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推荐十本最经典的史学著作,你会推荐哪十本?
[作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再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

半颗门牙
中国的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
世界的话,
首推斯塔夫阿诺斯的《世界通史》全球史观的宣扬者。
钢铁 枪炮 病菌 现在火的不行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脱胎于该书。
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爱德华 吉本的罗马帝国的衰落
美国史的话《光荣与梦想》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断代史。
法国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还有嘛,就是革命导师的《资本论》了,。现在我们社会中的所有问题你都可以从资本论里找到相应的描述,看看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再加一本《大国的兴衰》,是一本讲述全球霸权更迭的书,比大国崛起更有连贯,没办法大国崛起属于国别体,阅读起来不是很方便

高山流水
有影响力的史学著作有很多,要论最经典,可以看看以下十本:
一、《万历十五年》
这是由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老先生写的。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切入点很新颖,给读者一个新的审视历史的角度。
二、《人类简史》
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作者尤瓦尔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构筑起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这是一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佳作。
三、《史记》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经典著作集,其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同是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得极其壮烈;而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国人都应该看看史记。
四、《明史讲义》
这本书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讲清楚,并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行了评述,从中可以窥见整个明朝真实的状态。
这本书文字风格写的比较学术化,可能有些难懂,建议读完一遍《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有个清晰的脉络之后再看。
五、《欧洲史》
个人认为,欧洲的历史是混乱不堪的,看现在欧洲有如此多的小国,或许就能明白个一二。果不其然,这部《欧洲史》内在的联系,结构和逻辑跳跃的有些厉害,内容也不够完整。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这本书确实是深入了解欧洲之所以是现代这个样子的最好著作。但不建议作为了解欧洲入门书籍。刚开始入手,会有些艰涩难懂。
六、《邓小平时代》
这本书严格意义上说或许不能称之为史书,但是它记录了太多的历史信息,而且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其立意和视角同国内的作家完全两样。这本书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
七、《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全集》的内容包含最负盛名的处事之道,为家藏御书房系列图书,堪称最透彻、最实用、最好读的国学典藏。
八、《中华上下五千年》
对于没有多少史学和文学基础的小伙伴来说,了解国家历史最好的一本书莫过于《中华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内容虽然只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没有过多的切入点每一个细节,而且还有彩图版的,所以读起来基本没什么障碍。居然还要拼音版的,专门面对小学生群体。
九、全球史
如果你希望全方面地了解世界历史,全球史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书。
十、国史大纲
个人认为这是全景式了解中国历史最经典的一部著作。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这本书有竖排版,本人读了不下三遍。
作者钱穆曾痛切警告国人:懒于探寻国史真谛,而勇于依据他人之说,因而肆意破坏,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
以上!
想知道更多内容,请关注:晨读研习社

米花妈
这种推荐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可能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个人的推荐也不可能会完全一样。同时,根据学识、经历、见解、兴趣的不同,也会千差万别。无论怎样挑选,所推荐的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所以,我今天在此推荐的几本史学著作,也是凭借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和推荐的,以下史学著作,是我的最爱。
一、《史记》,无可争辩、毫无疑问稳居第一。在我所有阅读的史学著作中,没有任何一本能与《史记》媲美,没有任何一本能够超越《史记》,没有一本能与《史记》比肩。《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但有这种体例上的首创之功,而且开创了汉语的美妙写法,用美妙的语言记载历史风云、传述历史人物、勾勒风云变幻过程中的爱恨情仇,这叫美得丰满,美得雅韵,美得苍茫,美得醉心。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再也精当不过的概括了。《史记》还有一点值得称道,司马迁不但在写宏大场面时得心应手,像《鸿门宴》《十面埋伏》这些经典,如画面一样定格在历史和文学的画廊,而且,司马迁写那些小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像洛阳董公,像王陵的母亲,任何一个小人物都精致,三言两语,人物就立在读者眼前。所以,《史记》不单单是记载历史,她还是文学的范本,值得人一辈子读下去,受益无穷。
二、历历十五年。这本书太有名了,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具体不用细说,推荐历史著作,这必然是其中一本。但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宇的历历十五年出版后,不仅带来了轰动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历史热,人们惊讶地发现,历史还可以这样写!于是,很多模仿者便纷纷加入了历史随笔的写作队伍,写历史的人一下子从大学殿堂走向了民间,人人都成了历史学家。所以,历历十五年的另一功绩,便也是创作方法的开创,带来了一种新的历史写作方式。
三、《白话本国史》。这是吕思勉先生1923年出版的史学著作,后来在1940年和1944年,吕先生还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上下册。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十分有名,他在书中说:“宋金和议在当时,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议的秦桧,却因此而大负恶名,真冤枉极了。”因为这一说,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蒋、汪二人有了争议,为政治需要,周作人根据吕思勉的观点发表文章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反倒是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 这在当时引起过巨大争议。
四、《宋史》。元脱脱所著,中华书局的《宋史》版本,有40册之多,因为写作的需要,我对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列传都读过,感觉宋朝人生活的丰富和精彩,尤其是文人,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的庇护下,展现了他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五、《中国史纲》。民国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的唯一一本著作,而且还很薄,不过十万字稍多,但文字真的精彩。摘录一段:“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的剧繁,战国的十年每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世纪……”
六、《胡适杂忆》。唐德刚是胡适的学生,学生写老师的口述史,本来很难,但唐先生却写得张驰有度,不卑不亢,而且风趣幽默,文采斐然。台湾夏志清先生在此书的序言中评价说:“《胡适杂忆》出版后,我想他应被公认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倒没有走胡适的老路,写一清如水的纯白话。德刚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其他无须再堆砌了,各人有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多阅读,阅读多了,自然有自己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