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应该看哪几本书?

我对传统中医很感兴趣,想在工作之余学点知识。但是从事的专业和医学无关,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不知哪位前辈能否推荐几本书,最好是由浅入深的。谢谢了。
提到的作品

[作品]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

刘建平

[作品]李时珍医学全书

内 容 提 要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薪州人。李时珍 是明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一位医药学家,他临床经验丰富,重视对本草 学的研究,一生著述颇多。根据书目与文献的记载,著有《...

柳长华

[作品]神农本草经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总结了 秦以前药物学的成就。首为序例,总论药物理论及配位规律。次载药365 种,分为三大类。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

吴普

[作品]中医诊断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局的委托,编译《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包括7册。这是中医高等教材汉译英方面空前盛大的工程,是一项大型科研活动。全套教材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

王金林

[作品]小儿药证直诀

内容提要 《小儿药证直诀》是“儿科之圣”――宋代著名儿科医家 钱乙的传世之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全书三卷, 上卷为脉证治法,列常见小儿病证八十余条;中卷为医案, 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下卷载方剂...

钱乙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医宗金鉴

内容提要 本书由清・吴谦等编篡,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全书分15篇,共 90卷。其中《伤寒》、《金匮》两篇集各家注解之大成,其他各篇则以歌诀形 式,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眼、针灸、正骨等各科...

吴谦

[作品]景岳全书

内 容 提 要 本书为张介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是在广收博采诸家之论的基 础上,结合个人的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汇编而成。全书共六十四卷。包括:传忠录 三卷,脉神章三卷,伤寒典二卷,杂证谟二十九卷...

张介宾

[作品]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主要内容简介:青主先生于明季时,以诸生伏阙上书,讼袁临侯冤事寻得白,当时义声动天下。《马文甬义士传》比之裴瑜、魏邵。国变后,隐居崛咽山中,四方仰望丰采。己未鸿词之荐,先生坚卧不赴。有司敦...

傅山

[作品]人体使用手册

現代醫學面對眾多無法解決的慢性病,一味的寄望未來某一天能發明新的藥物,一舉克服某一種疾病,這種研究方向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 西醫理論建立在「人體所以會造成這些症狀,必定是一種控制上的失誤」的假設。....

吴清忠

[作品]医学衷中参西录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收录了已故名医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全套,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病例及方剂,以及张锡纯先生的评点文章。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中医研究...

张锡纯

[作品]脾胃论

本书是中医经典诵读丛书之,是东垣的代表著作,强调“人以胃气为本”。本书广征博引《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其他医家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思想,系统论述了以脾胃为中心的疾病诊治观念。上...

李杲

[作品]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讲述了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这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遥、邈所称道的苍生大医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之乡!...

李可

[作品]名老中医之路

原书最早出版于1978年,分一、二、三辑共3册,本次改版为节省成本,便于保存,将三辑合为1册,原一、二、三辑分别改为上、中、下三篇,除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和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全书统一外,内容和体例、顺序均保...

周凤梧

[作品]求医不如求己

《求医不如求己:女人篇》主要内容:在生活中,健康,对女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只有健康才是真正值得用一生去经营的事业。健康不仅与女性自身息息相关,还关系到工作和生活,更关系到下一...

许博

[作品]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浅解(修订版)》皆以诗歌体裁写成,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便于诵记,故在医学界流行颇广,影响颇大,一直为后学者传诵。但由于歌体文字比较简奥,初学者有时难于完...

肖俊平

最新跟帖
新风

新风

看书很关键,简单的要背汤头歌诀,背脉决,剩下的要看你的性格,要是想坐堂就看医科状元龚云林的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或东医宝鉴。想跑江湖就要全面,增广本草,辩证奇闻,景岳全书等,这需要悟性,别的书不要瞎看。尤其是陈修元写的书,还有医宗金鉴不要看,当误事。这是我的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northstarboy

northstarboy

对于中医初学者,自学中医的话我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起手就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从伤寒开始的下一阶段学习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我回答中的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都有,基本上包括了中医各大类的书籍大概有五六万册且都是电子版的

有些书太浅,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个人推荐的书目如下: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经历又有着许多共同点,

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同时,这个阶段应该开始同时学习中药学和方剂学了,不一定要用大学教材,人卫的名师名家讲稿系列丛书,或是一些中医古籍,比如长沙药解之类的,也可以用。 需要特别特别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尤其不能犯懒!!! 该背的必须背!! 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折扣可打!! 中药功效记不住,方剂组成记不牢,伤寒条文不会背,这医还是趁早别学了!!!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推荐的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一下图上中医书籍的右下角,此所有中医书籍在其内都有电子版

后期可以看看这些中医书籍,在你时间充足或者有深厚兴趣的情况下可以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中医书籍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candy

candy

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自学中医的技巧:

1、了解人体结构。要学中医首先就要了解人体结构,只有对人体结构很熟悉才能对人体进行治疗。

2、熟记各种中药。学中医要把各种中药熟记在心里,需要熟记的内容包括中药的名称、药效、禁忌等。

3、学习诊断。学习中医要学会诊断病人的病因,只有对各种病症和病因都熟悉,才能对症下药。

淡然一笑_一语馨香-

淡然一笑_一语馨香-

您好朋友;自学中医应该看《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拉姆多大姨

拉姆多大姨

不是很难,但要很多时间学,还得找机会应运。自学中医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个好中医边学习理论边跟着实践,不然你把书读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的,中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有兴趣比较好理解接受的

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

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

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

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飞分析。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陈浩民

陈浩民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