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古龙合作创作了一部武侠小说,你知道是哪一部吗?

流水依然
金庸武侠依托历史事件,加上合理想象演绎,构建了庞大繁杂的武术体系,代表了中国传统武侠文化;古龙则古灵精怪,神思飞扬, 文笔细腻,天马行空而稍显逻辑不足,是新武侠的代表。新旧文化的融合,翻阅金庸古龙的所有著作,只有《连城诀》 符合这个特征。

franky8838
金庸和古龙合作的武侠小说,名叫紫须剑。
小说的主角名叫叶武悠,是叶开与丁灵琳之子。
叶武悠从小拜傅红雪为师,身兼小李飞刀、魔教、神刀堂三家绝学,不到二十岁就力压青龙会老大,成为天下第一。
叶武悠虽然武功强悍,但不修武德,贪花好色,人憎狗厌。
某天,叶武悠调戏了西门吹雪的老婆孙秀青。
剑神大怒,联合了陆小凤、花满楼、楚留香、燕南天、谢晓峰、燕十三、水母阴姬等绝世高手,在华山绝顶围杀叶武悠这个武林败类。
叶武悠虽然武功天下第一,但双拳难敌四手,被打成重伤。
就在西门吹雪刺出致命一剑时,一道惊雷降下,狠狠轰在了叶武悠身上。
浓烟散去,地上只留有冒着烟的衣服碎片。众人均道,叶武悠是坏事做尽,遭了天谴,被天雷劈成了灰。
他们却不知,这道雷并没有要叶武悠的命,而是把他劈到了金庸世界。
从昏迷中醒来的叶武悠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叫做大胜关的地方。他听说这里将举办英雄大会,选出武林盟主,带领群雄对抗蒙古入侵。
茫然不知所措的叶武悠,随着丐帮弟子,混进了陆家庄,他想看看这世界的武学水平。
到了大胜关后,叶武悠在人群中看见一个中年美人儿,不由得流下口水。
这中年美人儿正是丐帮帮主黄蓉。
这时的黄蓉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丽色不减当年。加上那成熟的少妇风韵,更加令人心动。把叶武悠迷得神魂颠倒。
叶武悠发誓,他一定要把这个美人儿娶回家当老婆。
只见他虎躯一震,一股王霸之气从他身上散开,在场的武林豪杰无不纳头就拜。叶武悠再一震,黄蓉只感觉到春心荡漾,一股莫名的爱意涌上心头。
当夜,黄蓉就悄悄喂了郭靖一碗药,然后与叶武悠打了一夜扑克。
第二日,武林大会正式开始。
偏巧这时,小龙女来大胜关寻找杨过。
叶武悠不由得又是虎躯一震,小龙女突然间情难自禁,扑进叶武悠的怀里,全然忘了杨过是谁。
杨过大怒,举剑向叶武悠刺去。
叶武悠不慌不忙,又是一震,不可匹敌的王霸之气再次散发出来。
感受到王霸之气的杨过,浑身颤抖着跪了下来,口中叫着:“姑父。”
刚收复杨过,金轮法王又来捣乱。
叶武悠再次虎躯一震,武功强如金轮也跪了下来,当场宣誓认叶武悠为主。
后来,叶武悠又收复了黄药师、一灯大师、老顽童等绝顶高手,先推翻了腐朽的南宋朝廷,后在金轮的里应外合下,暗杀了蒙哥、忽必烈等蒙古皇室,让蒙古陷入大乱。
叶武悠又用了五年时间,驱除胡虏,恢复汉家江山。
一统天下后的叶武悠,登基为帝,封黄蓉为皇后,小龙女为贵妃,程英为德妃,陆无双为贤妃。
为了纪念叶武悠的传奇一生,后世武侠大家金庸联合古龙一起创作了紫须剑,又因为主角名叫叶武悠,所以这部小说又叫做“子虚乌有”。
小结网传《连城诀》为古龙提供创意和框架,金庸执笔。
这个言论和我的子虚乌有一样,都是纯粹的瞎扯淡。
要知道,《连城诀》于1963年在明报连载,而那时的古龙刚刚暂露头脚。金、古两人并不相识,金庸可能都不知道古龙是谁。
一直到1967年后,在倪匡的穿针引线下,古龙才与金庸结识。
试问,六七年的古龙,怎么为六三年的金庸提供创意?
重要的是,金庸与古龙不是一类人,两人的交情不深,也就是见过几次面,喝过几次酒。压根就没好到可以共同创作小说的地步。
这张照片拍摄于七十年代。从左往右,依次为金庸、倪匡、古龙。
从照片来看,古龙的身高和一米六四的倪匡差不多。说古龙身高一米五六的,应该也是谣言。

郭一麟
连城诀

zhangminbecky
这是不可能的,金庸和古龙没有任何合作,金庸封笔之后古龙才成名,怎么可能合作写小说?这件事在金庸和古龙的一些自述里都有辟谣。
当初还有一个对联叫“冰比冰水冰”,据说是金庸古龙出的对子,让读者对下联,后来金庸专门在小说后记里边辟谣,说没有这回事,是别人杜撰的。冰比冰水冰,也不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
如果说,金庸和古龙真有过合作,那就是《陆小凤传奇》这套书,当时古龙成名不久,金庸早已封笔,专门写信向古龙约稿,请古龙写一部小说在金庸的明报上边连载。
古龙收到金庸的邀请,非常的激动,这等于是受到了前辈的认可,于是他破天荒的认真用心创作了《陆小凤传奇》这部作品,
所以,如果要说合作,那么《陆小凤传奇》是金庸和古龙唯一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只是古龙在金庸创办的报纸上连载了一个作品,而不是他们一起创作一部小说,《陆小凤传奇》也是古龙写的最认真最用心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开创了古龙小说的侦探风格。
最后说明一下,古龙是台湾的,金庸是香港的,他们也不会经常凑在一起蹲着研究写作。

David-大熊
金庸基本带有历史框架的小说,武功注重招数!古龙注重的意,不是招数!各有所长!不过古龙好看小说基本集中在他的作品中期!

饭饭了个饭
连城诀更准确

abbeysstar
紫须剑

shadowcai
古龙与金庸曾经联手,创作了一部完美的武侠经典。
大家先看看,下面这段精彩打斗,是金庸还是古龙写的?
就在雷震天一串鞭的神功刚刚开始发动,全身都充满劲力和信心时,阿吉的剑已刺出,点在刚刚响起的一处骨节上。 他的出手很轻,轻飘飘地点下去,这段枯枝就随着骨节的响声震动,从左手无名指的第二个骨节一路跳跃过去,跳过左肘,肩井,脊椎…… 一串鞭的神功一发,就正如蛰雷惊起,一发便不可收拾。 铁虎的人却似被这段枯枝黏住,连动都已不能动。枯枝跳过他左肩时,他脸上已无血色,满头冷汗如雨。 等到他全身每一处骨节都响过,停在他右手小指最后一处骨节上的枯枝,就突然化成了粉末,散入了秋风里。
这个打斗片段,写得具体而流畅,落实到一招一式,甚至细腻到具体关节或穴位:左手无名指第二个骨节左肘肩井右手小指最后一处骨节。
这种打斗描述,明显属于金庸风格,却偏偏出自古龙笔下,或者说,是出自金庸与古龙联手。
1972年,金庸在武侠界金盆洗手,不再写武侠小说。封笔后,金庸亲自写信向古龙约稿,陆小凤传奇开始在明报连载,古龙取代了金庸,正式变成了武林盟主。
此后,金庸虽然不再亲自动笔,却与古龙合作了一部作品,也就是江湖名著《三少爷的剑》。
我们先梳理一下,这部作品中,哪些是金庸风格,哪些又是古龙风格。
一、金庸风格。
1.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这两句诗歌,就是作品开篇,看着就是金庸的风格,闻着也是金庸的味道。古龙不喜欢这种工整对齐的句式,他的风格是:剑,利剑,见血封喉。
《三少爷的剑》由金庸构思人物故事框架,古龙执笔推进情节发展,古龙向来重情重义,开篇这两句诗歌,算是对金庸最大的认可和尊重。
2.谢晓峰一生下来,就彷佛带来了上天诸神所有的祝福与荣宠,所得到的光荣和宠爱。他绝艳惊才,天下侧目,五岁学剑,六岁解剑谱,七岁时已可将唐诗读得朗朗上口,十多岁时就已击败了华山派门下客游龙剑客华少坤。
这个片段,也是典型的金庸风格,细数了谢晓峰的成长过程。古龙小说里,高手基本都是满级出场,不知道师承何人,也没有人物背景介绍,比如楚留香、陆小凤、萧十一郎等等。
二.古龙风格。
1.燕十三道:“我只希望你知道,要成名并不是件很好受的事。” 高通瞪着他,眼珠已凸出。 燕十三淡淡道:“所以你还不如死了的好。”
高通与燕十三无冤无仇,只因为燕十三名气很大,高通就想杀了他,以此让自己出名。只有燕十三最清楚,名声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旦揽在身上,想甩掉都很困难。古龙游戏江湖,对人生看得很通透,对于名声与财富,向来就看得很淡泊。
2.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句话,成了家喻户晓的江湖名言,流传了几十年,至今也被人们常常挂在嘴边。在所有武侠小说中,这句话的出名程度,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3.当对方手里这柄剑开始有了生命时,他的剑就已死了,已无法再有任何变化,因为所有的变化都已在对方这一剑的控制中。
燕十三的夺命第15剑,堪称必胜、必杀、必死,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力的控制范围,就算是天下无敌的谢晓峰,同样也接不住。古龙的打斗描述,从不拖泥带水,一招就致命了,高手决斗,不是古惑仔打打杀杀,需要比划很长时间。
金庸与古龙合作创作了一部武侠小说,你知道是哪一部吗?
金庸与古龙小说,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基本无交集之处。唯有《三少爷的剑》,因为金庸参与构思了,古龙在写作过程中,偶尔插入了一点点金庸风格,作为小说的点缀。

张暗
全是谣言,还说的有鼻子有眼[捂脸][捂脸]

Ken Lee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楚留香传奇》。
看过这方面的文章:说当时是古龙邀请金庸为其构想剧情,由古龙本人执笔完成,坦白说整套香帅看下来,也没找到金老的一点风格,反而古龙味特浓,所以我一直怀疑传闻的真实性!

xiky
我一直觉得连城诀不好看,看来古龙的构思和金庸的笔没有起到好的化学反应,至少对我是如此

lotus彩荷
陆小凤

木子林夕雨路
1993年新加坡武侠连续剧莲花争霸,揉和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和古龙的《流星蝴蝶剑》,94年引进内地,红遍全中国。不过,出道即巅峰,此后新加坡出品的武侠剧,再也难以逾越此高峰。
故事讲述江湖头号杀手沈冲厌倦了杀手生涯,投靠南宫世家,与南宫世家的小姐小蝶日久生情。而南宫世家的养子白玉川也苦苦纠缠于小蝶。
南宫世家为争夺武林秘籍莲花宝典,与飞鹰堡结仇。白玉川因爱生恨,暗中勾结飞鹰堡,想独得秘籍。沈冲在叶群的帮助下将白玉川打下了山崖,可是莲花宝典也随之消失了。
不久后,江湖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大理郡主段素素,她就是练了莲花宝典的白玉川,一场腥风血雨也由此展开。
很显然,整部连续剧的基本框架就是《流星蝴蝶剑》,但关于莲花宝典这部秘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宝典》。白玉川就是律香川和东方不败的结合体,在整部连续剧中表现得十分出彩。
莲花争霸把金庸和古龙的两部小说巧妙结合,已经成为武侠剧的一个里程碑,不光是新加坡自己难以超越,恐怕香港内地的武侠剧也都难以有此经典境界。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宛如妹芝
临风观剧,我来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武侠迷,我是听说过这个说法的。据说金庸的《连城诀》是来源于古龙的构思,是金庸、古龙还有倪匡在一起聊天时,由古老提出的一个设想。了解古龙的读者都知道,古龙这个人后期沉湎于酒色财气,很多作品都是烂尾而由别人续写完成的。而《连城诀》这个构思应该根本就没有几个字落实在纸面上,后来只好交给了金庸来写。金庸由于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类似于狄云那样的命运坎坷的仆人,对此深有感触,便接过了这个故事的框架,用自己的想法和笔法写出了这部与自己其它小说风格迥异的作品。严格说来,这只能算是金庸自己的作品。
这个说法来自于《金庸全传》,相对是可信的。还有一些说法,如古龙的《楚留香传奇》和《三少爷的剑》都是来源于金庸的构思。由于没有见到当事人自己的说法,故而可信度存疑。不过这两位不同风格的武侠大师在一起聊天交流,交换一些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本着谁动笔就是谁的作品的原则,是不存在两人合写同一部小说这个事实的。
我是临风观剧,期待您的关注!

simi
感谢寒梅的邀请,我是流浪歌手。
当代武林中,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大侠金庸,怪侠古龙,儒侠梁羽生。其他的还有温瑞安、黄易等也都是著名武侠小说家。
金古梁合称为新派武侠三大宗师,这三个人的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大侠金庸的特点是气势宏大,各种武功招式层出不穷,比如“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角经历一般从幼年开始,经历一番奇遇后成长为一代大侠。
儒侠梁羽生的风格就是中规中矩,叙事平缓,往往开篇很吸引人,写到中期就后劲不足。而且书中人物普遍脸谱化,好人就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梁羽生先生得到武侠宗师的称号,也有很多经典作品流传,比如《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等。
而怪侠古龙虽然早期走的是模仿金庸路线,但是中后期的风格唯以诡异奇特著称,主角一般一出场就是绝世高手,武功招式简单但独具特色,比如“小李飞刀”、“灵犀一指”,情节惊险悬疑成分居多,而且古龙小说的风格前期、中期、后期差别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成长的历程。
好了言归正传,这三个人虽然处于同一个时代,但是他们风格迥异,怎么会有合作的作品呢,而且当时都是在各自的报纸上连载争销量的,怎么会有人这样高风亮节帮助竞争对手呢?不卖关子了,今天我们说的这部小说名叫《三少爷的剑》。《三少爷的剑》是古龙后期比较著名的小说之一,熟悉古龙的朋友知道古龙不像金庸认为剑是兵器之魂,他写刀比较多,比如小李飞刀啦,圆月弯刀啦,飞刀又见飞刀啦等等,这部《三少爷的剑》是少有的写剑的精品。这部小说是金庸古龙合作的作品,并不是说金庸古龙共同执笔创作,而是金庸先生为本书构思人物和架构原案,古龙执笔,这也是很难得很少见的了。
《三少爷的剑》写的是武林中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与慕容秋荻之间的爱恨情仇、和谢晓峰与剑客燕十三两个伟大的剑客最终对决的故事。他俩都是当世武林中的佼佼者,剑术无人能及。只是两个人从未交过手,也从未碰过面,而上天注定不会让两个剑客同时存在,他们命中注定要决出胜负。
燕十三的夺命十三剑天下无敌,谢晓峰的剑术亦是趋于通神,两个人如果决战的话会碰出怎么样的火花?有了金庸的参与,本书的风格有所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奇险惊异,悬疑部分已经很少,剩下最多的是对人性的描写,更加入了金庸擅长的对“情”的描写,不光是爱人之间,还有父子之间,甚至对手之间。
书中着墨最多的就是谢晓峰了,他虽然贵为神剑山庄少庄主,当世第一剑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经历,化身“没用的阿吉”隐匿于市井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中,为了素不相识的朋友,与黑暗势力斗争。其中投身市井“化凡”这一桥段我认为描写人性描写的非常透彻,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以至于笔者个人认为《仙逆》中的王林化凡这一段就是源自于此。
谢晓峰的爱人慕容秋荻本是武林世家的掌上明珠,因为仰慕谢晓峰的绝世风采而倾心于他,在与别人成婚之夜与谢晓峰私奔,还生了个儿子谢小狄。后来却遭到谢晓峰始乱终弃,因爱生恨,成立组织化身“天尊”为祸武林。而最终也得到了谢晓峰的爱,而她自己也发现一直深爱着人还是谢晓峰。
不管怎么逃避,谢晓峰和燕十三的终极之战必将打响,这两个绝世剑客注定只能剩下一个,因为剑客如果输,那就是死。书中到最后燕十三的夺命十三剑已经被燕十三领悟到了第十四种变化,甚至第十五种变化——死亡之剑。
此剑一出,必伤人命,而燕十三不愿杀死谢晓峰,竟然把第十五剑刺向自己,也为了不让这样的剑法流传于世,祸害武林。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而谢晓峰为了纪念与燕十三的这场战役,也削去自己双手大拇指,从此不再拿剑。
而谢晓峰就是谢晓峰,不管能不能拿剑,他始终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神剑庄三少爷谢晓峰。看完此书,觉得心情很压抑,不光是书中揭露了诸多的人性,也为了谢晓峰与燕十三为剑牺牲的“情”所打动。
金庸与古龙合作,必出精品,可惜这样的合作、这样的作品我们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