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战争内阁史
布什战争内阁史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中心人物是一群自称“火神派”的人,他们是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赖斯、沃尔福威茨、切尼和阿米蒂奇,都曾经或现在仍然是布什政府中的显要甚或支柱人物。该书通过追溯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思想历程,力图展现给我们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来源--在“9?11”之后的美国重大外交决策中,诸如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决定是怎么出台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重大决策出台的前因后果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十年前。“火神派”的哪些经历影响了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火神派”的决策和“9'11”后的选择掩盖的,是怎样的本能、态度和经历呢?我们可以在“火神派“前三十几年的经历和思想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在采访了众多当事人的基础上,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细节,语言诙谐生动,研究透彻、分析犀利,堪称一部杰出的政治人物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极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上乘之作。
热门摘录
02年3月,美国承认在联合国的外交努力失败后,布什会见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随后宣布行动。
小布什执政初期,精力集中在其他事务,如中国。伊拉克政策由鲍威尔负责。他提出更有效经济制裁,放松对民用品的限制,抽紧军事品的限制。这政策不受国内鹰派欢迎,也在联合国陷入困境:法中俄希望放松制裁,法国希望投资伊拉克,俄国不希望军售限制。于是制裁被搁置。 美国对伊拉克不满的原因:地缘政治利益威胁;暴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史。沃尔福威茨和切尼认定中东恐怖主义背后力量都是一起的。赶走萨达姆,能削弱中东恐怖主义。鲍威尔和沃尔福威茨之间在老布什政府就出现的紧张关系又一次公开化,加剧了国务院和国防部的摩擦。
90年代,欧洲倾向谈判、外交和国际法解决争端;美国倾向军队。法德在911后都支持美国,但不愿冒险,他们担心美国作出不利于中东秩序稳定的举措,而他们的国家在这一地区有很大利益。而美军领导人对与欧洲合作(军事上)也觉得利大于弊,尽管国家高层渴望合作。另外有人人觉得小布什政府表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把欧洲放在战略中心的政府。
新保守派奉行美国实力的重要性,而卡特政府把多数重要职务给了自由派,追求于苏联的缓和。新保守派觉得苏联在全世界捞取战略利益,卡特政府却消极应对。
布什战争内阁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