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如题,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的良臣名将?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最新跟帖
晶晶Jingle

晶晶Jingle

功高震主,大权独揽,架空皇帝,从不让权。按说这样的权臣肯定自寻死路不得善终,但偏偏地位稳固,不受猜忌,深受皇帝信任,他本人一生所作所为也绝对对得起这一切,后为万世楷模,死后所有人都为之悲痛,没人说他坏话。千古中华仅此一人,不妨一猜。

三少

三少

范蠡算不算

蟹肉_aquatic

蟹肉_aquatic

最近忽然刷到豫剧《打金枝》,那段皇上的唱腔,朗朗上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而这背后的故事就是唐朝著名的功臣郭子仪的事。

安史之乱,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而这场叛乱的功臣结局却完全不同,那个处处收敛自己的郭子仪最后不仅封郡王,还娶了皇帝的女儿,和皇上做起了亲家,在安史之乱里功劳最大的李光弼,最后把握着兵权,最后名声受损。而且在死后的待遇也不同,郭子仪被陪葬建陵,还特地亲自送葬,连坟墓都被专门加高一丈。

让我们看看郭子仪凭啥受到这个待遇。安史之乱,作为权力最大的节度使,安禄山反叛朝廷,直接就是长驱直入,先是攻陷东都洛阳,然后就是长安,唐玄宗开始出逃蜀地,留下一摊子给军臣。此时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还在河北平叛,听说太子登基了,直接来到了灵武,被封为兵部尚书。然后就跟着广平王李豫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后来相州兵败,郭子仪第一次被夺兵权,但是他以大局为重。

之后史思明又攻陷洛阳,郭子仪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被封汾河郡王,开始掌握兵权。后来唐代宗上位,听信谗言,直接就是夺了郭子仪兵权。这是第二次了。之后吐蕃突然入侵,而且还把长安城给打下来了,代宗出逃,还是郭子仪把长安收复。之后,仆固怀恩反叛,郭子仪三次辞退拒做尚书令,确实高风亮节。

郭子仪能够善终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贪恋军权,在中晚唐时期,节度使遍地,权力极大的节度使,甚至不听朝廷命令,就像安禄山等,李光弼也曾不听诏。而且不恃宠而骄,自己的儿媳妇升平公主不给自己拜寿时,没有生气,在儿子打了公主之后,主动带着儿子认错,上演了一出军臣和睦的景象。

莉莉子dream

莉莉子dream

我来说一个,他就是唐朝名将李靖。

三原人李靖,他首先并不是秦王李世民阵营中人,而是在唐高祖李渊手下为官。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靖得罪了李渊,李渊非杀他不可。秦王李世民看出李靖并非凡鸟,而是一位有惊天纬地之才的良将,就以牲命担保,多次要求李渊释放李靖。李渊看在李世民的面子上,就释放了李靖。尔后,李靖投进了李世民的怀抱之中,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干将。

李靖善于用兵,爱打巧仗,在大唐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李靖虽然没打过什么硬仗恶仗,但长江以南的大片领土,包括广东、广西这一带的广大区域,都是李靖打下的。

可以这么说,大唐的一半江山,都是李靖打下的。其功劳之大,并不亚于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

李世民即位以后,北边的突厥人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加之李渊刚起兵时,曾有功于大唐,因此并不怎么把李世民放在眼里。家里的东西用完了,就随意地到大唐来抢劫,抢了就走,有次竟然打到了大唐首都长安附近,李世民被迫向突厥人送了不少礼物,突厥人这才肯返回草原。

李世民接手大唐时,大唐还十分虚弱,不得不忍受突厥人的欺凌,不敢用兵。等到大唐实力雄厚的时候,李世民决定用兵突厥,一举解决边患。

李世民选来选去,最后决定由李靖出任北伐军总司令。

李靖挂帅时,正是天寒地冻的寒冷时节。北边的突厥可汗认为唐兵耐不住寒冷,加上粮草转运困难,判定李靖不会马上发动攻击,因此酒照喝,舞照跳,对李靖不加防范。

李靖精选了几千名士兵,轻装前进,狂奔几千公里,实行精准打击,直奔突厥王庭而去,在睡梦中捣毁了突厥中枢系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李靖六十多岁的时候,青海的吐谷浑部,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时不时地骚扰大唐边境,大唐边境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李世民忍无可忍,又任命老将李靖为帅。李靖与李绩等人,采取分兵合进的策略,很快荡平了吐谷浑叛乱,并班师回朝。

李靖回朝后,以年老体弱为由,主动交出了军权,并辞掉了身上的一切要职。他天天宅在家里,不与亲戚朋友来往,也不与朝中大臣交往,他无事时,就打坐参禅,服食丹药,人畜无害。

唐太宗李世民见李靖的尾巴夹得紧紧的,也就不去动他,听之任之,结果李靖寿终正寝,没有受到来自李世民的迫害。



刘希瑞

刘希瑞

历史上,功高不震主,能善终的名将莫过于秦朝的王翦了。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杰出将领,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秦灭六国,除灭韩国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基本上都是他与其子的功劳。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閼与,大败赵军,攻下閼与,同时还一并攻取了赵国九座城邑;公元前229年,王翦与另一秦将杨端和率两支秦军准备攻灭赵国,与赵国名将李牧相遇,经过一年多时间,相持不下。王翦就以反间计,让赵国除掉了李牧。王翦率军势如破竹,大败赵军,杀死赵国主将赵葱,攻下邯郸城,赵国成为秦郡;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王震怒,派王翦灭燕。燕王喜和赵国残余代王嘉组成燕代联军,统一由燕太子丹统领,对抗秦军。

在易水河西边王翦大败燕代联军,又乘势攻破燕国都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到辽东,燕国名存实亡,不久燕王喜听信代王嘉之言,割太子丹首献秦将欲求和;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贲攻打楚国,大败楚兵。随后率军北上,进攻魏国,水淹大梁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5年,秦王招集群臣商讨灭楚大计,王翦认为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青年将领李信却认为二十万军队足矣。秦王认为王翦老不堪用,就派李信和蒙恬率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被楚将项燕率四十万楚军大败。

秦王不得已,又亲自登门请出王翦,由他率领大军六十万,经过一年多的对峙,王翦抓住楚军破绽,迅猛出击,大败楚军,杀项燕,俘楚王,灭楚国。接着王翦又奉命南征百越,俘百越君;公元前222年,王贲率秦军夺取辽阳,俘燕王喜,后又消灭赵国残余势力,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国;公元前221年,王贲与李信带军从燕国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抵抗秦军,率齐军投降,齐国灭亡。鉴于王翦父子大功,王翦受封武成侯,王贲封通武侯。王翦南征百越后,激流勇退,得以善终。

那么秦始皇以多疑残暴闻名,为什么王翦能得以善终呢?王翦居功不自傲。王翦深懂为将之道,一切权力功德,尽归国君,功高震主,朝臣嫉忌。孙武、吴起、商鞅、白起、廉颇、李牧,俱不得善终,正因为他们功业显著遭嫉忌而不自知。王翦正是深刻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居功不傲,依然低调行事,低调做人,因此不为国君朝臣大忌。王翦忠于秦王,注意结好权臣。秦王赢政年长后,一直想夺回朝权亲政,就与权倾朝野的相邦吕不韦、太后赵姬、宦官嫪毐发生了一系列勾心斗角的争锋。王翦坚决站在秦王一边,相继助秦王平定了蕲年宫之变,追斩嫪毐,赐死吕不韦,让秦王掌握了秦国大权。在秦王赢政八年,秦王之弟成蟜在樊于期唆使下举兵叛乱,王翦奉秦王命,前往平叛。他派说客混进叛军,将劝降信递给了长安君成蟜,又情理并用,恩威并施地劝说,迅速使长安君归降,叛乱平息。


樊于期逃奔燕国,后来成蟜并没有保住性命。王翦除了一心忠于秦王外,还注意结交当朝大臣。范雎是秦昭王末年的名臣,帮助秦昭王逐太后,诛穰侯,夺取朝政大权,被秦昭王依为心腹,拜为相国。范雎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曾以出兵伐魏逼迫魏国交出魏齐,魏齐只好弃相国逃到赵国平原君门下。当时王翦还是秦国一青年将领,为帮相国实现心愿,在长平之战后,就向秦昭王献计,由秦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待平原君来到,借机扣留,将其押至咸阳。随后传信邯郸,不得魏齐,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惊魂未定的赵孝成王,赶紧派兵包围平原君府,捉拿魏齐。魏齐逃到在齐国居住的魏国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只好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就割魏齐首,星夜派人送给秦国,秦王释放了平原君。这样王翦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心头之恨,你想范雎能不重用维护王翦吗?王翦能让秦王不疑心。在秦灭楚国时,秦王赢政听信李信之言,让李信率二十万大军灭楚,结果惨遭大败。秦王震惊之余,马上亲自登门致歉王翦,并答应王翦所有请求。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灭楚,在出关前,一路上曾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赐给“多处美田宅园”,说是为了趁老给子孙多挣些家业,连他的部下都开始担心这样太过分了。


出了关,王翦方说出了自己的用意,那就是秦王生性多疑,现在将倾国之兵都交给了他王翦,只有向秦王多要求些赏赐,表明自己除了钱财美宅外,别无他求,以此消除秦王对自己拥兵自立的疑惧,放心大胆支持自己,也好让自己放手作战。王翦不多制造杀戮。王翦一生虽身经百战,攻城掠地,横扫天下,但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不再以斩杀敌军众寡计功。他没有像白起那样坑杀降卒,而是将降兵讲明道理,合理分散,迁往各地。由于手上所沾血腥不多,以仁心待降国降兵,因此他结怨不多,自然树敌也不多,仇杀事件自然也很少能发生在他的身上。


白起残而嗜杀,廉颇直而粗放,李牧精而不低调,综观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都有一个共同点,依功任性直行不低调,宁折不弯,最终都被权臣奸佞所算计,不得善终,唯有这王翦,智而善谋,不居功自傲,依能低调做人,因此在强主权臣中,游刃有余,始得善终,可为后世鉴。

Aly_Y

Aly_Y

霍光、曹操、李世民、张居正,这些人的秘诀就是不让皇帝掌权,至少是活着的时候。

叶儿

叶儿

千古忠臣多磨难,万古良将终伤悲!

奸臣当道灭万世,悍匪称霸毁一方!

懒猴猴S2

懒猴猴S2

郭子仪

阿郎123

阿郎123

狄仁杰

TREE-GARDEN

TREE-GARDEN

题主问的是功高而不震主,并善终的良臣名将。 可是多大的功才算功高呢?比如秦朝的王翦父子都算是功高而不震主,可是王贲的功劳能和王翦比吗?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算是功高而不震主吧,萧何也可以是功高而不震主,刘邦集团公认的功劳第一的曹参,同样也算功高而不震主吧!如果对这个功高没有一个限制的话,历朝历代功高而不震主又善终的良臣名将太多了。

尤其是开国功臣那帮人,有几个能功劳小了呢?但有几个能到功高盖主的地步呢?

所以我挑几个典型的来说一下。

王翦,秦统一六国战争中,赵燕楚三国都是王翦为主帅领兵灭掉的。

李靖两个月平萧铣、三个月灭东突厥、四个月灭吐谷浑。

二人都是功高而不震主,得以善终的良将。他们二人都是因为跟的皇帝太强,震不了主,对皇帝形成不了威胁才得以善终的。

实际上功高而不盖主,只要不是像韩信等政治白痴一样,基本上都能得以善终。

不得善终的,一般都是功高盖主的权臣。

哆啦a梦_

哆啦a梦_

一、功高不震主的祖师爷级人物:王翦。

王翦的功劳有多大呢?这么跟你说吧,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路上,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俩,那根本就没戏!

除了最早消灭的韩国以外,王翦带队消灭了赵国、魏国、楚国,王贲带队消灭了燕国、齐国。就问你还有谁的功劳能盖过他们父子俩?

所以说要论功高盖主这事儿,王翦排第二,没人敢在秦始皇这儿排第一。可是秦始皇偏偏还真的就非常信任王翦。尤其是在灭楚的时候,王翦带了60万大军前去,几乎把秦国给掏空了,可秦始皇依旧还是很放心,这是为啥呢?


第一,王翦战前索要各种赏赐。

原来祖师爷级的人物王翦,在应对秦始皇的时候,是很有一套的,他每次出征前,先不研究什么作战计划,而是对着秦始皇伸出一只手:老大,给我钱、给我买学区房、给我配辆豪车,给我一堆美女。没这些东西,我可不去卖命。

旁人看了几乎都傻了眼了,王翦这家伙不是疯了吧?还没打胜仗,就敢跟秦始皇要封赏?而且赏赐的这些东西未免有点太多了吧?

人家受到封赏都是一再推辞才接受,可王翦偏偏另辟蹊径,偏偏主动去要封赏。秦始皇一开始也有点恼怒,但是回头一想,别提多高兴了。

为啥?因为秦始皇知道,如果自己重用的将领什么欲望都没有的话,那这个将领就不太能重用了,因为他胸有大志,极有可能篡位。

可王翦对钱财美女是有欲望的,这就证明王翦的志向止步于将领而已,不会继续往前再走一步。所以秦始皇可以大张旗鼓地重用王翦,并且给了他一堆赏赐。钱嘛!花完了再赚呗。可这样的将领却极为难得。


第二,王翦每次打完仗,就要求退休。

除了这一招以外,王翦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主动退休。对于一个长期手握军权的将领来说,最担心的就是遭到帝王的怀疑。

尤其是有灭国之功的王翦,如果始终不肯放弃军权的话,那秦始皇早晚要收拾他。所以王翦就很聪明啊,每次灭了一个国家,就立刻把军权上交,表示自己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疼,想着要退休了!

秦始皇一看,别提多高兴了,心想:还是老王厚道啊!所以秦始皇对王翦倍儿放心。这年头愿意主动把权力让给年轻人的将领,可真不多了。


第三,王翦知道功成身退。

立功是好事,但是功劳大到帝王无法封赏你的时候,那就有问题的。皇帝不知道该如何表彰你的功劳,那就只能给你封个神做做了,一刀砍了是最方便的。

因此王翦也知道这事儿的深浅,在灭了赵国、魏国以后,王翦就不怎么敢再带兵了。这世上有几个将领,是带兵灭了两个国家的呢?

所以王翦就故意跟秦始皇要了60万大军攻楚,结果我们都知道,因为秦始皇舍不得,所以就转而让李信带着20万大军去攻楚了。没想到李信居然战败了,这才重新启用王翦。

王翦带着60万大军上战场,其实内心也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打赢了就会有功高盖主的嫌疑,打输了那就更惨了。所以这次灭楚之战以后,王翦说什么也不肯再带兵了,这回是真的要退休了。再让他打下去,秦始皇就只能封他做神仙了。


二、功高不震主的殿堂级人物郭子仪。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就没有中晚唐时期了。立下如此大的功劳,难道不会功高震主吗?

当然会,其实同时期功高震主的将领有好几个,比如说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他们俩的功劳不比郭子仪小,但是他们就受到了唐朝皇帝的猜忌。最终导致李光弼不敢进京朝见皇帝,而仆固怀恩索性直接就反了。

唐朝中兴三大名将中,唯独郭子仪是荣宠一生,安享晚年的。那么郭子仪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唐朝皇帝少点疑心呢?

第一,主动交权。

郭子仪是个胸怀特别大度的人,王翦的手段那么多他可学不会,他唯一学会的办法,那就是主动交权。

每次打完胜仗以后,郭子仪第一件事不是邀功请赏,而是先把虎符送到皇帝跟前,好让皇帝放心,这军队还在皇帝手里。


第二,心态很好。

郭子仪被罢免军权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在克服长安和洛阳以后,唐肃宗甚至称赞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可等到郭子仪在相州打了一次败仗,唐肃宗就罢免了他的军权。

如果换做别人,一定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可是郭子仪偏偏不这样,他一直在朝廷内部做事,而且总是给皇帝出谋划策,这就是心态好。

史思明的部队在邙山击败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二次攻陷了洛阳。这回唐肃宗只好再次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二话不说就前去平叛,再建新功。

唐代宗继位以后,宦官程元振诬陷郭子仪,导致郭子仪再次失去了兵权。郭子仪二话不说就跑去修皇陵了,这心态谁能比?

当时李光弼不敢入朝,而仆固怀恩则跟吐蕃、回纥勾结,发兵攻陷了长安。唐代宗不得不外逃,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郭子仪。

郭子仪临危不惧,即使昔日的亲信多被打散了,他还是主动上了战场。由于郭子仪的名声很大,轻而易举就赶走了吐蕃兵,收复了长安。

心态这么好,可以算得上是宠辱不惊了。难怪郭子仪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唐德宗时期,直接称呼郭子仪为“尚父”,将他和姜子牙归为一类人。


总结:自古功高不震主的人很少。

自古以来,功高不震主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少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廉颇被逼赵悼襄王怀疑而出逃到楚国,李牧就更惨了,被赵王迁给宰了。唯独王翦能够功成身退。

唐朝中兴名将里,李光弼功劳太大,吓得不敢入朝拜见皇帝,最终郁郁而终。仆固怀恩功劳也很大,而且他们家40多口人全部为国捐躯。就算是这样,最后他还是被逼得反叛了。唯有郭子仪能够宠辱不惊,在乱世中没有自乱阵脚。你觉得还有哪些名将可以做到功高不震主的呢?欢迎补充。

参考资料:《史记》、旧唐书

汪至默

汪至默

说个冷门但完美符合“功高而不震主,善终结局”标准的传奇人物: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段韶:

他多次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堪称北齐的定海神针,兰陵王高长恭在他面前就是个弟弟,甚至连斛律光也黯然失色;

他历经七朝不倒,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历任高氏掌权者都对其信任有加;

身处北齐这么一个民族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残酷、统治者残暴的政权,连宗室藩王高长恭也被毒杀,段韶虽战功更大、却能罕见地得以善终。

下面我就们具体看看,段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段韶家族与高氏渊源颇深:两家同为鲜卑化的汉人,他的父亲段荣是高欢起兵之初的老伙计,俩人甚至还是连襟亲戚;可以说,段家是标准的高氏元老、如假包换的利益共同体。

段韶生在这样的新兴军事贵族之家,自小就精于骑射、文武双全。对于这个天资优秀的外甥,高欢格外器重,常安排在自己的左右,任命其为亲信都督。

公元531年,高欢抓住一代枭雄尔朱荣被杀的机会、起兵反对尔朱氏,但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他一度心存畏惧、犹豫不决;而年轻的段韶则通过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成功坚定了高欢的决心。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段韶是高欢崛起的头号功臣,因此更加受到器重,

接下来,段韶参与了高欢创业期的几乎所有关键战役,因战功逐渐官升龙骧将军、武卫将军。公元542年与西魏宇文泰的邙山之战中,高欢被贺拔胜追杀、危在旦夕,段韶及时挺身而出,用自己出神入化的箭术射退敌人,帮助高欢逃过了一劫。



高欢在临终前,安排段韶协助次子高洋镇守大本营邺城,同时还特意叮嘱长子高澄:段韶“忠孝仁厚,智勇双全,亲戚之中,只有此人”,今后的军旅大事要与他商议。

高澄掌权后听从父亲的训导,对表兄弟段韶(俩人长幼不确定)加官进爵、委以重任。侯景叛变时,段韶也随同大将慕容绍宗前去平乱。

高洋称帝、建立北齐后,段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公元553年,江淮地区叛乱四起、南陈皇帝陈霸先也作势北伐,段韶临危受命前去应对。他帅精兵数千急行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了叛乱,陈霸先闻讯无奈撤退。因为这次战功,段韶被封平原郡王。高殷即位后,他被加封太子太师一职。

公元564年,北周联合突厥共计20万大军进逼北齐副都晋阳。事态紧急,北齐皇帝高湛亲自前去抵御。当时,对方兵势强盛、北齐一方则兵马未整,高湛一度想退兵,经人劝说后才整军作战,并任命段韶为总指挥。决战拉开后,段韶判断形势、力排众议,采取以逸待劳之计获得大胜,令晋阳转危为安。



同年底,北周再次组织20万大军进攻洛阳城,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前去救援,但这两位老兄畏惧周军的强大,被吓得按兵不进。

关键时刻,高湛紧急把段韶从北方战线调回。收到命令后,段韶带着1000骑兵日夜兼程,五天后抵达洛阳外围的邙山;经过对战局的观察,他组织齐军以佯败之际吸引周军压上,随后待对方疲惫的时候发起总冲击,周军脆败、死者不计其数,只好撤兵西归。

在这场大战中,兰陵王高长恭表现抢眼,将士们编写了兰陵王入阵曲以传颂他的风采,使得这位帅哥一时间名震天下。然而,高长恭也许没料到的是,正是这一风头最终要了他的命(见文末)。

此战后,力挽狂澜的段韶被加封太宰。公元567年,他被北齐后主高纬任命为左丞相。接下来,他又指挥了对汾北的争夺,多次击败周军;

公元571年6月,段韶在率军围攻定阳城时病倒。在病榻上,他向高长恭传授了破敌之策,以伏兵之计打破北周军队。然而不久后,他就因病去世。



由于对东魏/北齐政权的赫赫战功,段韶死后极尽哀荣。高纬亲自为其发丧,并加派皇家仪仗为其出殡,随后追赠了“假黄钺、使持节,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等一系列殊荣以示褒奖。

相比较后来因功高震主被诛杀的兰陵王高长恭、国丈斛律光,军功更加显赫的段韶却能得以善终,这实属难得。其中既有他军事才能出类拔萃、吻合了北齐现实需要的缘故,也有他为人处世之道高明的原因。

段韶的性格看似极为矛盾。

一方面,他性情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对长辈孝顺,对子弟教育严格,远超北齐其他勋贵世家;

但在另一方面,他却极度好色,经常微服出行物色美女,甚至还开口索要罪人的妻子。同时,他还非常小气,对于亲戚老友也一毛不拔,因此没少遭人吐槽。



然而,如果我们结合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功高震主”案例,我们会发现段韶的“人格缺陷”大有玄机。贪财、好色,这两大男子常见的缺点,实际上暗藏了段韶的高明政治智慧。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中,好色之徒是不可能成大业的。段韶以“索要美女”这种看似猥琐的举动,实际上向高氏暗示:自己对更高的权力没兴趣。因此,高澄对他的这一特点不仅不生气,甚至还投其所好、专门赏赐美女以示鼓励。

至于贪财成性,甚至连亲朋也一毛不拔,则等同于宣告自己不会拉帮结派、收买人心,这就成功避开了封建统治者的最大忌讳——结党营私。

此外,段韶还极其擅长让功。以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为例,段韶明明资格最老、最有威望,而且还是皇帝钦定前来指挥大军的总统帅;但他在排兵布阵时,却故意把本应由自己领衔的中军之位让给了年纪轻轻、毫无名气的晚辈高长恭:“韶为左军,兰陵王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

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是高氏藩王,段韶以这个动作表明:自己绝不会抢高氏家族的风头。



戏剧的是,高长恭因此战扬名立万,却也因此在后来遭到了高纬的嫉恨,最终被毒杀而死。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是掉进了段韶挖的坑里。

大连旅游李梦琪

大连旅游李梦琪

这其实是很多,第一个应当算是姜子牙了。所谓功高震主,其实是君主的原因居多。猜忌心重,自己有能力不足的君主,大多臣子就容易犯忌讳。也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像始皇帝,汉孝武帝光武帝,唐太宗等人,其臣子功高盖世的很不少。也没见谁震了主。因此这首先要看君主,其次才是臣子的态度。就像斛律光,因军事才能突出,功高而已,一句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就被杀,实在是与他本人无关。

poorolddog

poorolddog

只要功高肯定震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良臣名将被皇帝所杀,但是要想做到功高而不震主,而且又能善终这就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了。历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良臣名将

历史上功高震主被杀的良臣名将有很多,比如说有:白起,韩信,年羹尧等。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国主力军队45万人,立下赫赫战功。

白起为秦国打天下30多年, 攻下的城池70多座,打仗歼灭敌军近百万之多,后来被封为武安君,让其他六国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白起的功劳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白起和丞相范雎政见不合,那范雎是小人一个,他在秦昭襄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诬陷白起,秦昭襄王一听那是勃然大怒,他也害怕白起造反,下了一道圣旨,赐白起自尽。

白起自尽前,仰天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然落到如此下场?最终这一代名将,功高盖世,还是落得个自尽的下场。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又是西汉初期三大名将之一

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西汉初定,刘邦登基称帝,封韩信为齐王。

功劳太大,肯定震主,韩信最终被吕后所杀,死在了未央宫中,虽说不是刘邦所杀,但刘邦也默许了吕后的做法。

年羹尧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登基为帝。

初登大宝,内忧外患,腹背受敌,派自己的得力干将年羹尧为大将军去西北打仗。

年羹尧也很争气,打了个大胜仗回来,雍正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年羹尧的面子。

随着自己的功劳越来越大,年羹尧开始骄傲自满,嚣张跋扈,结党营私,这惹得雍正很是不满,雍正起了警惕之心,年羹尧招来了杀身之祸。

功高震主,而又能善终的大唐名将郭子仪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三打金枝)吧,而且有的戏曲里也经常演出这出戏。

里面的汾阳王过生日,连皇帝都要去祝贺,而且皇帝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汾阳王的儿子,以此来换取汾阳王能够带兵保护大唐江山不倒。

这里的汾阳王就是郭子仪,他三朝元老,立下的战功那自不用说了,连皇帝都忌惮三分。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造反的意思,郭子仪家里是天天大开院门,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私心,光明正大,不会造反,皇帝你请放心吧。

汾阳王郭子仪就是个功高震主而且又能善终的例子。

汶猫猫

汶猫猫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