界生存手册”,小编最喜爱的则是高阳先生凝练传神的语言功力。
8《李鸿章传》
梁启超(著)雾满拦江(译)
梁启超笔下的晚清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
以梁任公笔力之雄、政论之精、立论之公,且为李中堂同时代之风云人物,为其作序不仅是一时之选,更为后人树立了一道太高的标杆。
9卑鄙的圣人:曹操
王晓磊
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
殿堂级的长篇历史小说,封面上那句“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其实并没有太过夸张。
10《慈禧全传》
高阳
高阳以小说形式全景式描绘晚清社会的一部皇皇巨著。他将头绪纷繁、变幻莫测的一段晚清历史,写得跌宕起伏,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东方的维多利亚女王”——慈禧!

硕饱儿
陈寅恪(1890.7.3一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前辈史学四大家”所著《柳如是别传》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历史人物传记吧!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独爱小珂
秦始皇( 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 ),嬴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2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暮色童林
推荐:《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作者:张大可,王慧敏
精选的人物有古代名人:人文始祖——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盛世君主汉武帝——刘彻,还有汉高祖——刘邦,周武王——姬发,唐太宗——李世民等等的帝王人物;精选的近代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物。还有在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文字创造代表者——仓颉,治水英雄——大禹等,在思想方面有作为的人物,如:道家老子——李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胡适等

秋水¢一度
看过梵高传

"卟應該.."
历史人物传记多不胜数,我推荐一本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
陈寅恪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其史学成就与研究方法无出其右者,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傅斯年能看上眼的学问家不多,况且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陈,足见陈学问之高深。1950年代中期全国评定教授级别,在中山大学,陈寅恪被评为一级教授,而岑仲勉、刘节、梁方仲这样的学术大家只能屈居二级教授。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述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虽然写的是陈寅恪,但却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二十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经历了这二十年之后,中国的学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当下学术界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视作这二十年之后遗症。
这也许是一部沉重的作品,却能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

quizas
你想知道哪些历史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