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呐喊内容简介
《呐喊》《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18—1922年间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结集《呐喊》,集中控诉了陈旧体制与传统观念之恶;1924—1925年间创作的最具个性的10篇短篇小说,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彷徨;此外还特别收录了鲁迅小说创作谈。
热门摘录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他睡着了。
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 80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 98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然而我之所谓嚷嚷,或者就是他之所谓寂寞罢。 156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许,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是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绝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期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是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绝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做小名。——59
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谋食的异地去。——68
呐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