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有趣的历史书?

提到的作品

[作品]人类简史

我们人类这些年

亚特伍德

[作品]如何给狮子剥皮

来自大英图书馆的古老建议 一本彻底“过时”的生活宝典 ◎ 编辑推荐 ☆ 打开大英图书馆百宝箱,搜罗中世纪手稿,维多利亚时代的书籍与自助指南,古老的智慧顾问为你导航,展卷辉煌灿烂的“日不落帝国”历史图谱...

克莱尔·科克-斯塔基

[作品]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

黄仁宇

[作品]曾国藩

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白岩松、柳传志、宗庆后鼎力推荐!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 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

唐浩明

[作品]中国通史

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吕思勉

[作品]大秦帝国

2016全新修订版(六部17卷)

孙皓晖

[作品]选择

《选择》论述学会选择的重要性,包括十章:如何选择学习、如何选择职业、如何选择环境、如何选择习惯、如何选择气质、如何选择性格、如何选择爱情、家庭营造之道的选择、如何选择投资与理财、如何选择健康。

大理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陆)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

当年明月

最新跟帖
Rēnó

Rēnó

大秦帝国》和《万历十五年》呗。

这两部以历史为题材的著作是我目前看过的还比较靠谱的作品,其中《大秦帝国》的前两部已经拍摄成电视剧,但还是建议阅读原著,它的故事性很强烈,所以不用担心会看不下去,每一个关键人物的背景也都交代得很清楚,比如商鞅变法这一事件从头到尾每个细节和君王的谋略到参与的人物都刻画得很到位,真真正正的置身其中去体会历史的变迁和激烈的朝堂。

万历十五年》也不简单,仅仅用少数几个人为主角就把200多年的历史交代得清清楚楚。

最重要的是,这两部著作比较真实,有历史依据,不像明朝那些事之类的太多瞎编乱造的人物和故事,只顾着看着有趣了,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奔跑的阿童木

奔跑的阿童木

大家好,我是历史皆不见,有趣的历史书,当然首推《明朝那些事儿》了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网络连载历史小说,其作者为当年明月,本名石悦。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以网络语言的风格娓娓道出明朝三百余年的人物,故事。

以小说的形式讲述正史

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严肃的,生涩的,但明月以小说的形式去讲述历史,将每一个人物与故事逐一展开,通俗易懂,让读者很容易去接受并了解历史。

非官方,视角独特,融入作者的理解

倘若一个历史教授或大师来写一本历史书,那么这本书充满了官方的角度,不会融入非主流的东西,而且作者会慎言慎语,不会表达过多自己的理解。

历史并不无聊

明月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用自己的思想,风趣而有分寸的幽默感去用心写历史的作家,去除了枯燥乏味,把历史生动的展现出来,引导我们去了解一段历史,引导我们以史为鉴的真谛。

始终记得:成功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菲尔5677

菲尔5677

豹纹,红袜,你以为是性感美女,其实是孙悟空,这个流行的段子,揭示出人类审美自古到今都差不多,那么,在以兽皮为美为尊的中世纪,怎么围猎狮子?如何给狮子剥皮?

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如何给狮子剥皮》,作者是克莱尔·科克-斯塔基,肖特年鉴丛书编辑,著有乔治王朝时代的赌博艺术等有趣的历史方面作品。

克莱尔沿着时间的齿轮,介绍了中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风貌,有关于野外生存,社交礼仪,日常食品制作保存(没有冰箱的智慧哪),农牧农耕,休闲娱乐,各种搜索引擎都找不到的“前现代”生活图谱。

如何给狮子剥皮》的资料来自于大英博物馆,克莱尔特意保留了原著古老的风味,有的迂腐可笑,有的机灵方便,有令人想点赞的,也有想让我们拉黑的,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惊叹,是一本奇妙的多角度了解英国历史的书,一面折射旧时光的多棱镜。

如何给狮子剥皮》如一串珍珠,颗颗有趣,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四颗。

一, 如何使蜜蜂安静下来

这节内容出自1890年现代养蜂学:农场雇工手册,看的时候,能从文字里感受到前人的风趣,明明是工具书,讲的诗情画意,温柔又体贴,“在我们从蜜蜂那里得到任何真正的乐趣之前,必须学会控制蜜蜂”,“有些蜜蜂脾气很好,加上我们温和自信的应对,便几乎可以完成想做的任何事”。 看吧,乐趣,脾气很好,温和自信,说的不像是养蜂,倒像是谈恋爱(哈哈),可见养蜂人很喜欢和蜜蜂们打交道,所以,这是匠人精神吗?

二, 如何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生存

这节出自1874年的欧洲人在印度,(想到了什么,臭名远扬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可恶的殖民者?)

好吧,看看殖民者们如何享受生活的,文翰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山谷,水质纯净,冬季结厚厚的冰,被称为冰农场,最主要文翰湖靠近海滨,便于运输。

当时英国殖民者叫美国为新大陆,美国的波士顿建有储存冰块的仓库,用松木建造,双层墙壁,中间填满了锯末这种完全不导热的材料。

对照着世界史看这段格外有意思,想想当时的中国,同治帝病逝,慈禧就要开场登台,而日本强登琅乔,三年后侵占琉球(现在的冲绳),水深火热的中国和喝冰球雪丽的英国,现在呢?未来呢?

历史是最好的指路明灯。

三, 如何淘金

1848年,美国新泽西洲,一个木匠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一些金子(这是现代版的奇遇?),之后,30多万人蜂蛹而至以谋求发财。

如何找到并开采金沙,“最长也最明显的火山岩会穿过主岩含有金矿的部分”,“金沙含量最多的地方就是河道中等宽度、基岩有7~18英寸的自然坡面”

这节还介绍了淘金设备和炼金术,很简单的工具“摇篮”,需要两个人一起配合,像它的名字那么摇摆。还有怎么辨别黄铜、黄云母等伪黄金的技巧,连怎么扎营、烤面包都有讲。

淘金,听起来不错,发财的又有几人呢?何况仅带着鹤嘴锄和淘金锅,去寻找黄金的时代很快就被工业化采矿公司取代了。

四, 如何用硬币变戏法

现代的魔术出神入化,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想现学现卖难哪,这节用硬币变戏法,倒是可以试试。

作者写的非常详细,简单易行,像有小缺口的硬币,手绢,橘子,蜡胶,餐刀,都是日常用品,里面提到的三个小魔术,挺适合小聚会时拿出来炫一下,调节气氛吧,至于会不会被拆穿,或者被嫌弃土渣,那就看运气了,毕竟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牛人一抓一大把,说不准谁就是魔术高手呢(哈哈,小心入坑)

所有魔术都是娴熟的障眼法。

如何给狮子剥皮》,书里有趣的内容太多了,一共200篇,如何举办鸡尾酒会,如何给马装马蹄铁,如何捕捉鳗鱼,如何训练猎鹰,如何营造爱的感觉,如何在梦中看到未来的丈夫,想搞笑有趣闻,想涨知识有历史,想八卦有风俗,想做手作有秘方,一本你想不到的百宝箱。

daikeren

daikeren

个人感觉中国四大名著都很有趣,由其三国和水浒,怎么看都不厌!有兴趣的话,快去品读一下吧!

中国老幺幺幺

中国老幺幺幺

谁夺走了古代帝王妃子的初夜,中华野史等,一些现代整合的一些野史看起来都比较有趣的,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历史

JK7

JK7

推荐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语调轻松明快,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说历史,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将全集看完了,一点也不枯燥。还有一本讲述明朝历史的小说赤龙也挺好看的,推荐 你读一读。

我是倾心读书的陌上轻烟,欢迎关注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Kera

Kera

这要看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了。最贴近史实的当然是历代史书了,但非专业人士读起来难免枯燥无味。推荐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大明一朝的故事。另外二月河先生的康雍乾三大王朝,值得一读,小说家演绎,未必是史实。有兴趣可以先看看

俩朵小红花

俩朵小红花

普及历史的书很多,提到有趣,先推荐你两本:明朝那些事和历史不忍细看。多了你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还不一定都喜欢。这两本书描写的角度和语音风格都是挺有趣的,在读这两本书的过程中,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慢慢拓展。

希望能帮助到您!

bearflora

bearflora

其实历史类的书籍很多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本人看过的感觉比较好的强烈推荐如下:1、明朝那些事: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元朝末期天下动乱,朱元璋年青发迹到一统中原,建立大明,再到经历各朝之后到明朝灭亡的故事,全书作者用非常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非常直观易懂的历史故事,非常精彩。



2、大秦帝国:该书以小说的形式主要讲述了战国时代秦国从秦献公时期国力积贫,到秦孝公发愤图强,立志改革,直到秦国统一六国结束,本书依历史资料为原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战国时代。



3、隋唐演义:该书依历史传说为体裁,讲述隋末唐初各路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不过只是演义而已。

Lin

Lin

我比较喜欢三国类型的,比如易中天品三国,还有那种现在一个人的角度去分析的那种书,比如一个傀儡的力量,讲的是汉献帝,天下英雄谁敌手,孙权,

越越小俗

越越小俗

除了教科书,这些是我看过的历史书,有的书在家里没有拍上

用脸倒立的灵灵

用脸倒立的灵灵

我推荐知史:原来当古人是这么一回事:有趣易读,还有丰富的知识增量。

一、知史是什么。

在以往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横向和纵向的学习——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东西方为线索,或以模块(政治、经济、文化)为线索,我们看到的是大方向的人类发展史,了解更多的是王侯将相、朝代兴衰等重大历史事件。

知史的作者是3名来自香港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先祖的生活积淀和文化传承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部分,只有有温度的历史才更能打动人。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创办了“知史”平台,用于历史小知识的分享。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的解读历史的方式。例如,从古代女子的美甲入手,讲述女子妆容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皇帝的龙袍入手,讲解帝王服饰的多样性;从清朝皇帝下江南的轶事入手,讲述南巡的政治意义……

二、两个小篇章简述可读性。

1.改变命运、参加科举有必要条件。

①取得考试资格。

每年春季,礼部都会颁布相关的“举格”通告,通告里会规定每个省举送的考生的数量。那要怎么获得所在省的举送呢?首先,如果学子不在官学求学,就要先参加乡贡——即参与所在州县的考核;乡贡通过后,要与被官学考核出来的学子共同参与省考;这些通过省考的学生也就获得了举送,拥有了“上京赶考”的资格——即参与进士选拔。进士出身也就意味着命运基本上被改变了。

②语言难关必须过。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京城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学子们总要开口交流,那方言可就行不通了。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就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有的是同音异字,有的是同一个字有不同读音,甚至还有同一个物件,有不同的名称的现象。直到秦代推行了“书同文”,也没有解决语言沟通的障碍。

到了汉代,《尔雅》的面世使各个物体有了标准的名称。但是读音的问题却直到隋代才被解决。切韵一书整合了南北各地方言的特征,制定出了不同区域读书人都能较好接受的读音。因此,在学习四书五经之前,学子必须先学好“小学”——字形、字义、字音,这些工具书是学子进入考场的第一道门槛。

③出门必备身份证明。

想要出门,就要有身份证明,不然别说投宿了,连离乡都做不到。那身份证明要怎么才能拿到呢?首先,新生儿出生要向辖区内的专职官员报告,官员抄写两份文书,一份用于当地保管,一份用于上交州府。这就是最初的身份证明,也是户籍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拿到身份证明不代表就能出行了。学子想要离开户籍所在地、出门赴考,还需要国内“护照”。学子首先要向乡官通报,由乡官、县府进行层层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县府会出示一张写有出行目的、出行地点、通过地等信息的“护照”(到了明代,身份证明上还需要记录持证人的身高、年龄和面部特征);拿着这张证明,学子在离乡的时候,还要在城关处拿一份返乡证明,不然到时候可就回不了家。

④报平安可没那么容易。

知史里,作者告诉我们,在清代之前,驿站这一套邮政系统只为政府服务,即便是臣僚私人信件的邮寄,也是等到宋代才被允许。所以清朝以前想要报平安,一般只能“托人捎带,利用动物送信,或者请专人送递”。

且不说将动物训练到能够送信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就说专人传递这件事,要到唐代才开始有。但通常来说,其中要付出的金钱成本,也只有大户人家或者是商户才能负担得起。

所以学子们要报平安,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托人捎带。知史里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太守殷羡自觉高贵,不屑帮人带信,于是,在路过河流的时候,他把别人托付的一百多封信件全部丢进了河里。

由此可见,即便是托人捎带平安信,如果托的是不靠谱的人,谁也不知道书信最后会到哪里去。

⑤.科举考试运气也很重要。

因为每年参与考试的人数不同,因此改变命运的那一天一般安排在十二月到第二年的春季之间。考生在经过防作弊的搜身之后进入了考场。但是,能否参加考试还要碰运气。如果打开试卷,发现试题中出现了家中长辈的字,考生就要借口生病立马离开考场,下一年再来;如果运气好,这一次的考试不需要避家讳,那么考生就能顺利参加考试。

由此可见,古代平民想要通过相对公平的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2.女子小妆容大学问。

①手部美容。

美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则是在唐代。古人在捣碎的凤仙花或指甲花里加入明矾,用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红色汁水来染甲,能够让指甲红艳夺目。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看腻了只是上个颜色的指甲,还可以给指甲做个延长,镶上水晶,做个特别的图案。那古人看腻了红色的指甲怎么办?那就带上手链,给手指增加点别样的精致。还有其他办法吗?当然有——戴护甲。(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护甲是汉代的金护甲,出土于吉林省老河深地区。)护甲在清朝被广泛使用,金属和玉石成了护甲最常见的材质。人们除了会在护甲上纹上各式图案,还会镶嵌上各种宝石。如果想戴得更轻巧,还可以制作成镂空的。

②脸部妆容。

在古代,胭脂和妆粉是用的最多的化妆品。胭脂来源于名为“红蓝”的植物提取物,妆粉则来源于梁米。尽管可没有那么多的化学合成技术,但古代美人仅仅用简单的妆粉,就可以让妆容紧跟潮流(这就好比我们流行桃花妆、裸妆一样)。例如初唐流行“慵来妆”——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展示女子慵懒娇媚的状态,一般会用桃红色或者是牡丹红来区分妆容的浓淡。到了中唐,流行“赭面状”——将脸涂成赤色,再把嘴唇涂成黑色。有的女子还喜好“佛妆”——将脸涂成换色,这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

当然,为了与妆容相搭配,唐朝女子还非常重视眉形。从阔眉、细长淡眉,到短眉,她们研究出的紧贴流行的十种眉形,更是被唐明皇下令记录了下来。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呢?“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致今”。我们沿着历史书籍给予的点滴线索,追寻古人留下每一个脚步,更多的是为了展望未来。历史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时刻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去可追溯,现在可借鉴,未来可期待。

大鹭姐

大鹭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书,绚丽多彩的内容。个人推荐几本有趣的历史书籍:

1、《中国通史》;

2、《三国志》;

3、《万历十五年》;

4、明朝那些事;

5、《曾国藩》。




*千本桜*

*千本桜*

刚好我最近看了几本历史书,有深度也有趣,非常不错,推荐给你!

也欢迎给我发私信,分享心得,交流思想。


唐吉坷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说过一句话:“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今天我给推荐的是五本历史书,是我在这大半年内读过的最好的书。这五本历史书各有别具一格之处,与传统的史书截然不同,既融合了正史的客观性,又不乏个人观点的独特性。


认真读一本好书,比读几十本言之无物的书,要有价值得多。相信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历史的厚重感可以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这5本“特别”的历史方面的著作。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进行挑选,任何一本都值得细细品读。

1、《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这本书早已风靡了全世界。它的特别在于剖析历史的角度、态度和方式。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同样很特别,他被称为“青年怪才”。《人类简史》让他一举成名,在这本高度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著作中,他不但彰显了自己在历史学上的造诣和心得,而且对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也是信手拈来。


人类简史》囊括了物理学、化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多项学科,相比起将此书列入历史书的范畴,将它归入哲学的范畴更为恰当。作者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打破了固定思维,舍弃了绝大部分以往历史书写中的事件叙述,而将人类发展浓缩为“认知”“农业”“科学”三大革命,再辅以人类社会得以成形的“宗教”“金钱”“帝国”等几大聚合因素,来讲述人类从动物走来,而向着“神”演进的趋势。

2、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约翰•赫斯特是澳大利亚与英联邦权威的社会暨政治历史学家、欧洲史专家。这本书是我读过的脉络最清晰的历史书,书很薄,非常好懂。作者只用了短短230多页的篇幅讲完了从希腊到近代差不多3000年的历史,同时核心观点和线索非常清晰,就算你是个欧洲历史小白,也可以一口气读完,并且对欧洲历史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另一半中国史

作者高洪雷,现任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党委书记。他虽然不是专业研究者,但长期从事民族史、人类学、地质学研究,已发表论著三部,对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非常有见地。这本书很好的填补了以汉族为主线的中国历史,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字优美,在正史之外,还穿插了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内容,读起来一点不累。

4、《万历十五年

在去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多次出现一本书《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就跟电视剧里的人物对它的评价一样,是难得一见研究明史的专著。这本书有7章,只写了6个人,分别是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却串起了整个明朝276年的历史。论述的角度和观点都非常有见地,深度也是叹为观止,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普罗大众也能读懂。

作者黄仁宇是美籍华人,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5、海洋与文明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不同于以往以大陆为视角的世界史,而是以人类海洋活动的历史发展为叙述线索,展示了人类文明与航行、探险、海上贸易、海军建设、造船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内容浩瀚,不但适合阅读,也适合收藏。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作者林肯·佩恩是美国著名海洋史学者。

历史即是严肃的,也是有趣的,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同样如此。它们带给阅读者的远远不止是历史知识点这么简单,好的历史书里藏着真理,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吴炯

吴炯

我喜欢也向有心读史书的网友推荐,不妨读一些“历史故事丛书”。

这一类的书大多是薄册子,三五万字,内容有趣,叙述生动,文笔简洁而流畅,读起来不累。

我以为,不是专业人士,不必去读那些大部头专著,那样的书,普通读者读起来似懂不懂,读起来很吃力,何来阅读收获,更谈不上阅读欣赏和享受。

我手边有一套30多年前出版的历史小故事丛书,好几十本,每一本都不厚,拿在手里也不重,尤其适合枕上阅读。

当今读书,尤其是读纸质书,更要注意选择,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很重要,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读一些有所教益的书。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大家彼此交流阅读体会,对阅读十分有助益,应该点赞。




ruby

rub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