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第11卷)

作者:竺可桢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5

顾文姬评分

暂无评分

竺可桢全集(第11卷)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第11卷》内容简介:1948年1月底,“在校十二载,已属忧患余生”的58岁的竺可桢,“拟于四月间辞职”——“抗战时期,日在流离颠沛之中,抗战胜利以后物质条件更坏,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学生政治兴趣浓厚,如此环境,实非书傻子如余者所可胜任,故拟早避贤路。”内战加剧,物价飞涨,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校长不得不围绕“款”字转。对外向教育部催拨款,向银行乞贷款,“向省府要米”,对内压缩开支,甚至“拟以现有校中存款购米、柴、油等各项,以备不虞”。他更为苦恼的还是如何应对发生在“外人以浙大为共产党之集中地”中的政治冲突。在杭州,面对学潮,他认为学生可以发表政治见解,但不能在校园中从事政治活动,同时又坚持“校中并不知谁是蓄意捣乱的共产党……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他宁肯受学生的包围而反对军警入校捕人。他勉力维持被起伏不断的学潮所冲击的教学秩序,不肯屈从于国民党政府镇压学潮的指令。

登录查看更多

竺可桢全集(第11卷)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规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时间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