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

作者:曾良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7

顾文姬评分

5

2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内容简介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内容简介:所谓“俗字”是区別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唐代顏元孫《幹录字书》把汉字分为俗、通、正三体。说明俗字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其造字方法未必合乎六书标准的浅近字体,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适宜平民百姓使用。俗字的产生和存在,对那些世代相传的正字来说,是一种威胁、一种反動。而事实上,正字和俗字卻是辅车相依的。矛盾是对立統一的,沒有正字,就无所谓俗字。在一定的文字系统中,正字占据主导地位,俗字则作为从属。正字是文字系统的骨干,俗字則是正字系统的补充和后备力量。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因爲“悪”的上部受常用字“西”的影響,同化爲“????”字。

周一良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牙與分”條有論列,“介字隸書作[上丿下小],遂每誤爲分”

捉的毛筆手寫與投很相似

“无”字出現甚早,《隸釋》卷十五……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无暇”條:“上音無,出古文奇字,古無字也。”

《正字通·邑部》:“郗,姓。郗與郄别。黄長睿曰:郗姓爲江左名族,讀如繡之締,俗作郄,呼爲郄詵之郄,非也。郄詵晉大夫郄縠之後,郗鑒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姓源既異,音讀各殊,後世因俗書相亂,不復分郗、郄爲二姓。” 看來“郗”寫作“郄”是俗訛,但古籍中將“郗”混寫成"郄”的常見。

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曾良

曾良

曾良,男,江西赣县人。1964年7月生。1986年江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同年考上该校中文系汉语史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考入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就读汉语史博士研究生,师从蒋礼鸿、祝鸿熹先生,199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开始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为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汉语史、语源学、佛教文献、汉语俗字学、训诂学和敦煌学研究,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文献》、《语言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语言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学术专著有《敦煌文献字义通释》(2001)《校读研究》(2003)等5部。

曾良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