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坂杀人事件
D坂杀人事件内容简介
某天下午,“我”坐在白梅轩咖啡厅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并与刚结识不久的明智小五郎一同观察稍微有些异样的旧书店。只是,原本每晚都独自看店的性感老板娘今晚迟迟不现身,加上最近传闻老板娘身上伤痕累累……一思及此,我与明智小五郎立刻奔赴书店,却意外看到遭人勒死的老板娘。到底谁杀了老板娘,她身上的伤又是怎么回事儿呢?《D坂杀人事件》收录了江户川乱步笔下唯一名探明智小五郎系列短篇八篇。包括《D坂杀人事件》、《心理测验》、《黑手帮》、《幽灵》、《阁楼上的散步者》、《是谁》、《凶器》、《月亮与手套》。《D坂杀人事件》作者江户川乱步是日本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创始人。
热门摘录
心理测验也有盲点,德•奎若斯曾公开批评心理测验提倡者闵斯特伯格,认为这种方法虽是为了取代严刑拷问而设计,但结果仍与拷问相同,经常陷无辜者于有罪的境地,却令有罪者逍遥法外。而闵斯特伯格本身则坦承,心理测验要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必须限定在确认嫌犯对于某场所、某人物、某事物知情的条件下,若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心理测验亦难以避免失误的风险。
诡计太过严谨,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留下,不得不使用心理手段解决。 所谓的拷问,是利用肉体的折磨让人认罪,不过即使是无辜的人也可能因承受不了而被迫作出虚假的证言。而如果不是真凶,对心理手段就不会有任何感觉,即使遭到跟踪,清白的人也不会因而坦白曾经行凶。心理攻击与的德川时代的肉体拷问本质上截然不同。
明治初年公布的征兵中,官吏、户长、神官或僧侣等神职人员、公立学校教师可以免除兵役。因此为了逃避兵役,次子、三子等宁愿变成养子的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而富人也能借由法令中的代人制交270圆免除兵役。明治22年的法令修改后,这类合法地逃避兵役方式成为历史,于是开始出现逃亡、失踪、剁手指、挖眼睛、砍断手、刺破耳膜等残害身体的方式,除此以外还有喝下酱油佯装心脏病、服用泻药、绝食使身体不适等逃避兵役的方法。但是若被发现有伪装的情形,将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即使顺利逃亡,由于征兵令失效为20年,也必须隐居到40岁才行。
社会上对婚外情的道德约束让他无法说出这样的话,这一点让他犹如感受到切肤之痛。
乍一看,杀人貌似比简单的盗窃危险数倍。但是这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当然,如果预先设想到会被人发现的话,所有的犯罪行为中杀人一定是最危险的。但是,如果更加注重被发现的难易程度,而不是犯罪的轻重程度的话,根据具体情况(例如蕗屋的情况)那么反倒是偷盗更危险。
表面的物证随着诠释方式不同,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最好的侦探法就是由心理层面透视出人的内在,但这就得看侦探本身的能力了。 ——《D坂杀人事件》明智小五郎
表面上极为平稳的人世,背后竟潜藏着如此意外又如此残忍的秘密,而且这秘密只存在于噩梦般的世界。 ——《D坂杀人事件》明智小五郎
注释:谷崎润一郎,日本唯美派大师。早期作品追求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彻的快感,在肉体的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故有“恶魔主义者”之称。中后期作品回归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发表于1920年的《途中》,被认为是日本侦探小说的滥觞。
外面的街道依然车水马龙,隐约传来木屐拍打地面的“喀拉、喀拉”声、人们高声谈话的声音,还有喝醉的人唱着跑调的流行歌曲,大有太平盛世之感。然而,隔着一道纸门,却有个女子惨遭杀害横死在地。这是多么讽刺的景象啊!我忽然有些感伤,一时茫然伫立。
日子悠闲自在,每一天我们都过得极其惬意。没想到这勾起名为不幸的妖魔的忌妒之心,它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寻找下手的时机。不管在阳光多么明媚的地方,甚而越是阳光明媚它的忌妒之心越甚,随时准备好给我们毫无预警的一击。
“嗯,在家啊,请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叫他。” 老板娘说完,便回身往前走了几步,停在靠近柜台后方的楼梯口,大声呼叫明智。目前,他租下这家店的二楼作为住所。听到老板娘的呼叫,他一边“喔喔”地用怪异的腔调答应,一边跑下楼梯,把楼梯踩得“吱吱嘎嘎”响。一见到我,他一脸意外的神情,忙说:“你好,上来吧!”我随他上到二楼,毫不犹豫地踏进他的房间,眼前的景象让我惊讶地“啊”地叫了一声。他的房间实在太不寻常了。我并非不知道明智是个怪人,但眼前的光景之反常远超乎我的想象。
毫无疑问,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免除刑责,而伦理上的障碍,亦即良心的苛责对他是微不足道的。他总认为,像拿破仑那般大举杀人的行为并非犯罪,而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同样地,为了培养 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就算得牺牲这个已经有一只脚跨进棺材的老寡妇,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人类这种生物总是会以自己的想法作为推测人心的基准,一旦下错判断便很难察觉其中的谬误。
D坂杀人事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