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通商变局
五口通商变局内容简介
一八四二年中国开放沿海的五口岸通商,为中国近代港埠都市发展的先声,成为近代港埠都市形成的创例,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历经三十余年,深思深研了五大开放口岸的渊源、演变以及商贸体制,描绘出一幅五大口岸的真实历史图景,澄清了以往影响国人的一些错误定说。本书的出版可为国内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热门摘录
至乾隆时期又增金刚钻一斤
然大多数贡品常达三百斤以至千斤之巨
通事、护贡官以及随从约以三十人为率(专指从人之数),至其留在广州至少三船之众,舵工、梢目水手。每船不下百人 苏、杭、宁三大织造。以龙缎、蟒缎最为名贵……随之有锦缎、片金缎、妆缎、倭缎、闪缎、蓝花缎、青花缎、蓝素缎、青素缎、八丝缎、五丝缎……其随同赏给纱、绢、绸、绒,则为普通之丝品,唯同行护送官员,则赐给彭缎袍褂。未尝以彭缎赏外国。 连舵工水手夫役,不下四五百人,亦必俱给赏赐。三年一贡却往往加贡。几至一二年即有贡船前来 自康熙帝起,即以免货税船钞鼓励暹罗运米来华。
Thirteen Hongs Hong Kong and the old Hong Merchants
“十三行”(或十三洋行)当然不等于“十三夷馆”,后者即洋人所称The thirteen factories。 清初时期西洋商人来广州,曾有每来一船即租一屋,贸易事毕即退租返航的情形。
乾隆以前的数十年期间,洋商在广州的居留问题尚多,绝未形成定制。
盖明制市因于贡,非入贡者不得互市,故有区别之法。我朝[清廷]廓然大公,因贡而来者,税应免则免之。专以市而来者,货应征则征之。……今入贡各国入贡舶门,来市各国入市舶门。
大陆上早在十年前出版一本《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
《怡和洋行一百五十年史》(The Thistle and The Jade, London, 1982)
广货特别之处,因出口近便,凡能外销之货,即多选在广州四围市镇设厂生产。所以广州只从江南采购生丝,而在广州本地设机纺织,造成广缎。
厦门自雍正六年开设海关正口,出洋贸易之商舶多称洋舶,而外国进口之夷商则称番船。
英国国家档案局(Public Record Office) Amoy(厦门) It not only yields nothing for exportation, but is dependent for the necessaries of life, almost, 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the granary of the Eastern Coast of China.
据英国海军测量船千鸟号(Plover)舰长R. Collinson的报告,他认为厦门港是他所见中国沿海港口中最优越的港湾,并比较而言,认为胜过定海的舟山港和广州的珠江口岸。
《厦门志》,页231(卷八《番市略》):“闽南濒海诸郡,田多斥卤,地瘠民稠,不敷所食。故将军施琅有开洋之请、巡抚高世倬有南洋之奏,所以裕民生者非细。富者挟资贩海,或得稛载而归,贫者为佣,亦博升斗自给。”
宁波所在城邑,实为鄞县。……宁波以临甬江之故,简称为甬,亦简称鄞,盖属本邑,并复古名。
福州一城分二县治,一为闽县,一为侯官县。
Whoever obeys heaven will prosper; whoever disobeys heaven will perish.
“常胜军”(the Ever-Victorious Army)
(市舶务)东西前后列四库,胪分二十八眼。以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甕号之。
市舶库有廒房二十八间,用天开瀛海藏珍府,今日规模复鼎新,货脉流通来万宝,福基绵远庆千春为号。
五口通商变局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