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的3位混元金仙弟子,封神后,为何只有通天教主改了名字?

lchao
通天教主不是道家三清祖师里的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是封神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不被道教认可的。
三清是道家的三位祖师,分别代表道家所在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仙境,玉清元始天尊代表玉清仙境,是道家最高的地方,上清灵宝天尊代表的是上清仙境,是道家第二等级上的仙境,太清道德天尊代表的是太清仙境,属于第三等级的仙境。
三位天尊是根据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来,所以又叫做老子一气化三清,也就是道家的三宝精意神。
太清道德天尊是道家最早供奉的道家祖师,原型是历史中真正存在的人物老子,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最早的一部经典,东汉的张道陵创建了道教后,把老子尊为道家的祖师。
到了晋代,道教分裂成很多门派,有的门派就创造出一个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的原型是盘古,盘古被道家称为元始天王,是天地初开的意思,被尊为玉清元始天尊。而后又创造出一个上清灵宝天尊,排在了第二位,老子被排在了第三位,三清实质上的意思是万物从太极初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演变过程,所以道家的代表性标志是太极八卦图。
封神演义里的鸿钧老祖和通天教主是杜撰出来的道家人物,不被道教承认,因此通过这一点,可以判断出封神演义的作者,绝不是道家人物,因为作者如果信奉道教,他不可能也不敢随便杜撰歪曲自家供奉的祖师,就像信仰佛教,信仰上帝的人,谁也不敢胡乱地给上帝或者佛祖杜撰出来一个师父,如果这样做,就是对信仰的亵渎,作为信仰道教的人,更不敢编排出让自家供奉的三清天尊互相厮杀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完全是为了崇佛贬道而写。
在封神演义里,道家被编排出两大门派,一个是阐教,这个阐字通禅,道家修炼以坐禅为主,代表了道家的正统,意思是坐禅修炼成仙的正教。另一个门派称为截教,截字通劫,不言而喻截教不是靠坐禅修炼成仙,而是靠杀劫修成大道的邪教。
封神演义讲的是道家千年封神大劫的故事,通天教主所领导的截教,只能通过杀劫来证道,一切都是天意安排,所以才把截教教主的名字,命名为通天教主,意思是和上天相通,是老天派下来的一位教主,被老天赋予了封神大劫的使命。
封神大劫是让道家所有的修炼者,全部因为杀劫而死后封神,为了挽救天下苍生,西方教参加了这场封神大劫,在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的帮助下,击败了通天教主,破掉了通天教主毁天灭地的诛仙阵,诛仙二字已经表明通天教主的目的就是诛杀仙人,所以通天教主是老天派遣下来执行封神大劫的杀神。
我们知道了封神演义里通天教主这个角色所象征的含义,也就明白了通天教主不是道家的三清祖师之一,而是因为道家一千五百年前,证道时犯下了杀戒,老天要惩罚道家,让十二金仙身死道消,而通天教主就是老天派遣下来的劫煞,道家因为犯了杀戒引起了一场内讧杀戮。
总之封神演义里虽然有元始天尊,有太上老君这两个人物角色,但他们不能代表道家的三清祖师,道家的三清祖师是三位一体,是一尊神的三个化身,是一生二、二生三的关系,指的是道家的三个境界,道家三宝精意神,他们之间并不是师兄弟的关系,而是天地万物演化的一个过程。封神演义里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不能和道家的三清祖师混淆一谈,封神演义是杜撰出来的一个崇佛贬道的神魔小说。
汪川莉
我不知道唉,可能因为他喜欢吧

曲曲
我喜欢学习和回答问题。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并与同学和朋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鸿钧老祖的这三位弟子,分别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在封神一战中吃了败仗 仰天长叹,扬言要回碧游宫,再立“地风水火”建立新世界。此后被鸿钧老祖斥责,认为其犯了嗔怒。
通天教主回紫霄宫后,面壁思过,改名为灵宝天尊并参加了《西游记》中玉帝的安天大会。一改往日张扬的性格变得低调沉稳了起来。
通天教主:天不佑我!何必赐我通天之名啊!通天教主摆下诛仙阵,被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轻易破解,一对一变成以一敌四。这也是通天教主第一次与太上老君正面对决。
要说脸皮,通天教主是被广成子气到了,加上徒弟们添油加醋,这才下凡的。
要说封神,本来三教各自签定,结果人数不够啊,截教万仙大朝,本身就是最大目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按照正常情况走,阐教出来扶龙,截教舍去那些根器不足的弟子,这样来封神自然圆满,偏偏最后弄成了不死不休的对立面。
真的要说四打一,其实还不是通天逆了天意?那时候改朝换代已经迫在眉睫,他却在界牌关下摆出诛仙阵,一副不给说法就不让过的意思,甚至还打算重炼地水火风,这才引来了四圣会诛仙。其实他们两者教义不同,所以我觉得行为上不存在对错,阐教顺天应人,商纣无道,惹怒女娲加之原就国祚将近,所以凤鸣岐山,这才有了周军伐纣,这是不是天数使然?
阐教应天道大势,太公在封神开始之前就被赶下山了,说他仙道缘薄,故可享人间富贵,而他也曾去过朝歌,结果根本就没人理他,随后才被文王看中,反观截换那边,教主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是看得一清二楚,也吩咐弟子不要出门,以免遭劫,结果徒弟不听话啊,人家阐教弟子要化解杀劫,少不得需要以杀去杀。
归根结底,还是纣王把自己作死了,而截教仙家被老申一个个叫出来,最后就这么与商朝绑到了一起,偏偏当时商灭周兴已经是大势所趋,阻止周军无异于是在逆天而行。
有教无类的想法挺好,但通天教主没教好弟子,管束不当,门下弟子只修神通多不修品行。不识天意,心浮气躁,妄动无明。甚至有些弟子做些妖魔的行径,碧游宫若说放到武侠里那还有些侠义之气,但跟仙道就相去甚远了,当然十二金仙还有那些玉虚宫弟子估计平时也是被宠惯了,不太会说话,广成子三谒碧游宫请罪三句话不离咎由自取,说是请罪跟嘲讽没什么区别。
一个顺天应人,一个逆天截机,天道会眷顾哪边可想而知,其实通天一开始没想闹崩,就是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加上徒弟们添油加醋,这才直接激化了茅盾,唉……

米米的小白
原著党答一波。混元金仙另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叫圣人。封神中,鸿钧三友皆为圣人,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人。他们与世俗意义上的道家三清倒有两个名字相同,太上老君是为太清道德天尊,元始是为玉清元始天尊。剩下一个上清灵宝天尊,当然会被人认为是通天教主。通天为何要改名呢?答案有三个:
按原著来说,通天教主和灵宝天尊毫无关系,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按网文来说(如《佛本是道》),通天教主没有改名,他本来就有一个名字叫灵宝天尊,为截教教主,居于三十三天外的金鳌岛碧游宫;
按原著来分析,通天教主改名是可以理解的。
本篇单讲原著。
一、通天有改名的理由通天即上通于天,而截又是截断之意,所以通天与截截教其实存在着矛盾。当然,还有一个解释是,截教之主以通天为名,可能确实含有不认命的意思。
我命由我不由天嘛!
从十几年前网络小说拓荒时代起,就一直在表达这个主题,到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这句口号仍长盛不衰。区区七个字,以极度不甘心的呐喊,喊出了现实的不公、生而自由的人格和不抛弃不放弃的高贵。
可是,强大的现实毕竟不是一句口号就能改变的。
封神大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无论是在人间的商周易代,还是在仙界的阐截之争中,通天都输得彻彻底底,天地大数、个人气运,一样也没抓住。随着万仙之役的落幕,万仙来朝的截教灰飞烟灭,通天教主本人也被师父鸿钧带回紫霄宫禁足。
这就相当于逆天改命失败了。
这个打击对于横扫三界、艰难证道的通天打击是巨大的,更郁闷的是,他连报复都不能报复。鸿钧赐了三友一人一粒毒丹:
此丹非是却病长生之物,你听我道来:此丹炼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这是杀圣的丹药,谁敢出尔反尔,立刻腹中丹发而死。老子和元始都已拣尽了便宜,还反什么悔,需要反悔的只有通天,也就是说,这毒丹防的就是通天,没有别人。
再一个,鸿钧带走通天,会关一辈子禁闭吗?
当然不可能。
就好像已经长大成人并已结婚生子的孩子,你还能像小时候一样想揍就揍、犯个小错就关他一辈子吗?显然不能。不说别的,两个大男人的三观、喜好都不一样,时间越长越互相看不惯,几天没事,几十年烦都能把你烦死。
另外站在鸿钧的立场,三个徒弟既然全部证道为圣,可知他也并非藏着掖着、鼠目寸光的师长。通天已为圣人,乃是站在三界顶端的人物,而且严格来说他的失败只是受人算计而并非本身十恶不赦,鸿钧不可能废了他(要废早废了),也不可能耽误他,带走通天不过是暂时做做样子,五百年、一千年过去,周朝灭亡、秦汉继兴,总会放他走的。
通天出来后,一无颜见从前的弟子和故人,二有从头开始之意,不愿再以通天之名示人,是很正常的事。
二、原型有自封神世界的圣人,把公认的和疑似的都算上,也不超过105位。
以名字出场的圣人中,有昊天上帝(即玉帝,哪吒闹海中有他)、瑶池金母、鸿钧、火云洞三圣(3人)、女娲、鸿钧三友(3人)、西方二圣(2人),共12人。
再把书中不曾登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但确实能分析出来的也算上,即天上三十三座仙宫中,每宫一圣,共计33圣,得出这个结果的惟一依据是鸿钧的紫霄宫仅排第三,开篇诗上古八圣(盘古、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轩辕、少昊、大禹)极有可能全在其中。
与三十三座仙宫相对的还有七十二重宝殿,如果每殿也有一圣的话,那便是105圣,虽然不妨用“圣人多如狗”来吐槽,但认真界定,世界自开天辟地到封神大战,演化了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才出了区区百圣,仍然还是太少太少。
灵宝天尊当然有可能是这1/105,这个可能性小;更有可能百圣之中并无灵宝之名。原因很简单,因为封神出场人物中已有一个灵宝!
只不过尚未修成大天尊,而是金仙境界,此人即——
灵宝大法师!
灵宝大法师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道场在崆峒山元阳洞,没有门人。与度厄真人相善,修书借得定风珠,成全慈航道人破了截教风吼阵。旋与截教准圣争锋,依次败于赵公明、三霄之手。后参与诛仙、万仙两战,战绩一般。
严格的来说,他才是灵宝天尊的原型!
三、灵宝天尊为何说灵宝大法师是灵宝天尊的原型?原因有三:
1、圣人之名,本身就是一种至高法则,三界之人可以念诵,但无人敢用
如地藏经中说,“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寻常众生,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能往生成佛,何也?法师说,这六个字包含了阿弥陀佛无始劫来修行的一切功德,信受他、称念他,这一切的功德就被我们拥有,佛的大愿,为信徒作往生的保证;佛的大行,为信徒作往生的资粮。可见念诵佛名,便胜过一切供奉。
另外,从古人的避讳上来说也讲得通。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代本朝的皇帝名字,天下都是需要避讳的,比如为避汉明帝刘庄讳,庄子曾一度被称为严子。
从修行境界来说,佛祖就是圣人。灵宝天尊威德自然西方教主之上,是又君临三界的圣人,不但有大愿大行的法则,又需要修行界避讳。那么灵宝大法师是不敢僭称的。既然灵宝叫这个道号,就只能说明三界中没有灵宝天尊。
2、真实的崆峒山确为重要道教文化中心之一
明史说,“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
崆峒山与全真祖庭陕西终南山地区相接壤,全真传入较早,自元代开始,丘处机弟子王志谦便在此主持。据研究,崆峒山有全真龙门派、全真华山派等主要全真教派传道。
至于正一道,则据甘肃新通志,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命素鹤真人康道宁到甘州。真人幼好道,受业于龙虎山张真人门下,到甘州后广传法箓,受箓弟子多人,正一道即在河陇地区广泛传播。
封神作者是有野心的,这种野心在原著中表现得于僧、道莫不囊括。
如准提、接引为西方教主,燃灯、多宝、孔宣等进入西方后,皆成为佛典中重要人物。
道家也是一样,老子为道教首仙尚不算完,又给老子、元始找了个师父鸿钧,透露了作者创世的野心。既然道家三清已有二天尊出现,那么很难说独独不写灵宝天尊。
所以,灵宝大法师可能就是灵宝天尊。
3、封神作者或为道士
那么问题来了,灵宝大法师为阐教二代弟子,师事元始天尊。作者为何让他矮了一辈呢?
原因也很简单。封神作者诸说中,一直有种说法是明朝嘉靖、隆庆间道士陆西星所作。
陆氏为内丹东派开创者,纂释道书数十种,为时人所重。
身为道士,首先要为本教张目,这就是封神扬道抑佛的原因;其次要为本人背书,陆氏大抵对灵宝天尊不屑,不愿让他与老子、元始并列,又因灵宝毕竟是道教三清,不欲他为截教之主罢了。
我已经写了5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欢迎关注,共赏神话。
kangsi
谁家都最疼老幺


LaModel
封神大战以后,截教一败涂地,鸿钧老祖下界为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师兄弟化解了怨愆,为了防止三人以后互相报复,给三人服用了陨圣丹。
通天教主也被鸿钧老祖带回去进行批评指,后来就改名“混元大罗金仙”。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商周之战是人间改朝换代,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实际上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较量却是三教、各界散仙、妖魔等各方势力。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女娲娘娘、准提、接引、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所有的势力都欺负截教。也许就因为截教是三教中实力最强大的,门下仙人数量最多,门人弟子大部分都不是人类修炼得道的,而是各种动物修炼化形,所以常被阐教、人道说他们不正宗,看不起他们。
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三位大佬的不断进步,名字变化也不足为奇,特别是通天教主,自己创立的截教都覆灭了,自己的办公场所也不在碧游宫了,曾经的万仙来朝已是昨日黄花,自己怎么还能再叫以前的名号,特别是名号为通天教主,自己并没有通天的实力,在这么称呼自己自己是不是也会觉得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