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热爱文学?

如题,怎样能热爱文学?
提到的作品

[游戏]白鹿原

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

陈忠实

[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30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心态。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品]创业史

《创业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梁生...

柳青

最新跟帖
梦凝

梦凝

怎样热爱?文学是一种比较有共性的需要吧。只是自觉或者不自觉。

比如下晌看到天上飞着一只鸟。你说挖槽真鸡巴好看啊!这就近似文学了。你说落霞与孤鹜齐飞!这就近似穷酸了。

文学创作的事儿咱们先不说。光说欣赏,是要有你真的性情的。文学欣赏应该从求真性情开始。刀郎说“我自说自话,狂乱的表达”,表达方式虽然需要提高,真的性情确是有了,近乎文学。跟着文艺青年整天扒拉些什么“余生请多指教”,表达是有了,却走上巧言令色、日趋虚伪的歪路。跟文学是似是而非的关系。

所以文学的第一课是:尝试认识自己,关注自己,把自己从环境中暂时调离出来。

文学,至少在开端,是需要一点点自恋的。

有了性情,学会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就能培育起共情,然后才能对他人的遭遇有所感触。

这里头还有个歧路,就是比较市民趣味地,把文学当成一种消遣性的爱好。就像有人为了提升魅力去学点钢琴,学点画画之类。给自己弄一个单子,然后列上一些必须体验的选项。说白了就是打发日子,促进消费。

以这种眼光看待文学,把所谓文学名著划到你的list里。像这种诉求的话,根本不用读什么原著,也不至于把自己看瞌睡了。你就随便买一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资料,把文学名著的相关条目看完了,省时省力,足够“培育”爱好以及跟人吹牛逼了。如果觉得这些还不能满足你的爱好。那就再弄几本韩寒的段子集啊,毛姆的高级鸡汤啊,文学名人的八卦小报名人传记啊。把这些弄过来,学着又不累,也足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文学通,一个看起来具备文学爱好的人了。还不够?那再加几本通俗文学史,摸一摸文豪们的名头!然后就出师了。继续完成list上面的其他内容去吧。

假如你是真喜欢文学。说实话这个就有点没治了。你也压根不用勉强自己。感觉吃力就赶紧抽身。但一定非此不可的话,那就有点意思了。这时你最好先搞明白一点:文学作品不是你list上要啃的一个什么具有奖励回报的对象,而是对你疑惑不解的某个问题、某种生活境遇的慰藉、解答。

你不妨想想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去找相关的作品。你可以先把它当做一个故事。当做要告诉你一些什么事情的故事。当做一个讲述者的浓缩。放心我们都是这么开始的。看完这个故事。找相关的讨论。反省自己的意见。找改编作品。分析它的世界……把你当时想搞明白的问题,尽可能搞明白。不要害怕形成意见。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管别人怎么说,对你自己而言都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了。至于往后面会怎样,反正这会儿说了也没用,自己慢慢体会吧。

另外就是,不要盲信。专家,学者,师长,所有这些人提出的标准,都不及一个你自己真正确认的定见。文学欣赏不忌讳狂妄,但是忌讳庸俗。

隐士的香奈尔

隐士的香奈尔

能从文学中走进去,深入进去

咩咩pinky

咩咩pinky

从喜欢文学才能去热爱文学。我建议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先了解你喜欢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或者写作者的背后有趣的奇闻逸事,把自己的情绪慢慢地融入其中。因为每部文学作品都是语言文字艺术,一定会对社会现实生活,和你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描写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体裁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曲艺等。只有有你喜欢的就去阅览,不要刻意,顺其自然,逐渐培养成习惯。从书中读到的美句智言,难忘的情节和人物对你有了影响的时候,兴趣就会变成热望。喜欢文学的人一定会热爱生活。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当之处请不要见笑哟。

猫十八

猫十八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如果让我回答“如何能爱上艺术”,我该怎么答?

那我先想想我是如何爱上艺术的。因为上了美术高中。我还是上了高中才开始学画画的。显然能猜到我刚上美术课的窘迫场面——线画不直、圆画不圆,永远望班上大神之项背。。。但是虽然当时我零基础,画的很烂,但是也代表着我提升空间大、进步快,所以我没被重重打击浇灭兴趣,时时还被自己的进步所取悦哈哈哈。最困难的大概是高一。后来素描水平显著提高,就更能感受到在平面画纸上呈现三维世界的妙趣。

关于我学美术的经历多的不说了,初步阶段从上手到克服困难再到取得一点进步和心得就能让我知道如何回答“怎样能热爱文学”的问题了。

首先要了解。虽然文学的美与价值不言而喻,但是你不走近再走进,是没法有切身体会的。  所以为了更加直接、短时高效地了解文学,用心体会到文学之美,可以去找关于文学的视频来看看,毕竟视频、图片信息转换消耗的能量更少一些,获取途径轻松一点。推荐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等。这些好节目首先涵盖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让你感受到文学的精髓、文学给人的启示。这些节目让你在看节目的过程中被激起对于文学无限的感动和好奇,让你在当时就产生翻开节目中提到的作品一探究竟。而且里面选取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智慧之光,不用担心刚开始就被垃圾文学误导。(当然,看完节目你还能不能持续好奇、坚持去看那些作品就取决于你的行动力了,但好节目绝对可以充当你好奇心、行动力的触发键。)

 

其次要坚持。坚持就是——第一层,如果你觉得好的视频内容足够让你了解文学、阅读作品(阅读作品不大可能只靠视频节目达到),那么就把这些好节目坚持看下去(看着看着也许你就会纳入别的节目单以及新的真正文学作品了),而不是看一两条关于文学的,好奇了一下、感动了一下,转眼就继续打游戏或者看韩剧了;深一层,如果你真的打开了一部作品,那么坚持上一条提到的行动力——即好奇心能推动你把时间投入实践并坚持下去的能力——就是热爱文学的路上的太阳能。行动力让人变成人体发电机,把精力源源不断投入理想的事业和你选择的道路,而不是被无畏消磨掉。增强行动力或者说意志力的方法很多,在此不赘述。热爱文学的心有,则动力有。

 

在培养行动力时,有一样能力也许可以助推——频繁地思考和反思——遇到文学以外的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去想一想,记录一下,不论以文字还是图像,都在培养观察力、敏感度;适时总结和反观自己的行为,好的坏的都要反观,这种跳脱出第一视角的能力很难能可贵,因为除了看到自己的不足,看见自己的进步和长处给人带来的成就感也很重要。

 

最后,打开文学作品阅读时,阅读技巧也很重要。细读、泛读结合,知道哪里该逐字逐句也知道哪些内容一目十行即可。B站上有很多阅读技巧讲解,每个人也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所以我也不赘述。我个人的经验,我一开始由于量的积累不够,所以阅读速度慢,阅读书目的数量也就上不去,书单完成的较慢,但是不怕,慢慢来,后来就能够快慢结合自如地阅读了。而且阅读也不应该一味追求速度,感受文学的美、吸收知识是第一位的。

阅读技巧中,有一个方面可以细说,那就是要能够在脑海中构建画面,这是想象的魅力,也是抽象文学作品和自身经验产生的关键审美活动。这一乐趣还需慢慢体会。


Vermouth

Vermouth

文学迷们,大家好!我是艺术领域创作者洛神公子,聊聊这个问题。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热爱文学首先要对文学有所了解,简而言之,何为文学?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和思维活动,通过文字来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意识形态,所谓“言为心声”。

心有所思,挥以笔端,歌物言志,诵古论今,嬉笑怒骂,人间百态,包罗万象,尽在其中。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按内容、时间、地域、用途、题材等等可以有多种分法,一言蔽之,“妙笔生琼花,龙蛇走文章”;奇思妙想加一手飘逸俊秀的文字,岂能不乐之!读也罢,写也罢,心声互通,知识增加了,智慧提高了,感悟良多了,见识也广了,情感交流了,信息传达了!“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可见文学文化的巨大作用。

“子在齐韶,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喜欢、热爱源于对音乐的欣赏,身心愉悦。文学艺术也是如此,君子质朴有文采而不浮夸,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把美好的感觉、思想文化用文学抒发出来就是文学作品,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能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乐而不为!

以上皆为主观的去发现文学之美;文学之用;文学之妙!是内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下面简单说说热爱文学的外因,每个人热爱文学的原因不一而具,但是可以说几个个例。

小到老师的表扬,家里穷困,得了稿费可以改善自身家庭境遇。写《白鹿原》的陈忠实先生,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写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把他叫到教研室,很多老师看了都说好,要是能发表到延河就有稿费。在后来的成长中也得到过一位恩师的帮助,陈忠实后来感叹“我的恩师尚在人世否?”。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桃园风波也是看到同为陕西作家赵树理的小说田寡妇卖瓜受到启发的,写的是都是发生在村里的事。

柳青的《创业史》包括作家本人,都对后来的路遥、陈忠实都有影响。

热爱文学,必定是自己的主观努力实践和客观上的精神导师和环境造成的。有了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这两个内外因,就会有文学实践活动。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善于把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经历,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翻遍十年报纸手指磨破,下铜川煤矿体验生活,和弟弟一起去广州采风,才写出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小说中安锁子的人物形象就是以铜川煤矿上的一位真名叫安锁子为原型塑造的,路遥本人也曾经是县里的红卫兵先进个人,小说中也有自己小时候的贫困生活经历和知青生活经历的艺术再现,还有弟弟王天乐的生活经历。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也是跑遍几个县里的档案历史馆,推辞掉作家协会主席的职务专心著书。

平凡的世界》也好,《白鹿原》也好,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结晶,写作都在6年以上,甚至穷其一生的努力。路遥先生和陈忠实先生都是“热爱文学甚于生命”的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描写孙少平蹲在草垛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名著;

陈忠实读百家孤独,晚上和同学骑自行车去很远的学校图书馆,打手电用麻袋寻书,特殊年代了读书偷偷把书锁在抽屉里,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陈忠实“写一本垫在棺材底下的书”;路遥“在毛乌素沙漠里的誓言”,都是对文学热爱的“宣言”和对自我的“挑战”,欣慰的是他们“胜利了”,留下了不朽的文学名篇。

怎样能热爱文学,笔者浅陋,大家共同学习。

百合XI

百合XI

多读名家作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生活场景,你会渐渐被作品中的人和事感动。甚至有时你会感到作品中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那部作品描绘的就是你自己的一半人生。

mlinonkey

mlinonkey

要发自内心吧兴趣不是强逼出来的

发粪涂墙

发粪涂墙

在文學道路上你會遇到很多難題。主題提練,人物塑造,結構按排,語言運用,各類體裁的駕馭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你。面對大批退稿,面對各種冷嘲熱諷,以及種種壓力你都能正確對待,並義無反顧地向前邁進。把文學事業當做一生的追求,也許這時我們才算真正熱愛文學

梦游草莓兔

梦游草莓兔

热爱是由心的,是主动性的,并不是在自己不情愿中产生的!首先要有这方面追求意识,慢慢接触,就像俩人谈恋爱!时间长了,或多或少有了感情,本心没有厌烦感,可以更深一步发展,渐渐感觉到这也是生活一部分,必不可少!那么,你就大胆去喜欢热爱吧!

勤劳的蜜蜂

勤劳的蜜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文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她需要培养。一本感兴趣的小说,一首感动自己的诗歌,一篇让自己读后感触颇深的散文……都会成为热爱文学的起点。文学作品阅读多了,也就慢慢地成为文学的爱好者,甚至有了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欲望。

叮叮当敲麻糖

叮叮当敲麻糖

首先热爱一样东西是由心而生,随心而为,它是一个自我享受的过程,因为热爱,所以热爱,而不是为了热爱,所以强迫自己去热爱。

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是,是心灵的净化,思维的转化,对生活感触的升华,以及对个人整体素养的提升。如果你能静下心去品味到文学的美好,自然也就热爱了。

另外,要多读,多感,多写。博览群书,文学不是空架子,他需要很深厚的文学知识底蕴。

文学作品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看书不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唯一途径。文学归根到底是人对世界的感悟的结晶,必须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对生活的感触,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接触外部世界的作家能写出什么作品;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只看书的人对世界的感悟有多高,所以我们必须增进对自然、社会的了解。

文学是生活的喜怒哀乐,不是无病呻吟。爱,是从心而来的。


春末茶语

春末茶语

热爱生活就会热爱文学。

J默默one

J默默one

打回乡下,扣押手机,拔掉电视天线,给几本文学作品。然后就可能热爱文学了。

贱贱

贱贱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发出了苦笑。

一个人热爱什么,一定是他对于世间事物经过自己的了解和观察,以及实践之后,得出的自然结论和选择。

问题前面加上“怎样”两个字,让人不由觉得这是被人“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然后才提出的问题。

或许,这是一个想让自己的孩子爱上文学,却不知从哪里做起的家长?

不知我的猜想是否准确?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文学,却不知从哪里做起,如何阅读的人,那么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立即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

如今,全球的文学书籍很多很多。不但中国有数不清的文学书,外文翻译过来的也很多。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并不是难事。

我觉得没必要限制自己必须要去读什么经典,精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拿起来能够读下去的就可。

也没必要去要求自己“精读”——写读书笔记之类。只要一直读书就好。把那些自己能够读下去的,喜欢的书一本本读下去。

无论你读多少,无论你囫囵吞枣,还是细嚼慢咽,都会给你的大脑注入文学的因素,让你更加热爱文学。

虽然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更舒适的生活,更高的工作效率,但是,文学依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即使是一位科技专家,或者是一位工程院士,他的书橱里也一定有文学书籍。

总之,文学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读书吧,只要你读进去,就会发现文学的魅力,就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BensonLaw

BensonLaw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