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

作者:房龙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3

顾文姬评分

4

2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宽容内容简介

《文思博要•宽容(英汉对照)(典藏版)》虽然试图在思想领域中将“宽容”这个词作为一种范畴,然而它那抨击专制、倡导自由的锋芒还是触痛了很多人的脆弱之处,在当时竟被指责为“矫揉造作”,“令人失望”。房龙却并不为之所动,他坚持自己的自由信念和理想,坚信通过“知识和理解”可以建立一个更合理、更理性的人类社会。在书中,他通过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指出现代的不宽容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处于懒惰的不宽容,二是处于无知的不宽容,三是处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人类早期的不宽容是出于懒惰和无知,而自私自利的不宽容根源则在于“恐惧”,所以他在《宽容》一书中写道:“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所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化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而且“只要不宽容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法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宽容简直是犯罪。”事实上,不宽容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思想上前进的每一小步,都留下了不宽容的记载。因此,反对愚昧偏执,主张宽容、和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在对宽容的呼声中,我们会发现,房龙并不是一个温和的人文主义者或者自由主义者,他不认为宽容就意味着没有斗争的和平相处。恰恰相反,在他眼中,宽容来自于斗争。因为真理从本质上说是富于斗争性的,所以,人类的“宽容”历史也是一部为“宽容”而斗争的历史。宽容不是毫无原则的纵容。提倡宽容,就意味着要与不宽容进行艰苦的斗争。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不宽容都是打着某种神圣的旗帜,以追求真理的名义扼杀个人的权利和个性的自由。要实现宽容,除了斗争外别无选择。在房龙看来,人类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它不会很快消亡,只会随着历史的进步,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不宽容还会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存在很长时间,正如他说的:“现今距离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需要一万年,或者十万年。” 但是,清醒地认识宽容与宽容的实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宽容并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而房龙认为“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是智力特别发达的人”,这显然是由专制与愚昧数千年来的暧昧关系造成。今天,当宽容日渐与自由、民主、理性具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它不应再是一个奢侈品,而应该成为人类的现实追求目标。

登录查看更多

宽容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房龙

房龙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m,1882—1944),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但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作包括《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等二十余部,均有相当大的影响,饮誉世界。其作品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译者:张白桦,翻译家、英语名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译介学。出版编著译累计1200万字,共36部,包括专著《翻译基础指津》,译著《寂静的春天》,长期从事微型小说“译趣坊”系列译介等。多次获国内国际各类奖项,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英文版中国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介绍。

房龙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